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舊時人情簷外月》

(2022-06-20 08:00:11) 下一個

《舊時人情簷外月》

// 文章刊登於2022年6月10日新民晚報頭條《夜光杯》 //

 

活久了,就有點心灰意冷,看看前輩們的回憶錄,看看從傳統文化中走出來的前人處事待人,給人的內心開一扇窗,曬曬陽光,否則蒙塵已久的真菌真的要黴變生癌了。
孫養農是舊時代名票,爺爺孫家鼐:晚清狀元、光緒老師、當過刑部、吏部的尚書,孫家世代為官,進入民國,投資銀行、麵粉廠,富家子弟孫養農不僅玩票捧角,而且出錢組票房,贍養人老嗓啞,或者落魄的伶工,幾乎為之傾家蕩產,在所不辭。他在菊壇識人無數,與餘叔岩最要好。
經過抗戰、接著國體變更,孫家迅速隕落,孫到香港坐吃山空,最後靠拉琴教戲維持生活。杜月笙走後,孟小冬得2萬美金,在香港租房度日,隻有出帳,沒有進賬。看到孫的落魄,孟小冬忍不住提議:咱們一起寫本書吧,寫寫跟餘叔岩學戲的事兒。當時的社會崇尚京劇,酒席間不懂京劇就無話可談。同為商人請客,十年前飯後請洗澡,解放前飯後請看戲,這就是時代的趣味與品位。餘叔岩是響當當的角兒,獨一無二的須生泰鬥,孟小冬“自拜叔岩,則每日必至餘家用功,寒暑無間,前後五年”,孟瑤在《中國戲曲史》斷言:“唯一得到衣缽真傳的人”。

 

 

書名很樸實:《談餘叔岩》。孟小冬請張大千專門題寫了書名,又請人筆錄,自己口述,絮說追隨先生學藝的親身體驗,栩栩如生地再現先生在戲曲表演中的坐唱念打,還有先生的戲曲藝術追求和成就,最後請文字極佳的老先生將口述改寫成典雅古樸的文言文,流暢而典雅,作為書的序言,成為書之斑斕鳳頭。1953年出版,僅署名一人:孫養農。
序言名伶孟小冬,作者名票孫養農,一時瑜亮,光彩奪目。出版後,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版,稿費幾十萬,孟小冬一個子兒也不要,全給了孫養農。孫養農的弟弟孫曜東後來感激地敘述道:孫養農家道中落,要養家糊口。那時我已被送到白茅嶺農場改造,也要靠孫養農按月接濟,而孟小東就這麽不動聲色地幫助了我們全家,這也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
孤例不證,那麽在看看與孟小冬有緣的梅蘭芳的做派。
 
 

 

梅蘭芳的事業恩人——牛秉坤,東北首富,開辦鍋粥,救濟饑民,免費施藥,救治窮人。創辦孤兒院,創辦盲人聚會所——“三皇會”,人稱牛善人。因為喜好京劇,出資創辦京劇喜連成科班,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都在此學戲。梅蘭芳首先被牛秉坤慧眼識英雄,原藝名“喜群”,牛秉坤請人取名梅蘭芳。
天有不測風雲,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沙皇的紙幣如同廢紙,與舊俄貿易的牛家元氣大傷。1930年長子在大連投機大豆巨虧,再加上此前軍閥混戰,日本人的經濟掠奪逼迫,牛家事業急速敗落,1932年“九一八”事件後,牛秉坤徹底破產,他不願歸順,做日本人的臣民,不得不拋卻養家活口的不動產,帶著家人來北京,暫住在連襟葉春善家裏。梅蘭芳知道後,立刻倡導北京伶界,借北平廣德樓戲院,為牛秉坤舉辦三日義演,梅蘭芳領銜主演,還有“喜連成”戲班的大腕藝伶。義演結束後,用這筆錢替牛秉坤置辦了“陰陽二宅”——陽宅:買了北平宣武門外西河沿一所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供其養老;又用1500塊現洋,買到了段祺瑞的一具楠木棺材,即陰宅。1943年牛秉坤病歿北平,用這款棺木收殮,運回吉林北山安葬。
1952年3月,為了支援抗美援朝,梅蘭芳來東北義演,演出一結束,梅蘭芳就乘坐一輛大馬車,來到吉林城北沙河子鄉曉光村牛家山祖塋,憑吊牛秉坤,站在墓前恭恭敬敬三鞠躬。
抗美援朝結束後,梅蘭芳受《文匯報》邀約,準備口述連載《舞台生活四十年》,為此他專門畢恭畢敬征詢牛秉坤七姨太的意見:“我要寫《舞台生活四十年》,對老東家的功績怎麽談哪?”七姨太說:“算了,他是個資本家,如果寫他,會犯錯誤的。”那個時候,隔三岔五搞政治運動,梅蘭芳說:“老東家的恩情,我這輩子、下輩子都報不完。做人要有良心,我寧可犯錯誤,也要為老東家好好寫一寫。”
於是,梅蘭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書中,用誠懇的語言,高度肯定了牛秉坤的功勞。
中國幾千年來的農耕社會,除非異地做官,一輩子囿於村落,生活在此熟人圈裏很安全。之間的維係源於血緣親、熟人情。但明清南糧北調的激增,走運河的船工成為群體,他們沿河為家,夜夜異鄉,於是出現了江湖社會,需要異鄉同行的照應,但這是個陌生人社會,於是出現江湖義氣!以此籠絡陌生人之間的交往,抱團防禦陌生社會的不確定性,報恩就成了江湖義氣的核心價值。藝人也是走四方的群體,每到一處就要拜碼頭,非常講究義氣兩字。
梅蘭芳說“做人要有良心”就是報恩的情感底色。
今天大都市,多是異鄉人,處處江湖。人人疲於奔命,精於謀生,舍不得報恩。十年前的上海,也是演藝界,社會上流傳某名嘴一句負心話:“當年喝他一碗粥,難道今天要還他一碗魚翅嗎?”,怒懟當年落難時,對他供吃供喝且帶入圈子的大哥關棟天,當天深夜此言上網,吃瓜群眾大吃一驚。但做大哥的一言不發,直至今天。大哥出身於梨園世家,知道江湖規矩:君子絕交,不出惡聲。
舊時代的江湖深受傳統士大夫影響,忠、源於廟堂儒,義、多在江湖俠,最後殊途同歸,匯於一潭。朋友之間,不談利害,舍生取義,這是孔孟之道,也是江湖之道。大儒章太炎名聯下句:“為人亦儒俠之間”。構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溫情:古道俠腸。
現在的江湖,冷冰冰的,滿腔熱情會感冒的。
江湖成了漿糊。
 
——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Top Comments
  •  
     
  •  
     
  •  
     
  •  
     
  •  
     
  •  
     
  •  
     
已無更多數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