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少年怒馬又一篇大作:《東拉西扯讀紅樓》

(2021-09-18 15:47:06) 下一個
 少年怒馬 少年怒馬 

 

第一回:

甄世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這是《紅樓夢》第一回。打今兒起,我會按照回目,jin堅liang持一回一回讀完全書。至於原因以後再說。先看文章,歡迎留言反饋。

 

我發現很多人讀不下紅樓夢,都是困在了前五回,又是女媧又是和尚道士,然後出來甄世隱和賈雨村,這兩個有頭沒尾的人物。好不容易進入第二回,冷子興和賈雨村扯淡,一大堆曆史人物,加另一大堆賈府人物,對讀者很不友好。所以前五回我會掰開揉碎,像個語文老師那樣講,寧可瑣碎,務求詳細。

 

進入桃花源之前,又是樹林,又是水,又是山洞。難是難了點,但不要怕,要相信這隻是“初極狹”,“複行數十步”,過了第五回,便豁然開朗。成年人感興趣的“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學生們熟悉的“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就要開始了。

 

閑言少敘,開始。

 

01

 

第一回開篇有一段回前墨,相當於曹公寫《紅樓夢》的初衷。如果你看得雲裏霧裏,沒關係,這段先不看,等全書讀完再回頭看,一世滄桑,撲麵而來。

 

我青春期讀杜拉斯的《情人》,開頭一句是,“我已經老了。”實在看不出哪好,淨急著往下翻。全書讀完再回過頭看,這句話是一個人一生的執念,故事的底色不同了。

 

這段回前墨的大致是曹公的自述,他說:我出身很好,朝廷降恩,祖上旺盛,整日錦衣玉食,父輩對我期望很大。可惜我辜負了他們,一生碌碌無為,到老窮困潦倒。

我是罪有應得。但我認識的幾個女子都很厲害,我不能讓她們的故事也淹沒於塵世。現在我把它寫下來,“並非怨世罵時”,隻為讀者消遣取樂。

 

“並非怨世罵時”,是我給大家的第一個提醒,也是讀紅樓的難點之一。

文字表麵,是吃喝拉撒,是家長裏短,女怨男癡。文字底下,比任何一本古典小說都“怨世罵時”。那架勢相當於說,我可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書裏怎麽個“怨世罵時”?我們後麵再展開,隻要記住曹公是吐槽高手,是個頂級段子手就行了。

 

讀完回前墨,進入正文,作者開始說這個故事的由來。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諳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曆注明,方使閱者了然不惑。”

 

故事從何而來呢?曹公撒了一個補天大謊。

 

他說,女媧補天的時候,(女媧很忙的,先是造人,這次補天),由於工程浩大,需要上等優質石頭,就開始練石,每塊石頭規格高十二丈,占地二十四丈,總共36501塊。

 

但是其中一塊是殘次品,沒被采用。女媧就把這塊石頭扔在了大荒山無稽崖的青埂峰下。

 

各位不用拿手機搜導航。這個地名是曹公虛構的,諧音梗,“大荒山”是荒唐,“無稽崖”是無稽,“青梗”是情根。

 

這塊石頭因為女媧開過光,有靈性,不甘被嫌棄,於是整天唉聲歎氣,我同伴都去補天了,就我還是塊破石頭等等。

 

這天,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說說笑笑走來,正好坐在這塊石頭旁邊嘮嗑,說紅塵中如何如何榮華富貴。結果,撩動了石頭那顆寂寞的心。石頭開口說話了。

 

石頭說,兩位大師骨骼不凡,仙形道體,肯定有大本事。剛才你倆說紅塵中那麽美好,能不能帶我去享受享受。一僧一道說,紅塵好是好,就是不能長久,“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還是別去了。

 

這句話有脂批,“乃一部之總綱。”

 

所以,這句話有必要多說兩句,有利於我們理解全書。

 

還是從唐詩說起吧。

 

白居易有一首《簡簡吟》,記錄的是一個叫簡簡的少女,在出嫁前死了。詩是這麽寫的:

 

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

十一把鏡學點妝, 十二抽針能繡裳。

十三行坐事調品,不肯迷頭白地藏。

玲瓏雲髻生花樣,飄颻風袖薔薇香。

殊姿異態不可狀,忽忽轉動如有光。

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謫人世,隻合人間十三歲。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這個女孩既漂亮,又心靈手巧,“芙蓉花腮柳葉眼”,“殊姿異態不可狀”。奈何紅顏命薄,“二月繁霜殺桃李”,出嫁前早逝了。

 

結尾老白感慨,世間美好的事物大都是脆弱的,如彩雲易散,琉璃易碎。

 

敏感的讀者或許發現了,這個叫蘇簡簡的女孩,簡直是大觀園裏的人物。是唐朝現實版的黛玉晴雯。

 

林黛玉在《葬花詞》裏自比桃李:“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不是白居易的“二月繁霜殺桃李”?

 

晴雯的判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這又是什麽?“彩雲易散琉璃脆”啊!蘇簡簡夭亡,白居易這個“多情公子”也是“空牽念”。

 

一向追求通俗的白居易,還有一首朦朧的《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巫山雲雨的典故我之前說過很多次了。“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兩千年裏,中國文人一直在用,泛指愛情。

 

白居易化用到這裏,意思再明顯不過:美夢易醒,美人易逝。

 

到第五回,寶玉進入太虛幻境,聽到的第一句話,便是: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

 

我用老白這兩首詩,並不是說曹公寫紅樓就一定是向老白致敬,而是像讓大家明白,這是中國文學裏的傳統。美好的東西往往容易逝去,也最讓人痛惜,而中國文人又非常親近自然,於是春天,草樹,美玉,彩雲,鮮花等等,被文人賦予象征,指一切美好事物。

 

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一場總結,幾千年一代又一代文學作品,詩詞歌賦,曆史政治,人情世故,流在曹公的血液裏。

 

他是古典中國最後的文化發言人,用一部紅樓夢做了報告。所以在後麵的文字裏,我會提到各種各樣的曆史人物、文學人物,杜甫、李商隱、蘇軾、李清照等等。

 

逐回讀紅樓的想法,我很早就有了,一直沒寫,是因為線索太龐雜,扯開任何一個線頭,另一頭就連著另一大坨知識,一直沒想好怎麽下筆。

 

現在看,以全書故事為主線,遇到一個岔線就解決一個岔線,可能是最笨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故事繼續。

 

02

 

聽完一僧一道的話,石頭還是不死心,畢竟紅塵中太好了。

 

書上說,“這石頭凡心已熾,哪裏聽得進這話去。”於是“苦求再四”,非要讓僧道帶它去紅塵中享受享受。

出家人慈悲為懷,同意了。但也對石頭作了風險提示,以後“到不得意時,切莫後悔”。

 

然後僧道大使法術,把這塊龐大的石頭,變成一塊扇墜大小的美玉,還激光雕刻了幾個字。什麽字,咱後麵再說。

 

紅塵那麽大,給石頭安排到什麽地方呢?

