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成看著車窗外: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一幅宏偉的毛澤東肖像消失了。那是1981年。
毛的形象在那一年森然隱現,當時人們聚集在一起,觀看對他的政治嫡係人物——所謂的“四人幫”——的審判。那個秋天的早些時候,在毛的肖像被從天安門廣場的曆史博物館撤下之前,劉香成拍到一個滑旱冰的人從一尊毛的雕像前滑過的瞬間。在劉香成的攝影裏,共產黨領導人僵硬的麵孔透出了一絲活力:2008年,一名北京居民在自家外牆貼滿受敬仰的人物的肖像,公然反抗計劃在當年夏季奧運會之前實施的拆遷。
“我很幸運,能用相機進行某種本來不可能實現的政治報道,”劉香成說。“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實情,是我最感興趣的,因為我知道它們會講述一個更大的故事。”
1982年,北京,外交部長吳學謙。
1982年,北京,外交部長吳學謙。 LIU HEUNG SHING
1980年,北京,傅弄玉(音)醫生指著剛做完雙眼皮手術的患者,這是一種在西方文化中相對更常見的麵部特征。
1980年,北京,傅弄玉(音)醫生指著剛做完雙眼皮手術的患者,這是一種在西方文化中相對更常見的麵部特征。 LIU HEUNG SHING
1980年,北京煉油廠的工人。
1980年,北京煉油廠的工人。 LIU HEUNG SHING
劉香成的新攝影集《紅海餘生》(“A Life in a Sea of Red”,施泰德出版社)的拍攝始於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跨越了中國和蘇聯多年的政治動蕩。從1989年天安門廣場要求民主的學生抗議活動,到1991年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的下台,劉香成捕捉到了一個個曆史轉折的瞬間。但他更感興趣的,是政治和日常生活的碰撞。
24歲時,他接到在中國的第一項任務,報道1976年的毛澤東葬禮——但簽證限製導致他無法及時趕到首都。滯留廣州期間,他拍了一些黑衣戴孝在公園裏打太極的男人。看著他們的胳膊和腿在空中遲緩地移動,劉香成預感到,毛澤東統治的動蕩與緊張時期過後,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將很快鬆開束縛。
他對軍隊鎮壓天安門廣場抗議的影像記錄最為知名,在其中,個人與政治的衝突顯得尤為突出。他從一片屋頂拍到一對騎著自行車躲在隧道裏的夫妻,他們的頭頂是隆隆駛過的坦克。當受傷的學生被匆忙扶上人力車拉往醫院時,劉香成騎車一道前往,一手扶著車把,一手抓著相機。
“我們當然不會忘記開槍射擊的殘酷場麵,”他說。“但別忘了人依然在生活;日常生活還會繼續下去。正是這些細微之處告訴你,在那個時期發生了什麽事。”
1979年,北京一處公共汽車停車場的中國民主牆,牆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批評政府、抒發民怨的“大字報”。
1979年,北京一處公共汽車停車場的中國民主牆,牆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批評政府、抒發民怨的“大字報”。 LIU HEUNG SHING
1982年,前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在杭州開往上海的列車上扮作侍者的樣子。 他的來訪是為慶祝《上海公報》簽署10周年。
1982年,前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在杭州開往上海的列車上扮作侍者的樣子。 他的來訪是為慶祝《上海公報》簽署10周年。 LIU HEUNG SHING
1980年,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內,六名人民解放軍的軍區司令員在小聲交談,他們在等待為美國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舉辦的晚宴。
1980年,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內,六名人民解放軍的軍區司令員在小聲交談,他們在等待為美國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舉辦的晚宴。 LIU HEUNG SHING
1979年,北京,一名男子在宣武門天主教堂向牧師懺悔。
1979年,北京,一名男子在宣武門天主教堂向牧師懺悔。 LIU HEUNG SHING
劉香成對日常生活的關注是受到亨利·卡蒂埃-布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等馬格南(Magnum)攝影師的影響,但童年早期在中國大陸的記憶也讓他意識到,政治能以怎樣的方式塑造和擾亂普通人的生活。他生於香港,後隨母親到福州與兄弟姐妹團聚,政府當時已經沒收並拆分了他家的庭院宅邸,把院子的一部分重新分配給了其他居民。他家的地主成分對他的影響一直延伸到教室,他在那裏被和農民與軍人家的孩子區別對待。在他的成績單上,“政治表現”一項從沒高過C。當劉香成在紐約完成學業和實習,回到中國大陸從事攝影時,他雖然族裔上是中國人,卻被當成外人,甚至在理發前被告誡要先背毛主席語錄。
劉香成說,他的成長經曆使他能夠體會在中國政治運動受迫害的人對尊嚴的表達。在俄羅斯,他報道過抗議活動、未遂的政變和蘇聯的崩潰,於1991年同他在美聯社的同事一道獲得了普利策現場攝影獎。“無論拍攝中國還是後來的俄羅斯,重點一直是找到一種辦法去表現政治對每一個人的俗世生活有多麽深刻的影響,無論他們在追求多少自由,”劉香成在他作品集的後記中寫道。
1995年,他放下了日常新聞攝影,轉而開始拍攝組成中國精英群體的電影明星、音樂家、當代藝術家和百萬富翁。為了向基恩·米利(Gjon Mili)致敬——此人為使用光作畫的畢加索留下了動態的肖像——劉香成拍攝了2012年藝術家艾未未被警方釋放後用電筒寫出“自由”一詞。在作品集的最後幾頁,劉香成將富人和成功人士與貧困者的肖像並置在一起。
1981年,北京,年輕人在家中觀看意義重大的四人幫審判,四人幫被控在毛澤東健康狀況惡化期間圖謀篡權。審判從1980年11月持續到1981年1月。
1981年,北京,年輕人在家中觀看意義重大的四人幫審判,四人幫被控在毛澤東健康狀況惡化期間圖謀篡權。審判從1980年11月持續到1981年1月。 LIU HEUNG SHING
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期間,抗議民眾要求軍隊撤離北京。
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期間,抗議民眾要求軍隊撤離北京。 LIU HEUNG SHING
2013年,陝西省西安市,西安美術學院的拉拉隊在為一場盛大活動排練。
2013年,陝西省西安市,西安美術學院的拉拉隊在為一場盛大活動排練。 LIU HEUNG SHING
在政治含義相對少的照片中,劉香成也會流露出一種具有顛覆性的幽默感。兩個有精致發型的模特在北海公園漫步,經過一個穿著隨意、正坐在長椅上俯身讀書的女人。三個戴著一樣的毛式帽子的雲南小夥子,透過反光的墨鏡凝視著鏡頭。新娘租了隻有上半身的白色婚紗和麵紗,坐在北京一家照相館裏拍照。
“在一個國家生活,你會有春、秋、冬,”劉香成說。“你會有那個閑心去從各種問題中學到些什麽。這些才是能幫你講故事的事情——這樣中國才不會顯得是一個高度單一化的社會。”
1979年,北京,藝術家和知識分子走向北京市中心的市政府,要求藝術自由,帶隊的是星星畫會成員,包括王克平、馬德升和黃銳。
1979年,北京,藝術家和知識分子走向北京市中心的市政府,要求藝術自由,帶隊的是星星畫會成員,包括王克平、馬德升和黃銳。 LIU HEUNG SHING

