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和孔昭綬的二三事

(2010-07-19 21:10:29) 下一個
毛澤東和孔昭綬

今天的年輕學子們或許不太清楚:當年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毛澤東,在得到眾多良師益友的精心教育、培養和嗬護的同時,也曾遭受同時代裏所有追求自由民主的進步學生同樣的際遇———因與舊的教育製度格格不入,而被學校個別思想保守的教師、甚至是校長所不容。

1915年,毛澤東因鬧“學潮”受到校方的“記過”處分後,此後一個學年內連續三任校長都心懷成見,把他視為和師長對著幹的“刺兒頭”,而備加歧視。麵對這種不公正待遇,一向有著強烈反抗意識的毛澤東,在入學近4年、完成學業已過半的情況下,忿然提出退學申請,以此來抗議校方對民主學風的壓製。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剛到一師走馬上任的校長挽留了他,鼓勵他繼續攻讀完自己的全部學業。這位對毛澤東備加愛護的新校長,便是當時在湖南教育界頗享盛名的孔昭綬先生。

《湖南第一師範校史》載:“孔昭綬,字競存,湖南瀏陽人,湖南高等師範畢業,曾留學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他曆任長沙多所中學、師範學校教師,於1913年和1916年,兩度擔任第一師範校長。”

第一次在一師主政的孔昭綬,是學校教育和校園建設藍圖的設計者。一師校舍在1910年被憤怒的長沙暴動饑民焚毀,後又因湖南響應武昌起義而停課。經請銀5萬兩大規模複建後,新校園於1912年夏季落成,同年秋天學校複課由“衡清試館”遷回新舍。孔昭綬就是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於1913年春接任一師校長的。

複建後的一師,校舍規模頗為宏偉,但又是一座空樓,各種教學設施和圖書資料,都在大火中蕩然無存,許多教師也因停課停薪離去,一切都須從零開始。孔昭綬走馬上任後,開始了全麵的革新和再創活動。

就在孔昭綬潛心為振興一師努力的時候,災難已悄悄向他逼近。其時,袁世凱借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之機,用武力在全國實行鎮壓,為稱帝複辟掃清道路,其走狗湯薌銘秉承主子旨意,率北洋軍一部進攻湖南,逼譚延?退守廣東。湯部入湘後,便開始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鎮壓反袁勢力。一時間,因所謂“黨案”牽連遭槍殺者,有案可查的就達五千餘人。孔昭綬因忠實貫徹執行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改革法令,竭力反對袁世凱的獨裁統治和封建複古教育,被湯薌銘所忌恨。

1914年1月的一天,湯薌銘派一營兵力包圍了第一師範,逮捕孔昭綬。幸得到湯部中同情者的密報,孔化裝成賣水的人,從側門混了出去,旋東渡日本避難,後進東京法政大學學習。

1916年夏,袁世凱在全國上下的聲討聲中憂懼而死,湯薌銘離湘,譚延?被北京政府任命為湖南省長兼督軍。這時,孔昭綬也在東京法政大學畢業,取得法學學士學位。他得知國內政治動態後,即從日本歸國。鑒於他的聲望和辦學經驗,譚延?委派他再度出任第一師範校長……

可是,就在孔昭綬赴任的頭一天,他就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看到了一份署名“毛澤東”的《退學申請報告》。

孔昭綬仔細地看了毛澤東的退學申請,又從“學生花名冊”上查閱了毛澤東的簡曆,心裏不由尋思開了。他想,第一師範是湖南的“亞高學府”,無論是教學環境還是師資力量都是長沙第一流的,不少三湘子弟都爭相前來投考這所學校。而毛澤東———一個韶峰腳下山民的兒子,能來這裏讀書,按理論之也屬不易的。可他為什麽要中途退學呢?其中到底有什麽原因和隱情呢?