一個神奇的地點出現了,叫“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脂硯齋此處有批,從大到小,分別是,“長安大都、榮國府、大觀園和怡紅院”。

 

可能有人納悶,怎麽又跑到長安了?也沒見寶玉黛玉吃羊肉泡饃啊。

別急,這就要說到紅樓夢的另一個特征,曹公微言大義,迫於政治環境,想說而又不敢說,於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世人去讀,去解謎。謹慎到什麽程度呢?“長安大都”在這裏並非原文,而是脂批,可見批書人太了解寫書人,高度默契,高度警惕。

 

這可害苦了後世讀者,到現在大家還在爭論,紅樓故事到底發生在北京還是南京。不過這不是重點,隻要知道故事發生在大都市就行了。

 

就這樣,這個原本被女媧嫌棄的石頭,化身美玉,到紅塵享受了一回。石頭把它的所見所聞記載下來,就叫《石頭記》。

 

“後來,不知又過了幾世幾劫。”

 

“劫”在這裏不是劫難,而是佛教的時間單位,一小劫是1680萬年,一大劫是地球毀滅一次再誕生一次,相當於世界的一個輪回。

 

在《三體·死神永生》的結尾,程新再次看到雲天明的消息,是在1890萬年以後,基本是佛家的一小劫,地球也早已毀滅。

不知道冷酷的劉慈欣老師,是不是仍有一絲佛心。

 

但我們讀紅樓夢,不用太在意它的時間,這是曹公調侃之筆,遮掩之筆,故意混淆故事的時間和發生地點。到後麵進入正題,我們隻需把神話部分看做一件外衣就行了,書的本質,還是紮紮實實的現實主義。

 

話說幾世幾劫之後。大荒山無稽崖的青埂峰下,又走來一位道士,名叫空空道人。

 

空空道人發現了石頭上的文字,一口氣讀完,在故事結尾,又發現一首詩: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這是石頭在打廣告:我沒啥才能,枉入紅塵走一遭,這個故事,誰能幫我記錄下來,流傳於世?

 

空空道人還算是個優秀編輯。他發現這段故事不錯,詩詞也都有。可惜沒有時間、地點,言下之意是,不夠真實,瞎編的。原話叫:

“然朝代年紀、地域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這句話有脂批:“據餘說,卻大有考證。”

 

我們現在不用花多少心思,就知道故事發生在清朝,可作者為什麽還要故弄玄虛,隱瞞時間地點呢?

 

這就要說到中國文人一個老傳統了,春秋筆法。總有些話憋在心裏難受,不能不說,卻又麵臨風險,於是就有了春秋筆法。指東打西,言在此意在彼。如果不好理解,看看唐詩就知道了。

 

杜甫明明是吐槽唐玄宗窮兵黷武,寫出來卻是“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白居易寫玄宗和楊玉環那點八卦,當頭一句,卻是“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李商隱的《賈生》是這麽寫的: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宣室是漢代未央宮的宣室殿,漢文帝在這裏接見大才子賈誼。可惜啊,皇帝聊這麽起勁,通宵達旦,根本不是求治國濟民之道,淨瞎扯鬼神、長生啥的。

 

李商隱是在吐槽漢文帝嗎?他才沒那麽閑,這個以情詩聞名後世的家夥,其實骨子裏是個大憤青。

這首詩真正諷刺的,是沉迷於求仙問道的唐武宗。

 

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表麵寫漢朝,其實是說唐朝——心疼一下漢朝皇帝,竟然替唐朝皇帝背了那麽多鍋。

 

曹雪芹以曲筆寫紅樓,仍舊是政治環境所迫,曹家與清廷的關係,那些大事件很容易查出來,對號入座。

春秋曲筆是避免文字獄、讓書流傳下來的唯一方式。脂硯齋所謂的“大有考證”,就是基於這點,似乎在說,你品,你細品。

 

對了,大家不妨把李商隱這首詩多讀兩邊,紅樓夢後文,會出現一個叫賈敬的人物,寧國府的墮落,跟他的求仙問道不作為有直接關係。到時候我們就會更深刻的理解,什麽叫時間地點不重要,什麽叫“取其事體情理”。

紅樓夢,具備曆史的真實性和普適性,人性不變,放在任何朝代都一樣。

 

再順便說一下,紅樓各版本批注者不止脂硯齋,還有畸笏叟,常村,鬆齋等等,還有一個叫“梅溪”(你要是發現一個叫C羅的,肯定是贗品),為了行文方便,後麵不做區分,統稱脂批。

 

下麵就是空空道人和石頭的一番對話。

 

空空道人說,石兄,你說你這段故事好,想出版,但在我看來,一沒有年代,二沒有大賢大忠大事件,無非是幾個異樣女子的故事。我就算幫你出版了,也沒幾個人愛看啊。

 

石頭是個賣稿高手,他說,大師啊,你太古板了。若說沒有朝代,你給它添個漢朝唐朝,隨便哪個朝代不就行了。

但要我說沒必要,曆來野史都是這麽整出來糊弄人的,都是套路,還不如我這樣新奇別致,年代不重要,地點也不重要,“不過取其事體情理罷了。”

 

這句話我引用原文,是想說“事體情理”四個字。小說,電影,曆史,不管什麽形式,故事再離奇,都必須合情合理。

劉備摔孩子,不合情理;武則天掐死自己的孩子,也不合情理;富家小姐一見到窮書生就愛得死去活來,也不合情理。

紅樓夢裏,曹公不斷強調這個創作標準。它經得起無數人推敲兩百年,經得起用放大鏡看,就是因為它邏輯縝密,每個人的每個行為、語言,都是合情合理的。

 

這裏石頭對空空道人說的話,可以看作曹公的創作觀。明白這點,後麵的話就好理解了。

 

石頭繼續說,不用管什麽朝代年紀。老百姓誰喜歡看那些濟世救時的書呢,大家看書,不過圖個消遣。但曆來的小說都太low了,尤其才子佳人那些書,不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就是富家千金黏上我,千篇一律,假的令人發指,邏輯不通,毫無情理。“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所以我把她們的故事寫下來,另加幾首歪詩,算是給世人消遣解悶,不是挺好嗎?

