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馬未都 | 偵察兵蘇雷(1952.4 - 2022.11)

(2022-12-28 15:18:51) 下一個

人生太短了,不足以回憶,不足以感慨,不足以傷情,隻留下無盡的遺憾。

 

蘇雷大哥今日三七,發悼文懷念他。

 

中年蘇雷

 

蘇雷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是少有的文武雙全。文為國家一級編劇,中央戲劇學院戲文係畢業,一生寫劇十餘部,而戲劇在文學創作中難度最大;武則當過特種偵察兵,當年全國選拔僅一百二十人,帶槍武裝泅渡是基礎訓練科目。蘇雷年長我三歲,屬大龍,白羊座,濃眉大眼,高鼻碩耳,廣額豐頤,年輕時英氣逼人。

 

青年蘇雷

 

那年月,男人就講究血性,長得漂亮沒用,尤其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們,或多或少地都會受家長的影響。父輩都是戰爭歲月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人,傳遞著一種陽剛之氣,所以血性是我們年輕時的主題。

 

蘇雷童年生活的總政宿舍大樓(右側)

遠處是鼓樓

 

蘇雷家住北京地安門總政宿舍大院,地安門與天安門同處北京城中軸線上,天安門在南,地安門在北,構成了京城文化的兩極:天安門永遠是寬廣莊嚴,紅旗獵獵;地安門則是三教九流,商賈雲集。蘇雷小時候住的總政宿舍大樓在路東,路西是總參宿舍大樓,兩樓相對,綠琉璃瓦為頂,古香古色。因為地安門的地理原因,出了軍隊大院就是胡同毗鄰,所以蘇雷幼時還沾染了許多胡同文化;蘇雷六十歲後開筆寫長篇小說《地安門》,描述的就是他童年成長的故事。初稿完成之後他把我叫去,想讓我聽聽感動不。在一間冰冷的屋子裏,他為我一個人念了半天章節。我年輕時為職業文學編輯,但審稿隻能閱讀,不能聽,聽小說得是專業播音員的活兒。那天屋裏冷,肚子餓,蘇雷念稿不是強項,我聽得快睡著了,又不好意思睡去,熬到蘇雷也累得念不下去了,我倆才鬆了一口氣,相視一笑,找了個小餐館吃了頓麵條各奔東西。

 

蘇雷(右)與幼時夥伴兒

 

蘇雷答應我小說出版後送我一本,改編影視劇時再請我當參謀。我爽快地答應了,不為別的,為的是我們之間幾十年的交情。小說《地安門》出版後沒多久,蘇雷就病了,其間他夫人胡健還聯係我請徐文兵大夫為他看病,後來就疫情了。三年來天天盼望疫情結束,我們幾位舊友相約好去看望他,但不曾想噩耗先來了,壬寅年小雪日,蘇雷悄悄地走了,告別了纏繞他多年的病痛,往生去了天國。

 

蘇雷小說《地安門》 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接到葛小剛發來的消息,大聲哎呀一嗓子,隨即撥通了他的電話,小剛在電話一頭泣不成聲,我也是眼淚盈眶,聲音哽咽,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兄弟之間的那份情感,無名無利,無欲無求,隻圖快樂。魏冬生立刻寫了悼詩:“愛恨情仇皆原來,颯颯黃花為你開。”我也將消息轉告了王朔。

 

左起:

魏冬生(魏人) 馬未都  蘇雷  葛小剛

 

大約四十年前,新時期文學正處在冉冉上升期,幾乎每個月都有轟動社會的文學作品問世,每年都會有新作家出現;許多當時的青年作家,至今仍是文壇上的主力,一有新作品發表,必定引發關注。那時的作者與編輯水乳交融,往難聽了說是“沆瀣一氣”,大家湊在一起歡樂無比,我們那時有個小團體,五個人按年齡蘇雷排老大,地位也高於我們其他人,他是鐵路文工團的職業編劇;排老二的是葛小剛,中國戲劇出版社的文學編輯;老三是魏冬生(筆名魏人),公安才子,公安部群眾出版社《啄木鳥》雜誌的編輯;我排四,中國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學》編輯;王朔排老末,自由作家。

