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三叉戟飛行中隊長兼林彪副駕駛回顧林彪出逃內幕

(2009-03-26 17:08:43) 下一個
34年前,1971年9月13日淩晨2點25分,一架中國三叉戟飛機在蒙古國溫都爾汗地區墜毀,半個多月後,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共中央(1971年)第57號文件》,向全國通告如下:“林彪於1971年9月13日倉皇出逃,狼狽投敵,叛黨叛國,自取滅亡。”1971年林彪叛逃的事情無疑是震驚整個中國,上至政府高層下至普通百姓的大事。而在世界範圍內,它也無疑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使得當時已經劍拔弩張的中蘇中蒙關係變得更加的複雜和微妙。關於這一件事,盡管中國政府早已下了定論,但34年來,有關於他的傳聞卻始終不絕於耳。

  今天,鳳凰網請到了913事件的親曆者,林彪256專機的副駕駛員,中國第一支三叉戟飛行中隊的中隊長康庭梓老師,為您講述當時的經過,講述他30多年來對913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思索。

  隻加15噸油飛機強行起飛

  康庭梓:大家好!當時我們機組是以緊急任務的形勢進入準備的,當我們接到這個緊急任務的時候,我們都到北京西郊機場去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就是機械師說要把飛機的油量加到16噸。如果有16噸的油量,飛機就可以從北京飛到廣州,我當時想,林彪國慶節要回北京的,回北京用不了這麽多的油量。但是為什麽要加這麽多油呢?我把這個疑問告訴了第一副駕駛。

  主持人:您對飛機加16噸油產生了疑問?

  康庭梓:飛機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油量,這16噸油在西郊機場加油的時候,最終加進去的隻有15噸油。當時256飛機在19:40分等林立果等人上飛機之後,機組就在西郊機場準時起飛了。飛行的航向是山海關機場。

  主持人:當天晚上你們在機場休息,在淩晨的時候,機長接到一個電話,這時候機長都作了一些什麽呢?

  康庭梓:當時到了山海關以後,要對飛機進行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機長潘景寅交待機械師要把飛機的油料加到17噸。17噸油當時的概念是山海關距離廣州要比北京到廣州的距離遠了一些。實際上當時由於加油技術設備上與山海關油車不配套,壓力加油沒有進行。但是最後潘景寅機長也沒有堅持把油加到17噸,如果堅持的話,用重力加油也可以把油加到17噸,但是最後沒有堅持加油。

  主持人:當時機長除了沒有堅持加油之外,他回到宿舍又接到緊急的電話,當時他隻叫了3名機械師到機上去做準備,但是沒有叫醒副駕駛您和領航員,這是為什麽?

  康庭梓:當時機長潘景寅把三個機械師偷偷地叫起床。我就住在他們隔壁,但是我沒有聽到任何動靜。按照規定,機組都要加油了,肯定是要行動,這時候是不可能一部分人上機場,另一部分人還在睡覺。大家是應該一起到機場去準備飛機的,他這樣做,根據我的判斷,是林立果讓他這麽做的。林立果他們按照原來的計劃是飛廣州。但是當他們陰謀敗露決定北逃的時候,就覺得機組人員越少越好,所以他告訴潘景寅,不要把機組人員全部帶去,所以潘景寅才隻把三個機械師叫起床。

  機長當時進行了反劫持的鬥爭

  主持人:當三個機械師上了飛機10分鍾之後,林彪乘坐的專車到達了機場,林彪、葉群、林立果一群人在倉促的情況下登上了飛機,三名機械師和機長也在匆忙的情況下強行起飛。開始起飛的前四分鍾,飛機是順著跑道的方向往西南飛行,這是為什麽?

  康庭梓:當時飛機強行起飛之後,當時我和機組的其他成員都在山海關的調度室裏,來看飛機的飛行方向。飛機一開始起飛是西南,240度的方向,這個方向大致飛了四分鍾。

  主持人:四分鍾後,飛機開始向右轉彎,這時情況有什麽變化?

