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春,那繽紛的往事-冰棍的故事 東無風

(2008-10-19 20:07:26) 下一個
在外地,冰棍叫冰糕、冰果、雪糕等。可在七十年代之前,在故鄉伊春那裏,一直稱呼為冰棍。

  回想起那時的冰棍,總是覺得小小的冰棍也能在某種意義上記述著林區的曆史.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初,冰棍有三分錢或者是五分錢一根(串)的,再後來就有了一角錢的,但那是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後了。 

  當時沒有現在普及的製冷和冷凍設備。 

  冰棍廠在每年的冬季都會公開收冰塊,是種半米見方的冰塊。每塊兩角錢,這在當時是很可觀的價錢。 

  冰塊是從湯旺河裏用冰攢子刨的。刨出來後,還要修整成方型的,差一點也不行。冰棍廠將收到的冰塊放到一個用高高的木版圍起來的大坑裏,那坑裏都是用於保溫的鋸末子。坑很深,冰塊就放在坑底下。這個辦法很管用,到了秋天冰塊都不會融化。那些冰塊就是用於做冰棍的,當時經常去偷看,可總搞不明白,怎麽冰塊就能變冰棍?這個答案直到大學期間,學的普通物理,才知道那是“滲透壓”的原理。

  到了夏天,和小夥伴們會想方設法的去偷冰塊。雖然成功的機會很少,也有僥幸的時候。往往出來時是滿身的鋸末子,小手裏小心奕奕的捧著冰塊,盡管手被凍得發紅,也不忍心丟棄,然後就是急不可待的咯蹦——咯蹦的啃起來,同時惹來周圍很多小朋友們羨慕的目光……那情形,現在回想起來,肯定是非常的滑稽可笑. 

  雖然是三分或者五分錢一根的冰棍,在那個年代裏,也不是能輕易吃到的。 

  三分錢的是用糖精做的,不太好吃。而五分錢的是用糖和牛奶加工成的,非常好吃。偶爾能吃到一根五分錢的,總是吃不夠,總在盼望著能再吃到下一根。 

  父親的工資在我的記憶裏,始終是四十七塊八毛“拐”,那個拐字,聽了很多年,都不知道什麽意思,後來都十多歲了,才知道“拐”就是七的意思。父親要用這點薪水養活全家六口人,加之母親不知道節省,我家生活很拮據,一般也就很少有機會奢侈的吃一次冰棍了。

  其實,當時多數人家都是和我家同樣的窘境,甚至不如我家的也不在少數。 

  鄰居家從“西鋼”來了個親屬,他用兩元錢買了整整一壺的冰棍請鄰居家的四個孩子吃。最小的是個小女孩,當時也就6~7歲的樣子。看著她們能有那麽多的冰棍吃,正眼饞的時候,發現那個小女孩臉突然變白,渾身發抖,接著就倒地抽搐起來。最後被送到了醫院搶救。原來,她家也是很困難,平時很難吃到冰棍,所以當時是拚命的吃,結果冰棍吃多了,體溫急劇下降,差點因為吃冰棍丟了卿卿小命……這樣的事情也隻有在那個時代會發生! 

  賣冰棍的人好象是固定的,因為,在許多年裏,總是那麽幾個人在賣,而且都是老太太。

  她們一般是推個小四輪車,車上裝四個或者六個壺,壺裏裝的是冰棍。那種壺很特殊,現在早已經絕跡了。類似保溫壺,隻是很大,壺嘴也很大,以便於裝取冰棍。每當賣冰棍的老太太打開壺蓋的時候,總能清晰的看到裏麵很多的冰棍,總是讒的不得了。經常幻想著能將那一壺冰棍都買下來. 

  再往後,我和弟弟以及小夥伴們經常揀廢鐵(基本上是偷的)賣,賣幾元錢的時候經也常有。有了錢,也就有了機會多吃冰棍了。為了少花錢和不花錢,就和那些兜裏也有幾元錢的小夥伴們協商出一個“損招”來——大家一起將老太太的幾壺冰棍都買下來,然後看誰吃的最少,最少的那個小夥伴要將兜裏的錢都掏出來給老太太,如果不夠,再由其餘的人平均攤派。這個方式,我們叫其“包葫蘆頭”。 

  能想象到,為了不多掏錢,小夥伴們是搶著吃,拚命的吃,雖然沒有發生鄰居那個小姑娘倒地抽搐的現象,被冰棍凍得瑟瑟發抖的事情是屢見不鮮。還有掏光了兜裏的僅有的幾元錢後,哭鼻子的大有人在……在那個時候,尤其對沒有收入的孩子們,一元錢都是很大的一筆費用。然而,沒有同情,也沒有後悔的,有的是幸災樂禍……孩子就是孩子,能將冰棍吃個夠就滿足了,其它的不願意考慮,也不會考慮。 

  雖然我和弟弟從沒有輸過,因為吃冰棍吃的太多的原因,我得了個怪毛病——吃冰棍,特別是吃急了就頭痛。估計就是那時占小便宜的結果. 

  就象土豆、小火車等……都能代表當時林區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情結,冰棍也同樣的能喚起人們對那個時代的回憶,無論是快樂和悲哀的。 

 沒有花花綠綠的各種小食品,也沒有時下留行的各種飲料,來了客人或者節假日裏,能獎勵孩子們的方式,就是買根冰棍……對於孩子們,這就很滿足了。 

 有幾件事情總是想起來很感慨. 

 有名學生在畢業多年後才見到老師也就是父親後,馬上去買了幾根冰棍送給父親。而父親沒舍得吃,拿著那些冰棍騎著自行車回到家裏讓我們兄妹吃——但是,到家後,冰棍已經化的就剩下杆了,父親看著幾根冰棍杆直後悔,連連叨咕著——我走的太慢了,太慢了! 

 上學時,每當有要好的同學誰買了根冰棍,都是先讓好同學咬一口,十幾個同學咬到最後,往往剩下沒多少了.沒有嫌棄,也沒有在意的,因為下次掄到自己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吃法。那種感情,那種發自內心的表達方式,現在的孩子們是永遠的也不會有的,也永遠的不會理解了. 

 有位賣冰棍的老太太讓我經常想念著——她長的慈眉善目的,每天總是樂嗬嗬的。在我們家的下坎住,每次推著她的小四輪車,在勞累了一天後,吱紐、吱紐的往坡上推的時候,隻要我和弟弟能碰上,就幫她往上推,到了坡上,她都會拿出兩根冰棍獎賞給我們,雖然多數都是已經融化的.要知道,她平均一天也就能賺一元多點!再後來,我還知道,冰棍廠有規定,隻要是化的還沒剩光杆的時候,是可以回廠裏兌換或者退回的。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她是故意給我們兄弟兩個留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