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謳,1959年生人,1982年畢業於河北大學外文係。1989年獲得英國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央視首任駐印度首席記者,央視駐歐洲中心站(倫敦)資深記者。著有《英國風物記》《印度風物記》等。
印裔蘇納克,何以成為英國大管家
摘要:英國保守黨少壯派蘇納克當選為印裔首相,此乃英國選舉規則使然。英國曆史上既有不會講英語的國王,也有少數族裔的首相。真正的看點是,蘇納克如何駕馭英國這艘傷痕累累的巨輪。
保守黨議員裏希·蘇納克成了英國曆史上首位亞裔首相。這引發了中印媒體的驚呼:英國簡直亂套了,敗相盡顯,居然選了一位印裔首相。其實,這是不了解英國政黨選舉規則的緣故。裏希·蘇納克不是全國大選產生的首相,而是執政黨內部推選的黨魁,黨魁自動當選首相。這個推選規則由“1922委員會”製定。“1922委員會”的名稱來自1922年的一場辯論會,那一年,保守黨議員呼籲退出與自由黨組成的政治聯盟。此舉引發英國重新大選,保守黨在選舉中獲勝。該委員會由保守黨議會下院普通議員組成,曾在今年6月對看守首相約翰遜發起不信任投票。蘇納克覲見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
女首相特拉斯剛剛執政45天,民眾支持率便跌至9%,隻得黯然辭職。曾經敗給特拉斯的蘇納克,立刻再次參選。依照“1922委員會”的競選程序,在規定時間內,若一位參選者在357名議員中贏得100名議員的支持,該參選者即可自動勝選。若未達到足夠票數,則需要議員投票,淘汰得票少者。
蘇納克與特拉斯
多位保守黨老牌議員明白英國經濟深陷泥淖,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態度,不肯參加黨魁競選。少壯派蘇納克挺身而出,獲得了155名議員的支持。主要原因是他在擔任財政大臣時,認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前首相約翰遜看到支持者寥寥,選擇退出競選,卻還嘴硬,聲稱支持自己競選的“人數之多,讓自己都不知所措”。另一位競選者隻得到了25人的支持。裏希·蘇納克成為新任首相。英國有一套成熟的選舉程序。2011年的《固定任期製議會法》規定,英國大選每5年舉行一次,時間為5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四。英國現有650個選區,每個選區大約有10萬選民。這些選區不固定,每10到15年重新劃分一次,以確保各選區人數均衡。各個黨派的競選者通過辯論,闡釋本黨的施政綱領,讓選民來投票選擇。在選區內獲得最多票數的參選人,便是本選區的唯一議員。在下議院中,獲得議員席位最多的黨,便成為執政黨,首相便是執政黨的黨魁。蘇納克曾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個印度裔、也是最年輕的財政大臣隻有在兩種情況下可以提前大選。一種是議會對現任政府通過了不信任投票;另一種是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員投票,同意提前舉行大選。這是政府取信於民的手段。雖然保守黨和工黨的觀點不同,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尊重民眾的判斷力。英國首相的由來,出自一次偶然中的必然。大不列顛人幹事喜歡先協商,最後形成法律條款,大家一起遵守執行。這就避免了流血衝突。1714年,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安妮女王駕崩,沒有子嗣。為了阻止天主教徒繼承王位,英國議會根據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邀請斯圖亞特家族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漢諾威選帝侯喬治·路德維格繼承王位,是為英王喬治一世,由此開啟了漢諾威王朝。
