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春的困惑與出路

(2008-10-19 13:25:53) 下一個
“建國至今,伊春共為國家生產2.3億立方米木材。如果裝上火車,節節排列,可以從中國最北端的漠河排到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如果這些木材用在一個建築工程上,可以架一座從地球通往火星的橋”。這段話讓多少伊春人為之驕傲,為之興奮!不知多少次被領導提起,被寫入匯報材料中,被新聞媒體引用過。說明了什麽?說明伊春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說明伊春過去的輝煌?然而現在伊春還能為國家做什麽呢? 
“50年代開始,全國勞動模範馬永順14次進京見到了毛主席,4次與毛主席和周總理握手;作為一名伐木工,他創造了全國林區手工伐木產量最高紀錄——在當伐木工人的34年裏共砍伐林木3.6萬棵;發明了‘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銼鋸法’,為全國伐木工人所通用。他開始造林,向青山還債……”林業老英雄馬永順一度成了132萬伊春林區人的代表。他真正成為名人,紅了幾十年,然而林區卻不能不麵對的一係列問題,資源危機直接導致了經濟嚴重危困。傷疤已經揭開,林業人麵臨生存的巨大壓力,留在心中隻是說不出的痛。而馬永順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符號,伊春呼喚馬永順似的人物,時代也呼喚馬永順似的人物。人均200多元月工資都難以保障的林業職工們處境如何呢?造林是他們的唯一出路嗎?他們還能拿什麽奉獻?
“伊春光明,款款深情”中央一台黃金時間播出的廣告詞,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光明家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被授予“中國家具之王”稱號。讓多少在外的伊春人激動過,記得那時我正在長春上學,同學們是通過光明了解了伊春,了解了解我。“光明股票1996年在上海股票市場上市,進入了更廣闊的融資領域,步入了市場經濟的新天地”。 光明又一度成為焦點。作為伊春最大企事業的光明集團現在經營、發展如何呢?還在為伊春做著什麽?有人說現在的光明正在向多元化發展. 光明走出去了。光明留給伊春人民的是否還是“光明”呢?“光明一廠到四廠都將辦公室改成了飯店,還有光明控股的聖泉禾酒店”,我曾又看到過這樣的報導。
“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4月,是經國家工商行政總局注冊成立的大型民營集團公司為AAA信用企業,現總部位於哈爾濱市漢水路中融國際大廈,注冊資金5億元人民幣,是從事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林業資源開發、以及房地產開發業務等的綜合性集團公司,在全國有30多個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公司業務遍布北京、上海、山東、雲南、黑龍江、河南、安徽等省市。將自身鑄煉成為廣受社會尊重、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最大化、生命力長久不衰的現代化企業集團”。中植還能說是伊春的中植嗎?它所秉承的“支持政府、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的立業宗旨和伊春有多大關係?伊春人在中植村和伊春中植農業通用機械製造廠還能見到它的影子。
-------
“林業支撐起了共和國建設初期的鋼骨——交通部門需要枕木,林區工人夜以繼日;恢複交通所需電柱,從林區調運;恢複煤炭生產采礦需要坑木,林區供應。還有軍工用材,公路交通,工業民用建築……上個世紀60年代,為支援航空建設,伊春林區對航空用材進行了精選,材種大都是優質樺木材。1972年12月,承德避暑山莊修繕,伊春林區調撥紅鬆原木530立方米;1974年維修五台山大佛殿,特選材長13米、徑級40厘米以上紅鬆原木192立方米。1976年7月,唐山發生強烈地震,中央向伊春下達了緊急救災木材供應任務,約10萬立方米的木材迅速運往災區……”伊春付出的太多,伊春太累了!現在誰在支援伊春?
能說曾被伊春支援過的地方忘恩負義?
