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作者 | 殊春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菩薩蠻》
乾元二年,杜甫避安史之亂,移居成都。次年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後人稱“杜甫草堂”。
他在這裏看到了安史之亂的平定,看到了他效忠的唐王朝慢慢恢複元氣。盡管一生曆經磨難,他至死都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抱著希望。
一百三十餘年後,同樣在亂世住進草堂的那個詩人就沒那麽幸運了。
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
花開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
——韋莊《燕來》
韋莊重修杜甫草堂的時候已經六十六歲,比杜甫建草堂時還年長18歲。
他有意挑了這個地方作為自己的新居,又將自己的詩集命名為《浣花集》,以表達自己對杜甫的崇敬之情。
他一定知道杜甫終生都是大唐的忠臣,而他那時已決定效忠於後來成為前蜀開國皇帝的王建了。
在草堂裏讀著杜甫那些對朝廷滿懷忠愛之情的詩作,不知他是什麽心情。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韋莊《菩薩蠻》
韋莊出身杜陵韋氏,家族世代簪纓,民間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傳言。到韋莊這代雖已家道中落,但祖先們煊赫的聲望還是讓他擁有了良好的教育條件,以及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
韋莊幼時“孤貧力學,才敏過人”,作為家中長子,整個家族振興的希望都壓在他肩上。而儒家思想的熏陶和祖先輝煌的曆史,也許還讓他把唐朝複興的希望也壓在了自己身上。
但那時的唐朝,已經不是幾個有識之士可以拯救的了。
各懷異心的藩鎮,為所欲為的宦官,不可開交的黨爭,再加上顛沛流離的百姓,共同構成了韋莊即將走上的政治舞台。這個偉大的王朝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到它的末年,距離崩潰隻差最後一點火星。
年輕的韋莊還看不清這一點,他隻想循規蹈矩地順著那條讀書人的獨木橋走下去,入仕為官,濟世安民。
要想實現這些理想,他需要先考中進士。
這一考,就是大半輩子。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幹,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韋莊《浣溪沙》
早在開元盛世,已有舉子說過:“仆竊謂今之得舉者,不以親,則以勢;不以賄,則以交”,到了朝政腐敗的晚唐,科場請托之風尤為嚴重。而沒有高官顯宦為之撐腰的韋莊,隻能一次次名落孫山。
到了廣明元年,他要麵對的就不是落第的失望,而是戰亂的威脅了。
那年秋天他照舊去長安趕考,也照舊落第。還沒來得及踏上回家的道路,黃巢麾下的起義軍就攻占了長安。
韋莊一定聽說過廣西、山東等地農民起義的消息,但這是他第一次見識到真正的幹戈與烽火。他無法了解造成這些普通農民揭竿而起的深層原因,隻能看到奔逃的百姓,失序的城市,以及混亂中不可避免的燒殺搶掠。被圍困在長安的幾個月,徹底動搖了他對朝廷的信心。
好不容易逃出生天以後,他寫了《秦婦吟》。
這首詩與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北朝樂府《木蘭辭》並稱為“樂府三絕”,韋莊也因此得到一個外號“秦婦吟秀才”。
他漸漸有了名氣,鎮海軍節度使周寶招他入幕。沒過幾年,部下叛亂,周寶出奔常州,韋莊也隻好離開。
從潤州到婺州,再到徐州、揚州、贛州、衢州,他的足跡遍布各地,尋找一個沒有被戰火摧殘過的地方。
但世上是沒有桃花源的,那不過是同樣身處亂世的陶淵明筆下的一個空夢。即使有,韋莊也未必願意去,在與世隔絕的仙境裏度過餘生;他的靈魂仍然屬於擾攘紅塵,屬於業已搖搖欲墜的大唐。
乾寧元年,五十九歲的韋莊及第了。
街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鳳銜金榜出雲來,平地一聲雷。
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衝天。
——韋莊《喜遷鶯》
他老了,雁塔題名的興奮已經給不了他多少幻想。朝廷授予他一個校書郎的小官,命他訂正皇家的藏書。但是風雨飄搖的唐末,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乾寧三年,因西川節度使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連年交戰,朝廷派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使,前去講和,韋莊作為判官隨行。王建並不理會已經有名無實的朝廷詔書,倒看中了韋莊,有意把他留在身邊。
韋莊不肯。
其實早在盛唐時期,藩鎮的幕僚就比長安的低級官員待遇更高。韋莊曾在周寶幕中數年,不會不知道這點。這個搖搖欲墜,已失去一切威望的朝廷,到底吸引他什麽呢?
可能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
他依舊默默地留在破敗的長安,領著一份微薄的俸祿,聽著四麵八方傳來的藩鎮叛亂的消息。整個世界都快要遺忘他的時候,他忽然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
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二月,左補闕韋莊奏:“詞人才子,時有遺賢,不沾一命於聖明,沒作千年之恨骨。據臣所知,則有李賀、皇甫鬆、李群玉、陸龜蒙、趙光遠、溫庭筠、劉德仁、陸逵、傅錫、平曾、賈島、劉稚圭、羅鄴、方幹,俱無顯遇,皆有奇才,麗句清詞,遍在詞人之口,銜冤抱恨,竟為冥路之塵。伏望追賜進士及第,各贈補闕、拾遺。見存唯羅隱一人,亦乞特賜科名,錄升三署。”敕獎莊而令中書門下詳酌處分。
——《容齋三筆》卷第七
韋莊自己在科舉的獨木橋上跋涉了大半輩子,直到老年才進士及第。還有很多像他一樣有才華有抱負的人,終身都沒能等到一紙金榜。他渴望慰藉一下那些失落的靈魂,就像慰藉曾經的自己——盡管無論是對他還是對他們,這遲來的慰藉早已沒有意義。
這是他為大唐做的最後一件事。
就在他上表那一年,宦官劉季述等發動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大肆殺戮。早懷異心的梁王朱全忠派兵入京,誅殺劉季述等人,擁護昭宗複位,乘機控製了中央政權。
在長安目睹了全程的韋莊徹底絕望了。
他一生都想效忠大唐,但他的大唐在哪裏呢?他隻能看見無數凶手和野心家,在一個逐漸癱瘓的巨人身上拚命吸血。他曾在詩書裏熱愛過的那個強盛而繁華的國家,那個他的祖先曾為之奮鬥過奉獻過的國家,早已窒息在無邊無際的血海中了。
他得逃跑。他不想也跟著窒息。
天複元年,韋莊應王建之邀,為西蜀奏記。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難忘。夜坐心中火,朝為鬢上霜。
不經公子夢,偏入旅人腸。借問高軒客,何鄉是醉鄉。
——韋莊《愁》
他在浣花溪邊找到了已經敗落的杜甫草堂,重新修繕之後住了進去。作為王建信任的幕僚,他的生活遠比當年的杜甫優裕。但是在另一個意義上,那位一生落魄的詩聖擁有韋莊可望而不可即的幸運。
杜甫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而韋莊的希望,和他們同樣熱愛著的大唐一樣,早已被徹底摧毀。
入蜀六年之後,韋莊聽到了唐哀宗被迫禪位給朱全忠的消息。隨後王建稱帝,韋莊也加官進爵,“建之開國,製度號令,刑政禮樂,皆莊所定。”
武成三年,韋莊在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任上去世,年七十五。
他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但他所服務的,已經不是他所熱愛的那個王朝。
韋莊對自己的結局滿意嗎?
我們隻能希望如此。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興亡盡此中。
有國有家皆是夢,為龍為虎亦成空。
殘花舊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謝公。
止竟霸圖何物在,石麟無主臥秋風。
——韋莊《上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