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大漢

於世啞口無言。於己無言以對,有很多無從說起,有很多說不出來 本博論文以及博文全部是原創,禁止非法轉播以及非法挪作他用,如有刊物或者組織有意轉載,請與博主聯係,未經同意非法轉載者,追究其法律責任。
正文

讓我來拯救美國

(2008-10-09 15:18:01) 下一個
http://blog.sina.com.cn/zhonghuahun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期美國政府提出了“緊急經濟穩定法案”,並呼籲外國政府及中央銀行積極參與救助美國金融機構,共同維護全球金融穩定。9月22日,西方七國集團(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舉行電話會議後,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明確表示歐盟不會參與美國的金融救助計劃。

格老說這一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鳳凰衛視標題為“金融海嘯”;這些都是對目前所發生的金融危機嚴重性的表述。

金融危機的發生與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美國政府7000億救市方案,隻能理解為金融危機的嚴重性。

金融危機,特別是目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若是7000億美金能救得了的,那世界上就不會有金融危機了。

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過渡使用杠杆,這在經濟發展良好時,可以放大盈利;但在經濟衰退之時,虧損也以同樣的倍數放大著。美國金融危機的實質是美國經濟衰退,導致過渡借錢的美國人,在失去工作時還不起金融機構的借款;導致金融機構的壞帳大幅增長,嚴重時出現虧損與破產。

因此,美國金融危機不是7000億所能救得了的;美國數十萬億的住房按揭與信用卡借款,在經濟衰退之季,在失業率攀升之時,還不起住房按揭款與信用卡借款的人隻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金融機構在住房按揭與信用卡借款上麵,這些黑洞,還將隨著經濟滑坡與失業率的攀升,進一步揭露開來。

那麽怎麽辦?美國現在就這樣到了,對中國非常不利,而且中國持有萬億以上的美國貨幣,不能就這樣完了,我有以下看法是不是大家同意呢?

一,用美國石油換危機

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使如此,技術的進步仍使得地質學家們能夠不斷發現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礦藏,並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從難以抵達的地方開采出來。因此,可開采石油的估計儲量也在不斷增長。

目前的估計儲量是1970年的一倍半。那時,有的專家估計美國的石油儲量將在2000年或稍後的時間告罄。根據能源信息管理局2001年的數據,目前地下可開采石油儲量達10,160億桶,至少可以滿足全球一個世紀經濟發展的需求。

但是美國在做什麽,他把自己的石油都保護起來,說什麽環保,動物保護,那其實都是在戰略儲備,先消費他國而意。

石油是美國人的“命根子”

阿拉斯加豐富的自然資源讓許多人在一夜間成了“暴發戶”,但真正令人“垂涎”的還是這裏的石油資源。美國國內的石油生產有一半是來自阿拉斯加州,美國各大石油企業為了開發這片油田遊說了20多年卻一直沒有結果。

1980年,國會有條件允許開發這塊“寶地”,但是必須由國會特別授權內政部以出租方式開放開采,但是授權案一直未通過;1995年參眾兩院通過采油提案,但是遭到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否決;布什上台後,開發阿拉斯加原油一直是其施政重點之一,3年前參議院企圖以相同的“包裹”方式闖關,卻以3票之差失敗,今年國會改選共和黨掌握多數,使得民主黨議員以微弱2票之差“飲恨”。

美國是世界石油第一進口和消費大國,它每年都要消耗全球25%的石油。即使在當前國際油價高漲之際,美國也沒有動用儲備來平抑油價,反而繼續增加儲備。對整整一代人,美國媒體所做的有關石油的教育就是一句話:“天就要塌下來了。”時尚雜誌《Parade》的文章題目是:《危機會再次發生嗎?》;專業雜誌《美國科技》的題目則是:《廉價石油時代的終結》。內容大同小異,無非都是說“石油資源日漸枯竭”,“財富從西方國家轉移至產油國”之類,當然都是在傳達美國各屆政府設法保證石油安全的思想,由此可見石油的確稱得上是美國人的“命根子”。

其他國家都被他們搞得差不多了,成天在上麵玩金融遊戲,我看也該到他吐一吐了,怎麽吐,我的方案是:

首先讓美國的石油公司,收購金融公司,處理爛攤子,把新鮮血液輸進去。

其次,就是把美國的石油開采權賣給中國等國家,技術好,人工便宜,成本低,利潤大。

這樣可以給目前的金融危機喘口氣,等其他國家有實力了,再來收購金融體係。

二,用美國的礦藏換危機

美國的全球資源戰略是由其國家戰略決定的,是其國家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並直接為之服務。美國要獨霸全球,充當"世界警察",必須要有龐大、穩定的資源供應體係。而資源在全球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所以,這種體係不可能隻依賴其國內資源。從持久、穩定、經濟地獲得資源供應的角度考慮,這種體係是麵向全球的多層次和多渠道的供應體係。

