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張大千與夫人徐雯波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麵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大千 《羅浮山夕照》 1941年作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張大千 山水四屏 1931年作
一、張大千——山水畫
張大千青綠山水畫中,大多畫的是中國的名山,例如巫山、峨眉山、廬山、黃山等等。張大千青綠山水畫用的主要顏料就是青綠色,將山景的蒼翠欲滴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同與古畫中的山水畫。
醉翁亭記
秋江野鶩圖
湖光山色
雪江歸櫂圖
觀瀑圖
雲巖圖
白雲隱居
漁村夕照
秋江獨釣
山巔閒話
李檢法定林蕭散圖
金璧雙輝—巫峽清秋
晴靄仙閣
二、張大千——仕女圖
張大千不僅山水畫筆酣墨暢、恣肆淋漓,花鳥畫鮮活靈動、形神畢肖,仕女畫也細致之極。著名畫家於非闇曾說:“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為畫道人讚賞,謂能大膽別創新意。”原因是“他對於女性觀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筆法,傳出女兒的心聲,這一點是他的藝術微妙,也是他在女性身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獲。”大千先生也曾在一首題畫詩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
張大千 荷花屏風美女 1966年
張大千 仕女 四屏
張大千 雙美圖 1944年
張大千 魚籃大土像 1944年
張大千 三美圖 1930年
張大千 弄玉吹簫圖 1934年
張大千 調鸚圖 1934年
張大千 執扇仕女 1938年
張大千 仿錢選仕女圖 1939年
張大千 紈扇仕女 1939年
張大千 觀音 1940年
張大千 柳蔭仕女 1941年
張大千 執扇仕女 1943年
張大千 唐妝仕女圖 1944年
張大千 蕉蔭仕女 1945年
張大千 仕女 1945年
張大千 芭蕉仕女 1945年
張大千 蕉蔭仕女 1945年
張大千 天女散花 1935年
張大千 蕃女掣龐圖 1946年
張大千 鳳冠執扇仕女圖 1947年
張大千 印度仕女 1950年
張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
張大千 拈花仕女圖 1954年
張大千 孽海花 1956年
張大千 仕女圖 1975年
三、張大千——花鳥畫
張大千的花鳥畫,刻意揚棄清末明初那種狂狷不羈的超逸風氣,寧願在優雅中求清逸,既不失院體的工整凝練,又有粗筆寫意的畫風。“含蓄的筆勢,絕棄風華,溫靜的墨意,精煉於骨,淡雅而質樸”,展現出凝氣聚古的典雅特色。
四、張大千——人物國畫
張大千喜好以高士為題材作畫,將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於山水林泉之間,象征士大夫歸隱後的生活,同時抒發希冀縱情於物外的情致。無論是早年的俊逸秀美、中年的精工富麗,還是晚年的沉鬱樸拙,都令人感慨其人物畫創作兼具古今的眼界、深厚紮實的傳統基礎,折服於其筆下人物清麗雅逸的名士風度。
柳蔭清弈
坡仙笠屐圖
秋山高士圖
省齋讀畫記
鬆間高士
天問
桐蔭高士
王羲之調鵝圖
文會圖
西園雅集圖
桃園夜宴
1930年作 聽鬆圖
1934年作 鬆蔭高士
1936年作 倚鬆高士圖
1937年作 鬆下高士
1938年作 東坡行吟圖
1939年作 竹溪六逸圖
1940年作 高仕圖
1940年作 荒江叢篠
1940年作 鬆下二老圖
1941年作 策杖行吟圖
1944年作 山水人物
1944年作 停琴聽阮圖
1945年作 浣溪行吟圖
1945年作 李杜索句圖
1946年作 東坡閑步圖
1946年作 三老圖
1946年作 賞梅圖
1946年作 煮茶圖
1947年作 杜少陵覓句圖
1947年作 蟠鬆高士
1949年作 覓句圖
1952年作 醉舞圖
仿趙鬆雪換鵝圖
撫琴圖
蕉蔭遣暑圖
李杜聯吟圖
柳岸覓句圖
柳下高士圖
五、張大千——潑墨山水畫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於“瑰麗雄奇”,晚年時曆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山水 四屏
丹山春曉
招隱圖
招隱圖局部
空山無人 水流花開
長江萬裏圖
愛痕湖
六、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
1941年5月,張大千攜三夫人楊宛君(後二夫人黃凝素加入)、兒子張心智、侄兒張彼得、學生肖建初和劉力上及幾個裱工,後又聘請藏畫家索南丹巴的四個弟子等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畫,麵壁兩年七個月,臨摹了自十六國、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兩夏、元等曆朝曆代的壁畫作品達276幅,敦煌石窟藝術從此走向世界,也為其以後的繪畫創作,尤其是人物畫創作奠定了基礎。
唐畫樂舞天人
宋初 伎樂菩薩像
宋畫 伎樂菩薩像2
盛唐地藏王菩薩像
晚唐 瓔珞大士像
張大千 莫高窟唐人菩薩像
張大千 南無觀世音菩薩
張大千 佛像圖
張大千 仙女散花
張大千 臨敦煌莫高窟唐人觀世音造像
張大千 散花女 1938年
張大千 龍女禮佛圖 1941年
唐畫飛天一身
晚唐第一五二窟 十一麵觀音像
唐畫 供養天人
密積金剛
晚唐 天童像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