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春總體介紹

(2008-10-19 13:23:04) 下一個
概況   郵編:153000。代碼:230700。區號:0458。拚音:Yichun Shi。www.xzqh.org   伊春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東與蘿北縣、鶴崗市、湯原縣相鄰,南與依蘭縣、通河縣接壤,西接慶安縣、綏棱縣,北通遜克縣;北部嘉蔭縣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界江長246公裏。伊春是以伊春區為中心區,由21個衛星城鎮組成的群體城市。現行體製為政企合一,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管理局合一。轄1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其中13個區分別與所在地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體製。伊春林業管理局轄16個林業局,4個縣團級木材加工、機電、建築企業。全市行政區劃麵積32759平方公裏。2004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 295 726人,其中:農業人口174 988人,占總人口的13.5%;非農業人口1 111 688人,占85.8%;未落戶常住人口9 050人,占0.7%。(根據《伊春年鑒(2005版)》)  市人民政府駐伊春區。市中心區客運公路距省會哈爾濱354公裏(哈伊公路339公裏),距鶴崗159公裏、佳木斯237公裏;鐵路距省會哈爾濱458公裏。 行政區劃   伊春市轄1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www.xzqh.org   伊春市    麵積39017平方千米,人口132萬(2003年)。   伊春區    麵積 10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153000。   南岔區    麵積3088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153100。   友好區    麵積2366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編153031。   西林區    麵積 457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5。   翠巒區    麵積156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13。   新青區    麵積1181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36。   美溪區    麵積2259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1。   金山屯區   麵積185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2026。   五營區    麵積1040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3。   烏馬河區   麵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11。   湯旺河區   麵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7。   帶嶺區    麵積1041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106。   烏伊嶺區   麵積316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8。   紅星區    麵積304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5。   上甘嶺區   麵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 2萬人。郵編153032。   鐵力市    麵積6620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152500 市人民政府駐鐵力鎮。   嘉蔭縣    麵積7273平方千米,人口 8萬人。郵編1532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 以上麵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 曆史沿革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清代,先後隸屬齊齊哈爾副都統和呼蘭副都統管轄。