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天端的家,歡迎來串門。'

如果我還在人間,我的情懷就係在天邊;
如果我去了天邊,我的微笑就留在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家甫自傳第四章:祭祖上墳、過年拜歲和迎神賽會( 我的童年之二 )

(2008-10-17 08:06:13) 下一個

    
     對童年我記憶較深的,除了釣魚、釣蝦之外,還有兒件事:一是祭祖上墳;二是過年拜歲;三是觀看迎神賽會。

     先說祭祖上墳。每逢祖父的生日或忌日(死亡之日),家中必定掛神象、點香燭、做羹飯進行祭拜,不請外客。對於祖父以上的祖先,其生日和忌日的羹飯是各房輪流承擔的。比如我的曾祖王之藎、高祖王星齋、五世祖王維嶽,其名下都留有祭田若幹畝。其祭事每年由各房子孫輪流當值。輪值者有權收取祭田當年田租,但亦有義務繳納祭田當年的田賦,負責該祖先當年的生日、忌日做羹飯以及過年祭祖、清明節上墳等一切事務和開支。記得在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家中曾輪值到五世祖王維嶽的祭事,據說要十幾年才能輪到一次。在各房輪流掌管的租簿等材料中,我發現有一本家譜。我仔細閱讀一番,這才知道“王三盛”的來由。高祖王星齋的祭事,我家每六年輪值一次。曾祖王之藎的祭事,我家每三年輪值一次。

      祖先生日、忌日做羹飯進行祭拜時,按照王家封建的家規,先男後女,先長後幼,挨個叩拜。這規矩使得小男孩要先於老祖母叩拜。祭拜後羹飯也按各房名額分享。一桌羹飯吃八人,隻有男丁才可上桌,女丁不能。我因按房頭可分配到一個或兩個名額,而哥哥王家瑚又在上海讀書,所以常常有資格上桌分享羹飯,而別房的一些堂伯叔、堂兄弟卻不能上桌共享。

      這裏要說一下這些宗族成員的情況。三叔祖王叔平是個鄉紳,能設計和監造房屋,並長於培養蘭花。聽說我家在鄉下和城中的兩幢房屋,都是他幫助設計和監督建造的,是中西合璧的形式。日偽統治時期,偽縣長勞乃心的新宅建在他家隔壁,據說在設計和監工方麵也得到他的幫助。後來偽餘姚縣政府撥款在餘姚武勝門附近建造餘姚縣中的新校舍,他也參加設計和監工,算是為桑梓辦了一件好事。他家中種了幾百盆蘭花,其中不乏名貴品種可以出售牟利。當時在餘姚的蘭花界,“瑤瑚王氏”的藝蘭還是比較聞名的,指的便是王叔平家。王叔平有四個兒子。大兒子一家在外地經商。二兒子小名叫“阿豐”,是個小學教師。據說他有一次去上海,迷戀上一個妓女,花了不少錢。他回餘姚後,這個妓女抱著一個嬰兒來找他,說嬰兒是他所生,要認祖歸宗。最後王叔平拿出幾千銀元,才把妓女和嬰兒一起打發離開餘姚。這件事以後,阿豐在家中和宗族中就名譽掃地,抬不起頭。為怕其他幾個兒子有意見,幾千銀元的花費,算是阿豐向父親借的,須陸續歸還,辦法是阿豐幫父親種蘭花,計算勞務費逐步扣抵債務。在宗族中,阿豐也被瞧不起,始終灰溜溜的。三兒子王傳統,也是小學教師,為人老實,辛勤執教數十年,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後我回餘姚探親,見他在街上賣棒冰,一問才知道他被劃右派並失去教職的事。其時文革後落實政策,許多被錯劃右派的人已平反。我問他為何不提出申訴,他說他在慈溪的學校被劃右派,現人在餘姚,形成了雙方推諉,兩不管的局麵。當時我在省教育局工作,與餘姚縣教育局的幹部熟悉,就幫助他申訴。最後得到平反,辦了退休手續,可以享受退休教師待遇。四兒子王傳宏,長期擔任餘姚中學的數學教師,也曾教過我的數學課。四叔祖王季卿,生一種叫“大腳瘋”的病,腿部腫脹,行走艱難,故長期在家養病。他也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早亡,留下一個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寡婦,與我的母親同病相憐,成為吃素念經的“道友”。二兒子王傳紀,大學法律係畢業後當了律師,還在中學兼點課。他教過我的地理課,也是我的老師。我把他作為學習的榜樣,後來我投考大學法律係,就是受到他的影響。三兒子王傳統,也是一個小學教師,解放後曾帶女兒來杭州看我。我陪他們到靈隱寺遊覽,在飯店吃了一餐飯,餐桌上他大談與葉老(葉紹鈞)通信交往的情況。四兒子王傳纓,是一個自學成才的中醫師,後來在餘姚城中的陽明醫院工作,是當地有名的老中醫。還有大房裏的堂叔祖王讓亭,他隻有一個兒子,在外地經商,留下兒媳與孫女王家琳、孫子王家檀、王家榮在餘姚老家。王讓亭還有一個小老婆,生了女兒王蕙姑。這幾個孩子與我的年齡差不多,都是我在小學和中學時期的同學。王讓亭家中封建家規甚嚴,吃飯時小老婆不能上桌,要站在一旁伺候,端菜盛飯,等到全桌的人吃完,才能吃剩餘的東西。自小看了這樣的封建家規,我很為那位地位低下的“侍妾”鳴不平。

