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55年前的悲劇丨周小舟之死:他選擇一個特殊的日子

(2021-12-27 16:58:26) 下一個

毛澤東與周小舟

 

作者:孫國林

 
寫在前麵:
在廬山會議上支持彭德懷而被貶黜的前毛澤東秘書、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1962年6月來到廣州,擔任中科院中南分院副院長,不參加黨組會議,排最後一名。
文革開始後,周小舟首當其衝,備受淩辱,挨打受罵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最讓他痛心的是他不得不將他珍藏多年的文物手稿付之一炬,他一邊燒,一邊放聲痛哭:“這才是真正的有罪啊!”
1966年12月25日夜裏,挨了一天批鬥的周小舟坐在孤燈下痛哭了一夜,12月26日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刻,無望的他吞下了一大把的安眠藥。
那一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他選擇這個特別的日子,也許是想以自己的死來勸諫什麽人……

 

周小舟
 
人們都知道,周小舟在廬山會議上被打成反黨集團成員,被撤銷了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的職務,蒙受沉冤。但對於毛澤東與周小舟曾經有過的親密友誼,可能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周小舟(1912-1966),原名懷求,字元誠,湖南湘潭黃荊坪人。生於一個詩書之家,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1928年考入長沙著名的明德中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國文係。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生時期就擔任了中共北平臨委宣傳部長。畢業後,在中共中央北方局聯絡部工作。
 
1936年1月,年僅24歲的他,更名為周小舟,與曆史學家呂振羽一起,作為中共代表赴南京與國民黨政府談判聯合抗日,初露鋒芒。
 
同年8月,周小舟到延安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匯報南京談判情況。毛發現他是個人才,便將他調到中央軍委,任自己的聯絡秘書。
 
革命大本營初定陝北,毛澤東謙虛謹慎,不恥下問。即使是成篇的文章,也要征詢部屬的意見。周小舟毫無顧慮,對於文稿的寫法和語句,直陳己見。毛澤東很重視他的意見,有時整段采納他修改的文字,對他很是賞識。
 
有時,毛澤東與周小舟這位“老鄉”秘書,也聊聊湘潭的鄉俗民情,談談故鄉的名人軼事,說說家鄉的革命鬥爭。此時,兩人無拘無束,鄉音未改,都感到愉快莫名,常常發出爽朗的笑聲。
 
周小舟在毛澤東身邊,學到了許多東西,工作作風和方法都得到了改善。他對毛澤東的領袖風範和革命精神,由衷敬仰,這是他終生難忘的一段經曆。甚至連寫字,都要學習毛澤東書法的風骨和神韻。
 
毛澤東對他的秘書們,一般不會長期留在身邊,而是讓他們在革命風浪中鍛煉成長。1938年秋,周小舟離開毛澤東,擔任中共冀中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1943年底,任中共冀中六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45年秋,晉察冀中央局組建北平市委,準備接管日偽統治的北平,周小舟任北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國民黨搶占北平後,周小舟改任中共北嶽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1948年冬,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宣傳部副部長。
 
對一首詩的評價
 
1937年1月30日,是徐特立的60歲生日。整個延安從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起,到邊區的許多機關團體,都有祝壽文章發表。
 
周小舟當時是毛澤東的聯絡秘書,很有文采。他找到作家丁玲、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徐夢秋,說:“徐老的60大壽,我們一起寫首祝壽詩吧!”當即得到了響應。
 
很快,周小舟執筆的祝壽詩就寫成了。他們正在研究修改時,毛澤東進來了,笑著問:“三位秀才做什麽呀?”“我們正在作詩,祝賀徐老60大壽。”“好啊,這種方式很新鮮,我可以看看嗎?”周小舟說:“還不成熟,我們正在修改,主席給提提意見吧!”
 