 

空空道人想了想,又把全書看一遍,書上雖然也有一點諷刺,但總體來說,沒有傷時罵世,寫的都是“君仁臣良,父慈子孝”,也算正能量。且“毫無幹涉時世”,沒啥出版風險,就規規整整抄錄一遍,發行於世。

 

從此,空空道人也開悟了,取了個昵稱,叫情僧,把《石頭記》改名為《情僧錄》。後來有個人叫吳玉峰,又把《情僧錄》改名為《紅樓夢》。

再後來,山東人孔梅溪又改名,叫《風月寶鑒》。最後,這本書落在曹雪芹手裏,他花十年時間,五次修改,又改名叫《金陵十二釵》,並在書中題詩: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到這裏,這本書的成書經過算是交代完了。注意兩條,一是作者表明,這本書內容很和諧,朝廷裏君仁臣良,百姓家父慈子孝,都是反諷。

仁君動不動就抄別人的家,賣人家妻女,臣子做官大肆營私舞弊,至於父慈子孝,更像個笑話,後麵我們會看到寧國府中怎麽上演慈父與孝子。

 

第二個,書名的由來和傳承,也是真真假假,我們現在知道的書名,有《石頭記》,還有《紅樓夢》,都對。空空道人是假的,所以《情僧錄》名字也是假的。至於《風月寶鑒》,脂硯齋說,“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也就是說,寫《紅樓夢》之前,曹雪芹還寫過一部《風月寶鑒》,根據各種資料,紅學界已有一個大概共識,即《風月寶鑒》就是《紅樓夢》的初稿。其中的風月內容,也沿用到了《紅樓夢》裏,隻不過刪掉了少兒不宜的內容。

 

這段文字所寫,曹雪芹隻是一個編者,不是作者,大家別當真。早期盜墓賣古董的,都愛說這是某某墓裏挖出來的,不是我挖的,是我從某某人手裏買來的。

 

這些話,更像個免責聲明,一旦出事,至少是個擋箭牌——我也是從別人那裏抄來的,不是我寫的。

 

當然,肯定有人相信另外的解釋,甚至推翻曹雪芹的作者身份。

 

但按照書中喜歡用諧音梗來給人物命名的習慣,我鬥膽開個腦洞。首先空空道人肯定是假的,那麽吳玉峰、孔梅溪就一定真的嗎?吳玉峰,會不會是無玉峰——不存在玉石和青埂峰;孔梅溪,會不會是“恐怕沒人承襲”——作者擔心血淚之書,泯滅世間。

 

不過這都不重要,這類話題爭論一百多年了,還沒整明白,咱們就不討論了。

繼續聊書。

 

03

 

前麵說了,那塊石頭化身美玉,到人間享受了一遭榮華富貴,把過程記錄在石頭上。

 

現在,故事正式開始了。

 

姑蘇有個閶門,閶門外有個十裏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小廟,叫葫蘆廟。

 

有點奇怪是不是?前麵還說“地域邦國無考”,現在卻詳詳細細了。

這些地名,除了姑蘇,全是虛構的。“十裏街”是“勢利街”,“仁清巷”是“人情巷”,“葫蘆廟”是“糊塗廟”。(後文如遇諧音,皆參考脂批,簡單標注)

合在一起,就是充滿勢利人情,糊糊塗塗的世界。這樣的地方,何止姑蘇,全天下一個樣,所謂“合情理”。

 

葫蘆廟旁邊,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世隱。

 

這是紅樓夢出現的第一個現實世界的人物,因為80回後麵文字丟失,我初讀時,總感覺他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事實上紅樓很多人物,都會給大家這樣的錯覺,包括即將出現的賈雨村、劉姥姥、冷子興等等,都是有頭沒尾。

 

其實這些人物非常重要,後麵我們會細說。大家隻要記住一件事就行了,紅樓夢不寫可有可無的人物,也沒有可刪可留的文字,每句話,每個人都有他的作用。

 

繼續看甄世隱。

書裏寫道,甄世隱也算個望族,祖上輝煌過。到他這代,沒做官,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也算富足安逸。唯一的缺憾是他膝下無子,隻有一個女兒,年方三歲,名叫甄英蓮(真應憐,真應該憐惜)。

 

這天是個炎炎夏日,甄世隱閑坐書房,朦朧睡去,做了一個夢。在夢裏,不知道來到什麽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

 

發現了吧,前麵神界仙界的人物,跟現實中的人物產生了關係。

 

那一僧一道談的什麽呢?仍然就是那塊石頭的故事,這段時空感有點深奧,讓人雲裏霧裏,我盡量說簡單點。

 

先看二人的談話:

道士問:你帶著這塊石頭,打算去哪兒啊?

 

和尚說:現在正好有一段風流公案,該了結了。“這一幹風流冤家”,還沒有投胎入世。我正好趁此機會,把這塊石頭安插進去,讓他去經曆經曆。

 

道士說:原來又有風流冤孽要去投胎了,但不知道投到哪裏?

