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孟小冬跟梅蘭芳合唱了一台《四郎探母》,兩人因戲生情,沒多久就訂了婚。
訂婚時,梅蘭芳已有兩房太太,可孟小冬從小走南闖北,心性高傲,絕不肯做小。
梅蘭芳安慰她:“我家中雖有兩房妻子,但明華已是病重臥床不起。我叔伯無後,我可兼祧兩房。若你肯嫁過來便不算偏房,是平妻,我定讓你與芝芳平起平坐,你看這般可好?”
孟小冬深愛著梅蘭芳,答應了這個請求。
成親四年,孟小冬一直住在朋友家的四合院,沒踏過梅府半步,後來更是因福芝芳阻攔,連孝都沒能戴成。
孟小冬一怒之下登報“休夫”,連錢都沒要就離了婚,更是放狠話說:
1907年冬,孟小冬出生在平穀一個梨園世家,本名孟令輝,小名若蘭。
祖父孟七是知名文武老生,父親、叔父都是京劇演員,孟小冬從小在戲園子裏長大,四五歲就跟著父親練功。
彼時京劇演員地位不高,四處演出常年不到家,還得仰仗著官商賞錢。孟小冬的父親孟鴻群一直希望生個兒子,結果盼到中年卻盼來了女兒。
他不希望女兒將來吃這碗飯繼續受苦,每當女兒跟著咿咿呀呀學腔調,孟鴻群就喝止。
可孟小冬喜歡唱戲,她在戲園子裏跟著叔叔、伯父吊嗓子,練功夫,起初大家都是教著玩,可當孟小冬開始學老生後,叔父吃了一驚。他斷定這是棵好苗子,說服了孟小冬父親好好培養。
1918年,孟鴻群跟著戲班到天津唱戲。在眾多京劇碼頭裏,天津是公認最難演的碼頭,這裏的觀眾鑒賞水平高,一旦唱不好就要吃癟。
孟鴻群唱了一出京劇傳統劇目《八蠟廟》,台下喝彩不斷,可演到褚彪與費德恭的打戲時,孟鴻群突然身體一陣麻木,暈倒在台上。
台下一片慌亂,噓聲四起。正在焦急時刻,孟小冬走到父親麵前說:“爹爹你歇口氣吧,我去給大家唱幾段,您歇好了再上台!”
說完這話,她不顧劇組反對徑直走上台,雙手作揖道:“我父親突然身體不適,不能馬上登台,下麵就由我給大家清唱一段《捉放曹》吧,算是給大家賠個禮。”
說罷便放開嗓子唱起來:“聽他言,正宮調。”
一聲唱完,台下頓時掌聲如雷,等到一整段唱完,更是滿堂喝彩,大家都知道了孟班主的女兒是位天才。
這之後,孟鴻群終於下定決心讓女兒拜師學藝,掙錢養家。他帶著年幼的孟小冬拜姨夫仇月祥為師,簽了八年賣身契,父親告訴她:
“孩子,要記住,想要讓人瞧得起,想成人,將來想有出頭之日,就得學好本事,就要當角兒。”
這之後,孟小冬勤學苦練,每天一早站牆根下練口型,上午練功,下午練唱腔,晚上背戲詞。沒幾年就當上了戲班的主角,半年裏能演130多場戲。
圖源:《梅蘭芳》
1919年,孟小冬開始在上海各大戲院登台演出。當年11月,她在上海大世界唱了曲《擊鼓罵曹》,台下的“上海灘一霸”杜月笙一聽坐不住了,立馬讓人奉上花籃:
“孟大小姐,阿拉杜月笙這廂有禮了!”接著又說:“恭喜孟大小姐演出成功!”
這之後,杜月笙成了孟小冬的鐵杆粉絲,還把她介紹到黃金榮的共舞台演出。
後來他回憶道:“大世界這個劇場,亂哄哄的,本來再好的角兒也聽不出來,可是孟小冬的聲音?出,我其他的聲音就都聽不見了。滿宮滿調,端嚴厚重,更難得的是,觀眾來來去去,她自己唱自己的,氣派大得很。”
上海一唱成名,孟小冬接下來又去福建、漢口等地演出,甚至還受邀去南洋表演。
隨著孟小冬的名氣越來越大,師傅仇月祥退居幕後,給她當經紀人。有次演出結束,孟小冬天真地問師傅和父親:“我現在是角兒了嗎?”