毛澤東看到這首詩是:

 

蘇區有一怪,其名曰徐老。

衣服自己縫,馬兒跟著跑。

故事滿肚皮,見人說不了。

萬裏長征記,目錄已編好。 

沙盤教學生,AEUIQ 。

文藝講大眾,現身說明了。

教育求普及,到處開學校。

綠水與青山,徐老永不老。

 
毛澤東看後略作沉思,說:“前邊兩句寫徐老長征時的神態,很好。‘衣服自己縫,馬兒跟著跑’,他不騎馬,堅持步行,真是那樣,很現實,這是誰都知道的。末尾兩句也好,‘綠水與青山,徐老永不老’,意味深長。”
 
徐特立當時任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長,他積極發展教育,提倡大眾文藝。毛澤東發起的長征人寫的記實散文集《紅軍長征記》一書,由丁玲、徐夢秋初編後,交由徐特立編排目錄、定稿。詩中對徐特立的感人事跡作了概況表述。
 
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後,周小舟他們買了一塊紅布,將這首詩端端正正地書寫上去,準備送給徐特立。這時丁玲提出,落款要寫“中國文藝協會敬獻”,因為她和徐夢秋都是年前剛成立的、由毛澤東命名的“中國文藝協會”的幹事,周小舟表示同意。
 
周小舟
 
委以重任
 
1937年4月,毛澤東派他的秘書周小舟代表黨赴山西,與閻錫山進行聯絡,做艱巨複雜而又危險的統戰工作,以爭取和平民主權力。此間,毛澤東與周小舟之間電訊不斷,周承擔了黨和毛澤東“特使”的重任。
 
4月22日,周小舟赴五台縣會見閻錫山途中,毛澤東給他複電:談話應著重指出,政治製度之民主改革及人民自由權力之重要性與迫切性;國民大會選舉法與組織法,須照民主原則,徹底修改;我們根本反對愛國領袖之被審訊,主張立即釋放;問《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能否來延安一行,如同意,我表示歡迎。
 
4月23日,毛澤東再電周小舟,要他向閻錫山提出和平團結一致對外、容許共產黨公開參加救國運動、讚成全國民主改革運動等要求。
 
周小舟認真執行了毛澤東的指示,完成任務後返回延安。
 
抗日戰爭爆發後,毛澤東對周小舟再次委以重任。7月15日,毛澤東特致信閻錫山:“關於堅決抗戰之方針及達到任務之方法問題,紅軍開赴前線協同作戰問題,特派周小舟同誌晉謁,乞於接見並賜指示是禱。”7月16日,周小舟到達太原開始執行任務。
 
毛澤東對周小舟在山西的出色工作,感到高興。10月初,又派他以中央軍委聯絡員的身份,前往新疆盛世才那裏執行任務。當時,新疆是我黨與蘇聯之間人員、物資往來的惟一通道,減少國民黨地方當局的阻撓,保證交通順暢,是至關重要的。
 
周小舟臨行前,毛澤東在鳳凰山麓的窯洞裏與他談了一次話,對於此行的任務及注意事項,都作了詳細交代。10月5日,毛澤東又致電行程中的周小舟,對他表示關懷和指導。電報說:“你在工作中的政治方向是沒有錯的,工作中表現了積極與努力,一般說來是有成績的。”“但在工作中還表現了一些缺點,這就是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輕躁、粗率與驕傲的作風。”“改變的方向是用謹慎、周密與謙遜的態度去觀察問題,去處理問題,去待人待物,特別是在統一戰線工作中須嚴格采這樣的態度。”話語中含有深情厚誼。
 
1938年秋,周小舟擔任中共冀中區委員會常委、宣傳部部長。此間,他與毛澤東之間的聯係依然密切。他常常致信匯報工作和思想,問候主席安康。毛澤東盡管日理萬機,還是盡量給周小舟回信,多是鼓勵和愛護。

 

小舟同誌:

一月二十九日的信收到,所見很對,循此切實努力,必有進步。去年的信也收到,曾複一信,恐已遺失。一個人隻要無限忠心,什麽缺點也易於糾正,你對自己的看法是對的。 
毛澤東
(1943年)六月一日

 

1959年6月,周小舟(前排左一)、羅瑞卿(前排左三)陪同毛澤東回韶山在故居前接見群眾

 
陪伴韶山行
 
從1953年起,毛澤東幾乎每年都來湖南,每次都是由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陪伴,精心安排起居、安全、文娛活動。毛澤東很滿意。但他一次都沒有回過故鄉韶山。
 
1959年6月,毛澤東在視察了河北、河南、湖北之後,於下旬到達長沙,準備回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看看。他對公安部長羅瑞卿和周小舟說:我是回老家看望父老鄉親,請你們一不要派部隊護衛,二不要派公安人員跟隨,給我行動自由。
 