  康廷梓:根據我的判斷,因為機長知道飛往廣州的,240度的航線和飛往廣州的航向是不一樣的。但是林立果最終的目的是叛逃,所以必須讓他向西北方向,向右轉彎才能對正叛逃的方向。所以機長又向右轉彎。這說明飛行四分鍾後,林立果就已經告訴機長叛逃的底牌。

  主持人:林立果已經告訴機長目的地就是蒙古的烏蘭巴托?康廷梓:開始向右轉彎的時候就出現一些很不正常的現象,為什麽不正常呢?他從開始正大航向270度到280度的時候。

  本來隻有30度的航向,他用3—4分鍾的時間,對我們飛行員來說,這隻要幾十秒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他用了這麽長的時間。

  主持人:這說明什麽問題?

  康庭梓:當機長得知道他們要叛逃的時候,就開始與林立果兩人之間展開了劫持與反劫持的鬥爭,我認為是這樣的。

  主持人:但畢竟林立果手上有槍,他強迫飛行員轉到飛往烏蘭巴托的方向上,這個時候飛機離開機場大概有多長時間?

  康庭梓:飛機在270—280度,也就是向北京的方向又飛了三到四分鍾,這就說明機長不願意轉彎。可是飛了一段以後,飛機又開始緩慢轉彎,向北轉彎,到310度,這段時間又是3—4分鍾,也就是說,最後機長把航向轉到345度。按照叛逃的方向是320度,也就是說方向轉過了,後來他又調整到325度。

  主持人:這種情況說明機長當時心理狀況是怎樣的呢?


  康庭梓:機長當時是不想轉,但是林立果要強迫他轉,所以就開始轉彎調整到320度的航向,以後基本上沒有變,在這過程中所用的時間大約是20分鍾。在劫持與反劫持的鬥爭中,機長用了很長很長時間,超出了正常時間的幾十倍的時間才把航向調整大325度上。這個時候飛機的實際位置已經偏向山海關機場到北京之間,也就是說在河北省乾安縣的上空,已經偏離了130公裏,這在飛行曆史上是很不正常的。

  主持人:飛機在這個時候高度是多少米?

  康庭梓老師:飛機飛行到310度航向的時候,我從調度室的雷達了解到,當時到高度是3000米,以後再沒有上升高度了。因為,按照規定,飛機離最高障礙物的最大距離不能低於600米。

  主持人:當飛機飛出國境以後,256向著北方不斷飛去,有網友想知道,當時飛機在漆黑的夜裏,它的油料還剩多少?

  康庭梓:北京加16噸油,實際隻加了15噸,北京飛山海關300公裏耗掉了2噸半油,當天晚上在山海關機場起飛之前沒有加油。所有強行起飛的時候,飛機上的油料是隻有12噸半油。

  主持人:這些數量的油量可以飛到蒙古的什麽地方?

  康庭梓:飛機隻能飛2個半鍾頭,按照當時飛行的高度,雖然說不正常,但是耗油量不會超出每小時5噸。飛機飛到溫都爾汗用了118分鍾,也就是耗油大概是10噸,所以飛機上當時的油量應該還有2噸半。

  主持人:對於一個飛行員來說,他當時知道剩這麽多油嗎?機長知道嗎?

  康庭梓:這個問題很重要。當時機長坐在正駕駛的位置上,油量表是在機械師的操作麵版上。機械師是側身對著機械師操縱麵板的,機長在左駕駛的位置上,晚上他沒有辦法看到右後方機械師麵板的油量表。也就是說機長無法準確判斷當時飛機上的油量是2噸半。

  主持人:那麽,當時機長在著陸的時候,是憑什麽,感覺到飛機上的油量不多呢?

  康庭梓:按我們的飛行條例規定,到達目的地,飛機上的剩油不能少於4噸。三叉戟飛機加滿油是21噸,當時飛機上隻有2噸半的油。從理論上講隻能飛300公裏,所以機長當時並不知道飛機的精確油量是多少。

  油量不足緊急迫降失敗墜毀

  主持人:當時緊急著落為什麽選在蒙古國的溫都爾汗呢?

  康庭梓:這是因為迫不得已,因為他沒有掌握機場的位置,而且飛機上的油量也不能飛到目的地烏蘭巴托,所以要找相對平坦的地方迫降,但是飛機在迫降的時候最關鍵的難點是飛機要處在迫降場最有利的位置。第二就是要把油量耗光,因為帶油的話,飛機肯定要摩擦走火的,這兩個技術難點一般飛行員掌握不了,白天還可以,如果在晚上是很困難很困難的。

  主持人:在漆黑的夜裏,機長是如何選擇到溫都爾汗這樣一個著陸場呢?

