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洲是我們海外詩集《詩行天下--中國當代海外學子詩詞集》的作序者,我對他的印象基本和本文中描述的差不多,所以轉帖此文。
作家黃亞洲在營口
曉 寒
曾任第六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著名詩人、影視編劇黃亞洲先生和營口結緣,是因為雷鋒。如果沒有雷鋒曾經在營口當兵這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就沒有黃亞洲這次為了寫《雷鋒》的營口之行。
為“雷鋒在營口”而來營口
今年三四月間,即將開拍的電視連續劇《雷鋒》,因為是否由田亮出演的爭論,成為各種傳媒關注的熱點。營口人當中與雷鋒有淵源的人,帶著一種特別的情結,也開始關注這部電視劇,原因是,“雷鋒曾在營口當兵”的曆史,有過被人遺忘的遺憾。這些年,國人盡知撫順是雷鋒的第二故鄉,卻不了解雷鋒是1960年1月8日入伍到營口的史實。作為營口的兵,他後來在撫順執行任務時犧牲。雷鋒第一次在軍營做好事,第一次受表彰都是在營口,而且《雷鋒日記》中有23篇是在營口期間寫成。所以說,營口是雷鋒的故鄉之一和雷鋒精神的發祥地,這是一段真實的曆史。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這段曆史被湮沒了。幾年前,營口市史誌辦的同誌為挖掘“雷鋒在營口”這段曆史進行了很多努力,從大量史料中以及從健在的營口雷鋒生前戰友處了解到許多珍貴的曆史事實,形成了《雷鋒在營口》一書,不過因為沒有有效的傳播載體,全國各地的人還是不知道雷鋒曾在營口當兵。電視劇《雷鋒》的拍攝,給了營口人借以還原這段曆史的機遇。今年4月,營口市史誌辦研究“雷鋒在營口”課題的專家輾轉聯係到了電視劇《雷鋒》的編劇黃亞洲先生,並由50多位營口的雷鋒生前戰友聯名致信黃老師,請他把“雷鋒在營口”寫進電視劇,他迅速回信同意考慮,並欣然應允近期來營。
6月18日,應市委宣傳部之邀,60歲的黃亞洲老師在繁忙的日程中,特意抽出時間,為“雷鋒”專程來營口。
黃亞洲先生在營口的幾天中,他的樸實親切、他的勤奮惜時、他對生活的熱情態度,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幾件小事,讓我們感到這位寫雷鋒的作家,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學雷鋒、做雷鋒。做雷鋒的人都令人心生敬佩和尊敬。
“有點像雷鋒呢”
在安排黃亞洲老師住宿的時候,由於他的“固執”,主人和客人發生了一次“爭執”。因為黃老師是廳級幹部,曾擔任浙江省作協黨組書記,所以我們特意給他安排了套間。但他執意不肯入住,非得逼著我們給他換了標準間才肯住下,他說他向來不習慣住套間,嫌煩。他的飲食很簡單,每餐主要吃一點素菜,讓我們當主人的都覺得沒法表達對客人的熱情,心中深有歉意。第二天早餐時,安排他在一個單間用早餐,他告訴我們,他對這類生活小事很不講究,就自己去粥吧跟大家一起用早點。他自己說不“講究”,我們倒覺得他在小事上很“講究”。比如,每次吃飯過後,如有剩菜,他一定會囑咐我們打包拿走,不可浪費。而每餐過後,一定去刷牙。對我們隨行的人,他很隨和、親切,常常主動指點我們的工作思路和文字,並經常為我們的各種事業發展提出些一些很好的建議,很直爽,也不見外,也不怕人感到突兀,這就很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春天般的溫暖”,所以有人說:“嘿,這個寫雷鋒的人還真有點像雷鋒呢!”
勤奮的“耕牛”
黃亞洲老師不但屬牛,而且還像牛一樣勤奮。他被文學圈內譽為多產作家,《日出東方》、《開天辟地》、《鄧小平1928》、《張治中》、《中國亮了》等有影響力的電影劇本、小說和報告文學都是他的代表作。他也是一位高產詩人,他曾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隨中國作家抗震救災采訪團去災區采訪了十天。“5•12”地震發生後的第21天,他的個人詩集《中國如此震動》就已定稿,五天後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成為國內最早的一部抗震救災主題的個人詩集(作家出版社同一天出版的還有商澤軍的個人詩集)。因為他的創作速度之神,還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應邀在《光明日報》上開設詩歌專欄,每天發一篇他的詩歌來評說奧運,別開生麵,反響很好。這次在黃老師身邊,我們倒是真正懂得了什麽叫惜時如金和才思泉湧。在大連機場接他上車的時候,他執意要坐在汽車前座,因為前麵亮些,可以寫東西。一路上,黃老師除了跟我們聊“雷鋒”和營口的發展外,其餘的時間一直在低頭沉思或者奮筆疾書,這樣的“釘子精神”讓我們欽佩不已。晚餐後,我們陪他在遼河邊散步到很晚,第二天一早,他就拿出了三首詩的手寫稿:《營口老房子》、《遼河入海》、《遼河遐思》,問我們那兒可以電腦打印一下,原來昨晚散步後,他回房間還在挑燈做詩。離營口前,他特意去看了“西炮台”和“望兒山”。中午前,他又寫成了關於西炮台、望兒山和熊嶽溫泉的三首詩,而且還為我們即興朗誦。黃老師的才華真像水龍頭擰開就會有清清流水一樣,不愧是行吟詩人!他善於利用時間的“邊角料”的習慣,讓我們既尊敬又受啟發。
黃亞洲老師對工作、對生活充滿激情,讓人覺得他的生命活力像年輕人一樣,根本不覺得他已年至花甲。跟雷鋒戰友開見麵會時,他一直在認真問,生怕錯過哪個細節,而且他主動表示,不僅要和《雷鋒》劇組協商修改劇本,爭取把雷鋒在營口的這段曆史組織進電視劇,而且要在自己正忙於創作的長篇小說《雷鋒》中很好地表現這部分內容。他來營口的次日下午,大雨如注,黃老師為趕時間,頂著大雨和我們去看雷鋒曾經工作生活過的舊址,邊看邊提問,一絲不苟,想必那段遠去的曆史正逐漸在作家的心中複原吧,我們陪同者都為他的認真精神感動。
第三天到望兒山腳下的時候,已近中午,烈日當空,我們都以為一路奔波勞碌的黃老師可能累了,準備陪他在山下看看就去午餐,沒想到,黃老師興致勃勃地主動提議上山,“已經到了山下,當然要上山!”這就是這位作家對待生活的態度,還真有點“像夏天一樣火熱”呢。一路拾級而上,到山頂時,同行的我們都已經微喘,黃老師卻是呼吸平穩、氣定神閑,又拍照,又默思,又掏出一疊廢紙來刷刷地寫上幾句。順便說一句,他寫詩文,寫劇本,從來不用白紙,幾十年都用廢紙的反麵,問其故,說是這樣寫不心疼。我們在感歎黃老師健康身體的同時,更佩服的是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生命活力。這一趟陪黃亞洲老師登山,看著山下滿眼綠景,不禁有所感悟:人生不奮力攀登,哪能看到更精彩的風景?
(遼寧營口 曉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