為了毛澤東的安全,周小舟他們還是暗中布置了安全保衛。6月25日傍晚,毛澤東一行抵達韶山。當晚,毛澤東未及休息,就高興地接見了當地幹部和部分親友,座談了兩個小時。往日鄉裏事,一起湧心頭,他幾乎徹夜未眠。
 
周小舟一直陪著毛澤東,悉心照護。6月26日晨4時多,毛澤東就起床,獨自走出賓館。周小舟、羅瑞卿得知後急忙追去,毛澤東向一座長滿鬆柏的小山走去,祭掃了父母之墓。歸途中,又訪問了一家農戶。
 
回到住地,毛澤東對周小舟等人說:“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迷信什麽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誌、老師、朋友也,這不得不承認。我下次回來,還得去看望他們二位。”
 
6月27日下午,毛澤東在韶山水庫遊泳,羅瑞卿及幾個水手陪遊。周小舟一直在岸上觀察周圍情況。毛澤東一會兒潛入水中,一會兒仰臥水麵,一會兒又踩水直立於水中,還喊著“立正”“稍息”“敬禮”,做出各種姿勢,似乎又回到天真爛漫的青年時代。
 
然後,毛澤東招呼岸上的周小舟說:“小舟,你怎麽不下水?”周小舟說:“我下不了水,我是秤砣(下水就沉底)。”毛澤東聽了說:“你是秤砣,怎麽叫小舟呢?”然後,指一指羅瑞卿說:“他以前也是秤砣,現在不是浮起來了嗎?你應當下水,不下水怎麽能學會遊泳?”
 
周小舟無奈,隻得換了衣裳,下到水庫邊的水中,撲騰了幾下就上岸了。毛澤東對他說:“你兩年不當省委書記,也要學會遊泳啊!”
 
遊泳後回住地時,毛澤東對周小舟說:“小舟,那個地方倒是很安靜啊。我退休以後,在那兒搭個茅棚給我住好嗎?其他領導人來休息一下也可以嘛!”毛澤東指了指韶河上遊的滴水洞方向,他的祖輩曾居住在韶山衝西南約10裏的那個幽靜的峽穀裏。後來周小舟向省委作了匯報,一致同意毛澤東這個合乎情理的要求。但這件事並未由周小舟領導完成。
 
一個月後,周小舟因在廬山會議上被打成反黨集團成員而被撤職。造房子的事由他的繼任者張平化落實,於1960年下半年動工,1962年建成了由三個小樓組成的“西方的一個山洞”(毛澤東語)。毛澤東隻在1966年6月17日秘密來過一次,住了12天,真正的晚年卻並未來此居住。
 
就是這次韶山之行,毛澤東寫了著名的詩篇《七律·到韶山》。周小舟等陪行的人員成了最早的讀者。
 
6月28日中午,毛澤東又請來幾家親戚,一起吃了一頓飯,之後便乘車離開韶山,經長沙到了武昌。

 

毛澤東、羅瑞卿(左三)和周小舟(左一)在韶山

 
律詩傳友誼
 
1959年6月28日,毛澤東一行乘船離開武昌,晚11點半抵達九江。29日,乘車上廬山。故鄉之行的喜悅還在胸中回蕩,心境輕鬆愉快。西方說“憤怒出詩人”,其實,愉快也能夠催生詩作,“言之不足,故詠歌之”。加上連日來廬山的陰雨天,這天突然放晴,陽光滿山,景色迷人。毛澤東乘興寫了《七律·登廬山》。幾天內連寫兩首詩,這在毛澤東的詩詞創作中,並不多見。
 
周小舟作為湖南省委第一書記,也上山參加了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毛澤東將新作《七律·登廬山》,先給身邊的人看,以聽取意見修改之。周小舟也看到了這首詩,表明毛澤東對他的信賴,以及陪同回韶山的感謝之意。
 
《七律·登廬山》原來有個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方升,成詩八句。”周小舟看了認為,這個小序可有可無,建議刪去。毛澤東斟酌後覺得建議有理,便刪去這個小序,並將創作日期改定為“1959年7月1日”。
 
當日,周小舟還將毛澤東這首詩的原稿拿給李銳看,其文字與後來公開發表的有幾處不同。原作最後兩句為“陶潛不受元嘉祿,隻為當年不向前”。這裏指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元嘉四年辭官,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改後為“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點明陶淵明的理想已變成現實,增添了撫今追昔的內容。
 
