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中國史,每當天下大亂、風起雲湧之際,總有人攪動局勢,左右逢源,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楊度,1875年生人,中過秀才,為清末名臣王闓運高足,且與康、梁過從甚密,支持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之後,楊度鼓吹君主立憲,鼓吹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後,楊度又支持孫中山共和。1932年,這位奇人走完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楊度一生交遊甚廣,從晚清到北洋時代,他一直遊走於各個權力核心階層,尤其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北洋政府時期,無論誰當政,楊度都被當做國士敬著,都是執政者的重要幕僚。
因此,楊度結交了很多民國時期的重要大人物,當這些大人物去世後,楊度悲傷之際,也相應地寫下了很多挽聯,這些挽聯,都是寥寥幾字,卻是精妙至極,訴盡民國半部史,堪稱是民國文壇一絕。
楊度在當時,不愧民國第一大才子之稱,如椽巨筆,更兼所交皆為響當當的人物,固有楊度挽聯,一部中華民國史之稱。
楊度10歲喪父,伯父楊瑞生撫養楊度及其弟弟妹妹。1907年秋,楊瑞生去世,楊度千裏奔喪,從京城返回湖南,在靈堂前,他寫下一副詞、字雙絕的挽聯:
平生恩義,未忍追思,從茲落落一身,悵望出門誰念我?
國事棲皇,曾何所補,徒使悠悠千載,羈遲遊子恨終天!同時,楊度還代叔父楊鳳梧寫了一副挽聯給伯父楊瑞生:
爾悲逝父,我哭亡兄,家世有同仇,愧未荷戈平寇盜;
心念亡人,眼看後輩,衰頹餘一老,可憐揮淚說身家。
王闓運
挽王闓運
曠代聖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
生平帝王學,隻今顛沛愧師承。
王闓(kǎi)運去世,享年84歲。楊度21歲時,拜本省大儒王闓運為師,王闓運素抱帝王之學,當年曾向曾國藩進言,勸其擁兵自立取代清朝而未遂。楊度在王闓運門下認真學了三年。楊度醉心於王室帝王之術,這對他以後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今,恩師去世,楊度卻因繼任總統黎元洪視其為“帝製禍首”而遭到通緝,無法回鄉為恩師奔喪,隻得寄挽聯一副,以表哀思。上聯:將王闓運比為聖人,又拈出“逍遙”二字,羨慕其心性豁達。
下聯:寫自己傳承王闓運之“帝王學”,無奈身世飄零,而無所用,滿腹辛酸油然而生。
梁啟超
挽梁啟超
事業本尋常,成固欣然,敗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殺,我獨憐才。
楊度與梁啟超為至交好友,時人稱:“二人相與,天下之至好也”。此後世事多變,二人因政治主張反目成仇,梁啟超稱其:“下賤無恥、蠕蠕而動”。梁啟超死後,楊度送上此挽聯,化用杜甫對李白“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的詩句,評價極高。
袁世凱
挽袁世凱
共和誤中國?中國誤共和?千載而還,再評此獄;
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原可作,三複斯言。
楊度支持袁世凱稱帝,認為袁世凱是他要輔佐的“明君”。雖袁世凱稱帝失敗,但楊度依然認為千年之後再作評論,或許人們對袁世凱的認識又會完全不同。
蔡鍔
挽蔡鍔
魂魄異鄉歸,如今豪傑為神,萬裏江山空雨泣;
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蔡鍔是反對袁世凱稱帝,楊度在上聯中將蔡鍔比於“豪傑為神”,下聯寫出蔡鍔興兵北伐是勞民傷財,導致“瘡痍滿目”,至於其功其罪,又模模糊糊的說了句“成敗滄桑”。
黃興
挽黃興
公誼不妨私,平日政見分馳,肝膽至今推摯友;
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從古困英雄。
隻比楊度大幾個月的黃興,以42歲的英年在上海法租界病逝,消息傳來,楊度無比痛心。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而孫中山與黃興的結識,卻是由楊度引薦的。當年在日本時,孫中山遊說堅持以立憲改造中國的青年領袖楊度加入他們的革命隊伍,而楊度當時對暴力推翻清朝的活動不甚讚成,而拒絕了孫中山的邀請,但是他想起一個與孫中山誌同道合的同鄉,而說:“度有同裏友曰黃興,當今奇男子也,輔公無疑,請得介見。”於是,孫中山與黃興這一對革命戰友才相見結緣。
因為黃興是共和派,楊度是君主立憲派,楊度在挽聯中寫出“政見分馳”和“公誼不妨私”說明二人雖政見不合,但私交甚篤,下聯則稱頌黃興的勇武,稱黃興為“萬人敵”,這與黃興在辛亥革命中的衝鋒陷陣也頗為吻合。可惜黃興中歲而亡,下聯也因此發出了深深的喟歎,餘音不絕,使人唏噓。
挽孫中山
英雄作事無他,隻堅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先生半哭公。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楊度獻上的挽聯,照例引起眾人的圍觀。這幅挽聯中,沒有過譽之言,隻有真實的感歎,細品之下,我們還能讀出他在感歎逝者一生並未成功,如今,國家還是滿目瘡痍,我既哭蒼生亦哭君!
楊度
1919年1月4日,是楊度的45歲生日(虛歲),此時的楊度正無所事事之際,也無人來為他祝壽,無聊之下,作了一副壽聯以自聊:開天辟地,先盤古十日而生;
東奔西逃,享民國七年之福。
看楊度確實有點狂,他居然說自己比傳說中神話人物盤古大帝還早生十天!
1931年9月17日,楊度在上海的寓所裏溘然逝世,享年56歲。在他彌留之際,亦為自己撰寫了一副挽聯: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
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真如”為佛學術語,指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一病不起的楊度,認定他的帝道是“真如”,這也是他至死不渝追求的畢生理想。楊度的自挽,回憶了自己的一生,慨歎煙消雲散,都成過去事,悲涼之下又希望有後來人能讓國家強大。楊度晚年投靠杜月笙,致力學術,撰寫《中國通史》。但他嗜吸鴉片,終於病重不治,撒手人寰。死前楊度的自挽,回憶自己的一生,最後慨歎煙消雲散,不無悲涼之意。
楊度的一聲風雲詭譎、波濤洶湧,他始終在曆史大浪潮中翻騰激蕩,不愧“多朝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