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作者簡介
劉溢
劉溢,1957年出生,天津市人 ,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現在旅居加拿大,是活躍在世界各地畫廊和博物館的知名中國畫家,被稱之為超現實主義與波普主義——兩極之間的探索者。
原題
我的一九七八
一九七八年,文革後的藝術院校第一次招生。我在天津,小心翼翼地報考了天津美術學院油畫係,藝術部分考了第六名,這第六名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他們隻招收五名。六名於之五名,榜上無名。於是我放棄文化科考試,趕到北京趕同天進行的中央美院的藝術考試。
北京我膽戰心驚地來,更是灰心喪氣走。當時的中央美院油畫係隻招收8名。全國招收8名的考試現場感覺是這樣的:眼前一個模特,左麵一個大名鼎鼎的畫家在畫模特,右麵一個更加大名鼎鼎畫家的兒女也在畫模特...... 自己跟二百五似地畫也不是不畫也不是。考完了,回家灰頭土臉地上班、過日子,還一個勁兒地後悔放棄了天津的文化科考。因為天津前五名的考生中,有三名也到中央美院考試了;就是說我不去北京就可以自然進入天津的前三名,咋就沒人早告訴我?
在潭拓寺。左起王忻、馬路、季雲飛、曹力、施本銘、夏小萬、楊飛雲、劉長順、劉溢、朝戈
關於央美考試回家的沮喪心情,事後曹力跟我說:“離開北京後我就四處遊玩,能去玩的地方都去一趟。回到貴州就沒機會再去北方了。”
央美考完試,北京的考生一拍屁股走人,外地的又不急著趕火車的,就相互淚流滿麵地留名留地址。誰知道以後誰是誰,第一次黨代會後毛澤東和周佛海不也這樣,領袖誰叛徒啥地咱先難兄難弟了,反正結拜幾個外地畫友也不算白來。
當年考試的文化課部分,都是各大院校自己出的考題。記得中央美院有政治,文藝理論和美術常識三項,內容也不咋刁難;比如政治裏有“總路線是什麽?”美術常識裏有“徐悲鴻都有哪些代表作品?”文藝理論裏有篇作文“畫筆,我戰鬥的武器”等。聽說曹力連總路線都沒答上來也好歹通過了。
絕沒有想到,甚至以為是搞錯了,所以也不敢高興。況且咱一直就是灰頭土臉地,一下子也拿不出範進中舉的模樣。而且也不敢給那些曾經一起考試的難兄難弟寫信。
在潭拓寺。左起劉長順、夏小萬、朝戈、施本銘、楊飛雲、王忻、季雲飛、曹力、劉溢、馬路
進了美院,我們六個人一間宿舍,20 來平米。後來擴招到 12 名同學。
我們中年齡最大的25歲,楊飛雲每天早起不得不刮胡子,最小的季雲飛隻 15 歲,每晚睡覺還要抱著枕頭。
馬路等北京同學,一口北京腔地先占了好床位。楊飛雲一口內蒙古調,而且不說“我”總稱 “爺”,“爺今天吃的是獅子頭”,“爺買了個電動刮胡刀”。
曹力管簸箕叫撮箕,他跳舞,拉小提琴,溜旱冰樣樣不落。
王忻長得像……說好聽的是像靳尚誼,說難聽的是像林彪,而且生活很有秩序,睡覺時像一塊平直的木板,不睡覺時被子整整齊齊地疊出個被窩狀,還是一塊布板。
朝戈睡在上鋪,居然能在床板和牆壁的那道縫隙間擺出一溜生雞蛋,隨時敲碎把白的黃的稀裏嘩啦地灌進嘴裏,然後蛋殼,一抬手就丟在門後的垃圾角落。
王沂東是有名的電影簍子,啥破電影都不落下。
夏小萬沒事就啃手指甲,夏天總是一把扇子,把的確良的白上衣扇得亂抖,當時電影裏典型的漢奸作派。
當時美院還在王府井帥府園,感覺先生比學生多得多,許多老先生還在;一抬頭一位葉淺予,再抬頭一位吳作人,羅工柳,艾中信,馮法祀...... 靳尚誼等先生都算是晚輩。而且許多先生就住在附近,學生經常去先生家走動。記得我們一起去過住兩百米遠的鈡涵先生家,借了他書架上的一本《鄧肯自傳》,因為曹力知道那是一本既色情又藝術的書。大家傳閱後書已經一張一張的散頁,還是我把它重新裝訂一番,對付著還了,鍾先生好像也沒看出來。