另外,“躍上蔥蘢四百旋”一句後三字原作為“四百盤”;“冷眼向洋看世界”一句中後三字原作為“望世界”;“熱風吹雨”原作為“熱膚揮汗”。這幾處是毛澤東征詢他人意見後作改動的。顯然,“旋”比“盤”更有升騰感;“看”比“望”更富動感和力度;“熱風吹雨”比“熱膚揮汗”境界更開闊。這正印證了“好詩不厭百回改”的古訓。

 

毛澤東《七律·登廬山》手跡

 
廬山蒙冤
 
周小舟初上廬山,還是最早看到毛澤東詩稿的幾個可信賴的人之一,而且還是廬山會議文件起草小組的成員之一。可是下山的時候,卻成了“彭、黃、張、周”反黨集團的成員。後人有詩歎曰:“廬山真麵實難容,左右高低望未窮。一夜小舟從此逝,蕭條江上起秋風。”
 
周小舟為什麽受到批判呢?從根本上說,是他在廬山會議上的糾 “左”觀點,與毛澤東當時對形勢的估量相矛盾,被認為是反黨、反毛。另外還有四件事,引起了毛澤東的震怒:
 
一是,1959年7月11日晚,毛澤東找周小舟、周惠(湖南省委書記)、李銳(水電部副部長、毛的兼職工業秘書)談話,主要內容是:綜合平衡過去搞得不好;這次會什麽都可以談;去年農業估產過高,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談話氣氛輕鬆活潑,常有笑聲。在毛澤東講去年“估產過高”時,周小舟插話說:“高指標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這句很有分量的話,毛澤東因為當晚高興,並未覺得刺耳。可是後來彭德懷的“意見書”出現後,毛澤東就認為周的這句話表明他是與彭一起“反上”的。後來(8月15日),毛澤東還把這句話作為反對他的話,寫進了一個批示中。
 
第二件事,更加深了毛澤東對周小舟的不滿。7月12日,毛澤東與周小舟等談話的第二天,他們就把談話的情形向彭德懷講了。彭聽後說,他正要給主席寫一封信(即後來的“意見書”),周表示支持。這件事被視為串通支持彭德懷上書,是一個“集團”的。甚至作為彭德懷“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攻擊黨”的證據。
 
第三件事,7月16日,毛澤東把彭德懷的“意見書”批給大會討論。周小舟本著“什麽問題都可以談”的精神,較早地發言,基本同意彭信中的意見。
 
第四,特別是7月23日晚,周小舟等到黃克誠住處聊天。不久,彭德懷也不期而至。有人看到後報告給了中央主要負責人。中央認為這是“地下串聯”,還追查出他們在聊天中講了些對毛澤東不滿的話,如說毛澤東有些像斯大林晚年等。
 
有了以上四件事,周小舟就被定為彭德懷的人。彭受冤,遭批鬥,他也就在劫難逃了。此間,還有人提出要追查“湖南集團”問題。
 
批彭開始後,毛澤東一方麵對周小舟非常不滿和失望,另一方麵也覺得惋惜,想要“挽救”他。所以,7月31日和8月1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都讓周小舟、黃克誠、周惠、李銳等四人列席,以便使他們“受教育”,站到“正確”方向來。並且兩次常委會議後,毛澤東都把他們留下來再談一陣。說明讓他們列席會議是為了受教育,希望他們不要再受彭德懷那封信的影響。
 
毛澤東對爭取周小舟看得更重些。除了談話外,8月1日晚10時,毛澤東專門給周寫了一封信。送上幾句勉勵他改正錯誤的話,畢竟周小舟做過他的秘書,而且剛剛陪他去過韶山。信中說:“‘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複,先典攸高’,幾句話見丘遲與陳伯之書。此書當作古典文學作品,可以一閱。‘朱鮪喋血於友於,張繡割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兩個故事,可看注解。”信的末尾,還囑咐說:“如克誠有興趣,可一閱。”8月2日、13日,周小舟兩次給毛澤東寫信,表示承認錯誤,同時又說對他的批評與事實有出入。
 
