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票選的曆史與今天的反思

(2009-03-28 13:17:55) 下一個
先看一些美國票選的統計數據
  
  年份 選民人數 投票率

  2000 105,586,274 51.3%

  1996 96,456,345 49.1%

  1992 104,405,155 55.1%

  1988 91,594,693 50.1%

  1984 92,652,680 53.1%

  1980 86,515,2111 52.6%

  1976 81,555,789 53.6%

  1972 77,718,554 55.2%

  1968 73,211,875 60.8%

  1964 70,644,592 61.9%

  1960 68,838,204 63.1%

  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率大約是50%,遠遠低於大多數民主國家,主流媒體一直呼籲選民盡可能的出來參與投票。但經濟學家 Bryan Caplan 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美國要想變得更好需要的不是更大的投票率,恰恰相反,是更少的民主。Caplan 認為最好普通人就不要出來投票。基本上你可以說這位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最好由經濟學家來代替選民運行。

  七月9日出版的紐約人雜誌有一篇 Louis Menand 寫的文章《Fractured Franchise: Are the wrong people voting?》。這篇文章是 Caplan 四月出版的新書《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tics》的書評。

  紐約人雜誌的書評很長,經常能把一本書完整的精華內容全麵介紹分析出來,基本上讀了它的書評就不必去看原書了,這一點有點像我寫的讀書筆記:) 這篇書評就很長也很詳細。我想介紹一下其中思想的精髓。

  傳統經濟學家認為大多數投票者對於政治問題是無知的。Caplan 的觀點在於,他認為大多數投票者的政治不僅僅是無知,而且是錯誤的。我們將會看到,這兩個結論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到大街上隨機測驗人民的政治觀點,你很容易發現大多數人是無知的。比如你問人們是否支持政府增加福利支出,大多數人說反對;但你如果問是否應該加大救濟窮人,大多數人說是。而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回事。人們不願意在政治問題上投入更多時間。經濟學家認為,大多數人不願意因為自己有投票權而去好好研究政治時事,並不是因為這些人 傻,而是因為這些人有理性。比如你要買個房子,一定會仔細調查研究,因為一旦買錯了就會付出金錢代價。但如果你投票,不管怎麽說你隻有一票,哪怕投錯了也本質上不會對政局產生任何影響。有多少人會因為自己這神聖一票去像買房子一樣費勁的調查研究學習政治呢?

  傳統經濟學認為無知不是壞事。傳統理論的兩個論點是這樣的:
  -1- 選舉結果是由占總數10%左右的有政治見識的選民所決定的。這個論點說那些"無知"選民的投票是隨機的,因此互相都抵消了。
  -2- 如果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自私"的利益去投票,那麽就好像市場用"看不見的手"來調節一樣,最後結果是對大家都有利的。

  Caplan 認為不是這樣的。針對觀點-2-,他說民主不是市場,而是公共設施(commons)。所謂公共設施就好比是一塊大草地,村裏每個放牛人都可以在這片草地放牛吃草。對於單個個人來說,多一頭牛少一頭牛他認為對草地沒有大影響,可是如果每個人都多放幾條牛,草地就完蛋了。從心理學角度,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這區區一票投錯了也無所謂,所以大家都縱容自己無知一把。基於情緒而不是自己的真正利益去投票。 選民" 喜歡"自己的無知。結果就是把選舉搞砸了。當你在市場上買東西,你更加趨向於理性因為非理性會付出代價;而選舉投錯一票是沒什麽代價的。

  針對觀點-1-,Caplan 認為選民投票時所犯的錯誤不是隨機的,而是有係統偏見(systematic biases)的,因此是不能互相抵消的。選民的偏見很多,比如從候選人的相貌而不是理念出發去投票。但本書隻談經濟政策。在經濟政策方麵,Caplan 列舉了四個主要偏見,在這四個問題上大多數選民的觀點跟經濟學家完全不同:
  - 一般選民不理解市場原理,對公司追逐利潤的做法反感。
  - 一般選民不喜歡外國人,反對自由貿易。
  - 一般選民喜歡就業率而不是生產率,強烈反對公司裁員。其實隻有讓公司有裁員的自由,公司才會更加願意雇人。生產率提高了技術進步,會創造出新的職業,而一般選民卻錯誤的認為這些新的職業工資比舊的職業低。
  - 一般選民更容易認為經濟形勢正在惡化,從而更希望政府幹預。

  當一個選民投票的時候,他傾向於更加無私。其實如果他投票的時候更加自私,完全從自身利益而不是道德角度出發,從經濟學角度最後的投票結果反而更好。因為選民的這些偏見,那些貿易保護主義者,反競爭的特殊利益集團從投票中收益。

  所以 Caplan 認為要想解決美國的問題,應該減少民主。他提出了以下方案:
  - 讓選民參加考試來獲取投票資格
  - 不是一人一票,而是讓牛人擁有更多選票
  - 不再鼓勵增加投票率,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最好就別出來投票
  - 在學校普及經濟學知識。

  總之 Caplan 相信專家政治。選民的問題不是無知,而是係統偏見。比如大多數人認為油價太高的時候,正是經濟學家認為油價處於曆史最低點的時候(考慮通貨膨脹和購買力)。

  但是紐約人這篇文章的作者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民主政治的一個重大優點是穩定,容忍愚蠢的觀點是為此需要付出的一個小小代價。

  下麵談談我的看法。2004年布什居然連任,美國很多學者知識分子感到特別出離憤怒,為此產生了一係列反思民主製度的文章。怎麽就把布什這種人給選上了呢?這本書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來的。其實美國人沒見過世麵,這就是為什麽紐約人文章鼓吹穩定。

  陳水扁怎麽選上的?希特勒不也是選上的麽?陳水扁希特勒穩定麽?東南亞,非洲,拉美也都是一人一票選總統,動不動就軍事政變,穩定麽?

  但是對美國就是穩定的。一個國家采取什麽政治製度,取決於其特殊國情。Caplan 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就連美國都開始反思一人一票這種民主了。

  不過話說回來,一人一票製其實提供了一個發泄渠道。你對總統不滿,你可以不投票給他。如果沒有這一票,人們怎麽發泄呢?

  看來最好的局麵還是你要是對政治不感興趣你就別投票。美國民主製度運行的比大多數國家好,是否正是因為美國的投票率比較低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