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偶遊回龍灣

(2008-10-17 21:41:44) 下一個
偶遊回龍灣

車子在群山連綿的高速公路上疾馳。這是小興安嶺伊春地界,向上看是藍藍的綴著雲朵的天,前麵是無止的灰色的公路,四周是翠綠的山林,路邊的野花瘋擁著向車窗後奔跑。 和美味佳肴吃多了犯膩一樣,綠色看時間長了也讓人昏昏欲睡。在一處較為開闊的路段,我看到遠處的山脈中錯落有致的綴著些純白的塑像,好了,就到那裏休息,頓時車上的人為之一振。

按著當地人指點,我們的車下道隱進了蔥蘢山林。盤問時我知道了這裏是伊春的美溪,叫回龍灣。沿著陡峭的石階小心翼翼的下去後,一股沁人的清爽空氣撲麵而來,這就是回龍渡了,也叫湯旺第一渡。是水深的緣故湯旺河粼粼的、默默的、雄渾的流淌著。那天就我們幾人乘渡,渡船在渡口如唐朝般美麗的候著,由於是百年修得的同船渡,大家都美麗著、憧憬著、沉默著、流戀著梢公那半袋煙的功夫(連煙味兒也是那般的香甜)。

下得渡船按著指示牌,我們走進由高大樹木擁抱著的一條幽深小徑,它將帶我們走進回龍寺和佛像群。樹蔭下的空氣是柔和的,幹淨的道板兩邊是幹淨的原木座椅,讓人不累時也想坐坐,陽光在人的身上斑駁著、遊走著,順手摘下一個毛毛狗在自己臉上抓癢……

尋著香火的味道我們來到回龍寺。寺院依山而建,總體布局和其他寺院大同小異,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建在山中不同高度,裸露在藍天白雲下的三尊神佛造像,這些造像依據山勢排列一直到山頂,分別是彌勒佛、釋伽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每尊造像都非常高大,膜拜的人須仰視。造像線條柔和、逼真,慈悲祥和中透著威嚴,三尊造像通體純白,在綠色的群山中格外醒目,讓人不能不向往無垢淨土的純潔。拾階而上,花香陣陣,醉人心脾;拾階而上,木魚聲、鳥鳴不絕於耳,讓山林更覺幽靜;拾階而上,飛蝶、花鼠悠閑尋覓,處處是溫馨祥和;拾階而上,思維愈來愈單純,心境愈來愈空靈。

在峰頂,在這尊美麗慈悲的神佛腳下,我渺小的如風中的沙粒,輕飄的如一片鳥兒的羽毛。在崖上,我虛無得不敢向前邁一步,在欄邊,眩暈中我清醒的記得,隻要向前邁進一步,我就會溶化在陽光裏,我甚至不敢看一眼神佛的容顏,在那樣的光芒裏,我的身體會是通透的,我會嗅到自己體內無法呼吸的味道。我沒有像香客一樣向神佛祈求,我隻是默默的對著自己的心說,要在這個世上做個好人,盡管是默默無聞。

下山後,我們去了葡萄園。沿途有好多迷人的景致,還路過了幾處果園,雖然還不是收獲的季節,可遊人們還是禁不住果實的誘惑,用木棍打下些山梨、李子和杏,嘻笑中大家拾撿者、品嚐著。我當然也要吃的,哦,酸酸的有點兒甜。坐在葡萄架下是此行最愜意的事了,我們先是欣賞葡萄,聽主人講這裏葡萄的品種,培植過程,什麽樣的是半熟,什麽樣算熟透,哪類的最好吃。然後按著剛剛掌握的知識,把熟透的用剪子小心地剪下。這是沒有上過化肥的純綠色食品,更沒有施過什麽保鮮劑,紫薇薇的品一粒,那種香氣和甘甜隻有親自品嚐才會知道。最難得的是我們居然還親口品嚐了用剛摘下的葡萄釀製的葡萄酒,當時我真想寫首詩,轉念一想也無法超越李白杜甫,才索性打消這個後來想來是個愚蠢的念頭。

主人還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回龍灣的一些詳細情況。回龍灣占地444公頃,水麵麵積6萬平方米,平均水深8.5米,湖中魚類30多種,其建築中西合壁,依山傍水,樹木繁茂,是集旅遊,度假,避暑,觀光為一體的四季旅遊勝地。可登山,遊泳,漂流,劃船,垂釣,采摘山野果,觀賞動植物。主要景點有回龍灣,回龍渡口,黑龍騰飛,臨清別墅,東皋台,蒙古村落,葡萄園,回龍寺及佛像群。回龍湖上架有曲橋和聽雨軒,沿湖順山而上,登108級石頭台階,再登上20餘米高的東皋台,可俯瞰回龍灣山莊全景。主人介紹的這些我們隻遊了幾處,就已感到這裏是不可多得的所在。

久經了塵世的喧囂,浮躁的人情,來到這裏,就會體驗到回歸自然的感覺,這裏的山,水,林,景,這裏的空氣會釋放你的鬱悶,調整你的心緒。回龍灣偶爾得遇,卻叫我久久不能忘懷。 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