 

左起:王朔  馬未都  梁天  蘇雷  葛小剛

 

有那麽幾年,我們常常混在一起談天說地,在文學大潮的裹挾下趟著經濟溪流,試圖名利雙收。文學大潮最初的十年,潮起潮落,許多不起眼的作者一夜成名,令社會刮目相看;年輕成名大多會飄飄然,畢竟成名不易。可我們這群人多少都有點玩世不恭,我記得王朔當時有一篇小說,名字就叫《一點正經沒有》。我們幾人都對這小說名字認可,有點兒像我們的生活狀態,可見時代的風潮風向,溫涼鹹甜。

 

誌同道合又無利害關係的幾個人湊在一起,除去嘻嘻哈哈吃吃喝喝,還是幹了不少正事。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就是兩顆大成果,很多往事雖然記得,但細節常常漫漶不清,大家即便一起回憶,也會有許多誤差,唯一沒有誤差的是蘇雷是大哥,他不僅年長,更重要的是他有著我們不可及的履曆。

 

1969年這一年對我們都很重要,蘇雷在這一年去當了兵,當兵前還短暫下過鄉,年僅十七歲;小剛和冬生各自去了內蒙,年十六歲;我隨父母去了黑龍江五七幹校,年十四歲;王朔尚小,十一歲,攻讀小學中。今天看五人當中竟沒有一個成年人,可當時我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男兒當自強,離家走四方。

 

蘇雷(前排左起第二人)和兒時的夥伴兒

 

那一年我們誰也不認識誰,誰也不知道誰,不知道十幾年後大家陸陸續續相識,在某一天湊在了一起,又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小團夥。這個小團夥沒有結拜,也沒有命名,就是那些日子大家幾乎天天在一起談天說地,憧憬未來,幻想著一種美好生活。

 

左起:蘇雷  魏冬生  葛小剛

 

我們的美好生活就是文學創作,蘇雷是職業編劇,王朔是自由作家,餘下三人都是文學編輯為生,創作為輔。發表作品最早的反倒是王朔,他參軍的第二年的1978年就寫了一篇小說《等待》,投稿於《解放軍文藝》雜誌,小說中彩似的發表了,這兩千餘字點燃了王朔的創作之火,沒曾想後麵幾年創作陷入死寂;餘下的幾人發表作品都在八十年代初,前後腳,隻是我的小說起步高點兒,因為被《小說月報》轉載了,我也因此調入中國青年出版社幹上了文學編輯,這在四十多年前算是屎殼郎變知了——一步登天。

 

馬未都在《青年文學》編輯部

 

我們臭味相投的五人慢慢混在了一起,大概在1985年,《啄木鳥》雜誌組織了黃山筆會,幾十人去黃山連創作帶遊覽,那時還沒有旅遊概念,遊山玩水都是借公事揩油。那是我第一次去黃山,一路上歡歌笑語,同行人中有兩位重量級嘉賓,即文學評論界的新星曾鎮南和雷達先生,二位評論家都年長我們十歲左右,前者是福建漳浦人,後者是甘肅天水人;一般來說,作家都有點兒巴結評論家,當年的評論家不似今天的評論家,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懂得照顧作家的麵子。一路上,我們幾人卻不在乎二位評論家的地位,鉚足了勁兒開他們的玩笑,繼而反倒打得火熱。

 

今天的語言環境比起上一代人的語言環境顯得特“髒”。“屌絲”、“苦逼”地隨便發泄;可僅在三十多年前的社交語言中,擇詞還是很傳統文明的。我們這群人已是說話非常反叛的,但也不能逼了屌了掛在嘴上,這種文字淨化的傳統根深蒂固,連《水滸傳》這樣的口頭文學,“屌”都由“鳥”替代,“你這鳥人”是我們年輕時開玩笑說得最髒的話了,因為避諱髒字,我們交談中有些替代詞匯聽著跟黑話一樣。

