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伍爾夫誕辰 | 女性需要的兩種自由

(2022-01-24 13:02:37) 下一個

三聯中讀 三聯生活周刊

被譽為「二十世紀女性主義文學先鋒」的伍爾夫,在其誕辰140周年將到來之際,頻頻被人們提起。

她的多部小說入選世界英語小說百強,入選數量與莎士比亞同居榜首

從最負盛名的《到燈塔去》《達洛維夫人》,再到「迄今為止最偉大的英國小說」之一的《海浪》,她的作品猶如照向巨浪的燈塔,與當下的爭鳴如齒輪般契合。

我們無論沉潛翻閱,還是浮光掠影,總能通過她的文字追索女性處境、女性命運等令人沉思的議題。
 
電影《時時刻刻》 / 妮可·基德曼 飾 伍爾夫
 
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女人想要寫小說,她就必須有錢,還得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錢呢,要年入500鎊,房間呢,還要能上鎖。」

在上世紀20年代,伍爾夫的這句話,無異於一塊石子投進了湖心,驚得漣漪四起。

很多人質疑「500磅」之巨(當時相當於中等收入),認為伍爾夫不知民間疾苦,癡人說夢。
 
伍爾夫在蒙克屋的寫字桌

殊不知,伍爾夫強調的是其背後的象征意義,是物質所能帶來的兩種自由

恰如她一貫鮮明的觀點「心智的自由仰仗於物質基礎」

500鎊年收入代表著財務自由,可以獲得閑暇去寫作;能上鎖的房間代表著空間自由,可以獲得獨立思考的餘地。」

理想的女性生活態度

伍爾夫曾描述一種女性理想:
掙到足夠的錢,去旅行,去閑著,去思考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去看書做夢,去街角閑逛,讓思緒的釣線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須知大多數情況下,「去閑著」「去街角閑逛」「去做夢並非易事——

我們絕大部分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是需要擔起各種角色與責任、並為之奔波努力的普通人;

而理想化的「自由」,很多時候是一種需要女性自主營造的內心感受,是戴著鐐銬舞蹈,是在瑣屑的日常中,依然不放棄自我成長、自我滋養的內在強韌。

 

電影《時時刻刻》

對今人而言,伍爾夫的價值更在於一種提示、提醒——女性自己,有能力為自我構築更深邃、智性的內在世界。

明天便是伍爾夫誕辰140周年紀念日,讓我們一齊,緬懷這個超前於時代、浪漫睿智的女性靈魂。
 
伍爾夫

卡夫卡說:「她用一隻手擋住命運的襲擊,另一隻手匆匆在紙上記下自己的東西。」

保羅·奧斯特這樣評價其作品:「它刺痛我,使我流淚,不停顫抖。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以至於我想要盡可能地讀得慢些,再慢些。」

木心則歎:「我三四十歲,五十歲,都讀過伍爾夫;六十多歲時,看懂了。」

伍爾夫夫婦

伍爾夫也無懼審視婚姻,在《夜與日》她叩問愛情、婚姻、幸福和成功之間的關係,對「愛情和婚姻是否可以共存」「婚姻是否是幸福的前提」等問題,留下了許多充滿洞見的思考。

翻開「迄今為止最偉大的英國小說」之一的《海浪》,你將震撼地發現伍爾夫對時間、生死、個性、自我與群體等重要議題,早有詩性的闡釋。

其絕筆之作《幕間》,亦通過主人公揭示了所有不幸和痛苦終歸都源自人性共同的弱點——內在的欲求得不到滿足,人與人終歸無太大的差別。

 

或許是看透了人性的懦弱卻無力改變什麽,完成這部小說後,伍爾夫選擇結束與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的抗爭。

伍爾夫的觸角四通八達,不斷超脫浮於日常表麵的、粗鄙破碎的現實,引領你充分體察自我意識,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

從意識流經典《牆上的斑點》,到伍爾夫最完美的一部作品《到燈塔去》伍爾夫的文字世界精巧迷人,三五句話間,已令你心醉不已,思維不由自主地追隨她的步調遠去,樂不思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