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一劍無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諸葛亮的茅廬在哪裏?

(2025-08-08 09:27:27) 下一個

不搞迷信的咲媱可愛多了。最近她寫了好幾篇關於諸葛亮三顧茅廬的帖子,反響不錯的。

我先說點題外話,雖然考古學和曆史學有聯係,但兩者有區別的,我抄點資料:


曆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曆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曆史學,是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曆史學是由曆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曆史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係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考古學旨在根據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曆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係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考古學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為什麽說這個?一劍的意思是,如果想找到諸葛亮同學當年的茅廬在哪裏,你要麽考古,在地裏挖,也許你能挖到一個罐子,裏麵有諸葛亮當年在家複習高考時的複習資料,以及上麵諸葛亮留下的DNA,然後和漢中武侯墓下諸葛亮遺骨的DNA做比較,100%吻合了,諸葛亮的茅廬就找到了。

估計沒人這麽做。怎麽辦,那就用曆史學方法。麻煩來了。既然曆史學對自己的曆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然後不同的結論就會有。至於你最後信誰,就看這些搞曆史的人解釋篩選和組合是不是有道理。

比如咲媱同學說,新野縣城離鄧縣臥龍崗有80公裏(差不多,也許更多,古時候沒公路,現在汽車走公路還有65公裏),劉備同學騎馬過去,然後返回,80公裏一天絕對搞不定。

然後就可以把這個臥龍崗是諸葛亮茅廬的結論給槍斃了?

實際上沒有道理就這樣立即槍斃。為什麽? 劉備投奔劉表的時候,手下的殘兵敗將雖然不多,但還是有1000多人。按現在的標準,有一個團?劉備和關張兄弟應該住新野城(條件好嘛), 但那1000多軍人都住新野是不可能的。至少要派一個連到邊境那裏布防。萬一曹兵突襲,可以抵擋一下,然後有時間派人到新野縣城報告劉備。就像現在烏克蘭的左輪司機,他住首都基輔,不也有時要到蘇梅那裏視察一下嗎。

即使河南鄧縣臥龍崗那裏離曹兵近,作為一個好的指揮員,劉備同學到離那裏不遠的軍營視察一下,在軍營住上一晚,非常正常。三顧茅廬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天,劉備帶者關張到軍營視察,給一些優秀戰士授二級草席勳章。晚上弄點好吃的,與軍士們分享美食;
第二天:到軍營附近臥龍崗那裏拜訪諸葛亮,下午回軍營休息。不搞美食了,吃個工作晚餐。一人一個肉夾饃就好;
第三天:和士兵們告別,劉備弄個5分鍾講演,說雖然我們現在比較弱,但我保證,以後天下三分有我劉某人一份。

如果你相信一劍上麵說的故事,關於思考諸葛亮茅廬到底在哪裏,你就不會因幾十公裏路和離前線太近犯愁了。

還有一個就是地方隸屬的問題。茅廬到底屬襄陽還是南陽呢? 這個一劍還是要繞個彎子說道理。大家知道江西有個叫婺源的地方,很美。但你知道嗎,那地方原來屬於安徽。說實話,你把它劃到浙江也不違和,三省交界的地方嘛。

說明什麽,說明一個地方屬哪裏是可以變的。

諸葛亮的茅廬到底屬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 你得看當時曹操和劉表的勢力範圍是怎麽分的。南陽和襄陽處於曹劉勢力的分界區上。幾種可能:

1, 南陽是曹操的;
2, 南陽是劉表的;
3, 南陽一部分是曹操的,一部分是劉表的。

如果南陽全部是曹操的,諸葛亮那裏屬於敵境,劉備去那裏拜訪是不可能的。

如果南陽全部是劉表的,或者部分屬於劉表,其中包括臥龍崗。劉備拜訪一點問題都沒有。

於是有人花時間證實了當時整個南陽都屬於曹操,然後抄一句諸葛亮的《出師表》的話:臣本布衣,鞠耕在南陽,然後得出結論:哈哈,三顧茅廬是個謊言,根本不存在!

一劍不同意啦。既然你不相信《出師表》中關於三顧茅廬的描述,為何你卻信臣本布衣,鞠耕在南陽?

