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新聞網訊(手機記者 董國光)在上虞市小越鎮田家村的田家祠堂內正廳的石柱上,驚現刻著14位辛亥名人撰文並書寫的抱聯。其中湯壽潛撰寫的一副抱聯單聯字數達51個字,是迄今為止上虞發現的最長一副古對聯。
手機記者在祠堂內仔細辨別,發現抱聯的作者一共有14位。除了3副抱聯沒署名外,其他分別是山陰湯壽潛、海鹽朱福詵、興武將軍督理浙江軍務朱瑞、按浙使者屈映光、東陽吳品珩、鄂州金華林、蘭溪劉焜、會稽馬X(疑為會稽馬一浮)、同邑王佐、鄞縣張美翊、南通張X(疑為南通張謇)、紹興何琪、二十世孫田文烈、二十一世孫田時霖。
“五世祥開鏘鳳族,千家住近伏龍山。”這副抱聯就是湯壽潛對小越田氏的概括。據了解,小越田氏自宋景炎元年(1276年)始祖世本公由明經授上虞儒學教諭,逐居小越田家,迄今已735年。田家祠堂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田家十四孫逢年集一族之力所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五世孫西賢主持修繕,同治九年(1870年)十九世孫寶初又一次修繕。民國三年(1914年)正月,田家二十一世孫時霖邀十八世孫炳豐、二十一世祈原發起再行修繕,並建正廳後廳台門樓房7間,左右廂樓各5間,鳳蔭山莊7間,紗帽型戲台一座及倉房等等,到民國四年(1915年)10月完工。祠堂正廳造好不久,一直用作紫荊學校校舍。
祠堂造好後,和田時霖交好的湯壽潛等一批辛亥名人紛紛撰文書聯祝賀,田時霖就把這批對聯刻在石柱上。文革中,為保護對聯不被破壞,當地村民用石灰把對聯全部覆蓋起來,所以至今這批對聯還埋沒在石灰裏。
田時霖幼年喪父,在上海以木業起家,曾任上海震升恒木行經理、震巽木商公所董事暨副經理、紹興七邑旅瀘同鄉會會長、浙紹會館永錫堂總董、上海商會商品陳列所所長。中國第一個信托公司---中央信托公司創辦人之一,被推舉為董事長。田時霖熱心公益,心係桑梓。在田家出資辦了餘上永濟醫院、紫荊小學、寶澤女校、寶澤幼稚園、鳳蔭山莊等,還賑災救民、修曹娥江堤塘、造橋鋪路,續宗譜、修祠堂。民國十四年(1925年)4月,田時霖因曹娥江塘工修築事務,積勞成疾,勞累致死,年僅49歲。
相關閱讀:
湯壽潛(1857—1917),原名震,字蟄仙,清山陰縣天樂鄉(今蕭山臨浦)人。他是近代早期維新思想家、20世紀初收回利權運動的浙江領袖、立憲運動中“張湯”並稱的領袖人物、杭州光複後任第一任浙江都督、南京臨時政府交通總長。是晚清民國初期的傑出人物。
朱福詵(1841—1919),字叔基,號桂卿,浙江海鹽澉浦鎮人,幼時聰慧好學,記憶力強,通經書、醫學和佛經等,著名出版家張元濟曾就讀於門下。後朱福詵以拔貢入仕,清光緒五年(1879年)中舉,六年成庚辰科二甲七名進士,散館授編修,曆任會試同考館、國子監司業、翰林院傳講、翰林院侍讀學士及河南、貴州學政等,以編書勞績得獎二品頂戴,賞戴花翎,授資政大夫,晉榮祿大夫。辛亥革命後受徐世昌之邀,就任總統顧問,並遷居天津。著作有《疇人傳》、《論學述問》、《複安室詩文集》、《醫方匯編》等。
朱瑞(1883—1916),字介人。浙江省海寧市武原鎮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南洋陸師學堂。光緒三十一年畢業後回浙,任浙江督練公所參謀處差遣,不久調任步隊第二標執事官,協同標統蔣尊簋創設弁目學堂。曾與秋瑾等往來,先後加入光複會和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去安徽任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兼測繪學堂監督。翌年回浙,任新軍步隊營管帶,後任代理標統,駐杭州筧橋。辛亥革命暴發後率部進城,攻占軍械局。杭州光複後,任浙軍援蘇支隊司令,率部參加光複南京戰役,指揮浙軍奮力奪得南京城外製高點城堡城,建有功績。民國元年(1912)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統一軍製,任陸軍第六師師長。不久回浙,升為第五軍軍長。8月任浙江都督,翌年1月兼省民政長。民國3年6月被袁世凱封為興武將軍督理浙江軍務。民國五年8月病死天津。歸葬於六裏邵灣。
屈映光(1881—1973)浙江臨海人,字文六,法名法賢。早年與秋瑾、徐錫麟等人參加革命。作為浙省五代表之一,屈映光與其十六省代表共45人,選舉孫中山為第一任大總統。後任浙江民政長、巡按使、都督、讚威將軍等職。後繼任山東省長,治河濟眾,敷政優優;旋任內務總長,革新庶政,故宮文物,悉賴保存;出遊列國,考察政治,廣播中華文化;複致力慈善事業,廣拯災黎,馳驅盡瘁。去台灣後,聘為國策顧問,避居桃園山麓,精研顯密,闡教利生,修訂中華大藏經,興建五峰山南方寶生佛刹,為台灣密宗泰鬥。
吳品珩(1857—1921) 字佩蔥,號逸園。白坦人,後遷居吳寧鎮。清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曆任刑部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外務部員外郎、郎中、左參議,江西司主事,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政務廳長等職。為政清廉,判案嚴明。辛亥革命後曾任浙江政務廳。回鄉後關心公益事業。晚號定農,書法名於時。