 

和尚說:你問對了。這事也是“前古未聞的罕事。”——在西方靈河岸上,有一塊三生石,三生石畔長者一顆絳珠草。有個赤霞宮的神仙,叫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給絳珠草澆水。後來絳珠草修煉成一個女子,總想著要報恩。與此同時,神瑛侍者動了凡心,準備下凡到人世,已經在警幻仙子那裏提交了申請書。警幻仙子又問絳珠草,你欠神英侍者的恩情,是不是該還了?絳珠草說,他給我的是甘露,這玩意太珍貴,我沒有甘露,就用我一生的眼淚還他吧。

道兄你看,隻這一件事,就能引出多少風流冤家來。

 

道士說:這也太厲害了吧,我還從來沒聽說過,好期待。

 

和尚說:以前那些愛情風月故事,無非都是些偷香竊玉、暗約私奔之類,從沒有把女人往好裏寫。我剛說的這段公案裏的女子,跟以前都不一樣。

 

道士:那帶上我吧,咱倆一起去凡間渡他幾個,也算積了功德,完成KPI。

 

和尚說:老衲就是這個意思,走吧,你先跟我到警幻仙子的辦事處,把這塊石頭辦理好下凡手續。相關人員有的已經出生,有的還沒出生,等他們都出世了,咱倆就正式開工。 

 

道士:好嘞,就這麽幹。

 

此處有必要解釋一下。我的理解不是標準答案,僅供大家參考:

紅樓夢受佛教思想影響很大。

 

佛教認為宇宙中有六大世界,分別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人死之後,根據他的善惡修為,將進入對應的世界。我們常說的“六道輪回”,就是指這六道。

 

說一個人幹盡壞事,死後就要下地獄。“我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你”,就是進入畜生道了。

 

反過來,某某一生行善,死後就會進入上等世界,還做人,甚至飛天成仙。這些規則不僅是對人,對動物、植物、石頭也是一樣的,萬物有靈。白蛇青蛇修成正果,入世報恩,就能變成人,還是大美女。

西遊記裏,聊齋裏,妖精的出身更複雜,動物、植物、物件全有。連神仙做了壞事,也要降級處分,比如天蓬元帥由神仙變成豬,這是畜生道。這倒是能體現眾生平等的佛法理念。

 

但是,神佛這套係統太過於複雜,老百姓理解起來很吃力,不利於佛教傳播,於是從漢朝傳入以來,中國人就開始化繁為簡,來了一場漢化。

 

六道的概念逐漸用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三生”概念——前世、今生、來世。前世行善修行,今生有好報。今生好好做人,來世有光明前途。一個人是可以在三生之間輪回的。

 

上麵和尚的話裏,出現一個新地點,三生石

 

這源於唐傳奇裏的一個故事,話說大曆末年(白居易劉禹錫就讀幼兒園),有個叫圓覺的和尚,和他的朋友李源到三峽遊玩,看到一個孕婦。圓覺指著孕婦說,她馬上就要生了,生下的孩子就是我的後身。十二年後,中秋之夜,你到杭州天竺寺外就能見到我。當天晚上,孕婦果真誕下一男嬰,圓覺也同時去世。

 

十二年後,李源赴約,見到一個牧童,倆人一見如故似曾相識。(還記得寶黛初見嗎?——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牧童對著李源開始唱歌,其中一首是:

三生石上舊驚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我是三生石上的老朋友了,不能再與你賞月吟詩。你千裏迢迢來看我,我很慚愧,雖然我變了模樣,但還是那個我。

 

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學的集大成,這隻是九牛之一毛,後麵還有很多。

曹公把三生石的概念,用在寶黛身上,蕩氣回腸,纏綿感人,愛情的厚重感突然就有了。

 

絳珠草是林妹妹的前生,“絳”是紅色,“珠”是淚珠,有血淚的意思。一世血淚,天生苦命。

 

神瑛侍者是一塊有了靈性的玉,“瑛”是美玉般的石頭,這是賈寶玉的前生。

這兩位,在前世的三生石畔,結下三世情緣,即將開始一段催人肺腑的還淚愛情。後文中所謂的“木石姻緣”,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周汝昌先生認為,神瑛侍者下凡後,化身的不是賈寶玉,而是甄寶玉。等於黛玉小姐愛了個“假的寶玉”,眼淚還錯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更悲劇了,何止虐心肝,脾胃腎也得碎了。不過這倒也符合紅樓氣質,信與不信,都是很好的腦洞。

 

04

 

咱們繼續。

 

一僧一道的話,甄世隱都聽到了,但弄不明白,就上前搭訕。

甄世隱:兩位大師,你倆剛才那番話很深奧,我笨,沒聽懂,能不能再給我詳細說說,好讓我開悟開悟。

 

和尚道士:你都不追劇麽?和尚道士的話怎麽會輕易說給你,天機不可泄露,懂?到時候隻要別忘了我倆,你就能跳出火坑。

 

甄世隱:好吧好吧,我不問了。那你倆說的石頭,又是個什麽東西,讓我開開眼唄。

 

和尚:要說這塊石頭,跟你倒是有一麵之緣。

 

說著,和尚就把那塊玉遞給甄世隱。世隱接過一看,是塊美玉,上麵刻著四個字,“通靈寶玉”,後麵還有幾行字,他剛要看,發現他們已經走到太虛幻境門口了。和尚從世隱手中一把奪過玉,進了太虛幻境。

 

太虛幻境的大門,是一座大石牌坊,兩邊有一副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甄世隱也想跟著進太虛幻境,剛要抬腳,一聲霹靂,天雷滾滾,把他驚醒了。原來是一場夢。

 

這幅對聯是全書第一次出現,到第五回寶玉做夢,也會經過太虛幻境這道大門,也同樣會見到這幅對聯。

一副對聯出現兩次,這是曹公在強調,重要的事情說兩遍。

 

從字麵意思不難理解,把假的當做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沒有的事當做有,那麽有的事也就變成沒有的了。

 

如果你第一次讀紅樓,這句話倒不用深究,在我看來,它更像是《紅樓夢》背後故事的一句提示。

眾所周知,《紅樓夢》全書是一個故事,但在這個故事之外,還有另一個隱藏的故事。書中的人和故事是假的,虛構的,而隱藏起來的那個故事是真實的。

 

全書就在這種真與假(甄與賈)、有與無的辯證中進行,延伸到它的故事結構是,頭與尾;佛教思想是,色與空,生與死。曹公玩的一手好哲學。

 

