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鎮江宿過一夜。 下午到,吃過便飯,計劃遊玩鎮江三山。鎮江三山就是依臨長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
接我的朋友說晚上有飯局,三山隻能上一個,讓我選。
沒有遲疑:北固山!
理由當然和辛棄疾的那兩首懷古有關: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年少的時候,我喜歡《南鄉子》多點,後來更喜歡《永遇樂》。這和曆史知識的積累有關,”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的醇厚慢慢蓋過”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的悠揚。
遊客熙熙攘攘,朋友也在邊上跟著嘮嘮叨叨。有點破壞我觀景的心情。北固山這種地方最好一個人靜靜地看,不然很難體會梁武帝蕭衍當初題匾”天下第一江山“心情。登上北固亭,眺望長江,剛剛要找辛棄疾同學的感覺,忽然身後響起吳語普通話:”幫我們照張照片好弗拉?“
那塊試劍石一看就不是真的。別說劉備和孫權,就是找來項羽劉寄奴過來也砍不出那樣的裂痕。為什麽弄這個?想想也不能全怪公園管理處。遊客想看,你沒有,傷了遊客的興。有點像曹操墓,那麽火的一個人,你不把他從地裏挖出來,如何對得起神州那麽多曹粉。放點”魏武帝“樣的仿造文物,忽悠廣大曹粉綽綽有餘。他們不會懷疑。等你介紹”魏武帝“是曹操的帝號,他兒子篡奪皇權後才命名的,曹粉們的反應一定是:這就沒錯了,一定是曹操墓。要不陪葬品怎麽會有”魏武帝“?
試劍石前有一位老人饒有興趣地給大家講孫劉試劍的故事。他也是遊客,講解很激情,周圍人聽著是滋滋有味。我忽然感到一種自責,為什麽就 不能跟著大家信一次呢?眾人皆樂我偏疑,看山不就為了快樂嗎?
”看山如觀畫,遊山如讀史“, 腦中飄來這句話讓我舒服一點,高冷優越跟著冒出來。我感覺,他們在看山,而我在遊山。
山水蒼茫老師說他讀史沒有美感。我不一樣,我常為曆史人物感動。我想辛棄疾同學也一樣,他知道孫仲謀劉裕有缺陷,但還是為他們的英雄氣概所折服。還有梁武帝蕭衍,這個六朝時期最奇葩的開國皇帝,在這裏題寫出”天下第一江山“也能讓我感動。
曆史有很多卑劣的人,有醜陋的事,但也有讓人激動令人懷念的篇章。在我們的腦子裏,曆史人物栩栩如生。這就是辛棄疾為什麽要懷古,而現在我們又來懷辛棄疾。
除了劉裕這樣的實用主義者外,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是有不少理想主義者的英雄。比如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大家讀讀他的故事吧,尤其是他和前秦皇帝苻堅的互動,江湖道義,家國情懷被演得如歌如泣,如夢如幻。
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何喜歡讀史,這就是詩人為何喜歡懷古。一萬塊爛石頭中,我們為其中有一鑽而歡呼,一萬篇枯燥史篇中,我們為一頁豪邁而感泣。
那天遊山,我隻是在幾小時的嘈雜中最後才找到一刻安靜。朋友說他要先出去到商店買點東西,然後在公園門口等我。於是,我再次登上北固樓。這時原先擁擠的人群不見了。斜陽之下,江濤之上,我似乎真看見歌台舞榭,戰帆並臨,蒼鷹赤雀,鐵舳牙檣。
中國人喜歡大一統,不喜歡被國界分割下的趨同文化。然而東西文明的發展都證明這樣的狀態是文明進化的溫床。也許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公園4世紀前後,東西半球的北方蠻族像商量好的一樣一起揮戈南下,擊碎了當時先進的文明。 有幸的是,歐洲蠻族將羅馬文明推翻在地的時候,他們沒有推倒那個十字架。這該得益於傳道士一個世紀前就將耶穌的故事說給了這些蠻族。於是,歐洲政體國體雖從羅馬帝國的統治倒退到封邦建國,但他們有了統一的宗教,並由此他們慢慢被教化。
中國南北朝的五虎亂華也是這樣的局麵。沒有宗教,北方蠻族被教化完全靠漢文化的自身吸引力。對於漢族,這個亂局讓他們吃盡苦頭,隻能背井離鄉,衣冠南渡。但是,也因如此,漢人發現吳越之地居然如此肥沃。從此,江南成了華夏文明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如果沒有中原淪陷,吳越邊陲,誰會在意北固山這一處”天下第一江山“。
冷兵器年代,野蠻和文明的衝突中,文明一方總是要吃虧的。 出幾個像劉裕那樣的狠人是可能的,但要所有”三丁抽一“動員出來的南方農民拿著長矛與蒙古草原或東北林海天天和野獸搏擊的人對拚,一定處於下風。何況你還沒有足夠多足夠好的馬匹。
辛棄疾他們是有機會實現野蠻和文明衝突中優勢轉換的,但還是製度原因,這個機會錯過了。南宋時期,中國已經在戰場上使用火藥了。他們用麻繩桐油和石灰過在外麵將竹筒製成炮管,填上火藥,在裝上石頭。等北方戰馬呼嘯而來,南宋軍點上撚線,轟隆聲中,敵軍人仰馬翻。
後來,蒙古人幹翻南宋,將這個技術帶到歐洲。歐洲人由此發明了”紅夷大炮“和火藥槍 。看看當時的中國人多傲慢,人家有這樣的先進技術,還說他們是夷。後來的確不好意思了,就改稱紅衣大炮。
從此,文明開始討伐野蠻,歐洲文明橫掃世界。安靜的莊稼人不需長期訓練,端上火藥槍就能撂倒孔武有力的北方蠻人。
但是,當紅衣大炮從海上轟向東南沿海的時候,我們中國人還是拿著大刀長矛迎戰。我們錯過了什麽。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辛棄疾同學,換個思路,你完全可以”銅槍銅炮,氣吞萬裏如虎“的。
下山出公園門已經夕陽西下了。朋友對我說:"我走後,時不時遇到漂亮姑娘了?這麽高興."
我笑: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冶煉技術,刀具箭頭之類,東亞也往往不如接受了西亞文明的草原。編戶齊民的組織技術更是落後。羅馬軍團到西班牙方陣都是步兵為主,騎兵為輔。軍隊的戰鬥力在組織度而不是個人武勇。否則一群江湖大俠甚至一群狼都能打天下了。大草原貿易線時代怪蠻族有馬,大航海時代怪歐洲人有火槍,是吃生肉的腿不打彎的蠻子。都是士大夫讀書人給自己無能落後找的同樣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