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十九年前看範偉想笑,如今看範偉想哭

(2023-05-13 17:23:30) 下一個

《漫長的季節》是“德彪的多重宇宙”的開始,也是觀眾重新認識範偉的開始。

作者 | 趙皖西

範偉終於等到了屬於自己的那部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

5月1日,範偉主演的懸疑劇《漫長的季節》收官,評分不降反升,足足漲到9.5,打破了八年來國產劇評分的最高紀錄,基本上提前鎖定了2023年的品質國劇top1。

在此之前,多數人對範偉的認識,還停留在“笑星”這個標簽上。即便他早在2016年就憑借《不成問題的問題》獲得第53屆金馬獎影帝,但今天在《漫長的季節》豆瓣頁麵上,依然能看到“德彪的多重宇宙”之類的玩梗留言。

而在劇中,導演也不避諱埋下彩蛋,與經典東北電視劇《馬大帥》聯動——

龔彪的外號“彪子”、路邊小飯店的名字是“桂英”,以及重要的“維多利亞廣場”,其門童就是曾經《馬大帥》中的演員。劇中,他站在門口問範偉飾演的王響:“看你眼熟呢,我們是不是在哪兒見過?”

上圖:彪哥(龔彪)的姐夫王響師傅演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漫長的季節》

下圖:彪哥(範德彪)演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馬大帥》

但或許對範偉而言,讓他“痛失本名”的“德彪”,已經不再是撕不掉的刻板印象。心事重重的王響,給了觀眾一個重新認識範偉的、親切而貼地的錨點。

從趙本山的黃金配角,到現代哲學大師範德彪,從處事圓滑的丁務源,到恩怨盡消的範誌剛,範偉的表演生涯,和歌詞中所說的如出一轍——

就像“一個聰明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瀟灑地將心事化進塵緣中。

範偉總能把觀眾的high點拿捏到位。/《兩隻老虎》

範偉:上世紀末的嶽雲鵬

或許是因為範偉的小品角色過於深入人心,以至於沒人知道,在演小品前,他曾是個正正經經的相聲演員。

誰說“腦袋大,脖子粗”的相聲演員,就隻有如今的“五環”代言人嶽雲鵬,從他往上數一代,還有一個影帝範偉。

範偉出生在沈陽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親特愛寫文章,母親模仿能力奇佳。

1978年,年僅16歲的範偉拜沈陽曲藝團的相聲演員陳連仲為師,當時的小範偉還是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準、管“人”叫“銀”、管“肉”叫“右”的小年輕。

5年學藝,範偉在1983年正式考入沈陽曲藝團,可在團裏一眾優秀、成熟的相聲演員裏,範偉顯得平平無奇。

1986年登上熒幕的範偉,還是眉清目秀的。/相聲《如此發財》

當時團裏有十幾對相聲演員,卻隻有兩個編劇,根本不可能為範偉這個寂寂無名的新人單獨創作劇本,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範偉萌生了自己寫劇本的想法。

說幹就幹,範偉肩披棉衣、挑燈夜戰,用日記體的形式創作出自己的相聲處女作《一個廠長的故事》。

可當自己把稿子讀給團裏的老師們聽時,卻迎來了對方的哄堂大笑——這段相聲沒有一個“包袱”,可以說是無藥可救。

當時甚至有人給他的相聲取了個綽號,叫“悲劇相聲”。

幸運的是,這個劇本後來被送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演播,受到了台裏高級編輯田維賢的好評,說那個戴眼鏡的小胖子“念稿的感覺很不錯,將來一定有發展”,並且囑咐曲藝團的團長一定要好好栽培他。

範偉、楊寶玲夫婦與範偉的師父合影。/百度百科

田維賢老師的“金玉良言”成了範偉演藝事業的轉折點,從此範偉成了團裏的重點培養對象。

據好友趙傑回憶,當時的範偉“不混圈子,也不像一些演員一樣討好導演,就會悶頭搞創作。”

1986年全國相聲邀請賽之後,範偉成了團裏的骨幹。1993年,範偉的原創相聲《要賬》在首屆中國相聲節上獲得表演一等獎和創作二等獎。

如果故事照此發展下去,範偉或許這輩子都隻能在東北做一個小有名氣的相聲演員,演藝生涯和曲藝團牢牢捆綁在一起,曲藝團興,範偉火,曲藝團衰,範偉落。

直到他遇見了趙本山。

努力終有收獲。/相聲《要賬》

逃離本山大叔的日子

1982年,當時仍在西豐縣劇團做臨時工的趙本山偶然被鐵嶺民間藝術團選中,在拉場戲《摔三弦》中扮演一個盲人。

一天,藝術團受邀前往鐵嶺某炮兵部隊搞慰問演出,在台上,趙本山“翻著白眼數著錢,腳踩翻了盆卻看不見”的表演簡直把盲人演“活”了。

當時,範偉就坐在台下,被趙本山的精湛演技震驚到無以複加、暗自叫絕。雖然兩人沒有過多交流,但這次機緣卻在範偉心中種下一顆名為“小品表演”的種子。

趙本山憑借著《摔三弦》中的盲人角色一炮而紅,成為東北名噪一時的民間表演藝術家,而範偉當時隻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相聲練習生”。