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鬆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鬆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驪縣管轄。同年8月,鬆、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製,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鬆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製,“實行雙層領導製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地區,恢複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準,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1992年,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脈。東鄰鶴崗市和湯原縣,南接依蘭縣,西南與鐵力市毗連,西與慶安、綏棱縣接壤,西北與遜克縣分界,東北與嘉蔭縣相連。全市總麵積19655平方公裏。全市共轄伊春、南岔、帶嶺、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巒、烏馬河、友好、上甘嶺、五營、紅星、新青、湯旺河、烏伊嶺15個市轄區。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轄縣市)總人口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9萬人,占92.7%。市政府駐地伊春區。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誌·地名錄》)     伊春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伊春之稱源於金代上京會寧府所轄的宜春縣。有人考證宜春故址在今吉林省扶餘縣境。今伊春市命名可能與此有關。另一種說法是:伊春為“一年之伊始”,含有春天來臨之意。  1950年設立伊春森工(森林工業)管理局,1952年由原湯原縣所屬南岔地區設伊春縣(駐伊春街),屬鬆江省。  1954年鬆江省和黑龍江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1957年改稱伊春市。  1958年伊春市劃歸鬆花江專署領導。1964年撤銷伊春市,設立伊春特區。  1970年伊春特區改設伊春地區,原屬黑河地區的嘉蔭縣(駐朝陽鎮)和原屬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入伊春地區。轄2縣。  1979年撤銷伊春地區,恢複伊春市,由省直轄。伊春市轄嘉蔭(駐朝陽鎮)、鐵力2縣。  1983年12月24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伊春市烏敏河區、東風區、大豐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湯旺河區、金山屯區。  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伊春市總人口1249621人。其中:伊春區 144562人、南岔區 140846人、友好區 67648人、西林區 48054人、翠巒區 49706人、新青區 50852人、美溪區 41634人、金山屯區 46318人、五營區 40707人、烏馬河區 37104人、湯旺河區 35905人、帶嶺區 37492人、烏伊嶺區 24743人、紅星區 25489人、上甘嶺區 22956人、嘉蔭縣 81004人、鐵力市 354601人。   2001年,伊春市對原有24個鄉鎮進行整合,共撤並5個鄉鎮,撤並率為20.8%;結合社區建設和機構改革,對人口不足3萬人的街道辦事處進行了重新規劃,將全市原有44個街道辦事處調減為30個,撤並率為32%;行政村調整分兩步完成了預定目標,上半年撤並行政村61個,下半年撤並了16個,撤並率為27.3%。     2002年伊春市行政區劃一覽 (根據《伊春年鑒》,該出處沒有街道、居委會的數據)  全市合計:15市轄區、1縣級市、1縣,9鎮、10鄉、1民族鄉,199行政村。  伊春區(2行政村:青山村、迎新村)。  