       祭祖除了生日、忌日做羹飯之外,還有清明節的掃墓上墳。祭品和船隻是由輪值的那戶子孫準備的。往往到了掃墓那天,幾隻有篷的大船就等在村前的河埠頭,滿載男女老幼,駛向祖先的墳墓。這既是一次家族成員的團聚,又是一趟難得的春遊,對我等小孩來說是特別興奮和高興的。祭品有香燭、紙錢、燒餅、麥果(一種壓扁的艾青團子)等物。點燭燃香,挨次祭拜,焚化紙錢,最後將燒餅和麥果分給小孩,包括來掃墓的本家孩子和在旁看熱鬧的農家孩子。大家都很高興。 

      再說過年拜歲。每年一到農曆十二月下旬,家裏就忙著辦年貨,準備過年。我最喜歡的是家裏舂年糕。家中先得準備好幾百斤適宜於做年糕的穀子,碾成米,蒸成飯粒,然後放在石臼中,用大杵反複搗舂,慢慢地便舂成年糕團,俗稱“舂年糕”。這是一種很吃力的活,精壯漢子舂不了幾下便要換班。等到年糕團舂成,便從石臼中拿到案板上,把大的年糕團細分成小團,丟到人們麵前。然後每人拿著模具一按,一條年糕便成了形。再將製成的年糕一排橫、一排豎地疊成方塊形,放在竹簏中陰幹。這些工序往往采取流水作業,同時進行。幾個人負責蒸飯粒,兒個人負責舂糕團,幾個人負責做年糕,每次總需要十餘人甚至二十餘人。這些人有的是雇來的長工或短工,有的是親友鄰居自動前來幫忙的。我們小孩喜歡在一旁觀看,做工的大人高興,便會給你一個熱氣騰騰的年糕團,當場嚐吃。年糕團除了做成長條的年糕外,還可以製成雞、魚、豬頭形狀的“三牲”。因為祖母和母親是吃素念佛的,在過年時便用這些來代替真正的“三牲”作祭物。

        孩子對過年最感興趣的,除了穿新衣、吃美食、放爆竹等等之外,還有向家人和親戚拜年,拿“壓歲錢”、“拜歲錢”。“壓歲錢”是祖母和母親給的,在除夕之夜偷偷放在你的枕頭下麵,以便大年初一你睜開眼睛便可伸手拿到。錢的數字也較大,是幾個銀元或一張五元的新鈔票。“拜歲錢”是年初向長輩拜歲所得。多時每次得一元或兩元,少時每次得兩個“雙毫”(值兩毛錢的銀幣)。給“雙毫”的大抵是疏親,如堂叔父母、堂舅父母之類。每次過年,我和哥哥總計可獲得“壓歲錢”、“拜歲錢”各二、三十元,我們也舍不得用,都由母親存放起來。記得曾用這錢買過爆竹、焰火、啞鈴,還曾花五毛錢在地攤上買過一部小字排版的《金瓶梅》。

