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1998年,貝利亞的舊居發現5具年輕女子遺骸,為何至今還有爭議?

(2021-10-29 17:08:57) 下一個

 曆史逆時針 

1998年8月7日,周五,莫斯科花園環路,突尼斯駐俄大使官邸。

在大使官邸的花園裏,幾名建築工人正在開挖一條溝渠。工頭維亞切斯拉夫·捷列霍夫突然發現,挖出的泥土中,有幾塊白色的骨頭。

再挖,越來越多。

捷列霍夫趕緊通知了警方。

法醫到了現場,認為這是5具年輕女性的遺骸。頭骨有白色的牙齒,狀況良好,沒有任何衣服、鞋子、首飾或棺材的痕跡,死亡時間在45 到 50 年前。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5具年輕女子的遺骸,很快同貝利亞聯係起來。

因為,突尼斯大使官邸,曾是貝利亞的舊居。45年前,莫斯科市民經過這位蘇聯二號人物的門前,無不泛起陣陣寒意。

有媒體憤然抨擊:如果有任何正義,貝利亞都在陰曹地府的最深處。

但貝利亞的家人站出來,抗議媒體毫無根據的指責。

他們的理由是:莫斯科有上千年的曆史,隻要你挖得足夠深,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尤其是花園環路這樣曆史悠久的地段。貝利亞舊居,以前住過沙皇時期的莫斯科市長,之後也住過不少達官貴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遺骸同貝利亞有關。

貝利亞的家人還稱,媒體別有用心,把他汙名化了,抹殺了他的曆史貢獻。

他的家人甚至認為,貝利亞被處決是蘇聯的大冤案,他是一個受害者,要求俄羅斯高院為他平反。

圍繞貝利亞,爭議再起。

隨著蘇聯檔案的不斷解密,貝利亞的研究成為一大熱點,但曆史的真相,仍撲朔迷離,真假難分。

貝利亞,一個蘇聯曆史上的風雲人物,如何淪為一個十惡不赦的“惡魔”?

崛起之路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1899年3月29日生於格魯吉亞阿布哈茲的蘇呼米附近的一座小鎮,這裏瀕臨黑海,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是一處度假勝地。

他的父親是農民,母親是裁縫,弟弟在2歲時夭折,妹妹也因為患病失聰。

1915年,他來到巴庫,就讀“巴庫中等機械建築工程學校”,1917年3月加入布爾什維克。

1919年,中專畢業後,加入克格勃的前身——契卡,開始長達23年的特工生涯

1927年,任格魯吉亞政治保衛局局長,兼內務人民委員。

任內,摧毀了伊朗和土耳其在高加索建立的諜報網,並成功進行了反滲透。

1933年夏,在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度假的斯大林遇襲,在場的貝利亞奮不顧身,用身體擋住斯大林,同時出手快如閃電,一槍擊中襲擊者要害。

從此,貝利亞青雲直上,任政治保衛總局駐外高加索全權代表,格魯吉亞一把手。

許多人認為,貝利亞和斯大林一樣,都是格魯吉亞人。斯大林經常到格魯吉亞度假,貝利亞總能精明地揣摩、解讀斯大林的想法,從而成為15個加盟共和國幸存下來的兩位一把手之一。

貝利亞擅長搞經濟,在他任期內,格魯吉亞改變落後麵貌,成為整個蘇聯茶葉、葡萄和柑橘的主要供應地,一片繁榮景象。

1938年11月,貝利亞進入莫斯科,接替葉若夫,執掌內務人民委員部,手下有幾個師的內務部隊和數十萬特工。

二戰期間,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副委員長。

1945年7月9日,授蘇聯元帥。

1946年3月,任部長會議常務委員。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貝利亞雖然排名第二,但由於馬林科夫優柔寡斷,他實際上成為核心人物。

同年6月26日,貝利亞被捕,7月7日,被撤銷一切職務。

1953年12月23日,在克格勃總部盧比揚卡大樓,貝利亞被秘密處決。

不乏貢獻?