趙本山的整容級演技。/《摔三弦》

1992年,正在北京參加政協晚會排練的範偉接到了趙本山的電話,趙本山邀請他去參演自己的一個小品,興衝衝的範偉第二天就跑到央視的媒體中心來找趙本山合作。

可節目已經驗收完畢,導演不願再換人。範偉為了不讓趙本山為難,打了聲招呼就匆匆趕回家去。

正是這次“錯過”讓趙本山更加堅定了和範偉合作的決心,“當時範偉沒有一句怨言,可見是個本性善良、寵辱不驚的人”,趙本山說自己要找的就是這樣的搭檔。

2000年2月19日,趙本山和範偉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大戲院,為上千名觀眾表演了精彩的小品節目。/圖蟲創意

1993年,趙本山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員,他第一時間就找到了範偉,這個小品也開啟了兩人十多年的合作之路。

此後,他們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先後合作了《牛大叔提幹》《紅高粱模特隊》《賣拐》等係列作品。

很長一段時間裏,範偉的名字都會緊跟在“趙本山”之後,沒有趙本山就沒有範偉。

“走毛道”在東北話裏是抄近路、走捷徑的意思。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範偉因為成為趙本山的“禦用配角”逐漸被觀眾熟知,確實走了捷徑,範偉本人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趙本山的感激。

誰能想到,高秀敏走了,趙本山和範偉的組合也不再。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即便是紅花和綠葉之間也難免有所比較。

雖然範偉說自己是“大樹底下好乘涼”,但趙本山在媒體麵前卻坦誠,在《賣拐》《賣車》之後,範偉的氣勢開始壓過自己,兩人形成了競爭關係。

有一回,趙本山帶著範偉去四川演出,自己拿42萬元演出費,隻給了範偉七千塊。

小品演員高秀敏聽聞此事後,指責趙本山“太黑”,趙本山說:“他在我這成名了,還想掙錢?成名了上別的地方掙錢去。”

範偉還真的去別的地方掙錢去了。

2003年,因為兒子的入學問題,範偉舉家從沈陽搬遷到北京。2005年,範偉和趙本山再次合作小品《功夫》,此後兩人再無小品合作。

十幾年前,兩人還合作演了電視劇《鄉村愛情》中的一對父子。

兩人關係分崩離析的傳聞傳得沸沸揚揚,有關範偉背叛出逃的誅心之論從沒間斷,可範偉從來沒有正麵回應過。

趙本山昔日搭檔何慶魁曾說,很少有人能在趙本山身邊待的時間長,但談及兩人的“分手”傳聞,他也覺得範偉是個“不懂感恩、極端自私的人”。

兩人之間的關係或許沒有媒體上說的那麽緊張,但自認“在表演上很霸道”的趙本山,麵對範偉這一不受控,且隨時有可能超越他的存在,他自然不可能完全放心。

範偉也並不甘心做一輩子配角,兩個鋒芒過盛的人在一起合作就像高空走鋼絲,技藝精湛,但也隨時會從高空掉落。

等閑變卻故人心,牛群馮鞏、奇誌大兵就是前車之鑒,趙本山和範偉最終也逃不過分崩離析的命運。

家人都有分離的時候,何況搭檔呢。/《鄉村愛情》

小人物的分寸感

在趙本山的照顧下,範偉不僅多次登上春晚舞台,更陸續出演了藥匣子、範德彪等經典角色。

《劉老根》中,範偉把一個半土不洋的半拉子鄉間文人演得活靈活現;《馬大帥》裏,他又把一個典型的“好麵子卻有骨氣、愛說大話卻講誠信”的東北老舅形象演繹得栩栩如生。

藥匣子、範德彪之後,影視界開始注意到這個相聲小品出身的喜劇演員,範偉過去高攀不上的導演開始來找他合作。

對於演員來說,一個印象深刻的角色既是糖果,也是毒藥,範偉開始主動擴展自己的戲路。

範偉:叫我老舅。/《馬大帥》

2006年,範偉接下自己人生的第一步文藝片《芳香之旅》,在其中飾演一個老實堅韌的公交車司機老崔,他一輩子都以“勞模”的身份要求自己,卻對張靜初飾演的春芬有著無限的包容。