但是,廬山會議最後還是對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進行了多次大會小會的批判,被定為“反黨集團”(即“軍事俱樂部”)。決議作出後,這四個人在巨大壓力下,分別致信毛澤東,違心地表示接受。在8月16日召開的八屆八中全會閉幕會上,毛澤東作了長篇講話。其中又提到周小舟說:“今天小舟你讚成這個決議,我很高興。今天以前我還相當悲觀。你這個人,我跟你講過,你是民主人士,你是掛著共產黨招牌的民主人士。”周小舟聽了,淚往心裏流。
 
8月17日,周小舟受到了“撤銷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職務,保留省委委員,以觀後效”的處分,下放到瀏陽縣大瑤公社,擔任黨委副書記。
 
1962年6月,周小舟調到廣州,任中科院中南分院副院長,名列最後,不參加黨組。“文革”中,周小舟遭受殘酷迫害,於1966年12月25日晚,在廣州不幸逝世,年僅54歲。
 
周小舟沒有看到那場動亂的結束,沒有聽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及六中全會“曆史問題決議”為他的“廬山冤案”平反昭雪,也沒有為我們留下與毛澤東交往的回憶文字。但我們可以肯定,他在九泉之下一定會為今日之中國高興,會為認識毛澤東並在他領導下為革命奮鬥一生而感到欣慰,盡管其間也有過不愉快。
 
遵照中央指示,1979年5月30日,廣東、湖南兩省黨、政、軍各界千餘人,在廣州為周小舟隆重舉行追悼會,楊尚昆主持,習仲勳致悼詞,稱他的一生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生,是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6月1日,周小舟的骨灰由領導同誌及其家屬護送至北京。中央領導同誌在機場迎接並送往八寶山革命公墓安葬。這些情況,都在《人民日報》刊發。

 

周小舟故居

 

 

 

外一篇

被“漩渦”吞沒的周小舟

 

作者:顧保孜

 
周小舟原名周懷求,字元誠,1912年11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黃荊平鄉獅龍橋的一個地主家庭,與毛澤東是同鄉。在擔任毛澤東秘書的兩年多時間裏,他學到了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此時正是毛澤東思想迅速發展並漸臻成熟的黃金時代。
 
毛澤東高興地講:“你已經不是‘小舟’了,你成了承載幾十萬人的大船了!”
 
1949年8月,周小舟聽從中央調令,回到了他闊別十六年的故鄉———湖南。8月5日晚,進駐長沙。
 
在湖南,周小舟先後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長、省土改委員會主任、省農民協會主席、湘西區黨委書記和湘西區軍區政委、省委副書記、省財委主任等職。一張舊床,一張書桌,兩隻木沙發,一個洗臉架,便成為他辦公室的全部財產。1953年,他擔任湖南省委書記(後改稱第一書記),兼任省政府副省長、省政協主席、省軍區政委,開始全麵主持湖南省委工作。
 
周小舟在給毛澤東擔任秘書的兩年多時間裏,深刻地體會到“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因此,他對於說假話、空話、大話的人深惡痛絕。有一天,省委宣傳部長唐麟向周小舟匯報工作時問:鄰近幾省有的提出一年消滅“四害”,有的提出三年消滅“四害”,湖南怎麽辦?周小舟請唐麟提個意見,唐麟說咱們與鄰省差不多吧。周小舟平時待人從不發脾氣,這回竟勃然變色。他說:“這是胡說,這絕對辦不到。”唐麟一時驚得目瞪口呆。周小舟解釋道:中國這麽大,人口這麽多,生產這麽落後,三年能消滅‘四害’嗎?恐怕十年也不能做到。”
 
湖南省委對農業合作化的速度采取有所控製的政策,即發展一批,鞏固一批,再發展一批,波浪式地前進,很好地貫徹了穩步前進的方針。但到後期,也未能擺脫“左”的影響,步子邁得過快,超越了客觀實際。當然這個問題是全國性的,不是湖南一個省的問題,周小舟一個人也無法扭轉當時的局勢。
 
1956年6月,毛澤東來湖南視察工作,看到湖南的工作搞得很好,非常高興。他對周小舟說:“蘇東坡講‘駕一葉之扁舟’,那就是‘小舟’。你已經不是‘小舟’了,你成了承載幾十萬人的大船了!”這是毛澤東對周小舟主持湖南工作以來一個總的評價,這評價是很高的,也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
 
1958年“大躍進”,他反對放“高產衛星”,結果被插了白旗。1958年,中國的大地上掀起轟轟烈烈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上不斷發出驚人的報道,如河南小麥畝產7000斤,湖北稻穀畝產3.6萬斤,廣西水稻畝產13萬斤的所謂“高產衛星”,等等。
 