喬治一世的母語是德語,不會講英語。他經常抱怨英國天氣糟糕,老往漢諾威跑。1721年,大臣們組成了內閣,召集人稱為首相,由輝格黨領袖羅伯特·沃波爾出任。這便是英國首相的開始。當時英國實行君主立憲製,國王無實權,首相便成了大管家,但要宣誓效忠國王。羅伯特·沃波爾於1676年出生在諾福克郡的軍人家庭,先後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讀書。他繼承了父親生前的下議院席位,後來成了輝格黨領袖。他擔任首相21年,先後輔助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兩位國王,懂得韜光養晦,大不列顛迅速繁榮起來。這一時期,盎格魯薩克遜人走向了世界各地。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國家,逐漸淪為大不列顛的殖民地。公元1742年,羅伯特·沃波爾告老還家,3年後去世。
英國曆史上的首相,並非都是盎格魯薩克遜的後裔。本傑明·迪斯雷利是猶太人,意大利移民的後裔。他於1804年出生在倫敦。在12歲時,父親讓他受洗為聖公會教徒,他兩度出任英國首相(1868﹑1874~1880)。1857年,北印度爆發“兵變”,震驚了英國議會。時為在野黨議員的迪斯雷利,呼籲英國政府派總督,直接管理印度,執政黨接受了這一建議。在迪斯雷利擔任首相期間,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蘇納克的先祖,成了大英帝國的臣民。對於英國人來說,首相就是高級打工仔。這如同英超聯賽的足球隊聘請外籍教練一樣,贏球是唯一目的。教練的籍貫並不重要。同樣,英國人對首相的族裔身份並無多大興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母親的家宅仍在蘇格蘭。當特朗普訪問英國時,蘇格蘭上空升起氣球,反對特朗普的到來。這體現了英國人的政治理念和務實態度。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藥劑師,蘇納克是家中的長子(左一)
蘇納克當選為英國首相後,印度媒體一陣激動,並開始探討蘇納克的種姓。印度教種姓代表其出身階層。有種姓研究人員梳理了“種姓樹”,發現蘇納克家族是旁遮普的哈特利(Khatri)種姓。這個種姓在旁遮普是刹帝利種姓,印度曆史上的國王幾乎都是出身刹帝利。刹帝利的祖先,又與歐洲人的祖先有著遙遠的血緣聯係。這是英國人的研究成果。在英國統治印度期間,英國法官威廉·瓊斯(1746-1794)來到了東印度公司。這位語言天才精通古希臘語、波斯語、拉丁語、日爾曼語、凱爾特語等。瓊斯在學習梵文時,發現梵文同拉丁語和希臘語"有著較強的姻親關係”。當瓊斯公布了這個發現後,有學者開始研究人類遷徙路線: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一支雅利安部族從高加索遷徙到了伊朗高原,然後跨過印度河,進入了恒河流域。印度經典《梨俱吠陀》就誕生在旁遮普一帶,那裏便是蘇納克的祖居地。酷熱的天氣讓雅利安人的膚色變深,唯有語言揭示他們與歐洲人有著共同的祖先。雅利安人的遷徙過程充滿爭議,尚待進一步研究。蘇納克家族的遷徙,卻是在大英帝國疆域內進行的。他祖父母於1930年代從旁遮普省移居東非謀生,後來旁遮普在“印巴分治”中一分為二,蘇納克祖居地劃入巴基斯坦境內。蘇納克的父母分別出生在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坦桑尼亞是英國的“托管地”,肯尼亞則是英國殖民地。20世紀60年代,家人移民到英國。
蘇納克全家福
裏希·蘇納克於1980年出生。父母把孩子送到學費昂貴的溫徹斯特公學。蘇納克後來考入牛津大學林肯學院,學習哲學、政治和經濟學(PPE)。這是牛津大學在20世紀20年代獨創的本科學位,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理論來分析社會。蘇納克畢業後曾在美國高盛集團工作,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學習,並迎娶了印度富豪的女兒阿克莎塔·穆爾蒂。蘇納克於2015年5月在裏士滿選區當選為保守黨議員,從此進入政界。英國人對蘇納克貼標簽,選擇最多的是“有錢人”
