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楊之光的無骨舞女

(2022-08-25 08:45:21) 下一個
 

…………………………………………………………………………………………………………

…………………………………………………………………………………………………………

…………………………………………………………………………………………………………

…………………………………………………………………………………………………………

……………………………………………………………………………………………………………………………………………………………………………………………………………………

…………………………………………………………………………………………………………

…………………………………………………………………………………………………………

…………………………………………………………………………………………………………

…………………………………………………………………………………………………………

…………………………………………………………………………………………………………

…………………………………………………………………………………………………………

…………………………………………………………………………………………………………

…………………………………………………………………………………………………………

…………………………………………………………………………………………………………

…………………………………………………………………………………………………………

………………………………………

…………………………………………………………………………………………………………

…………………………………………………………………………………………………………

 

 

楊之光
(1930-2016)
又名燾甫,著名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
 

1930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揭西。1949年入廣州市藝專及南中美院,從高劍父學習中國畫。1950年2月考入蘇州美專上海分校中國畫科學習。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繪畫係,接受徐悲鴻、葉淺予、董希文等老師指導,1953年畢業。

影響其一生的兩位老師是高劍父和徐悲鴻,這兩位大師傳授給楊之光紮實的藝術功底,讓他在中國畫人物肖像及舞蹈人物速寫技法方麵具有開創性貢獻。

 

 

                                                         

 

 

所謂“沒骨法”即不用墨線勾勒,而隻以彩墨染繪。古人多用於花卉,很少用於人物。楊之光幼年曾隨名師學習花卉(至今仍存有畫集),熟知其中奧妙。同時他又在書法和篆刻方麵下過苦功。

以書法入繪畫,故能用筆多變揮灑自如。他為自己的人體速寫冊題記中說:“彌年來餘堅持以沒骨法作女人體寫生,並融入寫意花卉技法入畫,一筆定局。

不拘小節。不計中西,但求神韻。……”寫意畫要“放筆直幹”,如談話可以率意直言,楊之光認為“可直言但不可妄言”,也就是仍然要在法度之中。

 

 

 

 

 

 

他又在一處題記中說:“沒骨非無骨,綿裏藏針也。”女性人體圓柔,寫意畫多用水分,很容易流於空泛虛浮,徒具“肉感”反增俗豔,不能予人以心曠神怡的美的享受。

 

楊之光所作人體,圓中有方,柔中有剛,肌體豐盈而骨力俱存。他曾麵一西洋女子的背影,金發垂肩,完全以草書中的“飛白”一筆畫成,使全畫倍顯精神。

 

 

 

 

 

 

中國古代的工筆重彩,以對比色的平塗,構成裝飾美;或再加瀝金、瀝銀,產生輝煌的效果。寫意山水的發揮筆情墨趣。隻用“淺絳”不強調色彩的表現力。沒骨或寫意的花卉。

加強了色彩的作用,但設色仍較為單純。楊之光在一段題辭中說:“傳統人物畫中之所謂肉色已成公式,過於單調。吳缶老(昌碩)作花果善用複色,可借鑒之。”其實楊之光所畫人體的色彩已遠遠超過了吳昌碩的花果。

他早年善畫水彩。近些年又長年遊曆美歐及海外,所見油畫名作甚多,汲取了各方麵的營養。我們在他所創作的人物(包括裸體)畫上,不僅可以看到水彩藝術的經驗。且可看出印象派油畫色彩的影響——物象的用色,常受光源、天色以及環境折射的映照,而發生無窮的變化。

 

 

 

在一幅題為《背影更姣姣》的作品中,人物的乳峰是深紅偏紫的,而肩臂則是紫中帶藍,背部又增添了橙黃。這樣複雜的色彩變化,不但沒有減少人體的真實性,反而令人同時覺察到天光水影構成的大自然的美感。

在一幅題辭為“一氣嗬成形神俱得”的人體畫上,作者以濃重的色彩鋪染上身,而後水分增多,色彩漸淡,畫到下肢足部幾乎難辨形跡。雖然“難辨”形跡。卻仍可以覺察到堅實的造型。

這裏正顯出藝術家“遊刃有餘”的功力,而這種“朦朧”之美。更能誘發觀者欣賞的興味。

 

 

 

 

 

 

對於藝術形式美感的欣賞。是屬於一種高層次的欣賞素養。

藝術所要表達的生活對象。及其包容的思想含義,一般稱之為“內容”。而表現“內容”所運用的章法、線條,色彩等。一般稱為“形式”。依黑格爾(H e g e 1)的意見,“形式”並不是包在“內容”表麵的一層外殼。

它們是互相滲透,互相轉化的。中國古代大師所謂:“一筆落紙,形質俱存。”也就是這個意思。在繪畫——尤其是大寫意的繪畫中,這種“一筆落紙。形質俱存”的功夫是來之不易的。

故前輩大師又有“廢畫三千”的印文。意思是說一幅完美之作,是在許多不太完美的作品中待選出來的。或者也可以說須要經過千百次實踐的探索。才能達到現在的成就。

 

 

 

 

 

 

 

 

 

 

 

 

 

 

 

 

 

 

 

 

 

 

 

 

 

 

 

 

 

 

 

 

 

 

 

 

 

 

 

 

 

 

 

 

 

 

 

 

 

 

 

 

 

 

 

 

 

 

 

 

 

 

 

 

 

 

 

已無更多數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