後來和陳丹青聊美院學習生活時,他最是提到了美院圖書館。當時正是改革開放之初,美院圖書館雖有老存貨,但也開始進了一批又一批的畫冊,這些畫冊雖然和現在的差不多,但和以前那種舊式畫冊完全不是一回事。圖書館每天晚上都擠滿了如饑似渴的學生,看畫冊前要洗手,關門時轟也轟不走。
外地同學總要招來許多外地畫友,多在課堂作業之間的某個周末來,約地方美院的學生來訪,既可以偷偷溜進教室看習作,還能留他們在北京同學的空床上過夜。
實話實說,在先生那裏學到的,和在先生那裏得到的教條和訓斥是差不多的。好在學生呆時真呆,先生急時是真急,上下都誠心,日子過得十分真實,祥和。美院畢竟是被諸多老先生嗬護經營過的環境,那甚至是一種特權,特別是在當時的那個環境。
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非常非常的重要。朝戈說:“ 三十年前我們是有共同的未來感的,雖然我們期待的未來不一定是今天的樣子。”我後來出國的二十多年裏,做夢都是中文的,這大概和榮格分析夢時所提出的那個“祖先意識”有關,但是其中的一半,又都是美院師生之間的,尤其是同學之間的情景。
我們班的同學關係出奇的好,這在美院也是眾所周知的。建議大家把畫廢的顏料錫管保存在一起當廢品賣。後來我們分班時,也就是分成今天美院油畫係的各個畫室時,大家結結實實地吃了一頓分手飯,還拍了達芬奇式“最後的晚餐”的照片,高天華被迫裝扮成基督,施本銘抓起了猶大所需的刀子。剩下的錢再用時再添,直到今天大家一起活動時還在使用當年的班費。
相互有過不殺之恩,畢業後若即若離,了解了相互的性情,隨後又能看到相互的創造成果。大家漸漸地變成了不同的人,不同路上又能相互手機通通話,相互不孤單的人。
延伸閱讀
同學眼裏的劉溢
曹力:劉溢嘴唇厚厚的,眼睛細細的,一隻“憨厚”的狐狸,智慧型。曾被人說是我們班的“精神領袖”。經常學外語,畫連環畫熬夜,第二天麵色蒼白,睡眼朦朧,照樣把線描、素描畫得超級好,在班裏有很大影響,招女生喜歡,使他對女性造型有深入的研究。
曹立偉:劉溢在多倫多,我在內蒙古......
高天華:劉溢狡黠,白臉軍師,據說常把老楊支著轉。畫畫看書,都用功過人,很有那個時代傷痕文學文藝青年的影子。還記得畫大衛頭時,他裱了整開紙,席地而坐,炭條捆在畫筆杆上,舉著像隻大煙槍。
偷閑和王忻一起以捉弄人為樂。王忻單純得多,不會扮演劉溢的誠懇,事到一半已忍不住笑,不等被盤問就連連自說“真的,真的”。一次課已上了一會兒,畫架前不見一慣用功的劉溢。老師問起,一同學答道:還在背窩裏抱著錄音機和鄧麗君難舍難分呢。碰巧聽到過劉溢和同鄉聊天,那一口的天津衛,很難想象他隻是在嘮家常,不是在說相聲。
李寶英:返校後我總是愛返回畫室裏先兜一圈。幾乎每次我都看到劉溢在畫室裏的一個角落裏,安靜地潛心專注畫畫或讀書。看到他的傑出素描大衛,內心羨慕得無詞可言。那時我感受到了劉溢的藝術修養學識高,真是後悔當時和他交流得不夠多。
劉長順:劉溢和我被稱為二劉,記得每年春節,他從天津回校總帶回好多美味,尤其是天津麻花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禮物,我倆和曹力歸到壁畫係後,每年我都能近水樓台先得月,吃到天津麻花......
王忻:說到個性,就不得不談談我們班的劉溢,他人聰明,甚至到了狡猾的境地,大家送他一個外號——狐狸,仔細看看正臉還真有幾分像。班裏所有的惡作劇都有他的影子,我是班上數一數二老實的,這樣兩個人在一起的結果可想而知。打個比方,通常是劉溢砸了人家的玻璃後跑掉,讓我站那看,還把石頭塞在我的手裏。但他這個人非常有趣,就像生活中的味精,沒他不成。
夏小萬:劉溢足不出戶但曉天下事,素不麵人卻世人皆知。
劉溢作品欣賞
搓麻將的女人
標準像
戴花要戴大紅花
烽火諸侯
草莓熟了
貴妃醉酒
驚蟄
people und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