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當新冠似乎逐漸遠離人們日常生活之際,甲流又開始肆虐起來。甲型流感,是常見流感病毒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有300-500萬人因季節性流感住院,29-65萬人死於流感。
仿佛整個氣球都在被噴灑消毒劑。來源/pixabay免費正版素材庫
醫學上,根據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抗原性,一般將其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流感大流行的罪魁禍首往往是甲型流感病毒,它在自然界中的宿主眾多,更易發生突變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傳播。乙型流感病毒一般隻在小範圍傳播,是造成冬季流感的病原之一,丙型相對來說很少引起大流行。那麽,這些流感病毒是何時出現的?人類又是何時發現這些流感病毒的呢?
流感的起源
流感並不是一種“現代”疾病,相對於其他疾病而言,它顯得古老而神秘。關於流感病毒何時首次感染人類,一些科學家曾有過假設——當人類開始定居,並且開始馴養豬、雞等動物時,流感可能便已經存在了。永久定居場所和農業的發展,為引發流感流行提供了理想的外部條件。當與家養動物或野生動物接觸時,致命病原體可能會傳播並引發疾病暴發。當一種傳染病成為人畜共患病時,它可以從動物傳染給人類,進而在人類之間傳播。
盡管流感很可能已經存在多年,但早期並沒有明確的曆史記錄。一直到公元前5世紀,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具體描述了一場具有流感樣症狀的高度傳染性疾病,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雅典大瘟疫”。這種疾病從希臘北部傳播到南部島嶼和其他地方,患病的人會發燒、咳嗽,接著會出現肺炎和其他一些症狀。不過,由於流感的症狀與白喉、肺炎、傷寒、登革熱以及斑疹傷寒等其他一些流行疾病的症狀非常相似,當時的技術水平並不足以將這些流行性疾病鑒別開來,因此,盡管現代醫生認為這可能是流感的第一個可供參考的記錄,但仍具有很大的爭議性。
後來,中世紀早期的歐洲暴發了幾次可能是流感的流行病。公元827年,“咳嗽”迅速而廣泛地傳播。876年,意大利和後來的整個歐洲都遭到襲擊,連查理曼的軍隊也遭受重創。976年,一場發燒和咳嗽的暴發席卷了整個法國和德國。一種可能是流感的疾病於927年在法國出現,到了996年和997年在英國出現了類似的症狀……然而,這些記錄太模糊了,學者們並無法確定它們是流感導致的疫病流行。畢竟隻有在病毒學時代,“流感”才能被明確識別。在沒有確定病毒的情況下,學者們隻能根據有限的曆史記載對流行的疫病做出猜測和判斷。
公元1000年以後,關於疾病的記錄有所改善。1881年,學者奧古斯特·赫希(August Hirsch)曾統計過從1173年到1885年發生的80次流行病,他認為其中15次是流感大流行。1921年,學者沃倫·沃恩(Warren Vaughan)曾列出了從1173年到1890年的50種流行病,他認為大多數疾病都是流感。
根據現有史料記載,流感(influenza)一詞首次明確出現是在1357年,該詞源於意大利語,當時,一場類似於流感的疾病襲擊了意大利佛羅倫薩,人們稱其為“influenza di freddo”,翻譯過來就是“寒冷的影響”,據推測,該詞指的是疾病的可能病因。不過,中世紀的許多占星家則認為,這種疾病的周期性回歸可能受“天體的影響”。到1504年時,這個術語也開始出現在英文中。
關於首次流感的大流行,學者們眾說紛紜。奧古斯特·赫希認為第一次可以被確定為流感的大流行是在1173年,而沃倫·沃恩則認為是在1387年,還有其他學者認為發生1293年和1323年。然而,一些醫學史家認為,1510年以前的流行病都不是流感。不過,學者們大多同意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發生在1580年。1580年,可能是流感第一次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它在夏天從亞洲開始,並傳播到非洲、歐洲,最終越過海洋到達美洲。在六個星期內,幾乎整個歐洲都受到感染,據說隻有二十分之一的人幸免於這種疾病。雖然總死亡人數未知,但它在羅馬造成約8000人死亡。
18世紀以後的流感暴發
18世紀,關於疾病的記錄更加完整和詳盡。1986,學者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曾詳細描述了18-19世紀前後發生的25次相當嚴重的大流感。他認為其中9次可能是現代意義上的流感大流行。在這9次流行病中,又有學者判斷並且說明了其中8種可能的大流感:
1729年,在歐洲流行,發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
1732年,英國、美國、沙俄接連暴發流感;
1781年-1782年,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無一幸免,緊接著是中國、印度、北美地區;
1800年,整個歐洲、中國和巴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830年-1833年,三年的時間裏,這種疾病在全世界普遍蔓延;
1847年-1848年,流感在歐洲、北美、西印度群島和巴西廣泛傳播;
1857年-1858年,流感在北美、南美和歐洲廣泛傳播;
1880年-1890年,亞洲流感大流行;
1890年1月12日版的巴黎雜誌描述了一個不幸的流感患者
關於這場流感的來源地有多種說法,當時的人們多認為這場流感起源於西班牙,所以將其命名為“西班牙流感”或“西班牙女郎”,經過後世學者研究發現真相並非如此。當時由於西班牙是一戰時期的中立國,不像其他交戰國那樣嚴格封鎖消息,因此西班牙流感暴發的消息第一時間得到國內媒體的特別關注。而其他交戰中的國家不希望本國的民眾和敵方知道軍人生病的消息,嚴格加強了新聞檢查製度,本國流感的情況進而處於被封鎖狀態。可以說,1918大流感的肆虐程度和戰爭密切相關。交戰國對流感消息的封鎖,也給流感蔓延提供了時間。與此同時,流感隨著士兵的流動沿著陸路和海上航道而快速傳播,加之軍營的封閉狀態和糟糕的衛生狀況,也增加了流感變異的風險,流感的致命性也由此大增。
1918年6月28日《泰晤士報》廣告,宣傳預防“西班牙流感”
關於流感的真正起源地,學術界有著不同的說法。
