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9)
金門炮戰,目的解放台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餘部隊逃到台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
1958年及其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
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在炮戰初期,國民黨軍隊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複戰力。 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M55式203毫米榴彈炮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
10月初,解放軍宣布解除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大陸方麵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中國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1、1958年,位於碉堡中的國軍炮兵部隊,正企圖對人民解放軍進行反擊。
2、1958年,金門國軍炮兵在尚義機場發炮反擊人民解放軍。
3、1959年,蔣經國凝望對岸的廈門,去國多年,必然思鄉情切。
4、1959年,蔣經國乘坐金門獨有的交通工具
5、1953年,蔣介石巡視金門前線。
6、1953年,蔣介石在金門太武山頂遙望。
7、1957年,國民黨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
8、金門島麵對廈門的海岸,一群國軍官兵演練後稍事休息,前方是布雷區,海灘上插滿了反登陸樁,以阻擋人民解放軍的登陸行動,岸邊的枯樹增添戰地的荒涼景色。
9、金門的步行街景
10、駐金門的國民黨官兵。官兵們除了練兵作戰外,平日亦協助地方百姓蓋屋、修路、割草、清理環境,以創造軍民一體的情感。
11、1958年,金門一對幸存的祖孫在殘破的家園中留影。
12、一家食品罐頭商店,店主是一名老婦人。由於年輕勞動力移到台灣居住和發展,留下來多半是老年人,形成金門老人人口比例較高。
13、一群國民黨官兵在撞球室裏打撞球。駐軍為金門帶來龐大的消費,包括休閑產業,撞球是軍中十分普遍的休閑。
14、一隻被遮上眼睛的驢子推動沉重的磨石,以完成稻子的去穀工作。這是中國農村傳統運用獸力工作的方式,此時的金門仍然沿用這項技術
15、金門的油罐車,由軍車托載,並由軍人守護。石油和糧食是金門生存的命脈。
金門島麵敵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