父親和師傅對望一眼:“你的路還長著呢。”
正當年少的孟小冬如日中天,她的琴師卻指出不足:你唱老生條件很好,但是戲路太雜,你要想真正吃這碗飯,小碼頭就不能跑了,你一定要去北京。
1925年,孟小冬北上京城發展,到京城的首次演出在三慶園,以全本《探母回令》打炮。孟小冬飾演楊四郎一人到底,俊美的扮相,滿官滿調的唱腔,很快就征服了京城的戲迷。
彼時的北京城眾星雲集,餘派老生餘叔岩紅得發紫,梅派大師梅蘭芳風頭正盛,此外還有朱琴心、徐碧雲等角兒壓陣。
可京城三大戲院之一的開明戲院,愣是向孟小冬發出了邀請,並以坤角身份掛上了戲院頭牌,那之後京界群角都對她另眼相看,“再無人視她為戲耍偶為,而是正經以大腕待之”。
孟小冬嗓音獨特,很快在梨園界確立地位,當時的戲評人沙大風對她的唱腔推崇備至:
“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難得的是沒有雌音,這在千千萬萬的人裏是難得一見的,在女須生地界,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是前無古人。”
袁世凱女婿劇評家薛觀瀾更是評價道:
“當年有美貌之稱的名坤伶,如清朝末年的林黛玉、陸蘭芬……以上十個美人,姿色都不及孟小冬。”
孟小冬的收入也越來越多,一年之後,她買下了北京四三條25、26號院,把家人接來了北京。
孟小冬 杜月笙
孟小冬在開明戲院唱響了名堂,杜月笙也借著幫黃金榮辦事,尋摸到了北平。一次聽完戲後,杜月笙派人跟著孟小冬的車夫回家,得到地址後親身拜訪。
杜月笙是“民國第一戲癡”,跟餘叔岩、譚鑫培等多位名角都相識,更是欣賞梅蘭芳的唱腔。看到對方有如此高的地位,又對京劇有著不俗見解,孟小冬對眼前這個男人敬重起來。
同在開明戲院頭牌的還有梅蘭芳,隻不過兩人演出日期不同,從沒見過麵。
1926年夏,北平總台辦為母祝壽,請梅蘭芳和餘叔岩合唱《四郎探母》,碰巧餘叔岩生病唱不了戲,於是找了孟小冬代替。
為了穩妥,總台辦先找梅蘭芳和孟小冬試演。孟小冬在後台見到梅蘭芳,上前行了個禮道:“梅大爺。”
孟小冬一喊完,周圍的人都笑出了聲。梅蘭芳忙說:“小冬姑娘,不要客氣,以後叫我梅……”說到這,梅蘭芳也停住了,他實在想不出應該怎麽讓對方稱呼自己。
一旁的“梅黨”起哄說:“就叫梅大哥吧。”
演出當天,梅蘭芳飾演鐵鏡公主,孟小冬扮楊四郎,一個粉麵含春,一個不怒自威,台下叫好聲不絕,甚至不少人喊起了“絕配”。
自那次合演之後,梅蘭芳隻要唱《四郎探母》,就找孟小冬跟自己合演。
孟小冬 梅蘭芳
不久之後的一次壽筵上,有人突然提議讓梅蘭芳和孟小冬合唱一曲《遊龍戲鳳》,這出戲講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微服出訪,在李家客店中挑逗李鳳姐。
平日裏唱這出戲,梅蘭芳搭檔都是餘叔岩,但當天台上一男一女,還是女生男旦,底下的觀眾興趣很大,想看孟小冬怎麽調戲梅蘭芳。
等到了台上,青澀的孟小冬麵對梅蘭芳不卑不亢,兩人聲情並茂,台下人聽了直呼:珠聯璧合,天生一對。
“梅黨”更是起哄:“台上這倆真真是天生的一對,如果有人能夠成人之美,將兩位撮合到一起,也算是人間佳話了。馮六爺,您看呢?”
其他的“梅黨”一聽更來勁了,下了戲就攛掇著把梅蘭芳和孟小冬撮成一對兒。
孟小冬很羞澀,但她不是沒考慮過,梅蘭芳也對她有意思,兩人因戲生情,竟真把婚事定了下來。
訂婚之時,梅蘭芳已經有了兩房太太,可孟小冬從小走南闖北,性格要強,絕不肯給人做小。
為使孟小冬安心,梅蘭芳告訴她說:
“我家中雖有兩房妻子,但明華已是病重臥床不起,實則隻有福芝芳在家中管事。我叔伯無後,我可兼祧兩房。若你肯嫁過來便不算偏房,是平妻,我定讓你與芝芳平起平坐,你看這般可好?”
