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5)
來源 月雅書畫
黃賓虹 1955年作 南高峰小景 立軸 設色紙本
什麽是大師?
大師的作品必須是:包前孕後的,而且必須能樹立一代楷模,開啟一代新風。
關鍵是“包前孕後”,後兩條其實已包括在這一條中。能“包前孕後”的作品當然必須是高質量的作品,高質量的作品應有哪些標準呢?
黃賓虹 擬元人筆意圖
黃賓虹 擬元人筆意圖 局部
是功力、樣式、思想。一幅作品中,功力高、樣式新、思想深,便是高質量的作品,三者缺一不可,但三者皆精,卻非易事,正如謝赫說的:
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
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
姚最說的:
畫有六法,真仙為難。
那麽,三者當中,哪一樣更重要呢?
當然,“樣式”中也包含著“思想”,但“思想”不完全體現在“樣式”中,“思想”還有其獨立的一麵。“功力”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功力”也就有了樣式,但“功力”不完全是“樣式”,也有其獨立的一麵。還有,“思想”高深的人也必會有“樣式”。所以,樣式、思想、功力三者有互相聯係的一麵,一者十分突出,其餘二者不可能完全沒有;倘若一者太差太弱,另二者也很難成立。
黃賓虹 鬆泉聽琴圖
黃賓虹的畫是以“功力”濃厚而見著的,他的“樣式”和“思想”都體現在“功力”之中;因功力太深而出現“樣式”,同時也體現出他的思想。
“功力”屬於有多樣,可簡單地分為“傳統功夫”和“非傳統功力”。黃賓虹的“功力”屬於“傳統功力”,“傳統功力”因根深也就葉茂,因而在“傳統”上下工夫的人是比較保險的,但也是十分艱巨的,因為必須下很大的苦功。
黃賓虹 夜山圖
“畫人不可無年矣”,如果你不長壽,在傳統的道路上也許走了一半便結束了。而且必須有很高的理論基礎和文化修養,否則你還不理解傳統,又怎麽學習傳統?很多人自認為畫了一輩子傳統,其實還沒有進入傳統門檻,隻不過學一點傳統的皮毛,看似傳統,實際並無傳統的內涵。
傳統中國畫你隻要理解了,學到家了,創作時盡可任意發揮。加上你有思想,有殊特的個性,有濃厚的修養,自然會出現特殊的風格。李可染說的“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是正確的,可取的。
黃賓虹 五十萬卷樓圖 立軸
“功力”就是正確的、有深刻內涵的表現力,“傳統功力”當然是一種優秀的表現力,但“非傳統功力”也不可輕視。“非傳統功力”有時可豐富“傳統功力”,久而久之,也就成為“傳統功力”之一,但“非傳統功力”必須有一部分“傳統”在內,否則,不包前也不必孕後。
“傳統功力”者是指沿著傳統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再在同方向上超越,如黃賓虹,齊白石等人。
“非傳統功力”指在傳統上走一小段,便離開傳統。叉道而去,另辟蹊徑。如蔣兆和其人物畫借用西畫的表現力,但又用傳統的筆墨形式,卻又缺少傳統筆墨的內涵。傳統有的,他沒有,但不是完全沒有;傳統沒有的,他又有了,故稱為“非傳統功力”,亦可取。
齊白石 牽牛竹雞
總之,你想表現一種文化,而表現得不好,就叫無功力,至少叫功力不深。功力不深,是畫不出高質量的作品的,也絕對成不了大師。
“功力”必須刻苦鍛煉才能得到,但也不完全出於煉,還有各種文化的積累,“死練”的作用是有限的。
齊白石 煉丹圖
功力、樣式、思想,比較起來,還是“樣式”更重要些。
“樣式”也就是麵貌,是風格的主要部分,風格的成熟才叫畫家,沒有“樣式”是不能稱為畫家的,更不能稱為大畫家,尤不能稱為大師。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都有自己鮮明的“樣式”,不看落款就能知道是哪家作品,因為有其特殊的樣式。黃賓虹雖然以功力而著稱,但其功力畢竟體現出一種樣式。
齊白石 葫蘆
樣式的形成也分為三種情況,其一是自然而然,長期鍛煉,爐火純青,但要較長時間,如黃賓虹、齊白石,齊白石說是“衰年變法”,其實他仍然是自然而然而變法,層層積厚,達到一定的高度,形成自己的樣式。齊、黃早年都沒有自己的樣式,到了80歲才形成自己的樣式。
齊白石 天香
其二是著意追求,有了一點基本功,即上麵說的表現力之後,便苦思冥想,或東翻西找,或從別人的樣式中得到啟發,或從理論中和前人的有關記載中找到根據,或從造化中得到靈感或從錯覺中獲得形象,然後振筆直追,一超直入。
李可染 丹霞楓林
這種“樣式”來得快,也容易獨特和新鮮,但弄不好便不耐看,甚至隻有形式而無內涵。正如該用文火熬出的中藥,你改用猛火急煎,藥效就減。不過,這種新的樣式出來後,還可慢慢改進和加強,也就是劉國鬆說的“先求異、再求好”。但等到好了,也要很長時間。
李可染 牧牛圖
李可染 牧牛圖 局部
其三先是自然而然,然後再著意追求,改進一些後再自然而然的演進,然後再著意追求,然後再慢慢加強,李可染的山水畫之成功就是如此。所以,他的成功,就年齡而論,要比黃賓虹、齊白石早得多。
李可染 愛晚亭
李可染 愛晚亭 局部
三種方法各有長處,畫家可根據自己的意識結構,藝術修養,基本功,以及自身狀況而定。身體狀況又分兩種,如果你的遺傳基因決定你不能長壽,你自然而然,半途而死,哪裏還有樣式呢?