但這個層次我也沒太搞懂,就不展開了。我們先把文本讀透再說。

 

甄世隱被炸雷驚醒,夢中的事已忘了大半。大熱天的,醒了就出去轉轉吧。正好他女兒來了,甄世隱把女兒抱在懷裏,出門去看熱鬧。

 

剛要回家,“隻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而至。”

 

如果曹雪芹是個導演,這將是一組無縫銜接的蒙太奇鏡頭。甄世隱剛在夢裏見到一僧一道,現實中就來了一僧一道。我們也知道了他們的昵稱,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

 

在仙界,石頭見到的這兩位,是“骨骼不凡,豐神迥別”。

而在現實中,和尚的形象是癩頭,頭頂長瘡,跣腳是光著腳;道士的形象,是瘸著腿,蓬頭垢麵。倆人都瘋瘋癲癲。

 

為什麽形象落差這麽大?往淺了說,是世人對出家人的傳統認識,出家人不需要錢,穿百衲衣,吃百家飯,穿的破破爛爛才正常。

往深了說,古人認為越是得道的高僧,越是形容邋遢,麵目醜陋,最典型的形象是濟公。

 

唯有這樣,當人們去求助他們時,才顯得不以貌取人,才顯得心誠。現代人為啥見到和尚不去施舍不去跪拜呢,人家開著寶馬呢,不方便。不過這也說明我佛慈悲,與時共進,門下弟子也要奔小康。

 

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一見到抱著英蓮的甄世隱,先是哭,接著說,“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裏作甚?”把她送給我吧。

 

這怎麽可能!甄世隱活了半輩子,膝下無兒,就這麽一個女兒,心尖肉一樣疼愛,憑什麽送給你個髒和尚臭道士。全當是瘋話,沒搭理他們。

 

各位,這是符合人性的,換做是我,當場就撥打110了。

 

甄世隱抱著女兒走開,癩頭和尚哈哈大笑,念了一首詩:

嬌生慣養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這是一個預言,甄世隱和女兒甄英蓮的命運都暗示了。但我現在先不做解釋,讓大家跟著甄世隱的視角,隨著情節發展,忽然頓悟。

 

甄世隱是個讀書人,隱隱嗅出詩中有深意,但不太明白。正要問,那一僧一道已經在告別了,然後飄然而去。

 

甄世隱正在懊悔,另一個主角上場了,就是賈雨村:

 

“這世隱正癡想,忽見隔壁葫蘆廟內寄居的一個窮儒——姓賈名化、字時飛、別號雨村者走了出來。這賈雨村原係胡州人氏,原係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隻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自前歲來此,又淹蹇[yān jiǎn]住了,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字作文為生,故士隱常與他交接。”

 

諸位,這是賈雨村的正式亮相。之所以引用原文,是因為信息量太大了。

 

看他出身,祖上曾經是官宦,輝煌過,到他一代已經完全落寞。隻是詩書世家的家風還在,讀書,科舉,然後做官,這是古代男人階層上升的唯一途徑。

 

在這之前,他會過一段相當窘迫的日子。寄居在寺廟裏,是因為寺廟不要錢,有時候還有施舍的食物。想掙錢,通常靠賣字作文,或者到富人家去當家教。

 

古代窮苦儒生,千百年來都是這幅形象,白居易、元稹、孟郊等等,到長安闖天下,都是住在寺廟,“長安居,大不易”。李商隱十幾歲,就開始擺攤“賣字作文”了。還有我們的杜甫,“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苦哈哈,慘兮兮。

 

不過賈雨村顯然很幸運,也善於鑽營,他即將得到甄世隱的接濟,後麵還會遇到林如海,攀上賈府,平步青雲。

 

曹雪芹對世道的諷刺,也藏在賈雨村的名字裏。賈化,是假話;賈時飛,是實非;賈雨村,是假語存,或村言粗語;“胡州”這個地名也不存在,寓意“胡謅”。

 

總之都是假的。但根據真假想通,以及現實社會來看,賈雨村這個人物,又無比真實。有才華,有野心,善鑽營,不擇手段,這樣的人通常會爬上食物鏈頂端。

 

這不,他的第一塊墊腳石稀裏糊塗走來了。

 

賈雨村問,老先生,看什麽熱鬧呢?

甄世隱說,小女哭鬧,我帶她出來溜溜,你來得正好,大熱天的,到我家坐坐吧。

 

到了甄世隱書房,小童剛端上茶,仆人來報,“嚴老爺來拜”。

脂批說,嚴就是炎,大火將至。等候間隙,賈雨村隨意翻書,也不見外。

 

忽聽到窗外有女子咳嗽聲,一看是甄家的丫鬟:“生得儀容不俗,眉目清朗,雖無十分姿色,卻亦有動人之處。”

 

雨村看呆了。那個丫鬟也看見了雨村。書上是這麽寫的:

 

“那甄家丫鬟擷了花,方欲走時,猛抬頭見窗內有人,弊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麵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心下乃想:’這人生得這樣雄壯,卻又這樣襤褸,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說的什麽賈雨村了,每有意幫助周濟,隻是沒甚機會。我家並無這樣貧窘親友,想定是此人無疑了。怪道又說他必非久困之人。’”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第一次讀紅樓讀到這裏,有一種不適感。什麽情況?不是說賈雨村奸詐陰險嗎?怎麽長這麽帥?高大,雄壯,正派,棱角分明,眉眼有英氣,壞人怎麽能相貌堂堂呢!等我適應過來,真想給曹公磕三個頭。

 

一般小說,壞人會怎麽寫呢?舉個例子。

在《基督山伯爵》裏,大壞蛋之一,唐格拉爾的亮相是這樣的:

 

“此人看上去有二十五六年紀,臉色陰沉,一副媚上欺下的嘴臉……他的作為更讓水手們看不順眼,大家對他的厭惡和對唐代斯的喜愛,形成鮮明對比。”

 

“唐格拉爾向唐代斯瞥了一眼,眼中閃過仇恨的光芒。”

 

這相當於把“我是壞人”四個字寫在腦門上,生怕別人不知道。難道18世紀的巴黎街頭也有相麵大仙兒?