孟小冬深愛著梅蘭芳,答應了這個請求。
孟小冬 梅蘭芳
1927年春節剛過,梅蘭芳和孟小冬就舉辦了婚禮。婚禮很簡單,隻有一桌酒席,連當時必不可少的測生辰八字都沒有,因為梅蘭芳許諾不讓孟小冬做妾,二太太福芝芳又性格強悍,所以她隻能暫時“藏”起來。
孟小冬住在梅蘭芳朋友家的四合院裏,每天下午三點鍾吊嗓子時,梅蘭芳會過來陪她,晚上再回二太太福芝芳那裏去。
嫁了梅蘭芳,孟小冬徹底從台上退了下來,因為梅蘭芳不想讓妻子拋頭露麵,怕人笑話自己養不起老婆。
梅蘭芳請了老師教她寫字、彈琴,騎自行車,但孟小冬還是覺得閑散,她時常對著行頭發呆,但隻在梅蘭芳在的時候才和他對唱兩句。
孟小冬的退台,給戲迷造成了極大憤怒。
當年梅孟兩人的結婚啟示一登報,杜月笙就連連惋惜,稱往後聽不到孟小姐的戲了。
1927年的一天,一位暗戀孟小冬多年的粉絲手執手槍闖進了梅家客廳,揚言梅蘭芳搶走了自己偶像,要找梅蘭芳要10萬塊。
一聽這話,梅蘭芳立刻以籌錢為由躲了起來,然後撥通了警衛電話。
看到軍警前來,粉絲慌亂中扣動扳機,隻聽“砰”一聲,梅蘭芳的一位朋友倒在地上,而他自己也死在軍警的亂槍之下。
“槍殺案”一經見報,立刻引起極大討論,福芝芳以“還是大爺命重要”為由勸梅蘭芳離開北平。
這事之後,梅蘭芳對孟小冬的態度也明顯冷了下來,去看望她的次數越來越少,後來索性暫居上海,兩人兩年的時間沒怎麽聯絡。
與此同時,梅黨人士“擁福派”和“擁孟派”展開內鬥,最終前者占了上風:
“孟小冬為人心高氣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則隨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與‘服侍人’相比,為梅郎一生幸福計,就不妨舍孟而留福。”
1930年,梅蘭芳應胡適的邀請訪美演出,原準備帶孟小冬同行,連照片都拍好了,結果福芝芳以墮胎相威脅。無奈之下,梅蘭芳隻能一人獨自出行。回程期間梅蘭芳伯母去世,梅接到噩耗,立即趕往北平舉辦葬禮。
葬禮辦了三天,可沒人通知孟小冬,直到最後一天她才得到消息。孟小冬剪了短發,頭戴白花來到梅府大門,在此之前,孟小冬從未踏入梅府一步。
可孟小冬正準備踏入,卻被仆人攔在門口:“孟大小姐請回。”
孟小冬找到梅蘭芳,可福芝芳仍舊不依不饒:“這個門兒,她就是不能進,我有兩個孩子,肚子裏還有一個,我拿這三個孩子跟她拚了!”
眾目睽睽之下,孟小冬被羞辱得下不來台。梅蘭芳沒法,隻得讓孟小冬回去:“你先回去,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經此一事,孟小冬對梅蘭芳徹底死心。1931年7月,一個下著暴雨的夜晚,梅蘭芳敲了許久的門,孟小冬依然不讓梅蘭芳進門。
梅蘭芳在門外呆了一夜,最終緩緩轉身,離開了孟小冬。
這之後,孟小冬絕食、生病、避居津沽療傷,甚至還到北平拈花寺出家,一心向佛。孟小冬修佛期間,天津一家大報出現了化名的連載,影射梅蘭芳孟小冬的事跡,甚至把孟小冬說成是殺人犯的未婚妻。
朋友向她陳述厲害:“你自暴自棄,脫離舞台,無聲無息地居家念佛,正好中了別人詭計,反而使人對報上的小道消息信以為真,日子一久,觀眾逐漸把你遺忘,最後毀了自己的才華,豈不可惜?”