鐵力市(4鎮、3鄉,76行政村):桃山鎮(14行政村:先鋒村、三合村、長豐村、新豐村、福興村、興旺村、慶豐村、桃山村、新建村、豐收村、雞嶺村、神樹村、石長村、五龍山村);朗鄉鎮(5行政村:小白村、西沙村、迎春村、陡山村、達裏村);鐵力鎮(6行政村:滿天紅村、滿江紅村、東勝村、東興村、五一村、山頭村);雙豐鎮(22行政村:青林村、東方紅村、紅星村、安邦河村、光明村、朝陽村、和平村、戰鬥村、前進村、曙光村、雙河村、建國村、橫山太村、春光村、衛東村、衛國村、衛華村、解放村、民慶村、民主村、長有村、穩水河村);工農鄉(10行政村:新華村、蘭河村、二屯村、新一村、新興村、北鬥村、新民村、樹林村、五花村、北星村);王楊鄉(9行政村:愛林村、護林村、紅旗村、宏偉村、北河村、東風村、建設村、紅光村、王楊村);年豐鄉(10行政村:愛國村、東河村、淩雲山村、愛民村、雲山村、年豐村、靠山村、永豐村、長山村、吉鬆村)。  嘉蔭縣(3鎮、6鄉,73行政村):朝陽鎮(4行政村:尚誌村、佛山村、新發村、永安村);烏雲鎮(12行政村:烏雲村、舊城村、永勝村、南地營子村、燈照村、河沿村、夾信子村、宏偉村、新勝村、雙立村、泉石村、大溝口村);烏拉嘎鎮(4行政村:勝利村、金豐村、南溝村、金水村);青山鄉(6行政村:上馬村、結烈河村、建業村、建華村、建邊村、大砬子村);滬嘉鄉(8行政村:黎明村、福安村、福民村、福吉村、溫泉村、福陽村、晨光村、新安村);紅光鄉(8行政村:燎原村、太平村、長青村、星火村、東升村、新橋村、紅旗村、紅邊村);常勝鄉(9行政村:常家村、勤儉村、樺樹林村、通河村、繁榮村、平陽河村、河口村、江南村、通江村);向陽鄉(10行政村:雪水溫村、新豐村、黃魚臥子村、王家店村、育才村、育林村、育發村、育強村、育紅村、育新村);保興鄉(12行政村:大同村、東興村、聯豐村、共榮村、仁合村、保安村、新立村、馬聯村、慶豐村、互助村、三合村、東湖村)。  烏伊嶺區(4行政村:前衛村、奮鬥村、永青村、英雄嶺村)。  湯旺河區  新青區  紅星區  五營區(1行政村:躍進村)。  上甘嶺區  友好區(3行政村:青山村、曙光村、愛國村)。  翠巒區(2行政村:翠光村、前進村)。  烏馬河區(1行政村:錦山村)。  美溪區(1行政村:林溪村)。  西林區(2行政村:燈塔村、東豐村)。  金山屯區(2行政村:金峰村、樂源村)。  南岔區(2鎮、1鄉,27行政村):浩良河鎮(9行政村:吉星村、小吉星村、奮鬥村、秋冷村、北陽村、五七村、亮子河村、浩良河村、永林村);晨明鎮(8行政村:星星村、東紅村、月明村、沙嶺村、樺陽村、創業村、寶泉村、晨明村);迎春鄉(10行政村:鬆青村、梧桐村、振興村、先鋒村、中興村、國慶村、紅旗村、雙河村、艾林村、沙山村)。  帶嶺區(5行政村:永興村、雙興村、金興村、青山村、紅興村)。  2003年伊春市行政區劃一覽 (根據《伊春年鑒》,該出處沒有街道、居委會的數據;與2002年有變化之處帶下劃線)  全市合計:15市轄區、1縣級市、1縣,9鎮、10鄉、1民族鄉,201行政村。  伊春區(2行政村:青山村、迎新村)。  鐵力市(4鎮、3鄉,76行政村):桃山鎮(14行政村:先鋒村、三合村、長豐村、新豐村、福興村、興旺村、慶豐村、桃山村、新建村、豐收村、雞嶺村、神樹村、石長村、五龍山村);朗鄉鎮(5行政村:小白村、西沙村、迎春村、陡山村、達裏村);鐵力鎮(6行政村:滿天紅村、滿江紅村、東勝村、東興村、五一村、山頭村);雙豐鎮(22行政村:青林村、東方紅村、紅星村、安邦河村、光明村、朝陽村、和平村、戰鬥村、前進村、曙光村、雙河村、建國村、橫山太村、春光村、衛東村、衛國村、衛華村、解放村、民慶村、民主村、長有村、穩水河村);工農鄉(10行政村:新華村、蘭河村、二屯村、新一村、新興村、北鬥村、新民村、樹林村、五花村、北星村);王楊鄉(9行政村:愛林村、護林村、紅旗村、宏偉村、北河村、東風村、建設村、紅光村、王楊村);年豐鄉(10行政村:愛國村、東河村、淩雲山村、愛民村、雲山村、年豐村、靠山村、永豐村、長山村、吉鬆村)。  嘉蔭縣(3鎮、6鄉,73行政村):朝陽鎮(4行政村:尚誌村、佛山村、新發村、永安村);烏雲鎮(12行政村:烏雲村、舊城村、永勝村、南地營子村、燈照村、河沿村、夾信子村、宏偉村、新勝村、雙立村、泉石村、大溝口村);烏拉嘎鎮(4行政村:勝利村、金豐村、南溝村、金水村);青山鄉(6行政村:上馬村、結烈河村、建業村、建華村、建邊村、大砬子村);滬嘉鄉(8行政村:黎明村、福安村、福民村、福吉村、溫泉村、福陽村、晨光村、新安村);紅光鄉(8行政村:燎原村、太平村、長青村、星火村、東升村、新橋村、紅旗村、紅邊村);常勝鄉(9行政村:常家村、勤儉村、樺樹林村、通河村、繁榮村、平陽河村、河口村、江南村、通江村);向陽鄉(10行政村:雪水溫村、新豐村、黃魚臥子村、王家店村、育才村、育林村、育發村、育強村、育紅村、育新村);保興鄉(12行政村:大同村、東興村、聯豐村、共榮村、仁合村、保安村、新立村、馬聯村、慶豐村、互助村、三合村、東湖村)。  烏伊嶺區(4行政村:前衛村、奮鬥村、永青村、英雄嶺村)。  湯旺河區  新青區  紅星區  五營區(1行政村:躍進村)。  上甘嶺區(2行政村:錦繡村、平川村)。  友好區(3行政村:青山村、曙光村、愛國村)。  翠巒區(2行政村:翠光村、前進村)。  烏馬河區(1行政村:錦山村)。  美溪區(1行政村:林溪村)。  西林區(2行政村:燈塔村、東豐村)。  金山屯區(2行政村:金峰村、樂源村)。  南岔區(2鎮、1鄉,27行政村):浩良河鎮(9行政村:吉星村、小吉星村、奮鬥村、秋冷村、北陽村、五七村、亮子河村、浩良河村、永林村);晨明鎮(8行政村:星星村、東紅村、月明村、沙嶺村、樺陽村、創業村、寶泉村、晨明村);迎春鄉(10行政村:鬆青村、梧桐村、振興村、先鋒村、中興村、國慶村、紅旗村、雙河村、艾林村、沙山村)。  