 

問題是,唐格拉爾是個財務官,長袖善舞,投機鑽營,日後創立銀行,成為巴黎赫赫有名的銀行家,還加封男爵,遊走於巴黎名流圈。

 

這樣一個心思縝密、城府極深的人,會把“我是壞人”貼自己臉上?

 

大仲馬或許有自己的考慮,通俗小說嘛,得讓大多數人看得懂。

 

在中國,這也是老傳統。戲台上的人物,上來就有臉譜,曹操出來,白臉,奸詐。關二爺,紅臉,忠義。張飛出來,黑臉,莽撞。生旦淨末醜,看臉就知道。

 

究其原因,還是為了讓普通百姓看得懂。新中國成立當初,我國文盲率90%,擱在古代,這個數字會更嚇人。我們讀到的唐詩,其實是當時知識階層壟斷的文化。

 

到了宋代,宵禁解除了,勾欄瓦舍擠滿人,花街柳巷一度春,老百姓有了夜生活,戲曲,評書也興起了。

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就要求文盲也聽得懂,畫上臉譜最直接,好人壞人,主人仆人,小姐丫鬟,一看便知。話說現在的青少年,也真該讀讀紅樓夢了,別一見帥的明星就認為是好人。

 

隻是落到文學上,臉譜化就LOW爆了,俗套了。曹雪芹對俗套文學的調侃比比皆是,後麵還會說到。

 

薑文這個紅迷,就在電影裏說過:

 

“人們不願意相信,一個土匪的名字叫牧之。人們更願意相信他叫麻子。人們特別願意相信,他的臉上應該長著麻子。”

 

湯師爺答:“這人可真夠操蛋的。”

 

話糙理不糙,大眾的口味,越俗越有市場。

 

總之,閱讀紅樓夢的過程,是一個糾正自己文學口味的過程。要說它的壞處,是容易留下後遺症,一旦入坑,看什麽小說都格外挑剔。

 

《基督山伯爵》這麽跌宕起伏的故事,我竟然去挑人家的人物塑造,膨脹了。

 

這裏想提醒大家,在紅樓夢裏,你很難找到好人和壞人,它寫的是人性,是眾生,是你我。

 

05

 

回到書中。

 

賈雨村見這丫鬟兩次回頭,便認為這女子對自己有意,“狂喜不禁”,心裏一直惦記著。

 

沒過多久,中秋節到了,甄世隱備好酒菜,去葫蘆廟邀請賈雨村喝酒。正好趕上雨村在吟詩,那是一首五言律: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前麵說賈雨村相貌不凡,這首詩,又說明他才華橫溢。就詩本身來說,行雲流水,氣脈貫通,流水對很高級。

 

大致意思是:我的前途還沒著落呢,又添了一段愁緒。什麽愁緒呢?那就是那個丫鬟,她蹙眉斂額,心中苦悶,對我一去幾回頭。可我功不成名不就,隻能在風中顧影自憐,誰能成全我這段姻緣呢?(儔:伴侶)還是把它交給天上的明月吧,月亮若有意成全,就讓我進入姑娘的閨房。

(蟾光:月宮中有蟾蜍,又稱作蟾宮、蟾光)

 

這首詩下有脂批:

“餘謂雪芹撰此書,中亦有傳詩之意。”

 

作為一個讀唐詩的,我再認同不過了。有時甚至懷疑,曹公是不是為了傳詩才寫的小說,就像為了吃碟醋而包頓餃子一樣。

 

一首寫完,還不過癮,賈雨村又“對天長歎”,作出一聯對子:

 

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匱”,同“櫃”;奩[lián],是古代女人的化妝箱。

 

各位,根據“字數越少信息越多”定律,有必要對這聯詩多說幾句,我們開開腦洞。

 

長期以來,紅迷和紅學家對這聯詩爭論很凶,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它暗示了林黛玉,尤其是薛寶釵的悲慘結局。

從字麵看,“釵”是寶釵,“時飛”是賈雨村的字。金釵躺在匣子裏等待時機,是說寶釵最後等來了賈雨村。

 

這派觀點,以紅學家吳世昌為代表,老先生分析的也有道理。賈府敗落後,寶釵與寶玉終究分開,難以為生,此時賈雨村正春風得意,位高權重。寶釵是理性之人,一番權衡,加上某些無奈因素,再嫁賈雨村。正合了她的詩,“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若真是這樣,就太太太悲劇了。寫這樣的情節,是一種殘忍。更殘忍的是,還不違背紅樓夢的悲劇思想。

 

另一派以周汝昌先生為代表,他認為,文人以“玉”自比是傳統。這確實,《詩經》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孔子,各代帝王,賢人,都認同“君子比德於玉”。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是這個意思。

那作為儒生的賈雨村,以玉自比,求“善價”,也很正常。

 

爭論點仍舊在後半句,周汝昌的解釋是,這句裏的“釵”隻是女子的代稱,如“裙釵”,“金陵十二釵”。在這裏是指對賈雨村數次回頭的甄家丫鬟。

 

如果結合上下文,雨村剛發完牢騷,“頻添一段愁”,再表達一下,“那個姑娘遲早是我的”,也是合情合理。

 

兩派觀點都有道理,你信哪個呢?

 

周先生的觀點暫且不論,假如真像吳先生所說,“釵”就是指寶釵,那故事就精彩了。

 

於是我在想,會不會還有第三種可能呢?

