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京的京味兒,就會想到: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吃食、北京的曲藝雜耍等等等等。
雖說那麽廣,但是北京人一開口,那才是京味兒最直接的表達,日常用語,土語俗語、俏皮話、歇後語... 當然還有它們!
偏旁部首的“京味兒”您有點印象嗎?
作為北京人,咱打小兒在學校學習,都講普通話吧。不過現在回想起來,識字時可真是京味兒彌漫了整個學習的記憶,到今天都忘不了。
單人旁叫“單立人兒”,走之旁叫“走之兒”
反犬旁叫“犬猶兒”
絞絲旁叫“亂(làn)絞絲兒”
豎心旁叫“豎心兒”, 示字旁叫“示補兒”
反文旁叫“反文兒”
耳刀旁分“左耳刀兒”、“右耳刀兒”
土字旁也叫“提土兒”
好親切啊!細想小時候老師一激動了,真的就這麽脫口而出了。
有的,聽起來也俏皮,按現在話說就是“接地氣”。
戳刀兒,立刀兒,血墩兒,皿墩兒,建之兒,衣補兒,寶蓋兒,禿寶蓋兒,穴(四聲)寶蓋兒。
張壽臣老先生的相聲:
這匾寫的是義氣千秋,你瞧那“千”字兒,瞧那千字兒那“三點水兒”。還有,軟耳刀,硬耳刀,臥人兒,豎心兒,草字頭兒,土墩兒,羔—禿尾巴羊加四點底兒……
看到這兒,大家不妨一起念出聲來~才更有味兒。現在回想當時學習的時候,可能沒有如今這麽有趣。
除了語文,咱再看看關於數字裏的京味兒
對八如此執著。萬兒八千,千兒八百,玍七馬八。這些個土語,好像八很受歡迎啊。
說到錢也是,毛兒八分的,塊八毛的,十塊八塊的,百八十的,千兒八百的,萬兒八千的
說到到人,老舍正紅旗下裏邊說:七姥姥八姨的總得來那麽十口八口兒的。
形容詞:
八九不離十,倒了八輩子的大血黴了,八丈遠,四仰八叉,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心裏七上八下的…一蹦八丈高,像欠他八百吊似的
仔細想想北京人怎麽能這麽“貧”呢。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打小兒就這樣~
還記得那些俏皮話
一年級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兒,
二年級的小水碗,一捅一個眼兒,
三年級的吃飽飯,四年級的餓死算...
關於上學
1、一年級的小偷,二年級的賊,三年級的女孩沒人追,四年級的媒婆一大堆,五年級的鴛鴦一對對,六年級的情書滿天飛,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兒,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您說咱小時候想的都是點什麽……)
2、一分二分我經常得,三分四分我阿彌駝佛,五分六分我一年得一次,一百分我從來沒得過。
3、老師老師你別生氣沒,都怪XXX不爭氣,抽煙喝酒跳霹靂,男女廁所都敢去。
4、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麽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線我就跑,轟隆一聲學校炸飛了!
損人專用
1、你帥你帥,頭頂一窩白菜,身披一條麻帶,腰纏一條海帶,自以為是東方不敗,其實是SB二代。
2、XX的頭像皮球,一踢踢到百貨大樓,百貨大樓有電扇,一吹吹到火車站,火車站沒有門兒,氣的你媽蹲尿盆。
3、嬌氣包,愛小貓,小貓不愛嬌氣包。
4、臭美臭美真臭美,鷹鉤鼻子蛤蟆嘴,老鼠眼睛豬耳朵,看你臭美不臭美。
5、小孩兒小孩兒你別哭,前麵就是你大姑,你大姑脖子粗,走起路來像大豬。小猴兒小猴兒偷大桃兒,叫人逮著薅你的毛兒。
6、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幹嗎呀?點燈說話兒,吹燈做伴兒,明兒早晨起來梳小辮兒。
單純用來比誰貧
1、三輪車跑得快,上麵坐著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怪?
2、半夜三更黑咕隆咚,你們家炕頭起戰爭,你媽一瞪眼,你爸打衝鋒,一下了掉進了大糞坑。
3、愛跟不跟,板藍根;愛理不理,狗不理。
4、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奔兒頭!
哄孩子的兒歌
1、小傻子兒坐門墩,哭著喊著要媳婦。要媳婦幹嗎啊?點燈,說話兒,吹燈,做伴兒,明兒早晨給你梳小辮兒。
2、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兒~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肉。你不吃,給狗吃,狗不吃,還是給你吃!
3、小板凳兒,三條腿兒,我給奶奶嗑瓜子兒,奶奶嫌我嗑的慢,我給奶奶煮碗麵,奶奶嫌我不擱鹽,我給奶奶包兩瓣蒜。
4、小板凳兒你別歪,讓我奶奶坐下來,我替奶奶捶捶背,奶奶說叫我好寶貝兒。
5、三歲娃娃穿紅鞋,歪歪扭扭去上學,老師講課他睡覺,下課就往家裏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來,來來來上學,學學學文化,畫畫畫圖畫。圖圖圖書館,管管管不著,著著著火了,火火火車頭,頭頭你個大奔頭。
6、小白兔兒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邊念邊畫
一個丁老頭,欠我兩彈球兒,我說三天還,他說四天還。
一個大零蛋,買了三根蔥花了三毛三,
買了一塊肉花了六毛六,買了一塊搓衣板花了九毛九。
看到這裏,您是不是也想起了小時候!有沒有從頭讀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