帶嶺區(5行政村:永興村、雙興村、金興村、青山村、紅興村)。  2004年伊春市行政區劃一覽 (根據《伊春年鑒》,該出處沒有街道、居委會的數據;與2003年有變化之處帶下劃線)  全市合計:15市轄區、1縣級市、1縣,9鎮、10鄉、1民族鄉,202行政村。  伊春區(2行政村:青山村、迎新村)。  鐵力市(4鎮、3鄉,76行政村):桃山鎮(14行政村:先鋒村、三合村、長豐村、新豐村、福興村、興旺村、慶豐村、桃山村、新建村、豐收村、聖浪村、神樹村、石長村、五龍山村);朗鄉鎮(5行政村:小白村、西沙村、迎春村、勝利村、達裏村);鐵力鎮(6行政村:滿天紅村、滿江紅村、東勝村、東興村、五一村、山頭村);雙豐鎮(22行政村:橫太山村、東方紅村、紅星村、穩水河村、安邦河村、光明村、朝陽村、和平村、戰鬥村、前進村、曙光村、雙河村、建國村、春光村、衛東村、衛國村、衛華村、解放村、民慶村、民主村、長有村、穩水河村);工農鄉(10行政村:新華村、蘭河村、二屯村、新一村、新興村、北鬥村、新民村、樹林村、五花村、北興村);王楊鄉(9行政村:愛林村、護林村、紅旗村、宏偉村、北河村、東風村、建設村、紅光村、長富村);年豐鄉(10行政村:愛國村、東河村、愛民村、雲山村、年豐村、靠山村、永豐村、長山村、吉鬆村、淩雲山村)。  嘉蔭縣(3鎮、6鄉,73行政村):朝陽鎮(4行政村:尚誌村、佛山村、新發村、永安村);烏雲鎮(12行政村:烏雲村、舊城村、南地營子村、河沿村、宏偉村、夾信子村、雙立村、泉石村、大溝口村、 腰屯村、奮鬥村、東南屯村);烏拉嘎鎮(4行政村:勝利村、金豐村、立誌村、金水村);青山鄉(6行政村:上馬村、結烈河村、建業村、建華村、大砬子村、建邊村);滬嘉鄉(8行政村:黎明村、福慶村、福民村、青鬆村、隆安村、福陽村、晨光村、新安村);紅光鄉(8行政村:燎原村、太平村、長青村、星火村、東升村、新橋村、紅旗村、紅邊村);常勝鄉(9行政村:常家村、勤儉村、樺樹林子村、通河村、臨江村、營林村、河口村、江南村、圈崗村);向陽鄉(10行政村:雪水溫村、豐林村、黃魚臥子村、王家店村、育才村、茅蘭溝村、育發村、育強村、育紅村、育新村);保興鄉(12行政村:大同村、東興村、聯豐村、共榮村、仁合村、保安村、興農村、馬聯村、慶豐村、互助村、三合村、東湖村)。  烏伊嶺區(2行政村:宏偉村、永青村)。  湯旺河區  新青區  紅星區【轄17個居民委】  五營區(2行政村:躍進村、星龍村)。【轄2個辦事處,10個社區,8個林場所】  上甘嶺區(4行政村:錦繡村、平川村、青山村、蔚蘭村)。  友好區(3行政村:青山村、曙光村、愛國村)。  翠巒區(2行政村:翠光村、前進村)。【轄兩個街道辦事處,22個居民委】  烏馬河區(1行政村:錦山村)。  美溪區(1行政村:林溪村)。  西林區(2行政村:燈塔村、東豐村)。【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社區】  金山屯區(2行政村:金峰村、樂源村)。  南岔區(2鎮、1鄉,27行政村):浩良河鎮(9行政村:吉星村、小吉星村、奮鬥村、秋冷村、北陽村、亮子河村、五七村、永林村、浩良河村);晨明鎮(8行政村:星星村、東紅村、月明村、沙嶺村、樺陽村、創業村、寶泉村、晨明村);迎春鄉(10行政村:鬆青村、梧桐村、振興村、先鋒村、中興村、國慶村、紅旗村、雙合村、艾林村、沙山村)。  帶嶺區(5行政村:永興村、雙興村、金興村、青山村、紅興村)。市轄區、林業局簡介  翠巒林業局、新青林業局等屬於區(局)政企合一體製參見本站相應頁麵。  鏈接:伊春縣市區誌  黑龍江省朗鄉林業局  始建於1948年,1951年正式建局,先後隸屬東北林業總局、黑龍江省森工總局、鬆花江林管局,伊春林管局。行政區劃屬黑龍江省鐵力市,隸屬伊春林管局。位於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麓,地處黑龍江省鐵力市朗鄉鎮。北緯46°29′~47°06′、東經128°30′~129°24′。東與南岔區接壤,南與依蘭縣、通河林業局相連,西與桃山林業局交界,北與帶嶺林業局毗鄰。屬低山丘陵地區。企業經營麵積26 496.61公頃,東西寬為67公裏,南北長為74公裏。2004年全局人口總數6.5萬人。郵編:153011。   黑龍江省雙豐林業局  位於黑龍江省中部,伊春市南部,小興安嶺南麓,鐵力市行政區劃內。始建於1953年。局址鐵力市雙豐鎮,距哈爾濱市196千米,經營麵積13.2萬公頃(林業施業區麵積131 996公頃)。全局總人口3萬人,職工1.5萬人,擁有11個林場、經營所。郵編:152511。   黑龍江省桃山林業局  位於伊春市西南部,小興安嶺西坡南麓,鐵力市行政區劃內。施業區東西寬為48.5公裏,南北長為78.5公裏,總麵積171 274公頃,人口近5萬,是伊春林管局所屬的國有大型森工企業。局址座落在鐵力市桃山鎮內,距桃山18千米,郵編:152514。黑龍江省鐵力林業局  【概況】 位於小興安嶺的西南坡,隸屬於伊春林業管理局,全局經營總麵積204234公頃。局址設在鐵力市鐵力鎮內。鐵力林業局於1939年開發,1947年建局。全局總人口7.4萬餘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