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強奸還是搶親 ??

(2009-09-01 10:39:16) 下一個
初入兵壇,因為本人去過緬甸北部華人割據地旅遊,所以寫了《割肉還是養瘤》
幾天沒來,今天一看反應還不錯,有些問題也在這裏解答。

首先,朋友們對中國是否幹涉,有很大爭論,在我看來,所謂“不幹涉”隻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沒有能力幹涉;二是傻。

能幹涉,為什麽不幹涉?連因特納迅納兒都唱:幸福還靠我們自己!

在《割肉還是養瘤》一篇中,我提出的利益最大化,其實人人都知道,沒有什麽稀奇的,但是怎麽度量它,是關鍵,這就是一個字:錢。也許很多人不同意,但放眼之,沒有更好的方法。

有人置疑“同胞的鮮血能夠用錢買嗎?” 我的回答是當然!這樣想一下:美國也好,中國也好,每年交通事故都要死幾萬人,如果強迫所有車,必須安裝各個方位的安全氣囊,否則不能上街,所有限速也降低一半,必然可以挽救相當的生命,但是美國政府,忠告政府都沒有這樣做,因為花費太大,也就是總花費除以挽救的生命數,超過了人的價格。

理解了這點,就理解了我的研究方向:把所有的利害的得失都轉化成錢,這樣我們就有了方向。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這個工具。

”不幹涉內政”是個口號,行動上,能幹涉必然幹涉,也許幹涉後的效果還不如不幹涉,但是那是時候諸葛亮的結果,幹涉的平均效益應該是正的。就象一個股票市場上的day trader, 你能說最好的股票炒法就是即不買也不賣嗎?!

既然幹涉的決定不難做出,啪一下腦袋就可以了,那麽怎麽幹涉就是個大學問。果敢事件後,中國一定要幹涉,不能玩自宮。要求幹涉的很多人都提出要出兵扶持漢人割據,這就好像是要強奸緬甸,她一定不舒服,外力強硬撕裂她的肌體,植入異物。中國作為侵入方,也不會有快樂。而相應的錢財投入巨大,必然失敗。也為曆史證明。

把亞洲整體地圖,攤平了,放在麵前,可以發現 (1)緬甸隻有四川的大小;(2)長期扮演中國失敗後躲藏的後院;從明朝到國民黨,輸了就往那裏躲;(3)緬甸更是柳暗花明有一村,海上直入印度洋。

所以從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緬甸對中國利益巨大。中國對緬甸也是如此。如果把緬甸給印度,給泰國,都隻是僅僅增加了一點海岸線而已,如果把緬甸給日本,給美國,隻是一塊麻煩的飛地。隻有給中國,緬甸也真正能實現了她自己的價值。中緬合壁,天塹變通途。中國到歐洲,到石油產地中東,到印度;或緬甸到上海,到北京,到東亞。。。天涯若比鄰。

一個,或四個漢人在緬甸的武裝割據不重要,也沒有前途,中國需要的是印度的入海口,是整個緬甸。

不列顛人早就看到了這點。(注:上篇文後,有網友子英說我整個在讚揚英國人,其實我上篇無一個英國字,我之所以用不列顛而非英國,因為我上篇推崇的蘇格蘭啟蒙以及亞當斯密是蘇格蘭人,非english)。不列顛人早就看到了這點。從1840年到1860年,就規劃從緬甸到雲南的鐵路,但是因為築路權,資金以及政治原因,清政府不可能有所作為。孫中山也看到了這一點,但是實力不濟,這條他稱之為“在國際上必見重要”的中緬鐵路也隻是空頭大炮。到了國民政府抗日時期,這條真正成了生命線,最後淪為中國政府跪求聯合王國要修這條鐵路,在付出領土,經濟上的慘痛代價後,又成為泡影,41年,繼丟失大量領土的滇緬南段未定界換文後不久,國民政府竟主動破壞已建成的滇緬鐵路路基和便道,因為日本人也看到了緬甸對中國的重要,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全緬甸。

可以說,中國在緬甸全部博弈的結果就是人,財,地三空,全空。一條250年前就應該建的鐵路到現在都沒有建成。

緬甸問題需要新思維。這個新思維的關鍵就是一個字:錢。政治影響力,軍事威懾力都必須圍繞這個字。我這提出一個新策略就是:不要強奸,而是要強迫成親。

在國際上,在國內(緬甸國),中國都要想方設法讓緬甸混不下去,從而必須依靠中國,根本辦法就是成立“亞洲聯盟”,類似歐盟,當然這個亞盟,隻有緬甸和中國,名字叫“亞盟”,是沒有排他性,其他國家可以申請參加。歐洲有歐盟,東南亞有東南亞聯盟,敘利亞和利比亞還可以搞個阿拉伯聯盟,中國和緬甸為什麽不能搞個亞洲聯盟,其他國家歡迎參加,但要申請,並得到成員國的批準。