在這聯詩裏,“待”字不是等待、期待,而是“守株待兔”的待。寶釵是封建禮教堅定的擁護者,不大可能“一女侍二夫”,於是賈家大廈將傾,賈雨村落井下石之際,寶釵以賈府CEO的身份,與賈雨村鬥智鬥勇,挽大廈之將傾。

 

彼時鳳姐已身陷囹圄,探春遠嫁,賈母西歸。寶姐姐聰明機智,沉穩老練,是唯一、也是最合適的人選。身份,才能,利益相關,諸多條件,非她莫屬。

 

對抗的結果,賈府當然千瘡百孔,大勢已去,但賈雨村也沒落到好處,也應了他的判詞,“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我之所以這麽想,是源於《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裏,有個非常巧妙的設計。

 

監獄長是個殘忍貪婪的監獄暴君,同時還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至少表現得是。

他突擊檢查安迪的牢房,臨走時送還安迪的《聖經》,說了一句話: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這是一句雙關。引用《聖經》裏的一句,也是對安迪的告誡——多讀聖經,淨化靈魂,好好改造。

 

此時監獄長還不知道,那本厚厚的《聖經》裏,藏著安迪用來挖地道的鶴嘴鋤。

 

直到安迪越獄,監獄長打開那本《聖經》,才發現安迪為什麽能越獄。同時,也在扉頁裏發現安迪給他的留言:

你說得對,“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又是一次雙關。

 

我覺得這句話和“釵於奩內待時飛”具有類似作用。同一句話,對抗的雙方都認同,但解讀方向完全相反。

 

如果以上假設成立,賈雨村的“待時飛”,是“等著老子娶你”。寶釵的“待時飛”,就是“老娘等著你”。

 

勝利者才有解釋權。

 

06

 

故事繼續。

 

賈雨村吟誦這聯詩,剛好被甄世隱聽到,一個勁兒誇,好詩,好詩,一聽就知道雨村兄胸懷大誌。今天正好中秋節,你孤身一人,難免寂寥,來來來,我已備好薄酒,到我那裏熱鬧熱鬧去。賈雨村求之不得,跟著甄世隱去了。

 

在甄家,美酒佳肴,倆人越喝越嗨。街坊鄰居也是戶戶笙歌,天上皓月當空,又令雨村詩性大發,當場對月詠懷,一首絕句就出來了: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請注意,這首詩不是雨村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而是趁著酒興,“口號一絕”,隨口吟出來的。

 

對酒當歌,不打草稿,對月詠懷,豪氣幹雲,你會想起誰?沒錯,李太白。盡管感情上不願意這樣對比,但此時的賈雨村確實有太白遺風。

 

詩意本身很通俗,既然是中秋之夜對月賦詩,每個字都左手指月:每到十五便是滿月,清光鋪滿漢白玉欄杆。天上那一輪明月啊,剛剛捧出,人間萬姓便仰頭展望。

“捧”字用得極好,眾星捧月,浩瀚星空裏,月亮是當之無愧的C位。

 

甄世隱也是個讀書人,且悟性極高。書上寫道,賈雨村剛念完,“世隱聽了,大叫:妙哉!”我就說嘛,兄台必非久居人下者,從這首詩就看出來了,雄心勃勃,有飛騰之兆。來來來,滿上,滿上。

 

賈雨村歎一口氣說,不是我膨脹哈,就憑我的才華,揚名立萬不是沒有可能。隻是最近太窮了,信用卡都刷爆了,京城那麽遠,沒盤纏呀。就靠我給人家賣字寫文章,啥時候能掙夠路費呀,況且大家看文章都不愛打賞。等我攢夠路費到京城,科舉早結束了。

 

甄世隱把酒杯往桌子上一砸,早說呀你,我早就想幫你了,怕傷你自尊,才一直沒開口。錢我出,科舉你去。來人,“速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兄台啊,十九日就是黃道吉日,趕緊出發吧。

 

看到這裏,都知道甄世隱大方,對雨村好。但他有多大方呢?我們得解釋一下,看這“五十兩白銀”值多少錢?

 

全書提到銀子的地方數不過來,讀紅樓夢,很有必要對銀子的購買力有個基本概念。

 

古代銀子與現在的人民幣換算,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我數學不好,就舉例子吧。

 

《金瓶梅》的時代背景是明朝,比《紅樓夢》略早。第一回裏,西門慶召集十兄弟拜把子,大擺宴席。書上寫道:

 

“西門慶稱出四兩銀子,叫家人來興兒買了一口豬、一口羊、五六壇金花酒和香燭紙紮、雞鴨酒案之物。”

 

這是四兩銀子的購買力。

 

酒宴期間,眾人說起景陽岡老虎傷人事件,官府賞銀五十兩打虎,大家準備一起去做賞金獵人。

 

西門慶道:“你性命不值錢麽?”

白齎光道:“有了銀子,要性命怎的!”

 

五十兩,值得冒生命危險。

 

潘金蓮第二次被轉手——

“潘媽媽爭將出來,三十兩銀子轉賣與張大戶家”。

 

考慮到是“二手的”,在人口市場行情走低,但再怎麽著,人家潘小姐也是能彈會唱的一尤物。

 

三十兩,可以買個潘金蓮。

 

當然,隨著冶煉技術的提升,和西方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到《紅樓夢》所描述的清朝,白銀購買力有所減弱。但是,依然超出我們的想象。

 

後麵很快就會看到,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得白銀二十兩,夠他們一個農村四口之家吃一年。

 

賈府大小姐一級,每月零花錢是二兩;姨娘級別是二兩銀子,外加一吊錢;大丫鬟是一兩,打雜的小丫鬟隻有500錢。以此推算,小廝,雜役等靠賣力氣過活的底層階級,一個月掙不到一兩銀子。

 

而甄世隱對賈雨村,這個非親非故的人,一出手就是五十兩。

 

請大家記住這個數字,因為後麵我們將會看到,曹公如何通過對比手法,來體現赤裸裸的人性。

 

順便提一嘴,《紅樓夢》最初以手抄本在民間流傳,一本40兩銀子,可謂天價。這錢要是有一半到曹雪芹手裏,他就不用“舉家食粥酒常賒”了。

 

回到書裏。賈雨村收下銀子、衣服,二人繼續喝酒談笑。

 

“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第二天,甄世隱睡到紅日三竿才醒,派家仆到葫蘆廟請賈雨村,準備再寫封推薦信,好讓雨村到京城後有個安身之所。家仆回來說,賈雨村已經出發——“今日五鼓已進京去了”

 

我們看這兩個時間,三鼓是三更,夜裏12點,五鼓是五更,不到5點。也就是說,從喝完酒到出發上京,隻有四個多小時。趕遠路總得收拾收拾行囊吧,說明賈雨村很可能一宿沒睡。

 

奔前程之急,求功名之切,由此可見。

 

甄世隱做了善事,就該倒黴了。

 

賈雨村走後,曹公筆鋒一轉,“真是閑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宵佳節”,要出事。

 

