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一劍無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想請老驢喝杯茶

(2020-09-22 07:31:15) 下一個

先說一下,不是要幫小丸子收編老驢才故意同他套近乎。大家知道,老驢與我雖無新恨,卻有舊仇。這個有點像下麵的故事:

若幹年前中學同學聚會,話題說到“暗戀”。一劍沒有暗戀,因為那時候就公開追過某女同學。那個女同學也在場,所以我為了打擊她,就說我暗戀另外一個。自然誰都不相信,然後就問那個女同學當初為何不跟我好。她說:小時候我到外婆家去,遇到一劍和幾個小頑皮在路邊玩髒水,把她的新衣服弄髒了,於是她牢牢地記住了一劍,下定決心要討厭一劍一輩子。 

所以老驢和我在茶軒是不可能做朋友的。但是,我和老驢完全可以在小丸子的碼頭上共同當護法。原因是,老驢這個人雖然倔強蠻狠,但專業還是不錯,說話寫字頗有章法。

本不想對他那篇《茶垢》的文章說三道四,但是我看到了為人父在他文章後的跟帖: 

-----------------------------

題目: 最無厘頭的就是這個茶文化,茶道什麽的,那個裝模作樣的勁簡直難受死我了。

內容: 可擋不住有人還真把那當回事,在我看來就是一個表演,和店小二反手倒茶的雜耍沒啥兩樣。

估計你也是京劇票友,雪晶版主唱阿慶嫂估計唱不過你。如果是安靜出山的話,你就亞曆山大了。:)

-------------------------------

於是我就有了救人脫離苦海的念頭。直接對老驢說吧:趕快投靠核桃小丸子,跟著為人父混確實沒啥前途。 

為人父同學以前的文章我還是很喜歡的,尤其是那些做菜的。雖然他做菜沒有小艾媽媽做得好,但他做菜做飯的那股認真態度我喜歡。據說文學城好幾個美女都喜歡吃為人父蒸的饅頭。這就厲害了,你搞一個麻辣豬耳吸引人沒什麽了不起,因為你用對調料就行。靠饅頭把別人饞住,那不是一般功夫。內中必有功夫,內中也必有文化。 

好了,你可能嫉妒為人父靠饅頭在文學城把妹,然後你酸酸地說: “最無厘頭的就是這個蒸饅頭,揉麵放酵母注意火候什麽的,那個裝模作樣的勁簡直難受死我了”。正嚼著為人父蒸出來香甜饅頭的美女們一定要罵你粗俗無知加虛偽了。

給為人父同學上一節掃盲茶課吧,說說這個茶是如何進入文化的。 先抄一段講義: 

---------------------------------------------------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
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為茶進入文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域都與茶套上了關係。在政治家那裏,茶是提倡廉潔、對抗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裏,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這樣,茶的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初現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關。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製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
------------------------------------------------------

為人父同學請注意這句話: 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

舉個例子,比如文字。大家知道腓尼基字母嗎?腓尼基字母是地中海乃至歐洲文字的始祖,阿拉伯字母,希伯來字母,希臘,拉丁還有現代的英法德意西葡語言都是從這套字母發展出來的。腓尼基字母的自然功能是什麽?是用來記賬的,第一個字母(英文字母A)就是一個牛頭。比方說我在腓尼基開店,為人父在伊拉克那地方養牛,一天他趕了100頭牛放到我店裏幫他賣。怕忘了,我們在賬本上畫下100個A。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有人就把這個字母自然使用功能搞成了文化。用“那個裝模作樣的勁”拚出單詞,把人們平時說的話記錄下來。更“裝模作樣的”,還搞出什麽詩歌,讓大家陶醉。 大家樂在其中,後來覺用“牛頭馬尾”描述這種東西有些不敬,就把這個說成是文化。說白了,文化就是這種現像: 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

網絡開始的時候是沒有論壇的,大家想分享信息,搞個公共信息版麵叫BBS。就像沒人管理的菜市場,牛肉馬肉西紅柿西瓜擺在一起賣。後來有人覺得這不行,就把分享信息分類。比如喜歡開玩笑的和特別認真的不能弄一起,一個叫"難得一笑",另一個叫“冷暖人生”。

“冷暖人生”說冷暖,本身也有自然使用功能,可是有個叫蟲二的人特別喜歡風月,覺得這名字太俗,於是就把它改成了“品茶小軒”。

哈,我怎麽說起茶軒曆史了?這個不算,按照為人父同學的說法,那隻是“曆史的偶然性”。

還是講茶吧,說說這東西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講義中說了,以前文化人聚在一起是喝酒的。雖然那些酒不是現代的高度酒,但喝多了還是會醉。另外,中國人喝酒還要弄點下酒菜,不一定大魚大肉,但麻辣豬耳朵還是要的。這東西也能和飲食文化(為人父應該是同意的)和酒文化聯係的很緊,但大家都覺得這習慣對身體不好,“社會功用”的長處壓不住“自然使用功能”的短處。怎麽辦?很簡單,拋棄呀,找新碼頭呀(老驢聽到了沒?),於是人們開始喝茶。 

怎麽喝? 弄個油乎乎的吃飯大碗,把樹葉放進去,然後煮開了,張開大嘴開灌? 不行,一旁拿著筷子夾著豬耳朵喝著杜康的人一定笑話你:沒有文化的生瓜蛋子!

這難不住我們,我們難道不會“裝模作樣”一下,整一個茶道出來,弄幾套泡茶步驟,造幾種茶壺茶碗,還特別讓木匠打幾套茶幾茶凳子,茶文化就飄香了。 

當然還要有詩詞歌賦。這個好辦,因為詩人除了喝酒,也喜歡喝茶。 給為人父同學列一個,看看“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多有文化氣息!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谘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估計這個說教沒什麽效果,因為為人父同學對玩詩詞的和對玩茶道的是一個看法。在他的眼裏,除了做飯和蒸饅頭,其他都“和店小二反手倒茶的雜耍沒啥兩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