沙俄起源說,則認為沙俄阿什哈巴德首先暴發流感,隨後傳入美國,自1918年9月始傳入歐洲和世界各地;
美國起源說,認為病毒最先起源於美國的堪薩斯州。這一說法得到曆史學家阿爾弗雷德·克羅斯比的支持;
澳大利亞起源說。政治學家安德魯認為,澳大利亞的檔案材料表明,最早的流感於1917年春季暴發於澳大利亞。
法國起源說,認為1918年流感首先暴發於法國的一個軍營。醫學專家們通過檔案發現,1915-1916年間在法國西北部的軍營中曾出現過一種嚴重的、神秘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盡管有各種各樣的來源分析,時至今日,世界衛生組織仍認為其來源地不詳,學術界因此傾向於使用更為中性的“1918-1919年大流感”來指稱這次流感。
人類對流感的認知和應對
人們對流感的認識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期,人們嚐試從各個方麵解釋像流感這種具有極強破壞性的“異常現象”,“天體運動影響”“上帝懲罰”……各種原因層出不窮。到了18世紀,流感開始作為一種正式的診斷疾病名稱來使用,不過,因為流感多伴有發熱的症狀,很長時間內人們將流感歸為發熱性疾病。
19世紀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階段,科學家們開始將微生物和人類疾病聯係起來。人們從微觀世界裏認識了炭疽杆菌、結核分枝杆菌、霍亂弧菌等病原微生物,這些病原微生物的發現較好解釋了一些疾病的原因,進而打破了鬼神致病的謬論,使人類對疾病的認識大大前進了一步。
1892年,德國內科醫生理查德·菲佛 (Richard feiffer)從流感患者的痰液中分離出一種未知細菌,他認為這種細菌是引起流感的主要原因,並將其命名為菲佛氏杆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理查德·菲佛的觀點在當時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到1918年流感暴發之際,當時的科學家最初都將這種流感歸咎於費佛爾杆菌。1918年9月,時任美國衛生局局長的魯珀特·布盧發出了一份名為“傳染病原體——費氏杆菌”的流感防治指南,當大流感奪去越來越多人的生命,人類也意識到,隻有疫苗才能阻止流感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基於這種費氏杆菌的細菌,美國的醫學團隊開始製造疫苗。
然而,疫苗不能抑製死亡率的上升,疫情並沒有得到緩解。到了20年代,一些科學家開始懷疑細菌不是流感病的真正原因。經過實驗,科學家發現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多種類型的感染,包括肺炎和腦膜炎,但不會引起流感。關於流感原因的解密再次遇到阻礙。
流感流行期間的急救醫院
一直到1933年,倫敦國家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從感染者的鼻腔分泌物中分離出甲型流感病毒,人類真正解開了有關流感的真實麵紗。原來引起流感的不是細菌,而是病毒。其實早在1889年流感時,已經有醫生開始使用“病毒”這個詞來解釋流感的直接原因。然而,因為當時醫學界對於導致這場疫情的緣由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最終醫生們也沒能確定這場流感的源頭。
甲型流感病毒的發現,促進了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滅活疫苗的創新。到了1940年,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這兩種病毒有著明顯的蛋白質差異。同時,人們也逐漸發現,流感病毒成分的變化會導致現有疫苗失效。1947年,英國科學家發現當年接種的流感疫苗對接種者的保護效力下降,因而懷疑1947年流行的流感病毒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由此揭開了對流感病毒變異的深入研究。為了識別新的流感病毒並控製疾病的傳播,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流感中心開始成立。
到20世紀50年代,一種對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都有效的二價疫苗正式研發出來,不過,病毒的變異速度一直遠超疫苗發展的速度,此前科學家於1949年成功分離出丙型流感病毒。除了不同類型的流感病毒外,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流感病毒,也會不斷發生變異,當出現質變,產生新的亞型時,疫苗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起作用。
以甲型流感為例,甲型流感對人類致病性高,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中發現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有:甲型H1N1、H5N1、H7N1、H7N2、H7N3、H7N7、H7N9、H9N2和H10N8。其中,甲型H1N1曾先後引起過1918年大流感和2009年流感大流行。20世紀90年代末,科學家對1918年大流行時保存的組織樣本和永凍保存的屍體進行研究,最終確定病原體是H1N1亞型的甲型流感病毒。1957-1958年的亞洲流感其病毒亞型為H2N2病毒株,該毒株由禽H2N2亞型毒株和當時流行的人H1N1亞型毒株經基因重組而成。由於人類對這種新的病毒株沒有任何免疫力,因此該病毒在全世界迅速流行開來,最終造成全球200萬人死亡。1968年,香港報告流感疫情暴發,感染的病毒為新型的H3N2亞型毒株,最終在全球造成大約100萬人死亡。到了2009年,被認為起源於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再次引起了整個國際社會的警惕和關注。
長久以來,人類都在與流感病毒持續競賽。流感病毒給人類設置各種不可預測的難題,它有著不可思議的變異能力,幾乎不可能根除,而人類也不得不以自己無窮的智慧去應對流感病毒提出的挑戰。剛剛經曆過新冠疫情的我們,更加理解曆史上的流感暴發帶給人類的傷痛和危機,正因如此,我們也更加明白每一次醫學進步的艱難和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