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我喜古詩,不因文學史,不因人們的仰望,而在它的美麗,文字清簡明潤,如玉如天,在於它顯示出的中國哲思,那一無言就在眼前,若張九齡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如禪,如頓悟——驟然風動雲散,黑暗退隱,你看見萬物萬象,明媚自如。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氣象柔和空闊;紅豆生於南國,紅豆生出南國,色空互化,得真意而得光明。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詩人相合於無形的造物本身,望樹望山望月望水,凝望中自身也在幻化。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意味盡在神會,恰如釋迦拿起一枝花而微笑。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詩人在一片化境中,有時更願意回味為人的經驗——“今夜誰家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這種解脫沒有一絲對人世的輕蔑,反而更親近了生活本身,似乎也傳達出了釋迦何以與人說法的秘密。
當然唐宋詩詞並非一片靜水,其中也有直流千尺,烽火三月,胡天飛雪的動蕩,也有舉杯邀月,分麾下炙,西窗剪燭的風情,也有淒淒慘慘戚戚的悲哀,或衢州人食人的大呼,但在這一切之中,你都可以感到那個明麗生動的主線,那個依據,就像播下萬壑水聲的無聲冰雪。多姿多態的希臘神像也曾透出同一寂靜。
生逢末世的李煜,似同中古詩人相悖,雖也知佛,更多卻在女子中間,隻是受了驚嚇,才退進自己明豔的夢裏。這種方式多少有點天真爛漫,他不作如是達觀,塗抺近在眼前的生死,反而移情於夢,做了一個“流水落花”之後的——“天上人間”。
這種任性,李煜死後,便失了蹤影。至近代,詩的無言索性成了多言怪異的趣話,長篇小品,瀚瀚可觀,實際上卻是回到無可奈何的感喟中去了。這種情境一直延續到《紅樓夢》的出現。
中國有兩次人間天國,陶淵明做了個人物模糊的桃花源,另一次是曹雪芹做的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大觀園洞開一扇,就補足了近代詩中的無靈缺欠,人們才知道,那無處不在的春江明月,已化作清潔的女兒世界了。
我看見月亮又落進盆裏了,就小心地端進屋子,結果月亮沒有了,換成了燈。我試了很多很多次,終於感到了厭倦,不是對失去,而是對獲得。這時心裏倒常常出現了月亮。
從來就不乏奔月、盜火的人,說明有一個一直的黑暗——恰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恰如飛蛾撲火,他們的感人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絕望努力的本身成為一個瞬間的永恒光明。
希臘有一個寓言,說一個男孩愛上了自己的影子,最後變成了水仙花。麵對中國悠遠的詩境,我看不見時間、評注、那麽多黯淡繁瑣的生活,隻看見那片光自在圓滿。
我唯一的所得是靜靜看著,而不去捕撈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