10月25日,蘇納克在唐寧街10號發表就職演說。我注意到了蘇納克的講話姿勢,那是典型的英國紳士做派,沉著自信,衣服得體,頭發整潔。沒有印度人那種搖頭晃腦的動作,手勢頻率也不高,隻是稍微側過身體,讓自己能夠麵對所有的人。蘇納克說,政府內閣的首要任務是帶領全國渡過經濟危機。英國媒體統計了蘇納克首次演講所用詞匯,頻繁出現的詞匯包括“難以置信”、“希望”、“創造”和“信任”等。上任首相留下了一大堆麻煩,高通脹率,高能源價格。這些都需要年輕的首相拿出猛藥良方。這位新首相亮相下議院時,將接受反對黨的質詢。由於執政黨主導立法和行政,議會賦予了反對黨的質詢權利。這種民主社會中的政治平衡設計。任何涉及公眾利益的政策和法案都應該辯論。我的質疑,讓你更精彩,讓立法更完善。這就是英國政治文化的精髓。
首相和反對黨領袖的辯論,如同暴雨拍擊臉龐,讓人喘不過氣來,問題之犀利,反擊之敏捷,成了議會中最具有震撼力的場麵。從1881年開始,英國首相就定期接受質詢。從前工黨領袖布萊爾開始,質詢時間改為星期三中午12點到12點半,這可以更集中回答問題,也是收視的黃金時間。議員們在議會裏的發言均受法律保護。1689年的《權利法案》規定,議員享有言論自由。“議會內的辯論或記錄,不得在議會之外受到法庭或任何地方的控告或質疑”。這種特權保證了他們在議會中大膽質疑和辯論,說出真心話。
大英帝國給殖民地帶來了很多災難,也把印度推向了世界。印度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移民潮,就出現在大英帝國全球擴張時期。英國殖民地的疆界有多遠,他們就走多遠,從美洲到非洲,從東南亞到中東。英國人走到哪裏,他們就跟到那裏。他們精通了英語,也熟悉英國的管理方式和規則。蘇納克8月在倫敦向印度保守黨之友發表演講後會見了一位聽眾相當一部分印度人移居英國。這也帶來了英國人口的多元化。倫敦西郊的索斯霍爾(Southall)稱為“小印度”。在我留學的萊斯特市,就有印巴人一條街,我經常去那裏購買印度大米和香料。蘇納克的祖母斯拉克沙來到英國後的第一個落腳點,便是萊斯特市。她在那裏找到一份簿記員的工作。一年後,她積攢了足夠的現金,家人才來到了英國。蘇納克的母親烏莎在阿斯頓大學讀書時,結識了醫學學生亞什維爾,他們於1977年結婚後,搬到了南安普敦。我曾經在印度長期生活,來倫敦工作後結識了不少印裔英國人。印裔英國人善於交流,在人際交往中顯得從容自信,既不過於謙卑,又不顯得霸氣,還善於誇讚別人。這正是英國人所欣賞的素質。印裔英國人在商界風生水起,如今又在政界展示出了自己的智慧。無論祖先是何時離開印度的,印裔英國人都帶有印度文化的烙印,這成了印裔英國人的一大特點。蘇納克在當選議員的時候,宣誓時用手按印度教經典《薄伽梵歌》。這是古老印度的智慧之書。喬布斯年輕時也曾遠赴印度,潛心修行,從《薄伽梵歌》中汲取智慧能量。印裔英國人有抱團意識。他們經常參加印度教節日和各種聚會,並組成了龐大的網絡,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進而發展出了專業協會,有各種專業講座和知識培訓。一個人成功了,就會帶動起一批人。印度人種多、語言多、宗教多、印度教中還有複雜的種姓意識。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中,印度人似乎具有了強大的適應基因。他們習慣於麵對各種觀點,洞察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並能保持耐心。更為重要的是,印裔懂得在混亂中尋找秩序,在無序中保持信心,這正是政治家需要掌握的本領。英國是一個多階層的社會,但是階層沒有固化,優秀人才始終有上升的通道。對於政治家來說,參政當然是施展個人抱負的最佳途徑。這是英國選舉政治決定的。蘇納克成功當選英國首相,無疑成了英國社會政治體製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