一些學者認為,貝利亞為蘇聯做出的貢獻,後來被官方故意淡忘。

一、減緩“大清洗”運動的影響

1938年11月,斯大林準備結束“葉若夫旋風”,緩解一下國內的緊張氣氛。據保守統計,當時全國拘押近200萬人,處決68萬多人,130萬人關進勞改營。

斯大林考慮讓卡岡諾維奇接任,但其他人認為,契卡出身、意誌堅定、作風硬朗、組織力和執行力強、精力過人的貝利亞更適合。

貝利亞正式主管內務人民委員部後,糾正了前任的過火行為,先後有33萬人從勞改營獲釋,在押人員的夥食、住宿條件,也得到了改善。

1938年,葉若夫擔任內務人民委員的最後一年,蘇聯有32.8萬人被處決;1939年,貝利亞主管時,這一數字是2,600人。

由於葉若夫錯誤地清洗了大批駐外特工,對外情報網遭受重大破壞。貝利亞上任後,開除了7392人,機關人員換了一半,從共青團調來14500人,經過特訓,重建了對外情報網。

二、衛國戰爭期間的作用

二戰期間,他曾是戰時權力機關——國防委員會委員,除承擔情報、保衛工作外,他還成了“救火隊員”,分管工廠疏散後撤、大後方軍工生產等,還布置遊擊隊在德軍後方活動,甚至到一線組織構築防禦工事。

莫斯科保衛戰中,他寸步不離斯大林。

1944年5月,貝利亞開始領導蘇聯全國的經濟,成為戰時大管家。

三、負責核武器研製

斯大林十分欣賞貝利亞的組織能力,二戰後,搶奪德國專家和研發核武器等首要任務,均由貝利亞負責。

事實上,他組織勞改犯開采的一座鈾礦,早在1939年就在科雷馬河附近開工了。

當時,蘇聯缺乏核物理專家,貝利亞指派情報人員,從美國獲得大量信息,使得蘇聯的研製進程大大加快,少走了很多的彎路。

核工程師尼內爾·埃帕托娃回憶說: “那時候,貝利亞看上去總是兩眼通紅,似乎除了拚命工作,他什麽都不在乎。”

1949年,核武器試爆成功後,貝利亞的名氣一時達到頂峰。

四、“百日新政”

斯大林去世後,貝利亞發動大赦,下令關閉幾個勞改營,釋放幾百萬犯人,公開平反冤假錯案,並精簡內務部機構,要求依法辦案,嚴禁濫捕濫殺。不料,大批被釋放的犯人,流竄到莫斯科和其它城市,社會治安迅速惡化,激起很大民憤。

有學者認為,貝利亞釋放了莫洛托夫的妻子,導致莫洛托夫對他十分不滿。

在一些加盟共和國,撤換俄羅斯族一把手,啟用當地幹部,著手加強民族團結。

推出經濟改革“新方針”,允許輕工業領域的私人資本存在,改變集體農莊製度,著手提高民眾生活水平。

推動蘇聯對外政策的改變,改善與南斯拉夫關係,甚至試探以德國中立化為條件,放棄東德的獨立存在,以緩和同西方的矛盾。

莫洛托夫等人認為,貝利亞有對美屈服的傾向,促成了拿下他的決心。

五、個人方麵

貝利亞出身草根,自幼家境貧寒,養成了堅毅、自律的性格。

學建築專業,培養了他做事一絲不苟的風格。每天都嚴格按照日程行動,早上晨跑一段,再和鄰居的孩子和老人們一起做完保健操,才動身上班。

據他的妻子介紹,貝利亞愛好音樂、繪畫,興趣廣泛,內心其實不想幹契卡這一行,對建築專業念念不忘。二戰之後,莫斯科重建,貝利亞以極大的熱情參與了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

另外,貝利亞對自己的母親和聾啞妹妹很好。1917年,在他入讀建築工程學校時,就把她們接到身邊照顧。後來,她們一直和貝利亞一起生活,即便是位居高位時,他也經常帶著妹妹一起散步。

惡行累累?

1953年6月26日上午,召開部長會議。朱可夫元素按照事先約定,帶著一隊士兵在外等候。

會議室內,赫魯曉夫斥責貝利亞是“投機鑽營的野心家”。貝利亞驚訝地說:“你這是怎麽了?怎麽抓起我褲襠裏的虱子來了?”