現在法律上是不是這樣,如果一個證人某句話說謊,別的話都不可信。

那麽當時的臥龍崗是曹操管還是劉表管呢? 如果是曹操管,而南陽是曹操的,諸葛亮說臣本布衣,鞠耕在南陽確實是說謊,但如果當時劉表厲害,靠軍事手段把臥龍崗搶到手,然後讓它歸襄陽縣管理,如同現在把婺源從安徽編入江西。這樣,諸葛亮後來說臣本布衣,鞠耕在南陽完全沒問題。

不服氣的話,看看這個合理不合理。一劍生於婺源,當時婺源歸安徽。後來婺源歸江西了,難道一劍寫回憶錄,不能說:當年一劍還沒考上大學呀,在安徽那裏務農。

同樣道理,隻要當時劉表的勢力涵蓋臥龍崗,諸葛亮說臣本布衣,鞠耕在南陽就不算撒謊。

哈哈。我不是為臥龍崗做宣傳哈。說實話這個名字要不就跟諸葛亮沒有關係,要不就是有人想振興當地旅遊經濟。茅廬和臥龍沒半毛錢關係。

那麽茅廬和什麽有關?和一個叫隆中的地名有關。

隆中什麽意思,就是有個地方從平地隆起來,那個中間的位置,我們就可以叫它隆中。

這個東西就像河灣一樣,原先是描述地貌的詞,後來就被人用到地名了。你可以查查,中國有多少叫河灣或江灣的村子?

隆中呢,沒有河灣多,但還有不上用它命名的。不多的原因我估計是沒幾個人認識隆這個字。但你不能發現,我們有很多村名叫山頂村,其實就是隆中的意思。

好了,現在大家在新野縣城附近發現至少有兩個隆中的地方。當然還有不少在更遠的地方發現隆中。

不能亂搞啦,居然還有人在城市弄個巷子,改名叫隆中街,然後說這裏曾是諸葛亮務農的地方。

不說這些些邪門的,說兩個靠譜的。兩個隆中,一北一南,一個靠近襄陽,一個靠近南陽。就是常說的襄陽隆中和南陽隆中,到底哪個是諸葛亮的茅廬?

都有可能。已經說過了,從行政隸屬加上諸葛亮那句臣本布衣,鞠耕在南陽,我們不能排除其中任何一個。

大家是不是以為一劍對這個事沒態度了?錯。一劍要從另一個曆史角度說說隆中和茅廬。

可能大家不知道,諸葛亮不是普通人,是個官二代。原先他們家住山東。諸葛亮是就是在那裏出生的。他叔叔諸葛玄曾經做過豫章太守。當時沒有省,天下分13個州。 一個州相當於現在三個省大(按數量)。州下麵設郡, 郡下麵設縣。 縣的級別和現在的縣差不多。

不細說了。大家記住,當時孫權老爹孫堅起兵時的官職是長沙太守。劉備同學投奔的劉表同學官職是荊州牧,比太守高一個級別。不管怎麽說吧,太守絕對在當時是個大官。

看看諸葛家裏幾個當官的:

1, 諸葛玄(?-197年),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從父,東漢末年人物。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後來漢朝派朱皓取代了其豫章太守的職務,諸葛玄便去依附荊州牧劉表。 另一說諸葛玄是劉表所設豫章太守,後被朱皓聯合劉繇攻擊而退守荊州西城,被西城百姓斬殺。

諸葛亮還有他哥哥諸葛瑾以及全家從山東遷到江東,其實就是諸葛玄那時候完成的。那時候,一個大官跳槽遷徙必須帶著全家,不然舊老板想製裁你,會滅你全家。

2.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兄,東吳太傅諸葛恪之父。
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戰亂,進入江東。經弘谘推薦,效力於孫吳。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的信賴,稱為神交,努力緩和蜀吳兩國關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病逝後,出任南郡太守,駐守公安。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赤烏四年(241年) ,諸葛瑾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大家看見沒有,按級別算,諸葛瑾至少算個副國級。


3. 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遜,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大臣,僑寓士人的代表人物。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
諸葛恪體格肥胖,聰明伶俐。年少有才名,以神童著稱,弱冠拜騎都尉。孫登被立為太子,諸葛恪官至左輔都尉,後任丹楊太守。大將軍陸遜病故,諸葛恪代為大將軍。神鳳元年(252年),孫權駕崩,幼子孫亮即位,諸葛恪為托孤首輔,掌握吳國權柄,初期銳意革新政治,擊敗魏軍,甚有威望。後期驕傲自滿,獨斷專行,致使民怨沸騰。
建興二年(253年),孫峻聯合孫亮設計誅殺諸葛恪,並夷其三族。

為什麽要介紹這幾位? 因為現在許多地方搞旅遊經濟,誤導人們接受他們的隆中是真隆中,基本會把精力放諸葛亮那裏,沒人去管上麵這幾位。

或者說,你要動曆史,弄點小動作,把諸葛亮茅廬弄到你那裏,很可能在曆史學上顧頭而不能顧腚。

從上麵的史書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諸葛家投奔劉表後買田買地,一點是考慮靠首都荊州市近的地方。不可能到邊疆那裏置辦田產和不動產。

當時,諸葛亮家庭地位雖比不上他哥哥諸葛瑾,但畢竟能算是劉表荊州的太子黨成員,讓他到邊疆務農我覺得不合適。

所以,一劍認為,兩個隆中之中,我覺得襄陽那個更靠譜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