 

左起:魏冬生 江虹(《啄木鳥》編輯) 

蘇雷 馬未都 王朔

 

記得在黃山客棧休息時,曾鎮南先生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地問我:“你們老說的傻簸箕是什麽意思?”我一聽就樂了,這詞是王朔發明的,本義就“傻逼”,因為“逼”字不便出口,便分開讀,以拚音示眾~波依。“波依”叫著叫著就音變俗化,給了個具象的“簸箕”,所以讓福建長大一口閩普話的曾鎮南先生聽不懂了。第二天說起這段,大家高興得不行,蘇雷、冬生、王朔又將北京土話相繼展示了一番,由傻波依到傻簸箕,聽得曾鎮南雲裏霧裏,實在搞不懂北京方言與詈罵的關係。

 

對於長年在城市養尊處優的我們,爬山還是挺累的,蘇雷個大膘肥,拄杖而行,我也弄了根竹竿,幫不了走路但顯得有模有樣。我一直認為自己的體能還算可以,快 60歲時去西藏徒步登上甘丹寺,四千米的海拔我雖有點兒喘,但還能馬不停蹄,那別說年輕時登個黃山了。一路上,蘇雷和我聊了很多往事,當年考上特種偵察兵的擒拿格鬥訓練,武裝泅渡一遊一天,尿尿都是醬油色雲雲,我這個人天生懼水,遊泳學了很久,也隻能在遊泳池湊合橫渡。蘇雷打趣我說,你那個叫“橫渡臉盆,豎渡尿盆”。

 

左起:王朔  蘇雷

 

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最舒服就是無欲無求,我們五人在一起,唯一相互利用就是發表作品了。《啄木鳥》雜誌當年社會影響很大,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年)就發表於此,冬生是其責任編輯;我有一中篇小說《記憶的河》也是冬生責編;王朔這篇小說是其言情小說的巔峰,把許多少男少女感動得死去活來。這一年的冬天,我也為王朔的《橡皮人》責編,頗費周折才將王朔被文學評論界認可的純文學作品發表於《青年文學》上,連續兩期連載當年是破了例的,後來還被《小說選刊》轉載。而蘇雷、冬生都是忙於寫戲編劇,時間一久,大家覺得湊在一起發揮所長,寫個劇本吧,好賺錢。這才有了後麵的《編輯部的故事》和《海馬歌舞廳》。

 

前排左:孫鐵 (《海馬歌舞廳》導演)

後排左起:馬未都 魏冬生 葛小剛

劉沛(《海馬歌舞廳》製片) 蘇雷

 

我們幾個人決定寫室內劇,原因有二,一是室內劇當年算新形式,容易火;二是室內劇可以選題分配寫,因為不是連貫的故事。於是大家在某一天約在了一起,小剛去找朋友借了間閑置不住的房子,我們開始了《編輯部的故事》策劃與編劇。那房子就是個普通二居室,在北京西郊,房子孤零零的,旁邊都是菜地,那時別說手機了,屋裏連個電話都沒有,每個人最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就是BB機了,一旦誰有人呼叫,就著衣換鞋地走過幾百米菜地,找一個公用電話花錢回個電話。那日子不方便,可有溫情。

 

寫室內劇必須先確定一個行業或門類,我們五人把可能的領域排了隊,蘇雷說,解放軍不可撼動,再說蘇雷、冬生、王朔三人都當過兵,對解放軍有感情;王朔說,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不能過分調侃;冬生說,農民生活咱們都不熟悉,寫不了;思來想去,我和小剛說,隻有我們自己禁得住“糟蹋”,要不就寫編輯部發生的事吧!因為我們五人之間有三人是在編輯部工作的,自覺還比較熟悉這塊兒,我記得虛擬雜誌《人間指南》的名字還是王朔起的,他特別善長調侃自己,所以《編輯部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下了調子~拿自己開涮,這也就是它最終成功的根本。