  康庭梓老師:飛出國境以後,飛機是慢慢下降高度的,根據我的判斷,飛機在迫降的時候,它的高度大概在100—150米。

  主持人:這個高度是不是非常低?

  康庭梓:是很低,所以在迫降的過程中,當時位於迫降位置最近的一位老大娘說,她們家的狗和馬都被嚇跑了。這可以證明當時的飛行高度很低。另外256飛機為什麽說是迫降的,因為它是向西北飛的,但是根據實際迫降的方向。是從北往南迫降的,所以迫降場是在最低的高度上。根據老大娘當時的回憶,飛機當時把她們家的牲口驅散以後,她起來後看到飛機,一共飛了20分鍾。她說飛機帶著大火飛了20分鍾,然後聽到爆炸聲。

  我分析這個火實際上是飛機兩個機翼下麵800瓦的照路燈。在蒙古草原上的老大娘平時是見不到飛機落地的。當時兩個大燈照下來,在低的情況下會誤認為是飛機著火。三叉戟的發動機位於後部,如果三台發動機都著火的話,飛機不可能帶著一個大火在空中連續飛行20分鍾。

  主持人:這就是說飛機不可能在著陸之前就著火的?

  康庭梓:是的,老大娘看到的大火不是在飛機尾部著火的大火。因為迫降的時候擦了29米的擦痕,如果著火的話,擦痕的草地就可能著火,但是經過後來的調查,劃痕的草地並沒有著火。

  康庭梓:關於迫降過程我再補充一點,剛剛主持人說了,我為了把現場模擬的更形象一些,我在電腦上作了幾張圖片。

  從這上麵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圖片說明飛機在下滑迫降前的過程中有意避開了20米的山(此山距離劃痕有1公裏)。如果不詳細尋找的話,不可能那麽準確的避開20米的高山。



  飛機的劃痕是兩道,在這種情況下,迫降的動作是正常的,當尾翼接地的時候,不可能是一點,正常飛機落地的時候是兩個起落架平穩的放在水泥跑道上。如果稍有不平衡就正常滑行了。但是當迫降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當飛機尾部接地的時候,必然造成飛機的傾斜,當時飛機是向右傾斜,當右機翼強烈的側麵造成飛機出現S型劃痕。由於強大側麵的力量,飛機當時的速度很大,不放起落架,在這麽大的速度情況下,飛機右翼就發生強烈的擠擦。

  主持人:當時這種擠擦產生火花了嗎?

  康庭梓:有。油箱的爆炸有兩個因素,一是飛機在地麵快速擦動的時候產生高溫,點燃了機翼裏麵的油。第二是機翼扭曲變形產生火花,點燃了飛機內部油箱的油。因為當時飛機有2噸半油都集中在機翼根部油箱,所以右機翼是先爆炸,並且右機翼根部有40公分直徑大的一個洞。

  主持人:飛機當時在夜間,飛行員進行緊急著落的時候,為什麽飛行員還讓飛機出現滑落而爆炸了呢?

  康庭梓:在那樣惡劣的情況下,技術再好的飛行員也很難把握好。當天晚上是機長一個人,他遇到的難度是一個飛行員一生都不可能遇到的,所以機長在落地的時候,造成這種局麵是很必然的。三叉戟在曆史上還沒有聽說過有在場外迫降成功的,而且又是在晚上,所以飛機在強烈的經過29米的劃痕之後,又經過右麵扭曲造成飛機重新跳起來,之後飛機才爆炸。在70米之後才出現了燃燒區,說明飛機肯定是跳起來爆炸才能產生這種情況。

  主持人:飛行員一個人駕駛三叉戟在夜間進行場外緊急迫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

  康庭梓老師:是這樣的。

  飛機不是有意墜毀

  主持人:是不是機長有意著陸失敗墜毀,使得林彪一夥人叛逃人員沒法成功呢?