王佐(1853—1931),字寄廎,上虞豐惠人。清光緒十五年(1889)恩科舉人。學問、人品受人稱道。蔡元培曾專程到豐惠向王求教“經學”。光緒十六年(1890),知縣唐煦春主修《上虞縣誌》,王薦蔡任總纂,自任分纂。光緒二十四年(1898)在豐惠經正書院開辦上虞算學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八縣學務公所在紹興大善寺成立,蔡任執行部長,王任糾察部長。光緒三十一年(1905)被省民政廳委任為上虞縣商務分會總理。三十三年任省保路會副會長。宣統元年(1909)先後任省谘議局、清廷資政院議員。宣統三年任永嘉教諭,不久離職返鄉。同年與陳春瀾、朱鴻儒等在豐惠創設春澤墾牧股份有限公司,提倡實業,改良農田,振興地方經濟。為振興教育,王佐與經亨頤多次與陳春瀾會商,最終促成陳於垂暮之年出20萬元巨資創辦春暉中學,並出任校董事會首屆董事長,擘劃籌備事宜。民國二十年(1931)病逝,各屆人士假縣城豐惠城隍廟舉行隆重追悼大會。墓葬橫塘王家埠。
張美翊(1856—1924),字讓三,號蹇碩,晚號蹇叟,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清末以副貢舉經濟特科,不赴;入其業師寧紹道薛福成幕。薛是近代史上聞名的維新派人物,張曾作為他的隨員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所至之處必察風尚、考政治、問平易近情,著文以告國人。辛亥革命後盡力於處所教導事業,在寧波辦學數十所,任寧波教導會長。並主動編印處所文獻,編有《四明叢書》《續甬上耆舊詩》等,著有《菉綺閣詩集》。
田文烈(1853—1924),字煥亭、煥廷、煥霆。湖北漢陽新農鎮人,祖籍小越田家村。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早年在袁世凱北洋督練公所任職。清宣統三年(1911)任陸軍部副大臣。1913年任山東民政長。次年為河南民政長兼護理河南都督,旋為河南巡按使,署河南都督。曾出兵鎮壓白朗起義。1916年任河南省長。1917年起曆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內務總長、署交通總長。1922年免職。著有《拙安堂詩集》。
劉焜(1867-1931),原名振書,字芷香、治襄,晚號甓園居士。蘭溪市香溪厚同村人。他才華橫溢,雅博宏深,是蘭溪曆史上最後一名進士出身的大儒。光緒二十七年(1901)鄉試第一,旋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曆遷翰林院編修、寶錄館纂修、國史館協修、學部圖書局總纂、記名提學使。焜傾心改良,戊戌變法失敗,出任北京京師大學堂教授。民國成立,曆任金華軍政分府兼金華縣民政長、省議會副議長、省立第七中學校長、浙江巡按使公署秘書長、省警務廳廳長、國務院參議、內各部總務廳廳長等職。1931年病歿。劉焜才華橫溢,文思敏捷,著有《數律天根》《中國文學統係說明》《庚子西狩叢談》《拳龍小乘》《芷香吟草》等書。
何琪,浪仙,紹郡中西學堂(紹興市第一中學)首任監董(校長)。
馬一浮,(1883年-1967年),浙江上虞人。中國國學家,現代思想家,書法家,篆刻家,近代新儒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梁漱溟、熊十力齊名,有“一代儒宗”之稱。《資本論》傳入中國的第一人。1901年,與馬君武、謝無量等人合辦《翻譯世界》。1903年留學北美,習西歐文學,曾預纂《歐洲文學四史》等著作。1911年回國,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抗戰期間,任國立浙江大學教授,為浙大校歌作詞。浙江文史館館長。古代哲學、文學、佛學,無不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豐子愷推崇其為“中國書法界之泰鬥”。有《馬一浮篆刻》、《蠲戲齋詩集》等著作傳世。
張謇(1853-1926年),字季直,號嗇庵,江蘇人。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晚清時期立憲運動領袖,曾主持發動了三次國會情願運動。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奠基了中國民族輕工業。被稱為“狀元實業家”。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中國的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創辦了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師範學校南通師範學校、高等學校南通大學等370多所學校,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辦博物館,中國第一家氣象台軍山氣象台。1912年起草退位詔書,並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業總長。任北洋政府工商總長兼農林總長,兼任全國水利局總裁。張謇乃科甲出身,狀元及第,書法自有根底,楷、隸、行、草兼擅,沉穩深秀,傳世以行楷為多。
上虞居然居然還有保存得這樣好的祠堂?這次回去真是很有收獲。恭喜。
武術好!我回來了。曆盡曲折,終於找到了族譜。我們先是看到祠堂有對聯,但當時隻有一副是全暴露的。我們然後找到族譜,翻閱的時候,才發現全部對聯有記載。家譜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文,很難讀,所以一般人發現不了。
這本家譜裏也有很多名人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蔡元培的撰文,沒有被收入在蔡元培全集裏的,我想也是第一次發現了。
你怎麽就知道祠堂有名人對聯?看過記錄麽?
你的族譜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