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馮鞏老了:鮮衣怒馬,終究是浮雲一場

(2023-08-31 07:11:55) 下一個

來源:sohu.com

8月17日,馮鞏老師在其社交賬號更新了一條視頻。視頻中,他的狀態讓很多網友擔心:馮鞏真的老了。

畫麵中,馮鞏臉色蠟黃,走路時一瘸一拐的,需要徒弟攙扶,看起來很讓人心疼。

有網友猜測,這也許是之前拍戲舊傷複發,所以現在才會一瘸一拐的。

2018年,在電影拍攝中,馮鞏上演了追車、跳樓、飛踢等各種高難度動作戲,敬業的他沒有用替身,結果一場戲下來褲子都被血浸透,直接被送往醫院治療。

後來大家才知道,馮鞏在拍攝這場戲前三天,去醫院做了一個小手術,在大腿位置縫了6針,他一直隱瞞傷痛拍戲。而因為是二次撕裂,所以腿傷更加嚴重,所以才會有網友猜測,馮鞏現在的一瘸一拐,會不會跟舊疾有關。

他的步伐變得緩慢,每一步都像是在回憶過去的歲月。

他65歲了,馮鞏老了。

翻看馮鞏的職業生涯,從始至終都貫穿著兩個字——「楷模」。

從29歲登台表演《虎年談虎》後,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春晚釘子戶”。

閆學晶曾這樣形容他:

“馮鞏是春晚的勞模,從接手任務到演出當天,便一直處於備戰狀態,一刻不停,片刻未歇。”

“馮鞏是春晚的勞模,從接手任務到演出當天,便一直處於備戰狀態,一刻不停,片刻未歇。”

當然,付出是有回報的,馮鞏收獲了觀眾們的喜愛,隻要他上台喊出那句“我想死你們了”,場下便掌聲雷動。

更可貴的是,他的人和作品一樣接地氣。

如果你要偶遇馮鞏,千萬別上什麽飛機頭等艙、五星級酒店,就去路邊、去大排檔。

此前,馮鞏私下聚餐的一段視頻流出,他和朋友在路邊攤吃飯,有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前來:馮老師您好啊,孩子想跟您照個相。

馮鞏二話不說,立馬站起來麵帶微笑地滿足了他們的請求。

他剛坐下菜還沒吃兩口,就又有人認出他來向他敬酒,他又立刻起身。

短短不到一分鍾的視頻裏,他被打斷了好幾次,卻沒有絲毫的不耐煩,都微笑著滿足對方。

朋友問他:老照相您不煩呐?

馮鞏卻一臉認真說:千萬別煩,那是咱的上帝。

這就是馮鞏,對得起“德藝雙馨”這四個字!

近些年,悄然退出江湖的馮鞏,已經鮮有人提及,但關於他的故事,還一直在流傳著……

馮鞏擁有顯赫的家世,但他從不炫耀。

馮鞏的太爺爺是北洋直係軍閥首領馮國璋,在袁世凱過世之後,還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代理總統,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近代的曆史走向。

2011年,馮鞏在電影《建黨偉業》中飾演馮國璋,令人感慨馮國璋基因強大。

馮國璋有5個兒子,最喜歡的兒子馮家遇,就是馮鞏的爺爺

馮國璋去世後,馮家遇全身心地投入到實業救國當中,不再參與政治。

想當年,在國內外赫赫有名的“燈塔”牌油漆,出自東方油漆廠,前身就是馮家遇一手創辦的。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馮家遇還和解放軍的高層人士見過麵,他本人非常支持共產主義思想。

同時,馮家遇還做出了承諾,他堅定地說:“如果你們的政治主張能夠實現,那麽我願意捐出我的全部財產。”

事實上,馮家遇確實多次為國家捐款,在1949年前後,他捐出好幾筆龐大的金額。

都說門當戶對,馮鞏的母親,同樣有著驚人的家世。

馮鞏的母親劉益素,是原天津市女二中的一名普通教師,她是清末民國初年京東第一家(也稱汀流河劉家)劉氏家族合義堂後裔。

劉家是河北冀商的代表家族,當時的河北冀商的創始人叫劉新亭,也就是劉家的大掌門人。

當年劉新亭憑借著一股子闖勁,通過往東北運土布棉花又從東北拉回大豆這樣的貿易賺到了第一桶金。

發家致富後,置產買地,49600畝,富可敵國。

民國初年,曹錕賄選總統,曾得到劉家的資助;張作霖還到過劉家借過軍餉。大總統黎元洪給劉家宗祠題過匾,馮國璋去天津坐過劉家的小汽車。這小汽車沒白做,做出了子孫後代的聯姻。

馮鞏的父親是馮家遇的三兒子馮海崗。馮家遇很是看中孝順,孝順是馮家家風不可缺少的表現。

馮家遇的女兒說過:“父親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奶奶問好,從來都不會違背奶奶的意願。”

受優良家風的影響,馮鞏在工作生活中非常低調,簡樸。

最大的愛好就是穿著自己心愛的小馬甲,騎著自行車,滿大街的轉悠。

家中裝潢跟普通百姓沒什麽兩樣,中式風格,米白色的地板磚,紅棕色的家具...屋子裏堆滿了東西,濃濃的生活氣息。

家裏有個小菜園,和朋友們一起種菜摘菜。

關於自己的家世以及成長經曆,馮鞏自己是這樣描述的:

1957年的冬天,他出生在天津老城區的一座歐式小洋樓裏,由於趕上“打倒反動軍閥孝子賢孫”的年代,抄家、打砸、掛牌遊街接踵而來,馮家不得不遷出老宅,搬入一處僅有十幾平米的平房。

(馮氏舊居,現已成天津曆史風貌建築)

四麵透風,沒有窗戶玻璃,隻能拿報紙糊牆。冬天北風刀子一樣刮進來,一下雨,就四處漏水。

最差的時候,馮鞏一家八口人,全指著母親一人微薄的薪資過活,吃菜隻能去菜市場撿別人剩下的爛菜梗子。

北方的冬天又甚是寒冷,取暖用不起煤球,馮鞏就拿著自製的小耙子,去燒鍋爐的學校、大隊、工廠裏揀煤核兒。

小小一雙手,被北風吹得皴裂,被煤核兒染得漆黑。

2005年的春節晚會裏,馮鞏將這一童年記憶編進了自己的情景相聲《藝術人生》,還不忘調侃自己:

“現在見到黑的東西,還想往上湊呢!”

“現在見到黑的東西,還想往上湊呢!”

也許正是這樣的一段早年經曆,讓馮鞏的整個人生,都烙下了“樸素”的印記。

他明白,鮮衣怒馬,終究是浮雲一場。

如今一晃眼,馮鞏已經從“小夥子”變成了65歲的“老夥計”,他雖然在做短視頻,但他不帶貨,不接廣告,隻不過帶帶徒弟,為逗觀眾一樂。

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模樣,用新的方式帶來笑聲。

馮鞏老師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德藝雙馨,我們祝福他身體健康,繼續他熱愛的事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