孔昭綬決定先弄清事情原委,再在退學申請上簽字。

在處理完一些新學期的準備事項後,孔昭綬請來了好朋友、一師範博物課教師方維夏,向他了解起毛澤東的情況來。方先生在具體地介紹了毛澤東的詳情後,對好友說,毛澤東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隻因對學校的教育方式和校方的某些作法有意見,引發了一些過激言行,而受到了原先幾任領導的非難。他出於對校方的失望和反抗,才不得已選擇了退學這條自己不願走的路。

聽完方維夏的介紹,孔昭綬的內心很不平靜。他想,辦教育的主旨是為了培養對國家有用的人才,而據方先生所言,毛澤東正是一位能夠“興國而強兵,足民而豐財”的異才,學校的責任應當是不斷改革教育方式,創造更為民主自由的學習環境,使其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成長,以便將來走上社會為國效力,而決不能讓這樣的優秀學生流失掉。否則,我們當老師的就是一種失職。想到這些,孔昭綬決定立即找毛澤東麵談一次,做做這個學生的挽留工作。

恰在這時,毛澤東找到了校長辦公室,來催他的報告。於是,這兩位剛剛見麵的師生,便有了一次長時間的傾心交談。

在孔昭綬誠懇耐心的啟發下,毛澤東向新來的校長袒露了自己的心曲。

毛澤東坦率地告訴孔昭綬校長:他不喜歡第一師範,盡管這裏的自然環境和教學條件比原來讀書的第四師範好得多。可是,在這個學校“意誌不自由”,“程度太低,儔侶太惡”,“學校有很多規則,我同意的很少”。

他毫無保留地向新校長傾訴了進入一師後幾年來的諸多煩惱。他以為,學校教育幾乎全部是照搬日本的模式,最大的缺陷是課程多,學生負擔重,製約著學生鑽研真正的學問。第一師範本是一所中等師範學校,可課程設置比普通的中小學要多得多,加之學校當局重視職業訓練,又增設了農工商各科,用他自己比喻的“雜貨攤”來形容,倒有幾分相像。正因為這樣,許多必修課程與他的學習興趣發生了衝突。他學習曆來頗有些“感情用事”,也就是說通常憑興趣、愛好去讀書。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興趣所致,讀書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輕鬆,像休息一樣,人就不會感到苦和累了;沒有興趣,咬著牙看書,如同嚼蠟,即使有毅力,也還是看不下去。按他製訂的自學計劃,學習的興趣重點放在文學、哲學和史地等學科上,對其他的課則不願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更不屑去爭高分、滿分,所以有的課目成績不太理想。學校靠分數來衡量學生各科成績的好壞,他又過不了“考試關”,這就免不了要招來一些任課老師的偏見和非議。

毛澤東繼續向孔校長傾訴說,以他倔強的個性,這種不滿情緒,必將要爆發出來。因之,就有了去年的那場學潮,也就有了學校給他的記過處分!盡管此後不久,張幹離開了一師,可一年當中連換三個校長,辦學方略卻一個不如一個,最後這位彭政樞校長,任職時間僅月餘,終因學生反對而辭職。對此他感到失望至極,曾一天晚上到校長門口去了三次,準備請求退學。

但是,中途退學又往何處去呢?他考慮,求學總得要個地方,依然像在定王台圖書館那樣去自由讀書,家裏定然是不同意的,一旦中斷提供費用,自己靠什麽生活?再說一師還算得上一所辦得認真的學校,在這裏讀書的同學,大多數來自貧寒之家,家裏很富有又有政治背景的學生是不願進師範的。因此,這裏沒有紈絝子弟帶來的惡習,逐步形成了一種勤勞儉樸、認真踏實和刻苦讀書的好學風,他感到這樣的環境對自己求知還是有益的。此外,楊昌濟和黎錦熙二位先生得知他有退學的想法後,也出麵進行勸阻或寫信做說服工作。基於這些因素,到底是去是留,他舉棋不定,一時難作決斷。

就這樣,他送走了1916年的春季,又挨過了一個不算短的暑假,眼看著新的學期就要開學了,他仍在猶豫徘徊。最後,他終於鼓足勇氣,向剛到任的孔昭綬校長遞交了退學的書麵申請……