      在拜年的親戚中,記憶最深的是“太守房”蔣家。所謂“太守房”,坐落在餘姚城東候青門附近,大概是舊時一個當過州郡太守的鄉紳建造的宅院,因以得名。這時我的“太外公”(外曾祖父)蔣懷清租用了“太守房”的一部分房屋。蔣懷清字履齋,祖居餘姚蔣村,是上海幾家錢莊的股東。因避亂遷居上海,又遷居餘姚城中“太守房”。1903年餘姚最早的商會組織“餘姚商務公所”成立時,他被推選為首任董事長,當了三年。他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蔣佩昭,即我的祖母。大兒子夢蘭,二兒子夢桃,三兒子夢鳳,四兒子夢熊。夢熊後改名夢麟,成了中國的名人。蔣夢麟在《西潮》一書中說:“我出生的前夕,我父親夢到一隻熊到家裏來”,“我大哥出生時,我父親曾經夢到收到一束蘭花,因此我大哥就取名夢蘭。我二哥也以同樣的原因取名夢桃,不用說,我自然取名為夢熊了。姊姊和三哥誕生時,父親卻沒有夢到什麽。”我認為“夢”字不過是一種兄弟之間的排行,有沒有真正夢到蘭、桃、熊則很難說,我從我的祖母即蔣夢麟的姊姊那裏,從來沒有聽到過這種做夢的說法。

       在我的記憶中,“太守房”蔣家是一幢樓房,房後有個花廳,我的“太外公”蔣懷清那時就住在花廳裏。花廳前麵擺放著一排盆景,花廳中間是會客室,室內有八仙桌、椅子、茶幾,牆上掛著名人字畫。右邊二間,一間是蔣懷清的臥室,另一間是負責照料老人的女傭住的。左邊二間是“花房”,四周裝滿玻璃窗,陽光滿室,是專用於貯放花卉越冬的。我家院子裏有兩盆白蘭花,每到冬天,便寄放到這裏,到春天再搬回。花廳後麵是一個花園。花園不大,但中間有座假山,假山頂上有石桌石凳,可坐著眺望全園景色。假山旁邊有 個養魚的小池塘。 樓房左邊的房間是蔣夢麟的元配夫人孫玉書住的,那時雖說己和蔣夢麟離婚,但仍住在蔣家,蔣懷清仍承認這個媳婦。我小時從母親和祖母口中得知蔣家的人對蔣夢麟的一種評價,說他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個評價是由於蔣夢麟的離婚再娶引起的。據說蔣懷清竭力反對兒子離婚再娶,認為他拋棄元配夫人就是“不仁、不義”,不遵父命就是“不孝”,至於“不忠”,則大概指他反對滿清皇朝和北洋軍閥而言。 

       蔣夢麟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元配夫人生的。大兒仁宇、二兒仁淵、女兒燕華當時都在外地讀書或工作,隻有小兒子仁浩留在母親身邊。我幼年到“太守房”蔣家拜歲,都是先進“四舅婆”(蔣夢麟的元配夫人)的邊門,再到太外公蔣懷清住的花廳。四舅婆是個胖女人,長得頗粗俗,看到她常會想到她與蔣夢麟不相配,如果不離婚,蔣夢麟怎能帶著這樣的夫人出入交際場合?不過四舅婆對我們小孩子很好,每次去拜歲,總有好的糕點糖果招待,拜歲錢也頗豐厚,所以我對她的印象很好。小舅舅仁浩大我幾歲,人長得瘦小,常戴一頂絨線帽,很頑皮,常逗著我玩耍,成為我的玩伴。

