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Original 番茄炒麵 電影爛番茄
著名歌手,音樂人黃安,這兩天因為罵人,衝上了熱搜。
但奇怪的是,在他怒罵社媒的下方,網友們卻齊齊拍手叫好。
黃安這次,或許罵出了不少中國人,內心深處想說的話。
過年,其實過的就是除夕,遠在五湖四海的家人親戚相聚,吃一個熱熱鬧鬧的團圓飯
然後第二天大年初一,親朋好友相互拜年,祝福來年好運連連財源滾滾來
這麽多年,一直是這樣的習俗習慣,這突然一下子除夕不放假了,大家無法接受,憤憤不平,是理所當然的
聯合國都在12月22日,正式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了,足以可見我國春節的影響力
也是我們國富民強,綜合國力上升的具體表現
聯合國都在春節放假了,我們自己卻無法在除夕團聚,這豈不是太尷尬了?我們麵子上也過不去啊
春節過的就是一個團聚,就是一個熱鬧
你不讓春節放炮,至少還可以理解一點
因為在同一時間,上億人放炮,不但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還極大的影響空氣質量
另一方麵,不讓放炮,鞭炮銷量直線下降,也不利於經濟增長,這不相當於自己打自己嗎
不讓放炮,暫且可以理解一下,但是除夕不放假,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
人的一生也就三萬多天,最多也過不了90個100個春節
一年僅僅一次的春節,還不讓玩的熱鬧,玩的盡情,盡興,豈不是太掃興了。
可如今,這三件事卻被剝奪了。
無怪乎黃安在社交媒體憤怒,因為是個中國人都會對春節氣氛的破壞,懷有不滿情緒。
首先,是將除夕踢出了春節長假的序列,除夕不再具有法定假日的身份。
這個決定,讓人們不再可以在除夕夜與家人團聚,讓一個團圓年,一頓年夜飯,變成了一種奢望。
除夕不再是法定假,還要從10年前的2013年說起。
當時的新聞和專家的說辭,認為“除夕不放假是大眾的隱形福利”。
他們解釋,這是在偷偷提高國民的假期待遇,鼓勵企事業單位給大家放假,實際上是在落實帶薪休假製度。
現如今,10年過去了,專家的說辭依舊沒有變。
這不僅說明了專家們的學術水平未進步,更說明了專家們從來沒有深入到民間進行調研,對企事業單位的真實麵目,一無所知。
打工人都知道,當下企業的管理生態,幾乎是管理層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老板、領導和各種老總說什麽,你就得做什麽。
半夜的電話得接,無償的班得加,喝吐的酒局得去,畫下的大餅得吃,小鞋子有時候得一直套在腳上。
打工人想要請一天假,都要做很久的思想鬥爭,然後小心翼翼地敲開領導辦公室的門,就像犯了錯的孩子一樣,看領導的臉色。
落不到實處,所謂“除夕不放假是福利”這種說法,就變成了一種可笑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騙。
專家們將這種解釋奉為圭臬,也恰恰證明他們,永遠高高在上地站在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角度,用一種“何不食肉糜”的心態,觀望著腳下的芸芸眾生。
近些年的除夕,不放假的單位大有人在,有的甚至還要在除夕夜值班或加班。
即便可以按時下班,除夕當天,有些6點下班的打工人,風塵仆仆地趕到火車站,火急火燎回家的時候,初一的鍾聲,恐怕早就敲響了。
其次,是全麵禁放煙花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早已作古。
過年放鞭炮,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從最早的“爆竹”,到後來的“煙花”,過年放炮,辭舊迎新,就和團圓飯一樣,是春節必不可少的環節。
小時候,在零點鍾聲敲響的那一刻,隻有放一串長長的鞭炮,或者放一次美麗的煙花,這個年才完整。
可現如今,這樣的權利也沒有了。
煙花爆竹禁放,也是10年之前的事了,在專家眼裏,煙花爆竹不僅“危險”,而且“汙染環境”,考慮到碳排放和安全問題,全國大多數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基本都在過年期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但畢竟除夕就那麽一天,全國放一些炮仗,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應該沒有想象的那麽大。
要知道,地球上真正影響環境的,是那些頂級的富人,他們的私人飛行飛行1次,比一個普通人10年的碳排放還多。
享受財富的時候,他們不聲不響,可談到環境時,卻要將汙染環境的帽子,平攤在所有人頭上。
一個農曆年,沒有了煙花爆竹劈裏啪啦的響聲,年味少了一半還多。
農曆跨年,整座城市安靜得像個地窖,一點也感受不到過年的氛圍和熱鬧。
煙花爆竹趨吉避凶的含義,博個好彩頭的寓意,以及送走舊年迎接新年的期望,也化成了泡影。
團聚沒法團聚,熱鬧也沒法熱鬧,這個年,還過個什麽勁?
這本來就是當下的現實情況,黃安說的並沒錯。
人們無法在除夕和家人團聚,個人認為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如果我們真正擁有文化自信,就應該本著維護傳統價值觀的初心,將除夕納入法定假期,而不是利用調休,將這一特殊的節日變成泡影。
剝奪人們燃放煙花爆竹的權利,傷害了中國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紐帶,也體現了現代社會價值觀對傳統中華文化的輕視。
近日,央媒“央視網”也發文稱:中國人辛勞了一年,應該享受過年的喜悅,應該有仰望絢爛煙花的權利。
這是每個中國人的訴求,也是對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傳統節日完整性的守護。
我們的文化,本是自己的瑰寶;但我們的專家們,卻輕視了這種瑰寶。
專家們天天在網上呼籲,不讓年輕人“過洋節”,不讓網友們“崇洋媚外”。可他們對除夕和春節的態度,不正是最大的崇洋媚外嗎?
要知道,全球有不少國家,都在春節放假。
越南,蒙古,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春節都是法定假期。
就連美國加州,也將中國農曆新年,列入了法定假期。
尤其是韓國,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瑰寶虎視眈眈,多次申請將農曆春節變成他們的節日。
現在倒好,除夕不放假,不正遂了韓國心願,將自己的傳統文化,拱手讓人麽。
漸漸地,“不放假”的除夕,或許會在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的小朋友心裏達成共識,反正又不放假,說明也不重要。
不重要的東西,如果被人偷走,又有什麽話好說呢?
要知道中國人,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
在全球主要國家每天平均工作時長排名中,中國以每天9.2小時位居第一。
而隻有在除夕,也就是春節,工作不再重要,因為不管是老板還是員工,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春節這個節日,都要回歸家,回歸自己的港灣。
因為這個節日裏,團聚、祝福才是王道。
人們為什麽要回家?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裏,家代表著親人,代表著團員和諧,代表著親情和血緣關係,家族更是祖先延續和子孫繁衍的根基。
所以,每年中國都會有“春運”,都會有幾億人口,不顧一切地奔向自己出生的地方,奔向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幾個人。
打工人就像候鳥一樣,他們在大城市揮灑著青春,燃燒著生命,但一旦到了年關,誰都阻擋不了他們強大的遷徙意誌,因為他們奔向的,是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是自己生命中唯一重要且珍惜的人和事。
人離鄉賤,物離鄉貴。
他們匆匆的身影,是這一年存在過的見證;他們奔向的,是真正把自己當寶的人,是真正隻屬於自己的港灣。
在中國隻有一種力量,能讓全國所有的城市和鄉村,街道和小巷,高樓和平房,全都變成故鄉。
那就是春節。
所以,不放假也好,不讓放煙花爆竹也罷。
老祖宗的傳統,不會那麽輕易改變,也不容如此被輕視。
因為在中華民族的這片熱土上,有的東西,永遠都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