孟小冬醒悟過來,她打起精神在《大公報》發布了一則《孟小冬緊要啟事》,連登三天,公開與梅蘭芳徹底決裂。
她在啟事裏寫:
“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冬自歎身世苦惱,複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兩人分手,梅蘭芳要給她三萬包銀,可孟小冬放狠話說:
“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麽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麽不嫁人,要嫁就嫁一個跺腳亂顫,天上掉灰的人。”
離婚之後,孟小冬重返戲院,第一場戲就是全本《四郎探母》,唱完了台下大喊“冬皇萬歲”。
這之後,孟小冬流連舞台,直到1937年日軍侵華,孟小冬停止唱戲,拜老生餘叔岩為師。
彼時餘叔岩疾病纏身,生恐一身技藝無處傳授,他打破“小冬是蘭芳妻”的顧慮,收孟小冬當了關門弟子。學藝期間,孟小冬停了所有演出勤學苦練,其餘弟子無一人做到。
一位梨園前輩評價她:“自拜叔岩,則每日必至餘家用功,寒暑無間。前後五年,學了數十出戲,是餘派唯一得到衣缽真傳的人。”
孟小冬學藝五年,後餘叔岩患癌去世,又替師父穿了三年白,八年內沒有收入,期間全靠上海灘黑幫老大,杜月笙接濟。
杜月笙愛聽戲,早在1919年,孟小冬在上海第一次登台獻唱,杜月笙就送過她一捧鮮花。但那時孟小冬隻有13歲,隻記得那是個兩耳朵招風的人。
梅孟兩人分手後,得知孟小冬分文未取,杜月笙替她抱不平,還找到梅蘭芳替孟小冬要了4萬塊。
孟小冬 杜月笙
1936年,應杜月笙的邀請,孟小冬為黃金大劇院揭幕剪彩,並在此演出20多天。一天晚上,黃金榮和杜月笙談起孟小冬,黃金榮說:
“月笙,我看那女伶孟小冬品貌既美,舉止瀟灑,行動大方,而且戲藝又佳,這是一個難得的佳妹,不如將她設法討了進來,納為妾室。”
杜月笙素有娶孟小冬的想法,但他知孟小冬心性,所以從未開口,也沒像搶四姨太姚玉蘭那樣把孟小冬擄走,隻是在身後默默幫助,一幫就是十幾年。
1947年,陝西發生水災,杜月笙想借60大壽組織賑災義演,請了所有的名角一起演出,梅蘭芳、孟小冬都在邀請之列。
彼時距離孟小冬上次公開出演已過去八年,戲迷都想一睹冬皇風采,演出一票難求,台灣觀眾都坐飛機飛過來看。當時最高票價是50萬法幣一張,黃牛票炒到了500萬一張,而當時30萬法幣就可以買一擔糧食。
演出當晚,京劇行的名角、前輩都來了,連四大須生馬連良也沒有位置,還是跟別人擠著一張椅子看的。一曲《搜孤救孤》唱完,不少前輩說以後沒法再唱了,因為太受歡迎,義演不得不加演,變成了十天,梅蘭芳唱了八天大軸,孟小冬唱了兩天。
為了避免尷尬,杜月笙特意差人安排梅蘭芳和孟小冬兩人岔開,最後的慶功會上,因為梅蘭芳在場,孟小冬稱病沒有出場。
後來梅蘭芳家的仆人稱,梅先生在家連聽了兩天《搜孤救孤》的轉播,全上海錄音機都賣斷了貨。
這之後,40歲的孟小冬宣布息影,徹底不再登台演出。
演出完後孟小冬返回北平,臨走之前,杜月笙送她一塊金表,孟小冬沒收,隻帶走了一件唱《搜孤救孤》時穿的青衫。
杜月笙自責金錢褻瀆了她,又派人趕往北平,為她買了一棟新房子。
與此同時,在四太太姚玉蘭的攛掇之下,杜月笙也展開了對孟小冬的進攻。
他對來上海演出的梅蘭芳處處發難,先是跟上海各大報館打招呼,要求不準報道梅蘭芳的消息,接著又在梅蘭芳演出時起哄搗亂,弄得梅蘭芳演出受挫,經濟虧損很大,甚至連返回北平的路費都湊不齊,隻得典當行頭換盤纏。
戰亂時期,孟小冬在北方東躲西藏,有次被困在湖北一個山洞裏,杜月笙四處找人幫她,後來更是包下一輛飛機,派兒子去把她接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孟小冬暫住在金蘭姐妹姚玉蘭家裏,晚上兩人徹夜長談,正在孟小冬睡得迷糊之時,姚玉蘭卻起身出去了,孟小冬先是沒在意,可回來的是杜月笙。
第二天,姚玉蘭見到孟小冬,握住她的手道:“讓我們像一家人一樣。”自此孟小冬留在了杜公館,跟姚玉蘭、杜月笙三人一起生活。
孟小冬 杜月笙 姚玉蘭