 

《編輯部的故事》劇照

 

《編輯部的故事》創作並不順利,三起兩落,因為當時社會很難容下這種創作手法以及生活態度,其實我們這幫人在一起就是這樣,沒一點兒正經,好話都不好好說,朋友之間挖苦是常態,隻有話輕話重的差別,沒有能說不能說的區別。說話最重的是冬生,急了還翻臉,隻有蘇雷能治他,因為蘇雷年長,各方麵履曆都強;說話最輕的應該是我,我和誰都好,所以後來海馬影視創作室成立時他們推舉我幹秘書長。

 

《海馬歌舞廳》劇照

 

我們五人一起時,蘇雷總給我大哥的形象,雖然小剛冬生也大我兩歲,但他倆太不正經,沒有兄友弟恭之感,全是江湖習氣。而王朔因為小幾歲,他又是我們之間唯一沒有農村生涯的人,所以身上永遠透著一種城市痞行,唯一可以形容他的詞匯叫玩世不恭。我們五人小組結構特別有意思,什麽都是五三二,五個人中有三個當過兵;五個人中有三個正經下過鄉;五個人中有三個在編輯部工作;五個人中有三個特喜愛玩牌;五個人中有三個離了婚;五個人中有三個有兒子;……據說這種五三二結構最堅固,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彩青黃赤黑白,五味酸甜苦辣鹹,五德溫良恭儉讓……人生有許多奇怪的事是說不清楚的,能說清楚隻是經曆過的瑣事。大概是1988年,我們結伴帶家屬去北戴河玩,後因為北戴河人滿為患,就去了不遠處的南戴河。那次南戴河之行有兩件事給我印象頗深,一是朱曉平和冬生打賭跳下長城,腳脖子腫成黑豬腿;另一件事就是在路上遇到一幫流氓打架動凶,本來沒我們任何事,兩撥人什麽緣由衝突我們誰也不清楚,眼看著兩撥人持械鬥毆在即,蘇雷忙不迭地跳下車大喝一聲製止,冬生、小剛、王朔也大聲增援,我跟著蘇雷身後,看見了他那當年特種偵察兵的風采。

 

蘇雷在觀複博物館

 

有一個持刀者氣勢洶洶,刀有二尺長,這哥兒們揮刀示威,蘇雷鎮靜地迎上前去,一把將其右手腕握住,然後順勢一別,讓刀尖直衝那人腹部,蘇雷隻冷冷地說了一句:“你信不信我讓你自己捅自己一刀!”行家一上手就知有沒有,那哥兒們顯然知道蘇雷手頭的力量,立刻滿臉堆笑懈氣鬆了手,械鬥雙方順坡下驢,偃旗息鼓,散了。當時我多多少少有些害怕,畢竟對方持有些緊張,可蘇雷說,空手奪刀是我們當年訓練的基本功,這種野小子不是個兒。

 

蘇雷有極強的正義感,還有一顆包容他人的仁心。他永遠是大哥的作派,做事沉穩,語言寬厚,從不在人前說別人壞話。蘇雷喜歡打牌,有一票牌友,冬生、王朔也喜歡玩牌,我和小剛不喜歡,因而不沾。我總怕朋友們之間玩牌哪天會急眼,可蘇雷說沒事,有冬生呢,冬生是高壓鍋的限壓閥,等不到爆炸就先滋了。冬生在我們五人中個性最強,喜怒形之於色,不掖不藏,該樂就樂,該火則火,沒有對錯,做得不周全時事後一定道歉,誠懇不誠懇另說,反正道歉時大家都能釋懷。

 

左起:馬未都 蘇雷 葛小剛

 

