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真實的傷痛:抗日將軍梁祗六之死

(2024-09-28 10:06:00) 下一個
 敏敏郡主 玖奌雜貨店

 

1951年3月的湖南漣源,春寒料峭。鎮上一大早就貼出告示,槍斃反動軍官梁祗六。

 

梁祗六湖南漣源人,原國民革命軍第73軍15師中將師長

 

幾個武裝人員押著梁祗六將軍來到漣源三甲鄉一處名叫尖山嶺的高地。

對於這裏,梁六將軍並不陌生。他生於斯,長於斯,這裏是他的家鄉。七年前,日寇入侵湖南,將軍率部下曾在此地浴血奮戰。

 

當走到一片麥地前時,梁六將軍看地裏麥苗生長正茂盛,止步不前,轉過身去,對押送人員說:“別踩倒了麥子,就在這裏行刑吧!”

槍聲響起,將軍倒下,終年58歲。

 

三十多年後,1985年12月,婁底市對梁六將軍做出無罪平反的決定,撤銷原判決,按起義人員政策對待,恢複名譽。

2015年,將軍的後人被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梁祗六將軍出身書香門第,自幼便入私塾學習經史,後入新學。其祖父是清鹹豐舉人,父親是清光緒貢生。

 

1916年從湖南長郡聯立學校畢業後,深感國弱民窮,棄文從武,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兵科。1920年以全班學、術雙科第一的成績畢業,後進入國軍之中先後擔任排長、連長、團長、旅長等。

 

1939年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開始,日寇集中10萬兵力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向長沙發起了進攻。這次戰役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後日軍對中國正麵戰場的第一次大攻勢。

 

梁祗六時任198師571旅旅長,駐守湖北黃陂、石首。北麵有數千日軍襲來,已與前哨交火,憑571旅一旅之力,根本不足以退敵,而附近幾十裏之地,又無援兵。

 

而在洞庭湖北岸,正聚集10萬難民等著南渡。如果中國軍隊不能守住黃陂、石首,日軍長驅直入,這10萬難民將成為日軍刀俎上的肉。

 

571旅指揮部內,副官神情焦慮:“旅座,日軍三路圍攻,如果不及時撤離,我們恐將陷入重圍。”

 

梁祗六將軍眉頭緊鎖,“就目前的局勢,我們唯有一戰罷了。”

副官勸道:“可是,敵人兵強馬壯,還有飛機、坦克……”

將軍打斷了副官,一臉怒容:“你要我像韓複榘這小人一樣不戰而逃,永遠成為曆史的罪人,為世人所唾棄?”

副官麵色劇變,“屬下不敢……”

將軍命令道:“傳令下去,嚴防死守,就是打到隻剩一兵一卒,也要給我守住陣地,保證難民南渡!”

 

稍後,梁祗六將軍又找來副官,說:“難民搶渡,沒有秩序恐生變亂,你親率一連士兵,維持秩序。”

 

副官接令後,便出門點了一個連,馬不停蹄地趕到渡口。

 

過後,將軍又不放心,親赴渡口,安慰難民不要驚慌:“隻要有我梁祗六和571旅在,就不會讓日軍突破防線!”

 

 

背湖而戰,乃兵家之大忌。一旦防線被衝破,便隻有死路一條。

為了這10萬難民,571旅是在破釜沉舟,豁出去了。

 

麵對日軍瘋狂的進攻,571旅同仇敵愾,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奮勇反抗,先後打退敵人數次進攻,陣地前疊起了一層層敵人的屍體。敵人惱羞成怒,調來飛機、坦克的支援,向571旅陣地發起猛攻,陣地頓時化為一片火海,571旅官兵死傷慘重。

 

為鼓舞士氣,梁祗六親自上到前線,帶領官兵發起反衝鋒,將敵人一次次擊退。

 

這一仗,梁祗六率領571旅與敵人激戰四個晝夜,堅守陣地,以傷亡1800人的代價,換來了10萬難民安全渡水。

 

戰後,梁祗六受到了國民政府的嘉獎,升任73軍15師師長。

 

1943年11月,侵華日軍發動常德會戰,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

 

固守常德的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經數日浴血奮戰,57師已漸漸不支,亟待援軍增援。

 

至11月29日,57師傷亡殆盡,後勤兵員均到一線作戰,且大部犧牲。常德東門、南門失守,57師剩餘官兵被壓迫在城中心狹小範圍內,與日軍展開巷戰。

 

師長餘程萬先後電告最高統帥部:

“職師孤軍血戰11晝夜,官兵傷亡殆盡,人少彈盡,如馳援不及,則全師成仁!”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政治部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

 

蔣介石心急如焚,嚴令73軍汪之賦軍長:“限24小時奪取熱水坑高地,不成功,則成仁!”