“總的來說,我不願意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第一師範不是我要尋找的求學樂土,所以我請求校長準許我退學……”毛澤東總結式地對孔校長說。 聽完毛澤東的講述,孔昭綬深感這是一個性格獨特、頗有見地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已遠遠超出了一個師範生的認識範疇,甚至大大超前了師範教育的現實。因此,孔昭綬不想對他作什麽空洞的說教,他隻是勸毛澤東不要急於作出退學的決斷,暫時在學校裏等一等,看一看,相信到時候會作出最佳選擇的。

告別孔昭綬以後,毛澤東把和新校長談話的內容,告訴了朋友蕭子升。蕭子升比毛澤東高兩屆,孔昭綬第一次在一師當校長時他正好也在這裏讀書,對老校長的人品能力是比較了解的。他告訴毛澤東,孔昭綬是位難得的好校長,他博學多才,辦學有方,十分愛護學生,在原來的一師甚得人望。蕭子升勸毛澤東,聽孔校長的,留下來,不要走。

於是,毛澤東接受了孔昭綬校長真誠的挽留,打消了退學的念頭。

9月初,孔昭綬正式就任第一師範校長。為此,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暨新學期開學典禮。當孔昭綬在新任學監方維夏等人陪同下登上主席台時,台下一千多名師生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這位反帝英雄和老校長的歸來!

在會上,孔昭綬飽含熱淚,作了激動人心的演講。他從1914年1月為躲避北洋軍閥湯薌銘的追捕,被迫離開一師遠走日本,講到在異地他鄉對故土的眷戀和一個沒有國籍的人所遭受的屈辱,又講到立誌興辦教育、振國興邦的夙願,繼而提出自己這次重返一師的“施政綱領”———順應新文化運動的潮流,在一師推行民主教育,提倡自治、自動,改善教學環境,寬鬆學術氛圍,培養合格人才,以新的姿態樹立於長沙學界……

孔昭綬的講話,鼓舞了全校師生,台下爆發出一陣陣掌聲。它像一襲和煦的清風,驅走了往日彌漫在一師的沉悶空氣,也掃除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許多進步師生心頭的陰霾。

從這一刻起,毛澤東的眼前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學校,他感到心胸豁然開朗,仿佛頭頂上的天是新的,太陽是新的,就連學校那幾幢已蓋了幾年的灰磚青瓦“洋樓”,也似乎是新的!

也許是從這一刻起,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從新的第一師範找到了自己理想和誌願的契合點,找到了“拄天大木”茁壯成長的沃土。

老校長孔昭綬重回一師,在師生中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轟動效應”,說人心所向也罷,說眾望所歸也行,都絕非溢美之辭。這不僅有他反帝倒袁的聲名在,還有他在一師的辦學成果在。

重返一師的孔昭綬,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汲取在國外考察教育的成果,堅持“崇尚民主”的辦學方向,采用順應新文化運動潮流的辦學方法,使一師教育有了迅猛的發展。

由於時局與身體的原因,1918年暑假,孔昭綬辭去了校長職務,後不久在長沙病故。但是,後人忘不了他在一師的建樹。一師校史中高度評價他說:“孔昭綬順應新文化運動的潮流,運用在國外考察教育的成果,進一步發展了一師的民主教育,並使之章程化、製度化。因此,孔昭綬對一師建設有著卓著的貢獻,是繼譚延?以後在一師最有影響最有作為的第二個校長。”

這期間,孔昭綬所采取的一項影響最大、同毛澤東關係最密切的革新舉措,當首推組建一師學生誌願軍一事。

1916年秋,孔昭綬就任一師校長後不久,在一師校史上發生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學生誌願軍成立了!

這件事不啻在校園扔下了一顆炸彈,整個第一師範沸騰起來了!

曆來講經論道、學文習字的學校,為什麽創辦軍隊,練起兵操來了呢?這事還得從當時的政治局勢和孔昭綬校長的辦學宗旨說起。

民國初年,南北軍閥混戰,湖南當軍事要衝,自1912年起,南北軍閥譚延?、湯薌銘、劉人熙、傅良佐、譚浩明等更替督湘,湖南慘遭兵禍。第一師範地處鐵路線邊沿,校舍又寬敞,遂成為駐兵之所。1913年孔昭綬第一次出任一師校長時,湯薌銘就曾派部屬在此駐紮。因此,學校被搞得烏煙瘴氣,師生安全常受到散兵遊勇的騷擾,附近居民也感到極不安寧。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急需一支武裝力量來維護教學秩序和生員安全。這便是一師創辦學生誌願軍的最初發端。