周小舟堅持實事求是,反對放“高產衛星”,結果被插了白旗
 
1958年12月,彭德懷回湖南,周小舟陪著他在湘潭縣視察了三天,經過接觸,周小舟發現他倆的許多觀點完全一致,因此和彭老總談得十分投機。
 
由於下麵的問題成堆,頭緒紛繁,周小舟感到坐在上麵聽匯報、讀文件,好像霧裏觀花,若隱若顯,抓不到點子上去。於是,從1959年4月29日起,他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湘西之行,進行社會調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5月28日,周小舟在省委第一屆第175次常委會上,把湘西之行調查所得歸納為12個問題,作了係統匯報,中心內容是反“共產風”、反浮誇風,取信於民,穩定人心。

 

周小舟(左)陪毛澤東回到韶山

 
周小舟勸彭德懷不要寫信,還是親自找毛澤東談為好
 
6月28日,周小舟隨毛主席去武漢。路上,毛主席要周小舟和羅瑞卿、童小鵬等一起,去湖北農村調查。7月1日,周小舟上了廬山。廬山會議開始,毛澤東講話時,把湖南省委對當時形勢概括的“成績很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三句話,接受和歸納為會議的方針。他說,國內形勢是好是壞?大勢還好,有點壞,但還不至於壞到“報老爺,大事不好”的程度。是在兩者之間。
 
7月12日,周小舟來到了彭德懷的住處,接上了他們以前談及的話題。
 
周小舟便把毛主席找他們談話的事說了,並希望彭德懷有機會時找毛主席談談。彭德懷便表示自己脾氣不好,怕談不好,想寫信給毛澤東反映意見。周小舟勸他不要寫信,親自去找毛澤東談為好,並說自己同毛主席交談,毛澤東還是能聽得進去。
 
周小舟實事求是為彭德懷辯護,也被罷官撤職
 
7月13日晨,彭德懷到毛澤東處,要談一談,但因為毛澤東剛睡下,沒談成。當晚他便起草信稿,14日晨由參謀抄清,送給了毛澤東。毛澤東接到彭德懷的信後,於7月16日加上《彭德懷同誌的意見書》這個非同尋常的標題,批示:“印發各同誌作參考。”兩個湘潭老鄉在廬山頂了起來。
 
7月23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言,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等同誌的批判,指責彭德懷的信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動搖性”,是“右傾性質”的問題。周小舟、李銳、周惠聽了毛澤東的講話,產生了深深的憂慮,覺得不能接受。周小舟說,主席的講話是經過常委討論,還是一個人的意見?按照講話精神發展下去,很像斯大林後期,沒有集體領導,隻有個人決定,這樣將導致黨的分裂。周惠說,主席年紀老了,有些問題的決定是否變得很快?三個人實在想不通,於是來到黃克誠的住處(黃克誠曾任湖南省委書記),談了自己的看法。周小舟又說了斯大林晚年的話,黃克誠對他們進行勸說。恰巧這時彭德懷拿著剛接到的西藏軍區關於要求增派運輸車輛的電報,來找黃克誠商量,於是周小舟三人告辭出來,但不巧被人看見,告到毛澤東那裏,後來就成了所謂“非組織活動”的證據。
 
9月上旬,周小舟從北京回湖南接受批判鬥爭,9月15日,湖南省委召開省委全會擴大會議,作出了《關於周小舟同誌右傾反黨活動的決議》,決定讓周小舟去瀏陽縣大瑤公社當副書記,接受改造。
 
1966年12月25日,周小舟又受到了批鬥,造反派勒令他於次日上午8時報到,“集中反省,勞動改造”。周小舟回到家裏,久久不能入睡,他想啊,想啊,越想越痛苦,越想越想不通,終於,他用微微顫抖的手從枕頭下拿出藥瓶——多年來他睡前必服安眠藥——吞下了大劑量的藥片……
 
1979年5月30日,在廣州軍區大禮堂隆重舉行了周小舟同誌追悼會,為周小舟平反昭雪。中共湖南省委派團參加。追悼會由楊尚昆主持,習仲勳致悼詞。6月1日,周小舟的骨灰被安放到八寶山革命公墓。

 

周小舟故居陳列的周小舟夫婦臥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