“早在1968年,針對林區農場耕地的擴張,林管局就嚐試過解散經營農場,鼓勵自費造林的做法。1979年,再次嚐試職工個人承包造林。十年間先後兩次的個人造林計劃,都因為林管局無法給予造林職工勞動補償,而最終夭折。1983年伊春市和黑龍江省推廣伊春桃山林業局上呼蘭經營所實施職工承包林地的管護和搞林下經營經驗。後來,由於缺少改革依據,國家的補償又不到位,導致這一改革在施行兩年後無疾而終 1998年,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但這一工程更多的是解決了上崗職工的工資問題,而對造林和管護的投資卻明顯不足。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伊春林管局嚐試製定了“林地流轉”的相關政策,希望借此解決林區資金匱乏的問題。然而2000年,國家林業局以國務院沒有明確林權改革問題為由,下文否定了伊春的做法------”20年農村改革伊春在瘋砍林子,10年的國企改革伊春在瘋狂的賣企業。伊春人一直在尋找、探索著出路,時間多麽漫長!每次改革將付出多大的代價?難道伊春人就沒有責任?
“林都明珠”、 “小興安嶺紅鬆故鄉”的伊春林區1990年以後的十年,是林區初步開放時期。由於木材的市場化銷售,木材價格瘋長,導致這一階段林區林木超采嚴重、資源破壞嚴重。伊春真的繁榮起來,出現了“鬼街”、“大富豪”、“百樂園”------。林場資產的大量變賣直至賣光;木材倒爺的迅速暴富和盜伐木材的地方暴力。林業局官場上出現了“出門坐半截,中午四個碟,下午打麻將,晚上搞破鞋”腐敗現象。這是伊春林區積累資金的最佳時機。 然而,巨大的代價,卻沒有換來應有的積累。這個階段出現了拖欠職工的工資最嚴重的怪現象,一些職工忙碌一年,經常是得到白條一張,有的至今都沒有歸還;這個階段林場出現了大量的欠債,紅鬆的資源一度瀕臨枯竭,------富起來的人們去了大連、秦皇島、鮁魚圈、------走不出去的林業企業、林業工人都包上了沉重的包袱。這些誰來承擔責任?伊春是不是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期?“林都明珠”、 “小興安嶺紅鬆故鄉”是不是已成故事
“2000年國家實施天保工程後,雖然國家還給這一地區的林業局保留了少量采伐限額,但曾經是高收入階層的林業職工,和其他行業相比卻成了低收入者,在意識到伐木這碗飯不再好吃之後,許多人接受了企業的一次性安置,離開林區謀生-------”2006年似乎又給伊春林區送來希望,在伊春人積極爭取下,“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林業局日前批複黑龍江省伊春市林權製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這標誌著社會普遍關注的國有林區林權製度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也意味著此後個人可以承包國有林場,50年不變-------”媒體上大量報導:“今年34歲的伊春市烏馬河林業局職工蔣永彬,在一次性交清62901元後,將9.3公頃國有森林正式買到了自己的名下。蔣永彬高興地對記者說跟林子打了幾十年交道,誰不想有一片自己的林子呀!現在我晚上睡覺都琢磨怎麽把林子伺候好。”聽了看了確實讓人興奮,但過後一想能有多少人能拿出62901元?林業人還要就醫、子女還要上學、還要吃飯-----恐怕很多人就是幾千塊錢都拿不出來吧?但願這是最好的也是最終的出路,伊春人再經不起折騰了!
“ 要以伊春國有林區林權製度改革試點為帶動,在探索配套改革措施的同時,不斷深化森林分類經營和兩權分離改革,深化森工內部政企分開和富餘職工安置改革,不斷增強林區發展活力。加大投入,加強國有林區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建設,整體改善林區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伊春任重而道遠!伊春人隻講奉獻時代過去,再不轉變,不來實的,不借助外力行嗎?伊春政企不分的體製不知還能堅持多久!
“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伊春一手抓所有製結構調整,發展非國有經濟;一手抓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態旅遊、綠色食品、生態畜牧、北藥、冶金礦山、建材化工、綠色能源八大接續和替代產業。今年上半年,伊春非國有經濟實現增加值40.1億元,同比增長13.6%;接續替代產業實現增加值16.1億元,同比增長16.9%,對GDP的貢獻率為46.6%,拉動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使伊春走出獨木支撐困局,踏上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雙贏道路-------伊春相繼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區等。去年,在首屆全球環境論壇上,伊春又被聯合國授予“城市森林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範例———綠色伊春”榮譽稱號。”今年11月3日在黑龍江日報看到這段報導。真心祝願家鄉——伊春真的“山添綠,城變美,民增收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早日成為名副其實的和諧新林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