為了演好老崔這個角色,範偉在前期揣摩角色階段就手寫了一萬多字的人物筆記;拍攝三個月內沒有吃一粒糧食,隻為了讓自己更接近“勞模”的形象。

為了演好後期植物人的戲份,範偉專門去醫院觀察植物人的狀態,發現真正的植物人不是我們一般人想象的那樣一動不動,如果外界有一些變化,植物人也會作出一些細微反應。

影片中最後一場戲,春芬坐在植物人老崔的病床前,一邊流淚一邊說“我錯怪你了”,床上老崔的眼淚也同時流了出來。

範偉說:“我感覺眼淚流出來的一刹那,是我2006年最快樂的一個瞬間。”

這真的是一張動圖。/《芳香之旅》

因為題材實在太過於小眾,這部影片在當年隻收獲了一百多萬票房,卻讓範偉獲得了當年開羅電影節的特別表演獎。

範偉的影視之路由此啟程,《看車人的七月》《老大的幸福》《耳朵大有福》……20年影視生涯,範偉塑造了一百多部影視作品,不斷嚐試各種小人物角色。

範偉長了一張典型的中國臉,這種憨厚、樸實的麵孔讓他在塑造“小人物”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總能恰如其分地克製自己的喜劇表演痕跡,同時通過準確又詳盡的人物描寫,將小人物的怯懦卑微、生存艱難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

“市井小民”範偉。/《耳朵大有福》

這樣的小人物常常也會成為影片中“揭開荒誕”的重要一角。

《不成問題的問題》中,範偉把八麵玲瓏的農場主丁務源剖析得精辟至極,金馬獎評委會評價他“把老舍的文字表演得栩栩如生,把誠懇演得極端可怕,又非常細膩”。

《我不是潘金蓮》中,範偉飾演的果農在勸李雪蓮別死在自家果園時,一下子戳破了影片中所有利己之人的虛偽,也讓李雪蓮這個一直以實用主義傍身的女人頓悟了自己行為的虛無。

當全世界都在向李雪蓮表達虛假的關心時,隻有範偉這個果農直白地說:“你要真想死,也幫我個忙,去前邊那片果園,他跟我是對頭。”

有人評價範偉是當今相聲演員中少數幾個演影視劇不露相聲痕跡的人。自打走上影視劇這條路,範偉就知道控製自己表演的分寸感,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摟著演”。

演小品時,就算角色是個傻瓜,範偉也把他當正常人來演;演正劇時,他又不會為了喜劇效果而刻意灑狗血。範偉所有的幽默都基於溫和的基調,含而不露,讓人如沐春風。

是不是範德彪,重要嗎?

離開趙本山後,範偉出演了十多年的正劇,拿了兩個影帝,雖然極力想擺脫自己東北喜劇演員的身份,可風靡一時的“彪學”風又把他瞬間拉回了“土酷”行列。

何謂“彪學”?

“彪”乃範偉在《馬大帥》中飾演的角色範德彪,“彪學”指的是網友根據範德彪在劇中形象所衍生出來的一門學問。

你可能並沒有完整看過《馬大帥》,但當你在平常生活中聽到有人說“有內味了”,大概也能感受到其中笑點。

有人說“十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萬年範德彪”,在演藝圈沉浮十多年的範偉終究比不過這位遼北第一狠人範德彪。

範偉的成名之路,和整個東北喜劇時代相生相伴。他身上的東北文化印記,已深深烙印在千禧一代的觀眾心中。

無論他拿多少個大銀幕影帝、去虛擬世界打多少次天下,還是和國民女神林誌玲滾多少次床單,他仍然是人們印象中那個傻不愣登的農村老實人。

而《漫長的季節》中王響的設定,依然身處東北,隻是稍稍往外邁了一步,成了一個遭遇下崗、喪子之痛的中年人。

王響十八歲就來到工廠上班,工作穩定,家庭美滿。/《漫長的季節》

曾經,範偉身上那種本能的親近感,曾造成當今範偉與觀眾的巨大鴻溝。

老戲骨我們有陳道明、葛優可看,喜劇人我們有嶽雲鵬、沈騰等諸多備選,範偉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介於喜劇演員和正劇演員之間,進退兩難。

但這一次,籠罩在他身上的時代感終於讓觀眾意識到,他不是那個活在江湖傳言裏的樂子人,他身上也背負著普通人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漫長的季節》是“德彪的多重宇宙”的開始,也是觀眾重新認識範偉的開始。

在魚龍混雜的影視行業中,範偉一直秉持著最高的職業道德準則,從來不離開人物、不迎合市場,卻也能在資本的浪潮中始終屹立不倒。

這樣的範偉,或許永遠成不了觀眾心目中的範偉,但卻不成問題。

難以概括的範偉,我們依然忘不掉。/《求求你表揚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