杜月笙當時已快六十,患有嚴重哮喘病,得靠吸氧保命,曾經的萬貫家財也在戰火中被燒毀了,隻剩下一堆欠條。孟小冬和姚玉蘭輪流服侍在身邊,姚玉蘭照顧白天,孟小冬照顧晚上。
1949年4月,杜月笙全家從上海暫避香港,孟小冬也跟了去,雖然四下流亡,可杜月笙一點也不曾虧待孟小冬,他花重金買了一個大瓷缸,給孟小冬吊嗓子用。
兩年後,杜月笙對香港也產生了危機感,準備全家遷到歐洲居住。
就在他在病榻上清算著護照的時候,從未表態的孟小冬淡淡說了一句:"我跟著你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心裏一震,立馬召集各房開會,沒幾天就就行了婚禮,成了五姨太。
婚禮當天,重病纏身的杜月笙堅持換上喜服,讓人攙扶著給來賓敬酒,還叮囑孩子們要稱呼孟小冬為“媽咪”。他在最高檔的九龍飯店辦酒席,可那時他已沒什麽錢了。
重病期間,杜月笙曾跟法學家好友談起自己對孟小冬的感情,他說:
“我活了六十多年,對於男女之間的事體,向來隻知道一個歡喜,根本不懂什麽叫愛。現在我說出來你不要笑話我,直到抗戰勝利的這幾年,我懂得愛和歡喜之間,距離大著哩。”
1951年8月4日早晨,杜月笙罕見地起床後沒有氣喘,孟小冬正要高興,他卻把各房人喚來:
“趁此刻我的精神好, 我要和你們談談怎麽辦我的後事了。”
一聽到此話,孟小冬忍不住哭出了聲。
交代後事之後,杜月笙開始高燒不斷,幾次陷入昏迷。每次醒來他都望著孟小冬嘴唇顫抖,可什麽都說不清,最後隻能望著孟小冬流淚。
孟小冬心如刀割,她拿出手帕一邊為他抹眼淚一邊寬慰道:“月笙, 你放心好了!”
12天後,杜月笙病逝,當時兩人結婚連一年都不滿。去世前一晚,他還拜托友人照料子女和孟小冬。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分了兩萬美金遺產,姚玉蘭和孩子去了台灣,她一個人則留在了香港。
杜月笙 孟小冬
50年代中,周總理多次給她去信,希望她能回大陸,不登台演出也可以執教。可孟小冬知道梅蘭芳已是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不想與他見,又顧及自己的杜太太身份,沒有回大陸。
1967年,在姚玉蘭的安排下,孟小冬遷居台灣,很多人聽說“冬皇”到來,紛紛前來拜訪,都被一一謝絕。
那時候她手上沒有多少錢,不久後開始教徒授藝,黃金懋,吳中一都是她的徒弟。可她雖然教徒,但卻很少唱戲,杜月笙之子在回憶“媽咪”晚年生活時說:
“她(孟小冬)賭馬,吹牛,打麻將,惟獨就是不唱戲!”
晚年的她,一直跟姚玉蘭及其女兒生活在一起,姚玉蘭的女兒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她,三人如一家人一樣。她自己也深居簡出,沒事誦經念佛,閑時練練書法,生活過得輕鬆愜意。
1977年5月27日,70歲的孟小冬因哮喘病發作去世,因為晚年一直信佛,死後葬於台北板橋佛教公墓。好友張大千親筆為她墓碑提字,還寫了挽聯:
魂歸天上,譽滿人間,法曲竟成廣陵散;
不畏威劫,寧論利往,節概應標烈女篇。
1932年,孟小冬跟梅蘭芳離婚之時,曾傳聞生下過一個女兒,因心中有氣,後來送了人。
有人說那孩子就是後來的京劇演員杜近芳,她生於1932年,在1949年曾拜梅蘭芳為師,照片上的自己跟梅蘭芳極為相像,連梅蘭芳自己都分不清。
杜近芳對自己的身世一直不清,1992年赴台演出之時,她曾想當麵問下孟小冬,可那時對方早已離世。
晚年孟小冬的藏物裏,有兩件物品一直舍不得丟,一件是餘叔岩的遺照,一件是把繪有梅花的折扇,是梅蘭芳所繪。隻是她從不提起梅蘭芳,也不解釋扇麵的意思。
1949年,作家沈寂繞道香港,曾探望過杜月笙和孟小冬,孟小冬問他:“沈先生從上海來?”又問他“上海可還唱京戲?”
沈寂回答之後,孟小冬又一一問了程硯秋,麒麟童等一眾前輩近況,可還登台唱戲,唯獨不提梅蘭芳。
沈寂沉默,隻得用回答別人近況的語氣不問自答:“梅蘭芳,梅大師也上台演《穆桂英掛帥》,盛況不減當年,觀眾十分歡迎。”
沈先生邊說邊觀察冬皇的麵色,可孟小冬隻是漠然地點點頭,表示聽到,然後一片沉默,再也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