  康庭梓老師:我看不是,他正是選中了迫降場之後,以迫降場為跑道,來建立一個很正常的小航線。不管是場外還是正常的機場必定要建立這樣的航線才能做到,因為三叉戟不是直升飛機,三叉戟必須建立小航線。老大娘所反映的情況正是我所想象的。他按照迫降場建立小航線之後正常迫降的,所以機長這種正常的迫降不能證明機長是有意的墜毀。

  主持人:盡管他知道林彪一夥人要外逃,還是按照正常的規律和準則來辦事的,他是盡他所有的技術和能力,想進行一次非常成功的著陸,但是沒有成功。那麽,著陸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飛機上的油量不夠嗎?

  康庭梓: 256飛機是因為油量不夠沒有飛到目的地,所以在離烏蘭巴托還有300公裏的地方,在溫都爾汗東北60公裏這個位置開始尋找迫降場,進行迫降。

  主持人:很多人覺得三叉戟飛機是當時新中國最好的飛機,專機上的救生措施是最先進和最完備的,為什麽三叉戟飛機上的乘客們沒有跳傘?

  康庭梓:我可以告訴大家,包括現在的客機在內,飛機上沒有跳傘這種裝置,每一個乘客都不配備降落傘。而且,即使配備傘還是跳不出來。

  主持人:為什麽知道飛機上有油而在迫降的時候不把油放掉呢?

  康庭梓:因為三叉戟沒有放油設備,即使他知道飛機上有油,也是無法放掉的。

  網友:當時如果成功迫降了,情況是非常差的,當時在飛機上的林彪和林立果他們是如何準備的,飛機上的機組人員又是如何做的,您給我們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

  康庭梓:這個問題應該從黑匣子尋找答案。這些情況可以通過兩種裝置獲知,一個是藏音記錄器,一個是飛行事故記錄器。藏音器位於前駕駛艙,而在飛機的尾部飛行事故記錄器全部記錄了從山海關機場起飛當時飛機飛行航向,什麽時候轉彎,最後以多大的速度和最高的高度飛到目的地,記錄得很清楚,甚至包括當時迫降前建立航線的情況也記錄得很清楚。如果現在能把黑匣子找到的話,會很客觀地反映出當時客艙裏麵發生的一切。

  網友:康老師,我想問一下當時是通過什麽技術手段知道飛機上的通信係統始終是開著的呢?

  康庭梓:飛機從山海關起飛的時候,飛機上的通訊沒有打開,這個很簡單,是因為林立果不讓開,假如機長把無線電打開的話,艙裏就會馬上聽到地麵指揮潘景寅馬上返航的聲音,也會聽到北京的聲音。而且飛機上也沒有通訊員。當飛機飛到蒙古境內的時候,沒辦法與地麵溝通。

  如果機組是按照計劃飛到國外進行首腦訪問的話,這樣機組就會按照通訊員、飛行員每個崗位所需要的,比如說地圖、通訊聯絡辦法的資料進行準備。而因為這是叛逃,潘景寅不可能掌握我們國家飛行的頻道和蒙古境內飛行的頻道的具體情況,所以,他們到了蒙古後,沒有辦法與當地的地麵取得聯係。另外通訊員也沒有上去,通訊員也不可能帶著境外的任何資料,領航員也找不到任何國外的地圖和國外的航行資料,包括機場的位置,跑道的方向,還有電台的頻率呼號等都沒有。

  網友:當時聽說山海關機場並沒有給三叉戟飛機專機加油的專門設備,但是在第二天強行加油的時候,中央警衛團的部隊趕到機場,想攔截256專機,是嗎?

  康庭梓老師:有這回事。當警衛團趕到的時候,飛機已經滑出但還沒有強行起飛。他們當時有兩輛車,第一輛停在停機坪,是中卡車,當時就跳下來一些荷槍實彈的戰士,當時我聽有人喊開槍,有人說不準開槍。後來,在飛機發動機的聲音當中,我當時聽到了槍聲。天比較黑,究竟槍往哪兒打沒有看到,然後又停了一輛吉普車,是8341部隊的指揮人員下來了。

  網友:當時如果是您在開飛機,您知道林立果通知您的叛逃計劃後,您會采取什麽樣的措施?