傅抱石《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
有三十歲而成名,有八十歲才見風格,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反之,你的健康不佳,你走傳統文人畫一路,“煙雲供養”慢慢悠悠,也可延長你的生命。
有人用生命換藝術,比如徐悲鴻、傅抱石,徐餓壞了身體還堅持畫畫,一生刻意改革,費盡心血,50多歲便死了。傅的畫作消耗盡了他的生命,60歲便死了。有人用藝術養生命,淡、散、悠、緩如黃賓虹、齊白石、林散之、朱屺瞻等。藝術使他們長壽,長壽又使他們藝術更加成功。但你又必須能熬得住長期寂寞。
傅抱石 對弈圖
作品的樣式、功力,還有意境、含義、趣味以及體現出的各種文化底蘊,都需要思想才能成立。思想是學、才、識、膽的總和,貫穿其中的是悟性。
學,不僅是學,不僅是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學文化,閱讀各種文化典籍,世界名著,一流的理論著作。提高個人的文化素質,文化素質低的人是不能作畫家的。
學以解成,才自內發,才在學的基礎上增長,但才也有天生的部分,一個飽學之士,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甚至當過什麽長的人,未必管好一個企業,但一個文盲可以把幾十個企業搞得紅紅火火,盈利千萬。這就是說他有才無學但大才必須有學。一個大歌唱家必須有一個天生的好喉嚨,沒有這個天生的好喉嚨,再練也不行。
傅抱石 林和靖賞梅圖
很多人練了一輩子,也學了一輩子,但成不了畫家,這說明他雖有學,但無才,老百姓常說某人不是這塊材料,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無畫畫之才,也應該有自知之明,或者改行,或者隻作為業餘愛好,作為一個欣賞家或收藏家或出版家之類也是好的。
識是學和才的升華,有學有才者,如果升化不到識,也是成不了大家的。識是思想的核心,一個畫家(以及其他任何成功者)學習和進步,發展和變革,每一過程都是識在起作用,無識之人不但成不了大師,也成不了畫家,當然識也有高下之分。識高也必有膽。
傅抱石 入眼荒寒一灑然
有學、有才、有識、有膽,也就是有思想,乃是成功大師的最重要因素。
為優秀的作品另外的三個標準,即:樣式、深度、高度。優秀的作品必須有鮮明的樣式,但樣式必須有深度,這“深度”也就是動力,否則便是胡塗亂抹。高度也就是很深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所以,單純為了製造一個特殊的樣式以和他們樣式區別,並非難事,怪誕的,不合情理的,都會和常人的不同。但如果沒有深度和高度,這種樣式也就沒有意義。
傅抱石 聽泉圖
此外,優秀的作品還須有三個特征,即:時代的、民族的、個人的。
時代的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就內容題材而說,蔣兆和的《流民圖》,石魯的《轉戰陝北》,王盛烈的《八女投江》,還有油畫《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夜渡黃河》、《在激流中前進》等等,都有鮮明的時代感。
蔣兆和 流民圖 局部
就風格而論,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蔣兆和、林風眠也都具鮮明的時代風格,都和前人拉開了距離。他是現代人,你還畫古人畫,用古人的筆法,畫古人的題材,你的畫便不可能成為優秀的作品。
民族的,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一看就知是中國的,或西洋的,或日本的,等等。
蔣兆和 母愛圖
蔣兆和 休息的時候
今人好言“中西合璧”,似乎第一流大畫家很少提“中西合璧”,徐悲鴻先生是最反對“中西合璧”,稱之為“中西合瓦”。他說他學西洋畫是為了吸收其長處來發展中國畫,即把西畫作為營養,來補中國畫之不足,而不是為了“中西合璧”。林風眠提出“調合中西”也和“中西合璧”不同,徐、林的畫已和中國畫相距甚遠,但仍不是西方的,而一眼便可看出是中國的。
黃永玉 湘荷在水 紙本設色
黃永玉說他的畫不是“中國畫”不是“西洋畫”,什麽畫種都不屬,就是“畫”。當然黃永玉畫了不少差畫,但他的優秀作品,雖然不是“中國畫”,不是“西洋畫”但仍可看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西方的馬蒂斯、畢加索的畫雖然吸收了中國畫的成分,但仍可看出是西方的特色。至於純種的“中國畫”和“西洋畫”就更不用說了。當然,半中半西,或中西不分的作品,也是一個品種,也是一種特色,比如騾子,非驢非馬,也自有佳處,但都不能延續。大師的作品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黃永玉 馬蹄蓮
時代的、民族的、個人的,必須在一幅作品中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稱為大師的作品。
其次,“正、大氣象”和“陽剛大氣”,不是霸悍氣和粗魯氣,更不是渾濁氣。作為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還必須具在一定的文氣,有文氣的作品才耐人尋味,有文氣自然有清氣、秀氣,自然祛除了霸氣、粗氣和清氣、粗氣和濁氣,文氣不是弱氣(包括文弱之氣)。
Scan with WeChat to
follow the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