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這個不會中文的老外,拍下90年代的中國,滿滿都是回憶殺

(2022-06-06 12:06:44) 下一個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中流逝,歲月在流逝,我們在成長。

20多年前,一位來自荷蘭的攝影師,受到法國版《Vogue》的邀約,來到上海,記錄了他眼中的中國,拍下那個年代真實而珍貴的畫麵。

這位攝影師對於上海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他就是羅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

在成為攝影師之前,他逃離過軍營,做過洗碗工和油匠、在法國南部摘過葡萄、在可口可樂工廠打工……為的都是可以遊曆世界、自由攝影。

羅伯特·凡德·休斯特

羅伯特曾驅車遊曆世界,卻因一場火災,他用一年半時間前往北美和南美所拍攝的照片全部化為烏有。

“那年我31歲,突然間我洞穿一切。”

好在1979年1月,他拍攝的墨西哥和危地馬拉的人文照片,在巴黎的展覽獲得了成功,從此,羅伯特成為被《地理雜誌》、《時尚》、《星期日泰晤士報》等雜誌社邀約的自由攝影師。

1990年4月,因《Vogue》法國版的拍攝工作,羅伯特首次來到亞洲,第一站到達上海後,便與魔都結下了不解之緣。

羅伯特在上海和平飯店展示他的攝影作品

那時候黃浦江對麵的陸家嘴,沒有東方明珠,沒有環球金融中心,沒有金茂大廈,也沒有香格裏拉。

有的是人民廣場的白鴿,和舊時那幽深的弄堂。

那時上海的天還是藍的,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沒事兒的時候總喜歡來人民廣場,曬曬太陽。

那時候還沒有電腦,

甚至電視也很少,鳳凰是最拉風的自行車,路上還能看到各種巨型海報。

那時候的上海,路上總會有時髦的女郎,或者戴著蛤蟆鏡的帥氣少年,吸引人們的目光

年紀尚輕的羅伯特,雖然早已環遊世界拍照,可唯獨中國讓他留了下來。僅僅在上海待了一天後,他就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與這裏的人們,並在之後定居於此。

“上海是一個能靠步行去感受的城市,道路旁的綠樹在春夏季鬱鬱蔥蔥,老派上海人穿著睡衣與鄰居們坐在樹下喝茶閑聊。”

羅伯特說,他喜歡上海這兒的煙火氣。無論是黃浦江邊晨練的老人,在路邊乘涼的大爺大媽,還是當地熱鬧非凡的茶館子……一切在他眼裏都很稀奇。

羅伯特漫遊在上海的街道,從這裏到那裏,從早到晚,帶著對這座城市的一無所知。沒有任何計劃的在街道上閑逛,從城市到郊區,不停拍著照片。

他從不擺拍,隻是隨意抓拍經過的路人,記錄下那些不為人知的記憶。

“走在大街上最讓我吃驚的是,盡管我在不斷地拍人拍景,但沒人注意過我。

直到一天晚上,我無意拍攝了正在唱卡拉OK的一家人,沒想到他們特別興奮,第二天接我到了家裏,做了一桌大餐招待我。”羅伯特說道。

“中國普通百姓表示友好的方式讓我難忘,他們會讓我坐下,給我點煙,請我喝茶,問問一下我從哪兒來等等。”

有人說,看到羅伯特的照片,想起了小時候沒那麽多高樓的時光。而這些照片,不僅是羅伯特自由不羈的見證,更是中國瞬息萬變、蓄勢迸發的社會能量的珍貴影像。

在羅伯特的這些照片裏,上海似乎還隻停留在剛剛過去的昨天。25年的時間很長,上海發展得很快,但她的洋氣,從未改變。

與西方崇尚獨立和英雄主義不同,“家”這個字在中國人心中,是個特殊的含義。定居上海後,羅伯特也漸漸了解到“家”的文化,尤其是“家”的精神價值深深種植在中國人心中。

於是從2004年開始,年過六旬的羅伯特,花費6年的時間,走訪中國20多個省份,拍攝2500多個家庭(多數是底層家庭),將他們的生活用鏡頭記錄下來。

家,是中國人心中唯一的城堡。我想借此拍攝,談談家在大夥心中的地位,和對家的理解。”

不會說中文的羅伯特,隻能帶著翻譯開啟自己的中國鄉村拍攝之旅。當地人也都對這個遠道而來的老外,感到新鮮有趣,紛紛熱情地招待他。

用眼神、用情感、用我的感受來交流。” 和羅伯特最初想的不一樣,“他們比我想得開放多了”。

當地人不僅都很積極配合羅伯特的攝影工作,還會在他離開之時,備上些許食物、水果,“中國人真正的樣子,是努力且熱情好客。” 羅伯特笑著說道。

“他們請我坐下,讓我跟他們一起飲茶,我會永遠記住他們對我的好奇,他們的真情和熱忱讓我深感欣慰。”

拍攝時,他既不打光,也不用後期軟件,拍照時就隻是帶上相機和三腳架。

他會仔細觀察人的表情、屋內的痕跡、裝飾——他說這些都是這戶人家對生活的衡量,對美的理解和他們的生存狀態的反映。然後就等在那,等合適的光出現,然後按下快門。

這些照片構圖精致,用光考究,充分表現了羅伯特眼裏普通中國人的生活。

而羅伯特最終拍攝的畫麵,精美無比,像荷蘭的古典油畫般,看得出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工作。

“來到中國後,我才發現家庭對一個人影響非常之大。我的家庭不美滿,所以中國讓我真正有家的感覺。”

在羅伯特看來,中國的鄉村文化,又是一種源於鄉村生活,不同於城市文化的另一種文化。

當地居民淳樸敦厚、勤勞善良的價值觀,也深深打動了羅伯特。

在羅伯特的眼中,他們格外能吃苦耐勞,格外能勤奮工作,也格外地不計較個人得失。

“我會感受到他們的決心、勇氣和意誌力量。看來他們隻有一個行進的方向,那就是前進。在我的照片中,我要展現這樣的美好。”

因此,他們也成為了羅伯特心中,中國最能吃苦耐勞、最有奉獻精神,和廣闊胸襟的一群人。

即使經曆那麽多磨難,他們卻依舊樂觀,始終認為生活沒有虧待自己。

他們沒有金錢、時間看世界,但在他們的內心中,一直憧憬著能去更多的地方,去看更美的風景,去填補日子裏的一個個空白。

在羅伯特按下快門的時候,心裏充滿了對被拍攝者的尊重。

“在這以後,我發現自己能夠融入他們的家庭了,就像在那些我能夠用語言交流的國家那樣,進而能夠拍下與他們默默交流的那一個又一個瞬間。”

最終,羅伯特將這6年拍攝的作品出版成影集《中國人家》。此書一經發售,立即轟動世界。羅伯特還在《中國人家》扉頁上寫著一行紅色的小字:獻給中國人民

如今的羅伯特,已經78歲了,但他依舊沒有停下他的攝影之路。

如果可以,我還想用我的照片,訴說更多的故事,哪怕隻是一瞬間,傳遞那一瞬間的理由和激情。”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中流逝,歲月在流逝,我們在成長。感謝羅伯特的每一張照片,因為那都是時光的標本。

或許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時光,而是留住記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l20120 回複 悄悄話 看著看著就想哭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