那些日子,是我記憶中最為快樂的日子,有著漫無邊際的文學夢,時不時地還有些小成果問世,心中多出幾分得意。那時的媒體都是公媒體,不似今天自媒體發達,即便引發社會關注也多以正麵為主,聽到批評不會覺得有惡意,也願意從反麵吸收營養。而今天,無論好壞,人都麻木了,全成為了金剛不壞之身,皮糙肉厚,詐啞佯聾。

 

我的收藏生涯早,三十幾歲時就已成規模。那時候收藏在社會上是個偏門,也幾乎沒人懂這些,所以朋友們常以我的收藏作為吹牛的資本,久了就會生事。有一天蘇雷打電話給我,說未都你準備幾件好東西讓我拔拔份,出口惡氣。我問他怎麽回事,他告訴我遇見一個港商,閑聊時大肆吹噓自己的收藏,看不起大陸人。蘇雷話趕話就說,我朋友收藏比你牛,不信我帶你去看。結果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蘇雷約了港商來家,並告訴我說他先到一步,讓我準備幾件牛逼東西,讓港商“開開眼”,殺殺他的銳氣。

 

我那時年輕,江湖,特願意幫朋友“拔份”,自己又能嘚瑟,何樂不為?我在蘇雷進門前就忙不迭地準備好了兩件大官窯,一件是乾隆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另一件是乾隆青花折枝花卉蒜頭瓶,兩件官窯是我早年的收藏,完美無缺,我從錦盒中將其拿出來,提前放在博古架前略顯局促的台麵上,先獨自欣賞了會兒,這時蘇雷敲門,我讓他先進屋,轉身去廚房為其沏茶。就在我燒水的工夫,就聽見裏屋“砰”的一聲,心一下就涼了,立馬進屋見蘇雷怔怔地站在官窯前麵,一言不發。

 

清乾隆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兩件官窯已破損,萬幸是還沒有粉身碎骨,我知道是我自己犯了大忌。自古看文物有規矩,尤其是重要文物都需要一件一件看,看完一件收好一件,再看下一件;我犯忌將兩件同時擺出來,而蘇雷又是外行,外行手沒準,不知輕重,加之兩件官窯都是細頸大肚的造型,脖子離得尚遠,可肚子已經碰上。蘇雷其實隻拿起一件隨便看了看,放下時由於對瓷器之間的距離判斷失誤,兩隻官窯肚子撞在一起,無一幸免,各自受傷,裂紋輕重不同,二百年的完美毀於一旦。

 

蘇雷說,兄弟不好意思,怎麽辦?我隻好說給港商看不了了,否則他會認為我隻收藏殘器,丟不起人。那天我那個心疼啊,自責,後悔,惋惜,多種負麵情緒集一身,揮之不去。後來港商進家也隻草草應付一下了事。蘇雷走後,我將兩件官窯塞入床下,至少幾年時間都沒有再去看它。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蒜頭瓶

 

這件事在我心裏留下很長時間的陰影,可蘇雷好像沒那麽心重。隻是後來又問過我兩件東西多少錢買的。我早年買的時候是不貴,但放了那麽多年,行情早已改觀,打碎的那年這兩件瓶子至少換兩套樓房,可一瞬間沒了,隻留下一段往事,往事如煙,久了還會煙消雲散。

 

後來沒多久蘇雷又找我說,未都你得幫我一個忙,我有個頭也喜歡收藏,慕你名多年了,知道我們的關係,希望請你去他家看看他多年的收藏。我多年有個原則,輕易不去別人家看東西,即便推不開必須去,也盡量少說或者不說話。收藏界很奇妙,各色人等,五花八門,有人承受得了話,有人承受不了話,我遇過你說他的東西不對時,當場犯心髒病的,真是嚇人。我表示不想去,怕得罪人,可蘇雷說,有我得罪不了,實話實說,他東西特多。

 