在緬甸的中國人,不能再有軍隊,不能靠毒品發財。他們的利益保障最多就是給他們中國居住工作的免簽證,在這條黃金線上,能不能富裕靠他們自己的合法創業,中國能給他們的就是機會和便利而已。同時,中國的中國人也可以免簽證去緬甸華人區,甚至全緬甸。中國在緬甸的利益靠亞洲聯盟法律以及中國的強大軍力作保證。

這樣一來,中國可以真正邁向世界大國,而緬甸將由亞洲最窮的國家翻身。而果敢事件,是中國逼緬甸入亞洲聯盟的一個機會。


~~~~~~~~~~~~~~~~~~~~~~~~~~~~~~~~~~~~~~~~~~~~~~~~~~~~~~~~~~~~~~~~~~~
附《割肉還是養瘤》
人們行事,以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為準則。然人們常不知道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哪裏,更不清楚如何才能使之最大化。或者分不清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有時為了短期蠅頭小利,丟了長期利益,又有時為了不清晰的長期利益而犧牲了眼前實實在在的利益,結果一無所獲。

亞當斯密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開始搞清這個問題的人。不列顛人是第一個開始搞清這個問題的國家,所以很快在他們鼎盛的時期,一個不列顛人的收入相當於一個法國人的20倍。中國人,從秦始皇到毛澤東,對此都缺乏聰明理智全麵的思考,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知道這是個問題,也才幾年的功夫,更不用說思考了多久。

緬甸北部的毒梟們,沒有一個好下場的,然而他們還是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前赴後繼著,那裏的人民,是痛苦的,更痛苦的是更不知自己的未來,也不知自己的利益所在。

緬甸人繼承了不列顛的衣缽,國土囊括了禪人,傣人,佤人,漢人,克欽,克倫,。。。的土地,但是這些財產並沒有給緬甸帶來任何實質利益。那些少數民族,對緬甸來說,隻是毒瘤。當然,這些毒瘤,生活的更不容易,而且,他們本來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地盤,被不列顛人硬塞入緬甸的肌體。

對中國來說,他們更是毒瘤。雖不在自己的體內,但確是自己生出來的,被別人搶走的毒瘤,雖然被別人搶走了,毒卻在還自己,還不能做手術,因為在別人體內。

毒,賭,黃,害了多少中國人的財富,精神,身體。甚至直接的綁票,撕票。。。

對中國來說,這個毒瘤,手術不容易做,如果被緬甸做了,更不是滋味,畢竟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從民族角度看,在緬華人的利益本身,就是中華利益的一部分,自己身上的一塊肉。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首要是先確認中國和緬北華人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衝突利益。這個問題不容易,即使在緬甸的華人自己,都罔顧他們的整體利益,為了點個人小利,轉身投靠緬人,出賣同族,已經是他們的傳統。這次事件中,也不例外。

從自我利益最大化考慮,這不奇怪,但是,可悲的是結果確實他們利益最小化。這是個問題,但問題並不在他們本身,而是所有中國人。多少華人,包括昆沙,寧投降緬甸政府,而不降同誌們:不降佤軍,不投果軍,也不輸誠中國,因為他知道,中國人處理他,隻會更慘無人道。

所以這個問題的解決,一定要有新思維,首先中國應該積極參與,而不僅是暗中角力。從統治者的角度,維持統治是最高利益,但是,這個利益,必須要考慮別人的利益,才能更好的維護,除了維持統治的最高利益,還有中國的國家利益,中華民族利益,緬甸華人及少數民族利益,緬甸統治者利益,緬甸國家利益,甚至美國利益,印度利益,日本利益,都應該在考慮之中。

武裝割據,在現在這個高科技,高競爭時代,花費太大;太大的政治代價,太大的經濟代價,太大的文化代價。。。果敢人負擔不起,整個緬北自治人民都負擔不起,經濟的出路隻有一條,就是走共同利益的道路。

少數民族的獨特利益,一是靠法律保障,二是靠協議保證。緬甸,緬甸華人,和中國政府,應該簽三方協議。緬甸的國家統一和獨立應該得到尊重,地方割據武裝應該解除;中國在緬利益應該通過和緬甸政府的友好和緬甸華人的支持來保證,而緬甸華人的平等權利和獨特權利,應該得到緬甸政府的尊重,三方協議的簽訂和中國軍力的保證,若有違約,中國有軍事幹涉的權利。

果敢問題的解決,中國的全麵介入是關鍵,特別是在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