      蔣懷清在日軍占領餘挑期間,避居姚南農村“三溪口”他的孫女婿趙宇椿的一個莊園裏。趙宇椿是當時浙東有名的企業家,曾在寧波開辦“如生罐頭廠”,中年喪妻,娶蔣懷清的孫女、蔣夢桃的女兒蔣黛俠為“填房”(後妻)。蔣黛俠畢業於藝專,是個不知名的女畫家。趙宇椿一家曾租住我家餘姚城中住宅的一半房子,成為我家的鄰居,彼此過從甚密。我叫蔣黛俠為“老姑娘”,?叫趙宇椿為“老姑爺”,看過女畫家的親筆揮毫,向他家借閱過蔡東藩的《曆朝通俗演義》,從西漢、東漢直到民國,差不多有五、六十本書,我看得津津有味,這助長了我對中國曆史的濃厚興趣。

      還有一家親戚對我有較大的影響,這就是餘姚縣湖堤鄉的我的外婆家。我的外祖父戚翰臣是清朝的翰林,曾在北京做過小京官,中年早逝。我的外婆則活到九十多歲才逝世。我的母親戚淑貞是惟一的女兒。她有三個弟弟,二弟乃敏、三弟乃聰都在上海的錢莊任職,大弟乃煥則在家鄉守著幾百畝田產當地主。我小時候常跟著母親到湖堤外婆家住上一段時間。兩個表弟戚兆璋 和戚兆琪 ,還有大院子裏戚氏宗族其他住戶的孩子,都成了我的玩伴。我不僅玩得有趣,還跟著戚家的大人、小孩學會了叉麻將、打撲克、推牌九等玩意,而這些賭博工具和賭博行為在我們王氏宗族中是看不到的,也可以說是被禁止的。當然戚家的小孩叉麻將、打撲克、推牌九是玩玩的,從不賭錢,所以仍是一種娛樂和消遣行為。戚家的大人打牌則賭錢,但輸贏也很小,多半打的是幾元錢一底的小麻將,輸贏不過幾元錢,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消遣。有時叉麻將抽了“頭錢”,就派人到街上去買一籠新出籠的“印糕”供大家分亨。那“印糕”是一種方形的米粉糕,中間有個園心,充滿紫褐香甜的豆沙餡,大人、小孩都愛吃。大人打牌時我們小孩在旁邊看牌,很有吸引力的是為了等吃那香甜可口的“印糕”。 

       湖堤鄉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些迎神賽會、迎龍祈雨等熱鬧場麵。湖堤鄉地處姚北海濱,每逢一定節日,信徒們便會抬著某位尊神(諸如“東嶽大帝”、“關聖帝君”、“天醫神” 、 “瘟神”、“觀音菩薩”、“天妃娘娘”等)的神象到四鄉巡遊,這便是迎神賽會。每逢老天久旱不雨,農民們也會抬著“龍王”神像迎龍祈雨。這些迎神活動往往有成千上萬人參加,有神轎、禁牌、令旗、掌扇、背印、對鑼、提爐、巡燈、火銃、炮擔等儀仗,有大纛旗、抬閣、鼓亭、紗船等杠頭,有踩高蹺、耍鏜叉、甩酒甏、擲彩瓶、跳無常以及舞龍、舞獅等民間雜耍。迎神隊伍經過的村莊或寬闊街口,都要設神桌供奉福禮。而迎神隊伍也會在此表演一番,以示報答。我的外婆家緊靠一塊大曬場,設有神桌,於是經常可以看到迎神隊伍在曬場上盤陣、放銃、舞龍、舞獅、跳無常、耍鏜叉等表演節目。我在童年時喜歡到外婆家作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這些表演的吸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qi_r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泥家路' 的評論 : 餘姚湖堤戚氏,大房偉倫公下保支二十世有:戚麟章,字棠舟號榶洲。戚麟祥,字虛舟,號貞卿,學名麟。應該是你祖先。詳情可聯係我。
tianduan114 回複 悄悄話 戚挺好!你說的情況很有趣,也覺得很親切,就覺得你是我弟弟似的。家驥應該和家甫同輩,但不知道有沒有關係,以後我會去問問。
泥家路 回複 悄悄話 剛剛搬了家,所以沒有馬上回複...其實我家跟瑤瑚苑也很有緣,我父母在解放初期都在瑤瑚苑小學教國書,父後來又在馬渚區校,泗門塘後中學教書.我家更有一個親戚出身瑤瑚苑王家,我喊王家爹爹,名王家驥,又名繼發,是我父親的遠表兄(其祖母和我曾祖母是親姐妹,出身馬渚南張),上海美專畢業,畫得一手好畫,可惜解放後回鄉教書,大材小用,曾在馬渚青山教書,記得我在泗門讀初中時,街頭栩栩如生的宣傳畫均為他所畫.王家爹爹在我的印象總是穿著一套平整中裝,幹練的平頭,帶一幅圓邊近視鏡,清瘦的臉龐,說話頂真,步履匆匆....王家爹爹已於兩年前過世,享年93歲,安葬在馬渚青山,與我祖父母墳墓相鄰...
tianduan114 回複 悄悄話 戚挺,聽老一輩的說,湖堤的戚家是個相當大的家族。我們的祖先也許在某個時代是一家,但不知道在什麽年份走散了,子孫們誰也不認識誰了。我把你提供的信息轉去了國內,看他們怎麽說,但估計希望不大。想起了紅燈記裏的一句唱詞“我家的表叔數不清”。。。
不過,我們有緣在這裏認識,就是朋友,有機會到美國來,請到鄙舍喝茶。
泥家路 回複 悄悄話 我曾祖父叫戚榶洲,曾叔父戚虛洲;祖父戚昭聲(1900-1942),姑媽:戚淑音,父:戚宗藩.看自傳家甫後來工作生活去了杭州,想必你也在杭州生長吧.網上找到一餘姚戚氏宗譜,不知是否跟我祖先有關:

