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共第一帥哥美女組合 王明孟慶樹夫婦 (圖)

(2010-01-25 07:01:38) 下一個




王明,原名陳紹禹,1904年4月出生於小商人家。資質聰穎,5歲啟蒙識字,八歲能為鄉鄰寫春聯。

1920年考入位於六安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種農業學校(簡稱三農)。1924年秋,考入國立武昌商科大學預科學習。1925年6月,在武昌積極參與支持上海“五卅運動”的活動,被推選為武昌學生聯合會幹事和湖北青年團體聯合會執行委員。1925年10月,經許淩青和張浩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幹事。11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王明回國,任中共上海滬東區委宣傳幹事,後調中共中央宣傳部任《紅旗》報、《勞動》三日刊的編輯。

1931年初,在他的老師、共產國際執委兼東方部部長米夫(Pavel Mif)的支持下,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進入中共領導層,並在同年1月至9月間成為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根據中共官方的聲稱,王明此後在中共內部逐漸形成了一支以王明為代表的、即後被中共稱為“教條主義”的派係(也被稱為“共產國際派”)。中共認為這一派係的主要特點是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的指示和蘇俄革命經驗神聖化,忠實執行共產國際對中共的一切指示。例如,同期的中共另一位領導人張國燾就曾在黨內刊物(《實話》第十三期)上發表文章稱“陳紹禹同誌等是堅持執行國際和黨的路線的最好同誌。”

1931年9月,王明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去了莫斯科,秦邦憲為臨時中央總書記。根據大陸官方的說法,秦邦憲在這一時期充當了王明在中共的代理人的角色,繼續執行王明“左”傾路線。秦邦憲等人否定毛澤東等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和遊擊戰爭等方針,並剝奪了毛澤東等人的軍權。

1933年,中共第五次反圍剿慘敗,在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上,張聞天取代秦邦憲總負責政治,會議也恢複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

1937年10月,王明從莫斯科返回延安,執行共產國際的抗日戰爭統一戰線政策,任中央統戰部長、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在延安整風中,以王明為代表的“共產國際派”成為了最主要的批判和教育對象。1945年中共“七大”上,王明落選政治局成員,仍當選中央委員,在44名七屆中央委員得票數中排行倒數第二,此後任中央法律委員會主任。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明擔任政務院法製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製定了《婚姻法》等多項法律。

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12月9日,王明赴莫斯科治病養病3年多。病情好轉後,他與妻子孟慶樹,兩個孩子明明、亮亮及保姆陳啟珍回到北京,住進孟公府2號家中。王明回國後,參加了政務院法製委員會的一些工作,但自1954年4月8日疾病複發住進北京醫院後,沒有再重新工作。1954年政務院更名為國務院,法製委員會被撤銷,改為法製局。由此,王明在政府中再沒有擔任任何職務。

1956年後赴蘇不歸

1955年初,王明又因膽囊炎急性發作等病,再次住進北京醫院。醫生建議他做切除手術,但王明和孟慶樹不願做手術,致使病根難除,時好時壞,沒有徹底治愈。

王明這次是肝炎、膽囊炎和心髒病連續發作,治療一段時間後也未見根本好轉。於是,王明向黨中央再次提出赴蘇治病的要求。經黨中央同意後,他們辦理了出國手續,決定乘飛機去莫斯科。因王明病重,隻好用擔架把他送到機場。孟慶樹、兩個孩子和陳啟珍仍然與王明同行。另外,還有北京醫院保健護士朱琛燕、警衛員李景才同往。王明一行於1956年1月30日從北京出發,2月1日到達莫斯科。

王明去蘇聯後,秘書田書元還按照有關規定,定期給他寄錢、物、藥、報刊等,並經常派人去看望。

1956年“八大”上,毛澤東仍提名王明為中央委員候選人。選舉結果,王明在97名中央委員中得票最少,排列最後一名。

王明是作為中共中央委員去蘇聯治病的,而且長期在蘇聯學習工作,所以與蘇聯有關方麵很熟。蘇聯政府對王明給予了精心治療和周到照顧。由於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蘇聯方麵的精心治療,王明的病情很快好轉,身體逐漸康複。1957年,毛澤東訪問蘇聯期間,曾派人去看望王明。王明表示,他已不願再回國了。

“文化大革命”中挨批

王明是早已定性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主要代表人物,“文革”期間又在蘇聯竭力反對“文化大革命”,必然會受到批判。特別是在批孔評儒和所謂十次路線鬥爭教育中,出現了一些批判王明的文章,幾十萬字的《王明反革命言論集》編印成冊。

王明後來在莫斯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一些親屬在“文革”中遭受株連的情況。他在《中國共產黨五十年》中說:“‘文化大革命’剛開始,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就出現了大標語:‘打倒蘇修代理人、反革命黑幫、大叛徒王明!’從此以後,《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還有《紅旗》雜誌,經常選擇王明作為頭號攻擊和誣蔑對象。……此外,紅衛兵按照毛澤東的命令,對埋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王明父親陳聘之進行鞭屍,還抄了王明的家,把他八十多歲、年邁的繼母黃蓮舫打得半死,扔在大街上;把王明幾十份手稿和藏書不是燒了,就是扔了。”

其實,王明的手稿和藏書並不是被燒了或扔了,而是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收繳了。

黨和政府雖然在政治上對王明要求嚴格,但在生活上卻是細心照顧。王明去蘇聯養病,照常每月領全部工資。要藥品、要物、要人,政府都給予滿足。“文化大革命”中,一直負責給他寄錢物的田書元被撤職,甚至有人批判他“裏通外國”。這樣,從1966年下半年起,國內再沒有給王明夫婦寄工資和物品。