赫魯曉夫回憶,就在貝利亞伸手去皮包裏掏槍時,千鈞一發之際,他手疾眼快、奮不顧身,一把抓住了貝利亞的手。

馬林科夫馬上按下電鈴,朱可夫便帶著一群軍人進來,將貝利亞逮捕,並從他公文包中搜出一張紙條,上麵用紅色鉛筆寫著“警報!警報!警報!”,這是他在意識到危險後,立即寫下的,可能想交給他的衛隊。

隨後,貝利亞被關押到莫斯科衛戍部隊的防空洞裏。

7月2日,馬林科夫在全會上指出:“貝利亞企圖把內務部置於黨的領導之上,令人不能容忍……”。

1953年7月7日,貝利亞被撤銷一切職務。

1953年12月23日,貝利亞在克格勃總部盧比揚卡大樓被秘密處決。與貝利亞同時被處決的,還有其6名親信。

貝利亞的母親、嶽母、妻子、妹妹和兒子等20人被流放。

關於貝利亞的罪行,主要有幾點:

一、兩麵人

據赫魯曉夫的說法,斯大林剛失去知覺時,貝利亞立刻破口大罵,往地上吐了一口痰,等斯大林眨了幾下眼,貝利亞馬上跪下吻他的手,“動作之快,有如在搶奪位置”。

1933年的夏天,在格魯吉亞阿布哈茲,貝利亞製造了襲擊斯大林的現場,自己卻“奮不顧身”,騙取斯大林的信任。

二、叛國罪

指他是“英國間諜”,提出放棄東德、改善與南斯拉夫關係等主張。

三、反蘇維埃罪

貝利亞從來不是蘇維埃的真正信徒,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原則,總是願意拋棄意識形態,但他足夠聰明,精於算計,不擇手段,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吹噓斯大林,打擊核心圈子的其他成員,瞧不起赫魯曉夫。

四、實施恐怖行動罪

1940年,指使殺害21857名在押波蘭軍人等,製造卡廷慘案。

1944年,剛把德軍趕出蘇聯國土,貝利亞就著手以通敵的罪名迫害少數民族,把他們遷往西伯利亞。

在“貝利亞實驗室”中,放滿了各式刑訊工具,令人毛骨悚然。他甚至親自動手,使用鐵鏈和鞭子參與審訊。

五、性侵罪

關於貝利亞道德敗壞的故事數不勝數。在他被捕後,他曾經性侵過數十位女性,以及收集毛發等惡行都被公之於眾,而後的蘇聯甚至以“淫棍”形容他。

在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夏季鄉間別墅,貝利亞看上了他的妻子,隨後一路緊盯,一直追到克裏姆林宮,把伏羅希洛夫的妻子嚇壞了。

馬林科夫稱,他一個侍衛長的繼女被貝利亞性侵過。

貝利亞還招攬了一批年輕女孩和女演員,以關押她們的家人為威脅,逼迫她們為自己服務。

已經證實的是,貝利亞除了他的妻子之外,還有一個“非官方”的妻子——瓦倫蒂娜·德羅茲多娃,1949年他們相遇時,她還是一個16歲的女學生,兩人的關係一直持續到1953年貝利亞去世。

爭議不斷

直至今天,在俄羅斯學者和民眾中,對貝利亞還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一些學者認為,貝利亞的許多罪名,證據並不充分。

一些專家則堅信,貝利亞在花園環路的豪宅內殺害了多名年輕女子。大多數曆史學家認為,這一說法證據不足,是他死後的負麵宣傳導致了這樣的猜測。

甚至有人認為,貝利亞有權被稱為“改革的先驅者”,隻是改革步子過大,反而授人以柄。

在情報人員內部,一直有一批真心的貝利亞崇拜者。

但由於貝利亞聲名狼藉,已經成為蘇聯曆史上最惡名昭彰的人物之一,所以至今沒有被平反。

應該說,貝利亞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是時代造就了貝利亞,貝利亞也是一個時代的犧牲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