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

個人隨感,評論,筆記,回憶,思緒,點滴。
個人資料
飛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晉商是被“窮”逼出來的嗎?

(2008-10-03 13:45:57) 下一個

山西有悠久的曆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遠到堯舜的傳說,再到春秋時期長期強盛的晉國。晉霸則號令天下,弱時也無人敢於輕視。晉在軍事和農業方麵是技術輸出國,晉的影響遠至吳越。三家分晉後的趙,魏,韓三國是戰國七雄之三。能抗強秦者隻有魏,特別是趙兩國。從漢至唐宋,山西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人才濟濟。期間山西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著名政治人物,軍事家,文學家,詩人。

明清兩代直到20世紀中葉,以著名的“晉商”為標誌,山西在工商業上再創輝煌。晉商不僅貨通九州,富甲天下,以誠信聞名於世,而且具有渾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所以晉商又稱儒商。我們不難看出,三晉自古就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土地。山西的落後是最近50年的事情。

 

    多年以來我在山西遊覽,深深感動於祖先的膽略和才智,感受了受到創傷的文明。見慣了胸無點墨的大款,領教了籠罩在心頭的自卑。

   

    我們無法要求人人都是曆史學家,但是起碼的曆史常識還是要具備的。無論我在平遙還是祁縣遊覽,解說員一再告訴遊客:“晉商是被‘窮’逼出來的”。當然解說員的解說詞是由別的“文化人”擬就的。我完全不否認晉商中的某家或某幾家可能是被“窮”逼出來的,但是擬稿的“文化人”有沒有考證過起源於明清的晉商是被“ 窮”逼出來的呢?顯然沒有。那麽為何會有這麽一說呢?愚以為唯一的解釋隻能是這些擬稿的“文化人”把最近50年的曆史當作了山西全部的曆史,以為山西一直是個窮地方。

    不錯,山西晉西北民歌有“走西口”,陝北也唱“走西口”,走西口就是“去包頭”。西口和今天的深圳珠海有點類似。去西口幹什麽?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去打工 ”,給晉商打工。但是“打工走西口”並非“開拓走西口”。因開拓而走西口和東口(張家口)的是創業的晉商。他們大部分集中在榆次,太穀,祁縣,平遙,介休等晉中盆地一帶,而盆地一帶是山西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這個地方和“窮”不沾邊。不難看出,如果晉商真是被“窮”逼出來的,那麽晉商的東家們應該來至比較貧窮的陝北或晉西北而不是富裕的晉中一帶。而且地理上,陝北或晉西北更靠近西口。

因此“窮”逼出晉商的說法,引用外交部發言人的話說就是“毫無根據”的。 據我所知,晉商的成就來自於視野,膽略,毅力和誠信,和“窮”沒有什麽關係。

 

盲目自大不可取,莫名其妙的自卑不必要,我們應認真,客觀,自信地談論先人。如果懂一點曆史,我們就會有文化上的自信。人有自信就不會甘於墮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