但是,真正促使學生誌願軍很快成立的深層原因,是校長孔昭綬推行“軍國民教育”的結果。

曾留學日本的孔昭綬,對日本學校教育中推行的那種“軍國主義”教育十分推崇,痛感於中國國力羸弱,他認為軍事可以強大國防,還可鼓舞民心士氣,振國興邦。因而,他十分讚同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長蔡元培提出的“德智軍美”的教育宗旨,把這四個字寫在禮堂入口處的橫匾上。正是基於在一師實行“軍育”的教育方針,創辦學生誌願軍這一計劃開始在孔昭綬的頭腦中醞釀產生。

約在1916年10月,孔昭綬親自給湖南省省長兼督軍譚延?寫了一份《呈試辦學生課外誌願軍文》。“呈文”開首,就其指導思想寫道:“茲昭綬忝再任為第一師範學校校長,自應勉竭綿薄,訴之良心,積極改進,整理計劃。首應時勢需要確定教育方針,以人格教育、軍國民教育、實用教育為實現救國強種唯一之教旨……至軍國民教育尤非僅櫫主義,虛懸理想,即足以策進行而收實效。”

接著,孔昭綬在“呈文”中陳述了試辦學生誌願軍的四條理由:“一遵照教育部令,宜實施軍國民教育也。”“一應世界潮流,宜采用軍國民主義也。”“一感受國家刺激,宜提倡尚武精神也。”“一注重師範教育,鑄成青年中國,為異日實行征兵之準備也。”

“呈文”最後指出:“惟槍械不備,憑虛講演,終鮮實用。”故請按二連人數撥給槍械。

呈文上報省府後,譚延?當即照準。他還親自確定“以激發愛國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軍事學術,實施軍國民教育為宗旨”,以“對於各種命令指揮均須絕對服從為天職”,以中華民國國慶日為誌願軍成立紀念日。一師學生誌願軍遂於10月底正式宣告成立。

孔昭綬的這一創舉,在一師師生中引起了各種不同反響:有的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有的竊竊私語,頗有微辭;有的置身事外,作壁上觀。據蕭子升回憶,他和毛澤東之間便對此存在著意見分歧。在一次討論中,蕭認為學校推行的“德智軍美”的教育宗旨雖然很有道理,但平常得很。隻有一點,美育,比較創新。他還根據這一主體思想,寫了一篇論文,叫做《以美學代宗教》。

毛澤東不同意蕭子升的看法,覺得“軍育”是最值得提倡的,堅持認為“軍育更為重要,如果國家軟弱,談論美學有什麽用途?首要的事情是打敗侵略我們的敵人!這和美學又有什麽關係呢?”蕭辯解說:“德性的完美早已在古代詩歌、古典作品和音樂中都被強調過。”“如果民族軟弱,完美的德性又有什麽用?”毛澤東反問道:“最重要的事情是強盛起來,有力量,才能戰勝敵人,戰勝敵人才能顯示德性。”

他們爭論了很長時間,但最後誰也未能說服誰。蕭子升不讚成組織學生誌願軍,而毛澤東則成了最先報名參加誌願軍的人。隨後,許多同學都踴躍報名參加學生誌願軍。

最後,學校從眾多的報名者中挑選體格健壯、品學優良的學生加入誌願軍,編製成一個營,營下轄二連,一連三排,一排三班,每班14人,計269人。校長孔昭綬親任學生誌願軍“總指揮”。

從此直至畢業,毛澤東經曆了近兩年的學生誌願軍生活。這段生活,不僅在他的頭腦中注入了尚武精神,還使他經受了嚴明的軍紀的考驗,係統地接受了戰術、兵器、地形等軍事學訓練,培養了鑽研軍事技術和指揮藝術,特別是戰爭謀略的興趣,從而為他提高自身軍事素質,為日後圖謀亙古大業蓄積了力量。縱看毛澤東的一生,這些在他日後的軍事鬥爭生涯中具有難以估量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