  康庭梓:我采取的措施和潘景寅采取的措施是差不多的,很不正常的轉彎,正說明了潘景寅與林立果之間鬥爭的結果。



  有些網友問,當時為什麽不把領航員、副駕駛帶上,而為什麽把三個機械師帶走,這是因為機械師手上拿著飛機上的艙門的鑰匙。另外,準備飛機、加油全是機械師的事。

  主持人:沒有三位機械師,飛機是無法起飛的?

  康庭梓老師:是這樣的,這就是為什麽把三個機械師帶走了,而把飛機主要崗位上的人留下來了的原因。

  913後機組人員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康庭梓:我在自己的回憶錄裏寫到,9減4等於5,9就是我們機組裏的9個人,4就是4個死難的戰友,9減4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題,但是永遠留給了曆史,這是個含著血和淚的算術題,至今3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懷念這4位戰友。

  主持人:當時機長潘景寅是中國最優秀的飛行員之一,並為毛澤東、周恩來等許多國家領導人出國時開過專機,他當時隻有40多歲,機械師隻有30多歲左右,有些人剛剛結婚,但是一次突然的913飛行,使他們平靜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在多年以後的198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為913事件中256機組進行了革命的定性,我手裏的這張證明書是革命軍人病故證明書,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的。

  康廷梓:關於4個機組死難人員定性問題我再補充一點。在1980年年底,鄧小平接見基督教箴言報一個記者的時候談到了這個問題。當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鄧小平說,我認為飛行員是好人。結果他們的家屬帶著自己的女兒經過一年的奔波,最終爭取到正常死亡,當時正常死亡就不是叛徒,也不算烈士,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爭取到這樣的結果,我認為已經很不容易了。

  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順便談一下913事件以後,機組這幾個活著的人怎麽樣,包括我在內。913事件結束以後,在9月14日下午,由山海關兩名幹部押送我們一個空軍飛行員,采取2:1的比例,坐火車回到北京。

  主持人:回到北京後怎麽樣?

  康庭梓:從海軍轉到中央專案組,又經過幾個月審查,在審查過程中,我愛人知道我在這架飛機上之後,中央文件並沒有說機組還有活著的,所以我愛人也以為我不存在了,就到處打電話打聽我的消息,但是誰也不敢告訴我在什麽地方。實際上他們也不知道我在什麽地方。

  最後到年底,天冷的時候,當時我們還穿著單布工作服,我們要求專案組給我們回家拿衣服,這時候我愛人才知道我還活著。

  主持人:這說明當時你們被審訊的過程是非常保密的?

  康庭梓老師:是的。我們在審查結束的時候,當時給我定性為在黨的第十次路線鬥爭中犯了方向錯誤。我當時是連職幹部,確定我轉業的時候,也就是說在1976年,拘留審查兩年,靠邊站三年後,強行轉業,必須離開北京。

  在當時的情況下,我愛人孩子都在北京,按規定當時飛行幹部可以就地轉業,但就是因為牽連到林彪事件,必須離開北京。我就要求在河北省最近的地方安置。可是河北省規定,凡是要求就近安置的,要到張家口最窮的地方安置。所以,我就在張家口懷淶縣一個拖拉機工廠工作,一幹就是9年。

  到1982年左右,根據中央當時文件的精神,大概是團以下受牽連的人規定撤銷文字結論。當時的意思就是說就當曆史上沒有發生這件事,可是轉業離開北京這個就不管了,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部隊凡是受到林彪事件牽連的,接受審查的就有60多名幹部。凡是飛行或是領航的一律停飛,而且像我一樣,轉業離京。比如說我們的老師長,當時他40多歲,現在已經快80歲了,當時他也並不知道913事件,因為當時他剛剛從阿爾巴尼亞回來,但因為他是師長,最後關押他11年,給他定了一個政治錯誤,從正師降到正團。我們的師長是1943年的兵,可是現在仍然享受的是正團退休待遇。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像這種情況,在我們部隊60多人當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牽連。

  網友:當時飛機起飛以後,曾經聽到過周總理下達過全國禁飛令,是嗎?