 

熱水坑在慈利與桃源交界處,為中國軍隊從九澧及湘鄂西方麵來增援常德的必經之地,已經被日軍搶占,以一個大隊兵力,憑險構築工事防守。

 

汪之斌軍長命令15師務必在24小時奪取熱水坑高地,否則軍法從事。

 

15師經濱湖戰役之後,正駐慈利城郊整補。當時部隊整補尚未完成,第40團接新兵去了,第43團另有警戒任務。於是,梁祗六決定親率第45團(實編兩個營)及師直屬隊,於接到命令的當夜九時出發,沿著崎嶇山路,以強行軍速度向熱水坑疾進。

 

淩晨二時許,接近日軍據點。梁祗六將軍命令部隊,分東西兩路從正麵強攻日軍固守的兩個據點,另派預備隊從南路攀爬懸崖陡壁出其不意從敵背後偷襲敵人。

 

戰鬥開始後,梁祗六將軍親自指揮炮兵集中全部火力集火射擊,掩護步兵有進無退的波浪式衝擊。隨著迫擊炮的轟鳴聲和集束手榴彈的爆炸聲,西路一營二連連長席仲武揮舞大刀,帶頭殺入陣地。

 

日軍從睡夢中驚醒,驚魂未定,倉皇向後撤退。這時日軍暗藏在高處土堡中的兩挺歪把重機槍突然開火,形成扇形火網,火力猛烈。大隊日軍乘機蜂擁逆襲而來,企圖奪回工事。

 

15師官兵在梁祗六將軍帶領下,死戰不退,揮舞大刀、刺刀與日軍展開貼身肉搏。日軍拚死抵抗,作戰十分凶悍,戰場上敵我混成一團,戰鬥十分激烈,陷入膠著狀態,敵我雙方均傷亡慘重。

 

正在這關鍵時刻,南路師直屬特務連王友生連長率領預備隊經艱苦攀爬及時到達指定地點從日軍背後突襲敵人。特務連是15師的精銳,每人均配備美式衝鋒槍及20響手槍各一把,大刀一把,手榴彈8枚,戰鬥力很強。

南路展開突襲後,日軍陣地大亂。梁祗六指揮15師官兵乘機從東西南三路全力進攻,終於一舉突入據點,在山頭會師,守敵大部被殲,殘敵百餘人向常德方向逃去。

 

這場戰役曆時三小時,於拂曉前完全占領敵兩個據點。此戰打死日軍百餘,繳獲輕重機槍七挺,步槍百餘支。15師陣亡營長謝儒軒,連長鍾琪、席仲武以下官兵八十餘人,傷三十餘人。

 

戰後,15師受到最高統帥部傳令嘉獎。

 

占領熱水坑高地後,從湘西方向趕來的援軍通過熱水坑奔赴常德會戰戰場,使侵占常德之敵側背受到嚴重威脅。

 

在援軍合圍進攻下,侵占常德僅6天的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取得了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常德會戰的最後勝利!

 

常德會戰結束後,73軍在熱水坑修建烈士陵園。15師的80多名官兵,以及此戰前為收複熱水坑高地犧牲的中國軍隊幾十名將士共一百多名民族英雄長眠在此。

 

陵園建成之日,梁祗六師長痛哭失聲,親撰祭聯:“人傑地靈,熱水清泉流日夜;成仁取義,碧血丹心照古今。”。

 

如今,烈士陵園已蕩然無存,隻在路邊立有常德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說明石碑。旁邊有兩段殘留石柱,依稀可辨“從我轉戰經年”“丹忱長流熱水”“熱水坑戰役本團……”等字樣。

 

 

2000年6月,湖南老兵之家的誌願者們尋找到瀏陽抗戰老兵吳顯光。

 

吳老是原國民革命軍第73軍15師43團抗戰老兵,梁袛六將軍的部下。在接受采訪時,時年已經94歲高齡的吳老,能清晰地記得部隊70多年前在常德城裏舉行誓師大會的場景。梁袛六師長做戰前思想動員,告誡將士為國家效力,然後宣布軍紀軍規:投敵叛變者殺、泄露軍機者殺等。一句話,就是隻能打不能退。

 

1945年4月,侵華日軍為爭奪芷江空軍基地,集結5個師團外加3個獨立旅團約8萬人發起湘西會戰。

 

這也是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會戰。

 

4月9日,日軍右翼47師團的重廣支隊4000餘人,策應116師團,向藍田(今屬漣源)發起進攻,湘西會戰打響。

 

藍田由梁祗六的15師駐防,也是15師部所在地。這裏也是梁祗六將軍的家鄉。

 

梁祗六判斷日軍兵力尚沒有集結完畢,經請示第73軍軍長以後,決定在日軍尚未總攻之前,給日軍一個出人意料的打擊。

 

15師使用兩個團的兵力首先向日軍主力方向進攻。日軍措手不及,被打得狼狽不堪,連續兩次增兵才抵擋住中國軍隊的進攻。

 

