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1945年,日本投降。有位中國畫家畫了一幅畫,叫作《爸爸永不回來了》,畫中的小姑娘雙膝跪倒,仰望青天,意思很清楚:她的父親在抗戰中死掉了。
《流民圖》所描繪的絕望、悲劇性、死亡感,如《聖經》的片斷,直追中世紀晚期及文藝複興初期的宗教壁畫;逾百位畫麵人物的組合糾結而能各在其位、各呈其態,便在歐陸,亦屬一流;畫中每一人物的麵相、種姓、神態、氣質,高度準確——不是“準確”,而是“如其所是”——堪與委拉斯開茲的《侏儒》係列、倫勃朗的自畫像相媲美;而《流民圖》的道德力量、心理深度、曆史分量,與列賓、蘇裏科夫、珂勒惠支,同屬一支;整幅長卷深沉而從容的敘述,令我想起托爾斯泰的《複活》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被侮辱被損害的人;論及一位藝術家在淪陷期間所能做出的強悍回應,《流民圖》超過畢加索的《格爾尼卡》,而《流民圖》成稿期間的政治語境,遠較《格爾尼卡》危險而艱難。
people und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