  康庭梓:當時我們到山海關以後,當總理知道有一架飛機飛到山海關以後,就不讓這架飛機起飛,當時根據回憶,他命令沒有總理、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四個人的聯名簽字,這架飛機不準起飛。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禁飛令,它和禁空令不是一回事,禁飛令是發生在飛機起飛之前,禁空令是毛澤東當時下達的,在256飛機飛出國境之後,毛澤東向全國發出的一個禁空令。

  毛澤東不讓把256飛機打下來

  網友:如果當時出動戰鬥機的話,能不能把256飛機打下來?

  康庭梓:肯定能打下來了,但是據說當時毛澤東不讓這麽做。我後來判斷,913事件另外還有一架3685號直升機被林彪黨羽周宇馳劫持後向北飛去。這架直升機起飛以後,當時吳法憲在西郊機場下令張家口一帶的殲擊機在空中攔截。而這架直升機飛行員看到有自己的飛機起飛了,堅定了他反劫持的信心。在這個情況下,直升機飛行員急中生智,趁著周宇馳往外看的間隙,偷偷的把飛機調轉了180度後,飛往北京方向,這就返航了。

 
  當時這架飛機上還有一名活著的飛行員就是我的同學,就是我們在航校一塊學習的一個同學,他現在還在。根據直升飛機反劫持成功的現象,我有一個想法:當時如果在256叛逃的航線上,比如說赤峰,或者是內蒙附近機場起飛的飛機,如果潘景寅看到自己的飛機起來的話,肯定像直升機飛機一樣,肯定感覺到地麵在支持我。這樣會增加反劫持的勇氣,但是當時沒有這麽做,256飛機是眼睜睜的在飛了80多分鍾飛出國境的。短短180分鍾牽動整個中國人的心主持人:整個913過程中雖然隻有短短的180多分鍾,但是這一過程牽動了整個中國?

  康庭梓:913事件是以兩架飛機為主體的一個事件。當天晚上真正有行動的就是三叉戟256飛機和3685號飛機。

  我們部隊有5名戰友犧牲,直升飛機一個,我們飛機上有4個,這個現象是很悲慘的一段曆史。我們平時已經做好了這種準備,因為飛行隨時有可能發生飛行事故,這是不可避免的。我現在每回憶起來我們4位戰友,都非常難過,他們沒有在飛行事故中死去,卻死在當時最最重要的一個專機上。他們是隨著林彪的專機而且墜毀在蒙古草原上,在此幾小時之前,我們還在一起開機組會。潘景寅還在布置工作說,明天早晨6點鍾起床,6點半一起上機場準備飛機,但是在我們睡覺過程中,一些人被潘景寅叫起來,幾個小時以後他們成了蒙古草原上的孤魂野鬼。

  主持人:當時的現場非常慘,9人是被活活燒死。

  康庭梓:是這樣,我為了調查這些情況,為了核實我自己的判斷。我是根據當時駐蒙古外交官孫老提供的資料來得出的。我們兩個人一起到沙河(航空博物館)出事飛機下麵,我們兩個親自根據飛機上的部件研究當時現場可能發生的一切。這些我都把它記錄在我所寫的40萬字的回憶錄上。

  主持人:您寫的書已經出版了嗎?

  康庭梓:沒有,因為我們國家規定像這樣重大曆史題材的書籍是需要審查的,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把這件事情都說清楚是很難的。但是我的書上詳細的分析了這一切,既然我的書要經過審查,我也希望審查我書的人能夠高抬貴手,能讓這本書與廣大網友見麵。

  林彪當時在飛機上沒有替身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當時林彪在飛機上有替身嗎?

  康庭梓:這個應該不會,因為根據當時采集到的照片,和當時林彪登機的時候一些警衛人員看到的情況,我認為這是不會的。

  主持人:今天鳳凰網會客廳采訪的是林彪專機副駕駛員,913事件的親曆者,為我們詳細解答了此次事件前前後後的過程。

  這次聊天雖然時間短暫,但我們非常感謝康老師作客鳳凰網會客廳接受我們這次訪談。

  網友仍有很多問題,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不能繼續回答,希望廣大網友登陸鳳凰網論壇提出問題,如果您有什麽建議的話,繼續在我們論壇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會繼續溝通和交流。

  康庭梓:我很感謝鳳凰網能給我這個機會,同廣大網友一起站在一起與大家共同來討論很重要的曆史問題,謝謝大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