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蔣勳:人在不同的年齡,要麵對不同的孤獨

(2022-09-21 09:24:35) 下一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翻開報紙,在所有事件的背後,隱約感覺到有一個孤獨的聲音。不明白為何會在這些熱鬧滾滾的新聞背後,感覺到孤獨的心事,我無法解釋,隻是隱隱約約覺得,這個匆忙的城市裏有一種長期被忽略、被遺忘,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孤獨。
 
我開始嚐試以另一種角度解讀新聞,不論誰對誰錯,誰是誰非,而是去找尋那一個隱約的聲音。
 
於是我聽到了各種年齡、各種角色、各個階層處於孤獨的狀態下發出的聲音。當島嶼上流傳著一片暴露個人隱私的光碟時,我感覺到被觀看者內心的孤獨感,在那樣的時刻,她會跟誰對話?她有可能跟誰對話?她現在在哪裏?她心裏的孤獨是什麽?這些問題在我心裏旋繞了許久。
 
我相信,這裏麵有屬於法律的判斷、有屬於道德的判斷,而屬於法律的歸法律,屬於道德的歸道德;有一個部分,卻是身在文學、美學領域的人所關注的,即重新檢視、聆聽這些角色的心事。當我們隨著新聞媒體喧嘩、對事件中的角色指指點點時,我們不是在聆聽他人的心事,隻是習慣不斷地發言。
 
現在資訊愈來愈發達了,而且流通得非常快。除了電話以外,還有答錄機、簡訊、傳真機、e-mail等聯絡方式——每次旅行回來打開電子信箱,往往得先殺掉大多數的垃圾信件後,才能開始「讀信」。
 
然而,整個社會卻愈來愈孤獨了。
 
感覺到社會的孤獨感約莫是在這幾年。不論是打開電視或收聽廣播,到處都是call in節目。那個沉默的年代已不存在,每個人都在表達意見,但在一片call in聲中,我卻感覺到現代人加倍的孤獨感。尤其在call in的過程中,因為時間限製,往往隻有幾十秒,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
 
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裏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我忽然很想問問那個被打斷的聽眾的電話,我想打給他,聽他把話說完。其實,在那樣的情況下,主持人也會很慌。於是到最後,連call in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直接以選擇的方式:讚成或不讚成,然後在熒幕上,看到兩邊的數字一直跳動一直跳動……
 
我想談的就是這樣子的孤獨感。因為人們已經沒有機會麵對自己,隻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裏的話丟出去,卻無法和自己對談。
 

我要說的是,孤獨沒有什麽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人害怕孤獨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不同年齡層所麵對的孤獨也不一樣。
 
我這個年紀的朋友,都有在中學時代,暗戀一個人好多好多年,對方完全不知情的經驗,隻是用寫詩、寫日記表達心情,難以想像那時日記裡的文字會纖細到那麽美麗,因為時間很長,我們可以一筆一筆地刻劃暗戀的心事。這是一個不快樂、不能被滿足的情欲嗎?我現在回想起來,恐怕不一定是,事實上,我們在學習 著跟自己戀愛。
 
對許多人而言,第一個戀愛的對象就是自己。在暗戀的過程,開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麵發展出來了。有時候會無緣無故站在綠蔭繁花下,呆呆地看著,開始想要知道生命是什麼,開始會把衣服穿得更講究一點,走過暗戀的人麵前,希望被注意到。我的意思是說,當你在暗戀一個人時,你的生命正在轉換,從中發展出完美的自我。
 
情欲的孤獨,在本質上並無好與壞的分別,情欲是一種永遠不會變的東西,你渴望在身一體發育之後,可以和另外一個身一體有更多的了解、擁抱,或一愛一,你用任何名稱都可以。因為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猶如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寫下的寓言:每一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
 
有時候你以為找到了,有時候你以為永遠找不到。柏拉圖在《饗宴》裡用了這個了不起的寓言,正說明了孤獨是人類的本質。
 
在傳統社會裏,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找到了另外一半,那是因為一生隻有一次的機會,找對,找不對,都隻能認了。但現在不一樣了,如我的學生,她用四種身分在尋找,她認為自己有很大的權力去尋找最適合的那一半,可是我在想的是:是不是因此她的機會比我的多?
 
我是說,如果我隻有一種身分,一生隻能找一次,和現在她有四個身分,找錯了隨時可以丟掉再找,是不是表示她有更多的機會?我數學不好,無法做比較。可是我相信,如柏拉圖的寓言,每個人都是被劈開的一半,僅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學,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釋,但孤獨絕對是我們一生中無可避免的命題。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很有趣的是,在我自己出版的作品裏,銷路比較好的都是一些較為一溫一 柔敦厚者。我有一溫一 柔敦厚的一麵,例如會幫助晚上跳牆的學生回去,寫在小說裡就是有一個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我也有叛逆的一麵,如《因為孤獨的緣故》、《島嶼獨白》兩本作品,卻隻獲得少數人的青睞——我很希望能與這些讀者一交一 流,讓我更有自信維持自己的孤獨,因為我一直覺得,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所以,生命裏第一個一愛一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相反地,一個在外麵如無頭蒼蠅亂闖的生命,最怕孤獨。七○年代,我在法國時讀到一篇報導,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巴黎的上班族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打開收音機,他們也不看也不聽,隻是要有個聲音、影像在旁邊;這篇報導在探討都市化後的孤獨感,指出在工商社會裡的人們不敢麵對自己。

我們也可以自我檢視一下,在沒有聲音的狀態下,你可以安靜多久?沒有電話、傳真,沒有電視、收音機,沒有電腦、沒有網路的環境中,你可以怡然自得嗎?

後來我再回到法國去,發現法國人使用電腦的情況不如台灣的普遍,我想那篇報導及早提醒了人與自己、與他人相處的重要一性一。所以現在你到巴黎去,會覺得很驚訝,他們家裏沒有電視,很少人會一天二十四小時帶著手機。
 
有時候你會發現,速度與深遠似乎是衝突的,當你可以和自己對話,慢慢地儲蓄一種情感、醞釀一種情感時,你便不再孤獨;而當你不能這麽做時,永遠都在孤獨的狀態,你跑得愈快,孤獨追得愈緊,你將不斷找尋柏拉圖寓言中的另外一半,卻總是覺得不對;即使最後終於找到「對的」另外一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
 
「對的」另外一半需要時間相處,匆匆來去無法辨認出另外一半的真正麵目。我們往往會列出一堆條件來尋找符合的人,身高、體重、工作、薪水……,網路一交一 友尤其明顯,隻要輸入一交一 友條件,便會跑出一長串的名單,可是感覺都不對。
 

凡所有你認為可以簡化的東西,其實都很難簡化,反而需要更多時間與空間。與自己對話,使這些外在的東西慢慢沉澱,你將會發現,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為你會從他們身上找到一部分與生命另外一半相符合的東西,那時候你將更不孤獨,覺得生命更富有、更圓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