咖啡很苦也很香,用心去品嚐

一塊方糖掉進了咖啡,是甜了咖啡還是苦了方糖?
個人資料
正文

北美醫療市場調查報告—— CO PAY 算不出生命的價值

(2019-01-27 19:06:54) 下一個

CO PAY 算不出生命的價值

  • 華人不適應美國的就醫習慣   

記者調查顯示,已經參加了任何一個醫療保險計劃的華裔個體,在選擇就醫時,有著特殊的群體習慣。超過半數以上的華人選擇華人醫生,這種選擇,首先基於母語的溝通,其次便是在就醫習慣上,和美國醫生的候診、就診、問診、檢查習慣有著較大的差異。   

據多維調查顯示,即使是那些擁有完整醫療保險的華裔,在就醫過程中也難免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看病”習慣。   

在美國,患者除了急診以外,小病一般都不必去醫院看病,而是去看自己的家庭醫生。所有的就醫、檢查,統統需要事先預約。新州中部周韌內科診所的助理老郭,每天都會接到許多電話,大部分新的病患在谘詢保險計劃後,會立即詢問“Co-pay是多少?”這類問題,在美國人的醫院或診所_堙A根本不會有人回答,因為這個“就診費”是根據不同保險公司的不同醫保計劃而定的,和病患具體在哪個醫院、找哪個醫生看病沒有關係。事實上,無論對於病患本人還是診所的醫生助理來說,最需要了解的是病人的病痛和就醫目的。可常常是電話說了十多分鍾,才了解到病患的要求,有時到最後才明白不屬本醫生的專科?圍,這樣即浪費了時間,還有可能造成延誤病情。   

一些在美國醫生診所就診的華人,盡管英文水平已經很好,但對醫學的特殊詞匯,很難完全理解。而美國醫生在解釋病情或檢查、治療原則時,常讓病患和家屬受驚不小。一個月前,James徐夫婦因為交通意外,雙雙被救護車送進了醫院,徐先生因為沒有外傷,也無特別的不適感覺,在登記後就被安排在急診室_媯平?A而徐太太,因為手臂和臉部有擦傷出血,被幾個醫護人員包圍,還做了靜脈點滴,徐先生看見護士量血壓、抽血,還推著太太的移動病床,去照X光,然後又被通知需再做核磁共振檢查,根本弄不清檢查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後來被告知,可能會發生的一係列意外,本來感覺並無大礙的徐先生和太太,以為出了大事,趕緊把一家老小全都叫來。折騰了好幾個小時,最後就貼了幾張“邦迪”,讓他們回家繼續觀察了。

這就是美國醫院處理緊急病患典型的方式,華人如果沒經曆過,確實令人緊張。所以在美國就醫,華人一定要首先了解醫生的主治科目,然後再說明保險條款和個人的信息資料。因為有預約就醫的製度和習慣,一般的家庭醫生門診預約要提前3天,如果是常規檢查或者慢性病,多等個3~5天的也不稀奇。如果?是一般的發燒、頭疼或不太嚴重的症狀,等到預約時間到了,病也好了一半。

最可怕的是遇到牙疼,中國有句俗語就是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就要命。這樣情況也要等個三五天,就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了。   

一位家長Lucy韓說:女兒因為智齒生長錯位,打電話去原來的美國醫生那裏去預約,看病時間排到了二周以後,想按急症預約處理,但必須支付更高的就診費用,Lucy韓考慮之後,給一個華人牙醫打了電話,第二天就做了手術。手術非常順利,大人和孩子都挺高興,但拔完牙回家,就開始發燒,而且體溫不斷升高,到晚上時已經超過了華氏103度,半夜再給醫生打電話,醫生建議先去醫院看急診。在醫院急診室前後等了4個小時,最後不過給了一些鎮痛消炎藥了事。Lucy韓詢問護士為什麽如此簡單的處理要花4個小時,護士說:“你要是橫著抬進來的,醫生第一個就會來為你處理”。   

上麵所提到的情況,與在中國無論大病小病,隻要你想看醫生,直接去醫院掛號,當時就能得到治療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初到美國的華人難免不太適應。   

●多數華人保留小病自行服藥解決的方式   

很多華人都還保留著小毛小病不就醫,家_??譬N可以解決的傳統方式。根據華人群體調查,100%受訪者都曾經有不良用藥習慣;80%以上的受訪者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服用抗菌;64.%的華人稍有不適就自行服用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物和一些中成藥製劑);60%左右的人,在服藥過程中,自行增減藥物劑量。而有56%的人,一年中曾服用3至4種抗菌藥物,有10%的人甚至服用過多達6種的抗菌藥。   

美國的大部分超級市場和食品超市都設有藥品部,也有專門銷售處方藥、保健品和部分日用品的藥品連鎖商店,一般D處方的藥品提供:如治療一般傷風感冒的藥物、兒童退燒藥,治療頭痛、牙痛的,治療輕微外科傷痛的藥膏、敷料,酒精和消毒劑,種類齊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購,也可以就自己的病狀詢問藥店的藥劑師,那些人都是持有執照的專業藥劑師,能夠處理一些小的病痛,也會給病患必要的用藥指點。   

●華人選擇西式連鎖藥房買?  

大多數華人在購買處方藥時選擇西式連鎖藥房,包括CVS、Rite Aid和Walgreens,這些藥房提供的藥物信息比較全麵,藥物品種和儲備也較多,配藥手續也比較方便,對於善於使用網絡的中年人來說,可以填寫網絡信息,然後駕車取藥,這種即方便又快捷的取藥方式,受到許多華人的喜愛。華人配藥其次是選擇大型倉儲購物超市,包括Wal-Mart、Costco、Meijer等。

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華人居住較多的城市,華人藥房更以方便、語言溝通無障礙受到華人消費者的歡迎。   

●80%以上華人從中國自帶藥品入境   

在北美生活的華人,大多都有從中國帶藥入境的習慣。根據多維調查,80%以上的華人家庭從中國帶藥。一般以感冒、鎮痛類藥物居多,也會帶一些中成藥製劑、保健品、減肥藥品、助消化類藥品。有占18%以上的華人,攜帶抗菌素類藥品。這些人認為,在美國就醫,一般的傷風感冒醫生都不開抗菌素類藥物,而要去藥房去買非處方藥。這類藥品價格不低,並且不能完全達到治療效果,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

而中國的抗菌素藥品在任何一個藥房都可以買到,非常方便。但這種情況會隨著中國的非處分藥物開始受到控製而逐步減少。 醫生提醒說,美國的大環境、空氣質量、水源質量和飲食習慣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各種細菌、病毒、抗體產生的時間和機體差異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從美國本土以外的地方帶來的抗菌素類藥物,尤其是廣譜抗菌素是非常不可取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