這天,甄世隱讓一個叫霍啟(禍起)的家仆,帶女兒英蓮到街上看花燈。

 

看到半夜,霍啟要上廁所,就把英蓮放在外麵,等他從廁所出來,英蓮已經不見蹤影。霍起找到天明也沒找到,不敢麵對甄家,逃之夭夭。

 

唯一的孩子丟了,甄世隱夫婦痛不欲生,“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

 

禍不單行,到了三月十五,隔壁葫蘆廟裏炸供品,引發火災。當時都是木房子,一夜之間,整條街化為灰燼。甄家也變成一堆瓦礫。

甄世隱變賣掉田產,跟著老婆去投奔嶽父。

 

還記得癩頭和尚念給甄世隱的詩嗎?後兩句的謎底解開了,“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元宵女兒失散,火災燒盡家產。

 

預言應驗。

 

07

 

 

甄世隱的嶽父名叫封肅(風俗),是個小地主,日子過得不錯。見到女婿如此狼狽,各種嫌棄。連哄帶騙,把甄世隱變賣田產的錢也劃拉到自己口袋,就給了夫妻倆幾件破屋幾畝薄田。

 

甄世隱連續遭受打擊,也不善於理家耕田,越來越落魄。貧病交攻,加上丟失女兒的痛苦,沒過幾年,“竟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

 

這天,甄世隱拄著拐杖,走在街上,“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依然瘋瘋癲癲,念念有詞: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段歌詞,我們現在看來是消極悲觀的,濃厚的佛道幻滅思想。

 

佛教說四大皆空,這段詞裏也是四大皆空,功名,錢財,女色,兒孫,都是“空”。它由跛足道人之口說出來很有意思。因為佛與道後來是慢慢融合的,互相滲透。

 

比如王重陽創立全真教,既開《道德經》課程,也開《心經》課,儒家經典也不放過。隻要有用的,本門派都學。

 

這首歌詞除了佛家,還有道教思想,修道成仙才是人生終極意義,所以才說“神仙好”。

 

當然,大家知道大概怎麽回事就行了,不必菲薄古人。李白就是個忠實的道家信徒,“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有是濃濃的道家配方。

賀知章為啥稱他“詩仙”啊?李白想成仙。

 

甄世隱第一次是在夢中見到跛足道人,沒有開悟。第二次見,還沒有開悟。這是第三次見,他已曆經女兒丟失,家財散盡,世態炎涼,暮年貧困,終於開悟了。

 

跛足道人唱完,甄世隱上前搭話:

“你滿口說些什麽?隻聽見些好~了,好~了。”

 

跛足道人說:“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

 

水到渠成,火候恰好,這話直擊甄世隱的靈魂。他說我幫你翻譯一下吧,道人說,開始吧。甄世隱便說了他對《好了歌》的理解。

 

請大家認真看,我把每句對應的人物結局標在後麵,這有助於我們讀懂全書。

 

甄世隱的翻譯如下: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的手板,分竹、玉、象牙三種,後指豪門權貴]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這兩句寫賈府的興盛與衰敗 ]

蛛絲兒結滿雕梁,[荒涼。指黛玉的瀟湘館,寶玉的怡紅院]

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因攻擊賈府而發達的賈雨村等人]

說什麽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薛寶釵、史湘雲等人]

昨日黃土壟頭送白骨,[黛玉、晴雯]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鳳姐]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甄寶玉、賈寶玉 ]

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驚醒世人]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強梁是強盜,因80回後遺失,不確定指誰]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膏粱指富家公子,此句指巧姐,或許還有湘雲]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賈赦、賈雨村等人  ]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皇帝穿龍袍,大臣穿蟒袍,其中紫色最高貴,紫蟒泛指達官。此句指賈蘭、賈菌等人]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世間大舞台,眾生輪番上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回頭是岸]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品吧]

 

甄世隱的注解相當漂亮,跛足道人連誇解得切。隨後書裏寫了一句話,是天才級的。

“世隱便笑一聲:走吧。”

 

說完把跛足道人的褡褳拿過來,往肩上一甩,跟他一起出家了。

 

很多人說紅樓夢語言囉嗦,那是沒有讀進去,讀進去會發現曹公惜字如金,並且善用詩歌語言,寥寥幾個字,已臻傳神之境。

 

看這句,甄世隱與跛足道人並沒有多餘的對話,兩個字,“走吧”,如相識已久,靈魂碰撞。一個布道者,一個開悟者,第三次相逢,緣分水到渠成,成為同道中人。

 

妻子封女士哭得死去活來,隻能帶著兩個丫鬟,依靠父母度日。封肅雖有怨言,但也無可奈何,自己的親閨女,總不能趕出去。就這麽湊合著過吧。

 

不知過了多久,這一天,封女士的一個丫鬟到門口買線。大街上鳴鑼開道,一頂八抬大轎走過,威風凜凜。

街坊議論紛紛,原來是新上任的本府太爺。這丫鬟向轎子瞄了一眼,覺得麵熟,也沒當回事。

 

夜晚,一家人剛要入睡,忽有一陣拍門聲,傳來公差的喊話:開門!開門!“本府太爺差人來,傳人問話。”

 

“封肅聽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禍事。”

 

且聽下回分解。

 

(第一回完)

 

能看到這裏的,說明看進去了。14000字,我想過要不要分兩期發。但又想到人們讀紅樓,喜歡者從小讀到老,百讀不厭。厭惡者一回也看不下去。索性向曹公致敬。

 

本打算每回寫五六千字,80回下來,也有四五十萬字。沒想到越寫越多,並且很多問題還沒展開,這才第一回。紅樓一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厚。

 

後麵會寫成什麽樣子我還不知道,且寫且調整,對我本身也是個學習的過程。

 

文中如有錯誤,歡迎指正。大家也可以留言提問,小問題簡答,大問題專門答,不懂的問題我去啃書爬論文再答。

 

多次想讀卻又讀不懂、讀不下去的朋友,趕緊把家裏那本窖藏《紅樓夢》拿出來吧,擦擦灰,和我一起讀起來。

 

相信我,紅樓從不負世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ewBird 回複 悄悄話 very nice, many thank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