堂 號:惇倫堂

先 祖:始遷祖:[宋]戚亞卿; 本支祖:戚璽一; 本支祖:戚璽三; 先祖:戚殷堡; 先祖:戚仲堡; 先祖:戚偉綸; 先祖:戚偉文; 先祖:戚偉盛; 先祖:戚偉常

居 地:浙江戚氏家譜 > 餘姚戚氏家譜

版 本:清光緒25年(1899), 木活字本

摘 要:始祖亞卿,南宋末從端宗航海走建安,舟覆,卿僅以身免,飄泊至餘姚湖地而居。亞卿三子,長子璽一為老大房祖,季子璽三為老三房祖。老大房又三世,兄殷堡下為南房;弟仲堡四子:偉綸、偉文、偉常、偉盛,又別?四支房。散處餘姚城鄉。

請代向家甫先生問好!
tianduan114 回複 悄悄話 啊,戚挺,你好!這樣看來,咱們可能還真有親戚關係呢!自傳是家甫本人所寫,不是我寫的,我和你是同輩人。你知道你祖父輩的名字嗎?我和你一樣,對老一輩的事情挺好奇。不過,我不是出生在餘姚,對餘姚的風俗還沒有你熟悉呢!
tianduan114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網友雅賞!我得要聲明一下,家甫自傳是家甫本人所寫,不是我寫的,我隻是把他老人家的文章發表在我的博客裏。
酸豆汁 回複 悄悄話 真好看!喜歡看你寫這些前塵往事,像在讀《家》、《春》、《秋》似的啊……
泥家路 回複 悄悄話 世界真小!我是餘姚泗門倪家路人,40歲,現居加拿大多倫多,名叫戚挺.今晚跟在餘姚的父母通話後,想在網上繼續查找餘姚戚氏的家譜,不想真好看到了您的自傳...聽父親講,我家是從湖堤過來的,堂號叫敬承堂,族氏大祠堂還是在湖堤.因家中的牌位,家譜文革中被抄,就想在網上找找.倒是看到網上有餘姚戚氏的家譜,但不知其中有否我祖父輩的名字.我在泗門倪家路渡過我的童年,初中後開始到泗門中學,餘姚中學寄宿.對您所講的童年農趣,如河埠釣魚蝦,聽鄰居講鬼故事,過年風俗等,頗有共鳴,當然在我那年代,迎神賽會是沒有的.開始還以為您年齡與我相仿,後來通讀了您的自傳,才發現您比我父親還大兩歲!總之,太幸運了,感謝互聯網,能在異國他鄉看到這麽親近的文字!我外婆是餘姚翁家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