這次主動進攻嚴重打擊了日軍的士氣,也讓中國軍隊判斷出了日軍的底牌。

 

日軍在進攻藍田受阻後,改走山間小路,向湘西方向加速前進。西進途中,屢遭中國軍隊阻擊,損失嚴重,行進緩慢,4月底才到達洋溪(今屬新化縣)

梁祗六判斷被阻日軍已到強弩之末,無力向藍田方向進犯,便親率15師主力43團從藍田跑步趕赴洋溪前線,將該團隱蔽於深峪密林中,以作為即將開展反擊的雷霆重拳。

 

5月4日,中國軍隊向日軍展開全線反擊。15師向日軍側翼迅速迂回包圍,分割圍殲。師長梁祗六親率敢死隊揮舞大刀,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部分日軍被埋設在叢林中的野獸套子套住,繳械投降。戰鬥中,侵華日軍支隊長重廣三馬被流彈擊中,當場陣亡。

 

重廣支隊在中國軍隊的圍攻下,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少量殘兵逃出。

 

到6月7日,湘西會戰結束時,中國軍隊殲敵3萬餘人,大獲全勝。

 

值得一提的是,藍田是梁祗六的家鄉。在藍田周圍的婁底、新化、雙峰、邵陽等地均被日軍攻占以後,因為15師的頑強狙擊,日軍始終未能踏入藍田一步。

 

於是,藍田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一片靜土。

 

數年前,我曾到訪漣源,當地的一些老人在談起梁祗六將軍抗日的英勇時,敬為天神。老人們說,那年頭經常“走日本",意思是逃兵荒,當日軍來了時,鄰縣的老百姓就都往藍田跑,因為這裏有15師,日軍打不進來。

 

洋溪戰役結束後,15師曾將幾名俘虜的軍的日軍,押回藍田示眾,一時軍心大振,民心穩定。

 

抗日戰爭勝利後,15師離開湖南,於1945年12月進駐南京,擔負南京衛戍任務。

 

梁祗六將軍不是蔣介石的黃埔嫡係,遭到排擠,被解除兵權。15師師長由梁化中接任。梁化中畢業於黃埔七期,也是漣源市三甲鄉人,與梁祗六將軍是同鄉。

 

1948年6月,程潛回湘,擔任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梁祗六被聘為湖南省保安司令部中將處長和中將參議。

 

1949年8月,梁祗六將軍在長沙參加湖南和平起義,後動員原安化縣自衛團長張甫臣及藍田自衛大隊長梁雨田起義。

 

1951年3月,梁祗六將軍在鎮反運動中被處決。槍聲中,一代抗日名將倒在了家鄉社壇村廟的麥田邊。

 

昨天是九一八,全國各地響起刺耳的警報聲。90年前的這一天,山河破碎,成千上萬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從全國各地奔赴抗日前線,拋頭顱灑熱血,直到將侵略者全部趕出中國。

 

因為曆史的原因,一部分曾經浴血沙場的抗日將士,一生的命運多舛。

在上世紀50年代開展的鎮反運動中,除梁祗六中將以外,被處決的還有沈荃(少將,沈從文胞弟,1951年秋被處決,1983年平反),宋士台(少將,1953被處決,1985年平反)、彭林生(少將,1951年被處決,1985年平反)等多位高級將領

 

數年前,我曾到漣源三甲鄉尋找梁祗六將軍故居。見到的將軍故居一片荒蕪,當年將軍自住部分已經坍塌,旁邊的大部分房屋也搖搖欲墜。

這場景讓人五味雜陳。

 

昨天看到“老兵回家”公益活動發起人孫春龍發的一個視頻,緬甸密支那,一位中國遠征軍老兵對著鏡頭唱《鬆花江上》。這是一首東北淪陷後創作的歌。

 

當唱到“爹娘啊,什麽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時,老人聲音哽咽,無法唱下去了。

 

這個視頻看的我淚流滿麵。

 

當年的中國軍人,就是唱著這樣的歌曲,奔赴前線。他們一刀割斷了對故土、母親、情人的思念,為了民族的生存而戰。

 

從1931年九一八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十四年艱苦抗戰,數百萬中國軍人,把熱血灑在戰場,保衛了國家,把青春化成飛揚在炮火硝煙中的不死民族魂!

 

是他們的英勇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

 

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戰爭結束後散落在各地,曾被不公正對待,曆盡坎坷。這是中華民族史上的一個遺憾。

 

昨天是九一八。我想,銘記曆史,勿忘國恥,也不要忘了他們。

 

他們曾經為國家而戰,是我們應該厚待的一群人,是我們應該用一顆民族心去敬仰的英雄。

 

謹以此文向梁祗六將軍致敬!也向所有為抗擊日本侵略而浴血奮戰的老兵致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請讀我的國軍中將張乃葳 2019-9-13……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