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奇聞錄

(2010-01-06 14:46:57) 下一個
老普 於2005-07-02 16:32:46發表於長城小站

  是否存在一場“平型關戰役”原本不是關鍵問題。日本人打來了,中國軍隊抵抗了,雙方發生戰鬥,人數較多,非嚴格地說都可以冠以戰役。

  軍事意義的戰役就要嚴格一些。比方戰區最高指揮官對敵方進攻方向判斷失誤,兵力部署失當,遭敵突襲,倉促調兵應對,打兩下就撤離。事後還要說成是某某戰役?

  1937年9月山西平型關地區中日軍隊發生戰鬥,八路軍115師首戰告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全國軍民士氣。同期同地區作戰的有國軍士兵共10萬餘眾,國共合作後,八路軍更是正規國軍係列編製,所以說1937年9月打了“平型關戰役”也是可以的。

  可是到2005年抗戰結束60周年之際,有人以求真象,正曆史為名,提出一個《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就不得不令人稱奇。

6月1日,某報發表上海某大學“曆史係副教授”的文章“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其中直接提到“計劃”三段順序如下,全文引用

  第一段:
“1、作戰計劃:1937年8月28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表示抗戰決心,把行營(前線總指揮部)設於雁門關下的嶺口村一所窯,並同行營人員及八路軍總政委周恩來會商,製定了《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其“作戰方針”為:“本軍以利用山地殲滅敵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於天鎮、陽高、廣靈、靈丘、平型關各地區,以一部控製大同、渾源、應縣附近,以策應各方麵之戰鬥,相機轉移攻勢。”

  這一段隻有兩個句號,考慮到作者是“曆史係副教授”,可以認為中文至少是及格的,那末37年8月28日閻長官就與周“總政委”會商製定了“平型關戰役計劃”。那末8月下旬到9月上旬,作為戰區指揮官閻在考慮什麽呢?他在組織“大同會戰”,晉軍主力部署至大同,天鎮一線,並且大同會戰計劃正式報蔣批準。

實際上閻一直研判日軍主攻方向是大同,雁門關方向,主力部署於大同,天鎮一線。“副教授”自己的文章也承認“日軍於9月13日攻占大同,而敵軍主力板垣師團指向平型關,意圖抄雁門關後路,然後夾擊太原。至此,閻錫山部署的大同會戰計劃流產。雁門關一帶兵力雖多而無用,而平型關一帶則兵力空虛,危如累卵。閻錫山被迫立即著手部署平型關會戰。”

可見由於主官判斷失誤,到9月13日平型關還是“兵力空虛,危如累卵”的態勢,閻錫山“被迫”部署平型關會戰,那末 “副教授”所說此前10幾天就製定的《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豈不是謊言。


  第二段:
“綜上所述,投入平型關會戰(9月3日作戰計劃稱晉北戰役及平型關會戰)的兵力共11個軍、10餘萬人。”

  這一段用加括號注解的方式,日期改成9月3日,《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改成“作戰計劃”,“平型關戰役”改成“晉北戰役及平型關會戰”,改來改去也解釋不了為什麽10天後平型關“兵力空虛,危如累卵”


  第三段:
  “戰役的主要過程:1、閻錫山、周恩來會商戰役計劃,國共軍隊為禦外侮協同作戰
   為了協調各部隊行動,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以及副長官朱德、黃紹、衛立煌、周恩來、彭德懷等多次會商作戰計劃。周恩來、彭德懷和閻錫山在嶺口村傍山坡一個窯洞裏進行長時間會談。周恩來分析形勢,指出目前雖然敵強我弱,但隻要動員全民,團結奮鬥,就可削弱敵人,壯大自己,最後打敗日軍。閻錫山要求周恩來協助製訂第二戰區作戰計劃。周恩來洞察時局,成竹在胸,隻用一天時間就擬定了計劃。閻錫山驚佩不已,連歎:“寫得這樣快,這樣好,如能這樣打,中國必勝。”

  這一段基本上是從其他資料中抄錄的,故意隱去時間,閻與周會麵是9月6-7日,周協助製定的是“第二戰區作戰計劃”而非“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

  此外,這位“副教授”的曆史軍事知識幾乎為0,
  例1:說周是“八路軍總政委”
  例2:說“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以及副長官朱德、黃紹、衛立煌、周恩來、彭德懷等多次會商作戰計劃。”

  例1,例2的說法連入門級軍事網民的資格都不夠,不要說是大學曆史副教授發表
在全國性報紙上的文章,就是貼到任何軍事網站上都會是“搞笑”貼,“裝傻”貼。這樣的“曆史副教授”不知道學生會是什麽樣。
  
  怪就怪在一個連初級軍事網民都不如的“副教授”編造篡改曆史的“文章”可以堂而皇之印成全國報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