從一戰開始以來,美國動用其國家力量,逐步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全球資源供應體係,確立了其全球資源戰略。美國通過全球廉價資源的掠奪性開發,確立和鞏固了其全球霸主地位。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外交的核心,就是要確保其所謂的"全球利益",即確保在全球的資源與產品市場份額。

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美國國內資源遠不能滿足供應。美國的石油有一半需要依賴進口;在主要的非能源礦物原料中,1999年有27種的進口依存度超過50%。稀土、鋁土礦和氧化鋁、錳、鉍、寶石等13種礦產全部依賴進口。其進口的礦物原料(礦石)價值占國內生產價值的10%強,而進口的礦物加工原料價值占到國內生產的15%。目前,美國重點控製的全球資源主要有:中東和前蘇聯地區(裏海)的石油和天然氣,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金屬、非金屬礦產,非洲的鉻、鈷等戰略資源。

美國的全球資源戰略有以下顯著特點:

大量購買使用全球廉價資源

在70年代初石油危機以前,全球以石油為代表的礦物原料等初級產品價格十分低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不合理的經濟秩序,大肆掠奪開發發展中國家的豐富資源,使其經濟在廉價石油的基礎上得到迅速發展。目前,美國主要從加拿大、墨西哥、南非、前蘇聯、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礦物原料。由於不合理的價格體係,多數發展中國家出賣原料並沒有取得預期的發展成果。

通過經援、投資控製他國戰略資源

發展中國家要開發自身的資源,缺乏資金和技術,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通過經援、投資等手段,有效地控製了他國的戰略資源。美國政府對於本國石油公司到國外的勘查開發活動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如在中東、非洲和裏海地區等。美國為了支持本國石油公司獲得在伊朗的石油勘探開采權,甚至不惜采取推翻伊朗政府的行動,這說明礦產資源在美國全球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其推行強權政治的重要動因。在拉美、非洲和中東地區,美國主要是利用這種手段。

建立戰略資源的儲備製度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全球資源市場波動加劇。為了確保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加強對全球資源的控製力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相繼建立和完善了戰略資源的儲備製度。1985年,美國儲備的戰略資源有63類93種,價值達到168億美元;冷戰結束後有所減少,到1998年9月30日,總儲備價值為41億美元,石油的儲備量相當於60天的淨進口量。美國在修訂1999年物資戰略儲備計劃時,由於鈹、铌、金剛石(圓粒)、電池級錳、鉑族金屬、鉭等礦種的庫存為零或很低,計劃大幅度購進以增加儲備。海灣戰爭期間,為了平抑油價上漲,美國即動用了其石油儲備,決定拋售3375萬桶石油。龐大的儲備已成了穩定物價的有力砝碼。由於美國的戰略儲備,使得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控製全球礦產品市場的能力進一步減弱。

美國這麽多年沒少掠奪他國,儲備自己的資源,沒錢混了就賣資源吧,中國正好需要

三,用美國的技術換危機

當今美國占有巨大的全麵的技術優勢,這是公認的實事,同時人們也習慣地認為它一定會保持這種優勢,從現實的角度看要超越它是不可能的,美國人自己可能也有這樣的看法,然麵實事真的會是這樣的嗎?我可以肯定的說,它將很快喪失這些優勢而成為一個平凡的國家。

先看看人類技術發展曆程。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實際上經曆了二個技術階段: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階段、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階段。

第一階段的發展因為技術局限的快速到來,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水平非常接近,就是說,隻要你接受工業革命就會很快地發展到世界先進水平,不說西方,就亞洲來說,像日本及後來的四小龍,均在50~100年的時間內達到了發達工業國家的標準。這造成了激烈的競爭,隻好通過戰爭來解決!在第二階段到來之前,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已掌握了自然的終極理論,以後的人們隻需去運用就可以了。

第二階段開始於二十世紀初,出現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給人類帶來一片新天地和驚喜。同時也打破了人類自大的心理,也形成了對自然的探索無止境的自我心理暗示,有知識爆炸時代的說法,當然也堅信下一次理論革命的到來。

或許人類總能夢想成真,然而不幸的是,由於人類生存環境的局限,要實現下一次跨越將是遙遙無期的,在可想象的時間裏,地球仍是人類的共同家園,還要在地球上生活,還是要依靠地球上這有限的資源。

這些先進的技術領導著世界,也霸權著世界,中國需要發展,需要更快的技術來源,當然我們可以創造,但是能廉價的買回來用,也不失是一個好方法。

四,替換美國的金融貨幣地位

我以前的文章都說過了,美國的金融政策就是沒有人監督,才讓他們為所欲為,如果讓中國參與共管,這樣可能問題就少一點,當然這個參與不是坐在旁邊,而是中國來主導,美國來參謀了。

如果以上幾點能夠做到,世界經濟我想是很快可以扭轉的。

 

引典:

《美國資源戰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