就是他最後這句“他東西特多”讓我知道去了凶多吉少,但盛情難卻,在一個夏日下午,蘇雷接我去了那位領導家,一進家我就知道了大概,有了初步判斷。很多人不信,沒看東西怎麽知道東西不行。舉個簡單例子,你一進一家餐廳,沒有點菜呢就知這家餐廳手藝不行,為什麽呢?是因為從餐廳門口的擺設、招牌到服務員,從菜單、碗盤到廚師,所有的信息指向不佳,讓你迅速做出判斷~這家餐廳菜不好吃。看古董同理,一個好的收藏家,家中品味一看便知。

 

元 · 青花詩文高足杯

詩文:人生百年長在醉

          算來三萬六千場

 

果不其然,進客廳後,我就看一麵牆上滿滿的各類藏品,東西大部分都對,隻是品級不高,俗稱“坷垃玩”,自己玩玩就可以,炫耀最好不必。我們在人家中坐了一會兒,客套地喝了杯茶,然後告辭。出門下樓之後,蘇雷有點兒不高興地對我說,未都你太不認真了,沒給人家好好看。

 

於今一想,我那時真的還年輕,年輕就容易氣盛,我和蘇雷說他東西不行,多說無益,少說為佳。我打比方說,比如你去選角兒,一屋子人你看了一眼就說不行,沒一個漂亮的,你也沒有挨個兒捧著臉看,那你下的結論是不是也不認真?蘇雷聽完樂了,說未都你真行,隻是我覺得我們領導不怎麽高興。我說那好辦,明天我簽名幾本我的書送他,安撫一下他那顆受傷的心。

 

這些都是記憶中可以搜索出來的往事,想想有意外,有失誤,有交情,有理解,朋友相處實際都是這樣,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快樂。出了什麽事最終也是雲山霧罩地喝頓酒,記住一切友情,拋棄一切煩惱。

 

初冬的觀複貓

 

今年的冬天是一點一點來的,天氣一直不冷。在我記憶中,這個秋季最長,樹葉一直未落。蘇雷走的這天正值節氣小雪,天並不冷,還是個久違的小陽春;但我得知蘇雷辭世的消息心寒如墜冰窖。其實蘇雷病重我已知道,前些日子見到小剛還商量摘了口罩和冬生一同去看他,牽情敘舊,慰藉安撫。可惜蘇雷不給我們時間啊。

 

觀複博物館的初冬

 

生命沒有等待,明天和意外不知哪個先來。這話不是隨便說說就算了的,趕上才有切膚之痛。人活百年,僅僅三萬六千天,掐頭去尾三分之一,渾渾噩噩又三分之一,有價值的日子最多三分之一。早年我看見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高足杯上寫著“人生百年長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時,除了新奇還真沒什麽特別感受,人近七十,又送朋友長行,立刻感慨唏噓,為朋友也為自己。

 

青春是回不去的,日子一定是越過越快,“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南朝梁·何遜)”,青春揮霍時光的日子就在昨日,但蘇雷已踏上西去之路,回歸道山。我們再心痛也隻剩下歎惜,人生最好的日子就是幾個人嘻嘻哈哈的日子,一起閑聊喝酒吃肉,一起遊泳消遣吹牛,一起攢個劇本,拍個影視劇,掙點兒小錢,今日回頭一想,彌足珍貴。人生太短了,不足以回憶,不足以感慨,不足以傷情,隻留下無盡的遺憾。我真的好後悔沒有抓緊時間去看看病重的蘇雷大哥。

 

左起:馬未都  蘇雷

 

為蘇雷寫悼文時心沉筆重,坐在桌前發呆,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寫不下去時就給朋友打打電話,說說蘇雷,緩解一下心中的鬱悶。朋友們提及的許多往事皆曆曆在目。許多情節還讓人啞然失笑,我希望蘇雷大哥的在天之靈能看到這些朋友,糾正我們說錯了的往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