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拜年』

(2010-02-10 01:49:09) 下一個

要『過年』了。『過年』這話,現在看有點土,但挺實稱,因為有年味。比如,『大家過年好!』,就比說『大家中國農曆新年好!』或是『大家春節好!』要實惠,更重要的是準確。年,是要『過』的;『大家中國農曆新年好!』或是『大家春節好!』,其實還有些語法問題,不太通。

過年了,當然就要『拜年』。現在說『拜年』,早了點,應該算是『拜個早年』。其實,『拜早年』,挺虛的。因為『年』,才有『拜年』;因此,『拜年』一定是『過年』時才應該發生的動作。『拜年』,是一定要在大年初一才顯真誠,這也是『拜年』的價值所在。

說起『拜年』,還真值得說道說道。回憶起來,小時候去『拜年』還是有些吸引力的,因為可以得到『壓歲錢』,需要說明,這個不是貪財,是童真。錢不多,但都是嘎嘎新的票子,挺刺激的。

青少年時代下鄉當兵上學在外漂泊,回家後就窩在家中,好像沒給誰『拜年』。以至於有一年去大姑家拜年,大姑提到我小時去拜年拿到錢後就到外麵買鞭炮的事,讓我的心突然格登一下,算起來竟有10幾年沒到大姑家拜年了。

年齡大些,『拜年』的感覺就有些不對了。有時就缺少些真誠了。去老丈人家『拜年』,有些應景;去領導、同事家『拜年』有點功利;去親屬家『拜年』,有點沉重,看到大姑二姨三叔四舅們一天天老去,常想到自己老去的樣子,而爺爺輩的人就是是見一個、少一個了。

但同學間『拜年』的聚會,卻是很不一樣的,特別是小學同學的聚會。那個年代,都住一個大院,父母都在一個單位工作,大家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下鄉一個炕頭或隨家人走五七在一個堡子一個生產隊後來一同考進一個大學。想想看,大家一見麵,該有多少貼心的話和怎樣的回味!

當然,以後的同學聚會就有些老生常談了,但是很多老故事還是經久不衰,每次都要講。大概也是當然,總是重覆著一些話題,有些老態,都老了。天增歲月人增壽,其實就是個『老』。

再後來到美國這10幾年間,隻要是在美國『過年』,雖然省卻『拜年』、省卻許多煙酒,相當的安分甚至寧靜,但總覺的有些空蕩,有些悵然所失,想起過去的『過年』就很自然了。現在落筆時的心情就是這樣,這些文字就是見證。

昨天兒子來個電話,問『過年』怎麽安排。也是,今年的『過年』是周末,難得兒子的關心;但又一想還是有點問題,因為周末也是『情人節』,大概兒子是探個口風(是不是低估兒子的覺悟了?)。其實,怎麽過也都無所謂,隻要兒子能回來看看,也算是有人『拜年』了。

年齡大了,對『拜年』這事還真有點計較了。『拜年』是什麽?表達親情和友情這樣的情感。你有情來我有意,都需要表達出來。看來,過去我是有缺失的。

先寫到這。順便給各位掌櫃拜個早年!這應該不算虛,一是提到『拜年』這事了,就得拜一下;二是大年初一也無法與掌櫃們見麵,萬一趕上個雷雨天電腦宕機或是停電啥的,還真沒機會及時表達了。

從今天上午的11點多鍾起,洛杉磯一直在下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