1974年客死莫斯科

1974年3月23日,王明在莫斯科郊區的寓所裏寫完了《中國共產黨五十年》,隻過了4天,王明就一病不起,該書竟成了他的遺著。

王明在“文化大革命”發生以後,除了用詩歌攻擊中共和毛澤東外,從1969年開始,已經進入晚年的王明又掀起了一次創作“高峰”,他連續發表了一係列攻擊中國共產黨和反對毛澤東、反對毛澤東思想的文章。

1969年3月,王明寫出《毛澤東進行的不是“文化革命”而是反革命政變》一文。同年3月19日,他在加拿大共產黨黨報《加拿大論壇報》上發表了《論中國事件》。同月31日,蘇聯政治書籍出版社又將這篇近4萬字的長文作為小冊子出版。

1970年4月,他為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而出版了《列寧、列寧主義和中國》一書。

1974年3月,王明把《中國共產黨五十年》、《“整風運動”是“文化革命”的演習》、《“文化革命”和毛同帝國主義合作的方針》、《孤僧的命運和毛澤東的十大》四篇文章,匯集成書,取名為《中國共產黨五十年和毛澤東的叛逆行為》。1975年,蘇聯國家政治書籍出版社用俄文出版了王明的《中國共產黨五十年和毛澤東的叛逆行為》一書。1979年至1980年,《蒙古消息報》中文版全文連載此書。

1974年3月27日,王明病死於蘇聯莫斯科,終年70歲。

孟慶樹

安徽壽縣人,地主家庭,中共六大、七大代表。王明的妻子。婦女運動領導人。

1927年11月,她與劉英(後為張聞天夫人)、唐儀貞(後為陸定一夫人)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為中山大學第三期學生。1930年她由莫斯科回國,被分配到上海滬東區委,在婦委會做女工工作,當年7月被捕,11月22日經營救出獄,次日隨即與王明成婚。1932年王明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孟慶樹隨往。

1937年11月,王明、孟慶樹回國參加抗戰。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長江局,王明任書記,周恩來任副書記。同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長江局,下設五個機構,王明任,其中之一的黨報委員會的主席,孟慶樹負責其婦女委員會的工作,鄧穎超是其成員。1938年1月~3月,在發起籌備和成立戰時兒童保育會中,孟慶樹均以公開的共產黨員身份參與,當選為保育會的常務理事,並任保育委員會委員。

同年5月20日~25日宋美齡在廬山召開婦女談話會,在與進步、民主婦女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促使擴大“新生活運動婦指會為聯合抗日的全國性婦女團體,孟慶樹、鄧穎超、史良、李德全等均選為該會委員;一批中共秘密黨員、民主婦女如劉清揚、沈滋九、羅淑章、馮光灌、陸慧平、左誦芳等均進入該會工作;兒童保育會改屬該會領導;該會設兒童保育組,其組長即為兒童保育會的總幹事、從而該會的兒童保育組長鈕民華女士成為兒童保育會的首任總幹事。

同年7月4日陝甘寧邊區在延安成立延安分會,孟慶樹代表總會暨宋美齡在大會上致詞,被選為分會的名譽理事之一,爾後她還受總會委托轉告分會:總會在經濟上支持分會開辦一所五百人規模的保育院,先支付開辦費五千元和經常費兩千伍百元。當年8月,武漢形勢日趨緊張,保育會決定發起搶救難童運動,孟慶樹提出為搶救一千名武漢難童而奮鬥。自己和安娥、李昆源、杜則吾等帶領漢口臨時保育院的10名難童一同上街宣傳收容,不日即收容了出征軍人子女、流浪兒的一千餘名難童。

1943年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抗戰初期王明的錯誤是路線錯誤,是“新陳獨秀主義”,認為是“教條主義宗派最主要的是王明”。王明亦表示承認錯誤,誠意悔改,但在七大之後又拒絕認錯,拒絕反省。

經中共中央同意,1956年1月30日王明全家乘蘇聯飛機赴莫斯科,王明、孟慶樹分別於1974年、1983年先後病逝後,同葬於莫斯科近郊的新聖母公墓。

王明與夫人孟慶樹是患難夫妻,1930年11月23日結婚,到1974年3月27日王明病逝莫斯科,共同生活44年。

1930年8月,王明在獲悉孟慶樹身陷囹圄時,曾命筆書寫

《三度七夕》一首:

  天上當然織女好,
  星間難怪牛郎癡。
  真情豈受銀河隔?
  有限長空無限思……

《秋夜觀星》詩一首:

  牛郎織女久鍾情,
  強隔銀河仍比鄰。
  如此良緣天作合,
  工農聯合好家庭。

  在孟慶樹被關押期間,王明冒著生命危險,化裝三次去龍華看守所探望。他後來曾賦詩回憶當時的情景:

   化妝三探龍華監,
  親織背心遞我穿,
  高話家常低話黨,
  鐵窗加緊兩心牽。

 孟慶樹的入獄反而成為兩人戀愛史上的轉折點。王明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930年11月23日,即孟慶樹出獄後第二天,兩人終於結婚,成為患難夫妻。為紀念這個終生難忘的日子,王明曾寫下名為《結永伴》七絕一首:

   出獄兩天便結婚,
  雙心結合勝千軍,
  三年多少悲歡劇,
  銀漢女郎不可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