2013年,在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辦他的"中國夢 三十年"的個人攝影展。

 

前駐京《紐約時報》社長福克斯·巴特菲爾德稱讚劉香成說,他所拍攝的中國"並非風景明信片式的作品,而是視角敏銳、飽含深情且反映現實的國家肖像"。

 

1982年,北京,劉香成與他的長江750摩托車。
 

1976年,廣州沙麵,一男子站在毛主席逝世訃告前。劉香成/攝。

 

1976年,上海,一群小學生在表演"打倒四人幫"。劉香成/攝。

 

1976年,北京北海公園容納50人的小劇場,喜劇演員表演的諷刺節目,為遊人提供娛樂。劉香成/攝。

 

1976年,藝術家馬德升在闡述他的藝術觀點。劉香成/攝。

 

1977年,上海,小學生正在班級理發店裏為彼此理發。劉香成/攝。

 

1978年,上海某公園內,一位老人注視著一對年輕人。劉香成/攝。

 

1978年,上海南京路,行人。劉香成/攝。

 

1978年,上海複興公園裏怯生生談戀愛的情侶。劉香成/攝。

 

1978年,上海外灘,巨幅油畫。劉香成/攝。

 

1979年,上海豫園茶室,茶客。劉香成/攝。

 

1979年,深圳,大車與小車。劉香成/攝。

 

1980年,北京,四季青公社的農民正在把大白菜扔向一輛緩緩移動的卡車。劉香成/攝。

 

當時的公社製度正在被有條不紊地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有效而多產的聯產承包責任製。

 

1980年,雲南,現代時尚開始影響中國年輕人。劉香成/攝。

 

 

1980年,中國第一家外資酒店——建國飯店開業,老板陳宣遠坐在太師椅上喝著咖啡,身後是一排穿上了西式襯衫卻腳穿解放鞋的侍者。劉香成/攝。

 

1980年,北京,劉少奇的女兒劉萍萍在家中。劉香成/攝。

 

1980年,北京,中國第一位百萬富翁李曉華躺在他的新奔馳轎車上。劉香成/攝。

 

李曉華曾是一名紅衛兵,文革期間上山下鄉,改革開放後經商致富。

 

1980年,西哈努克在北京,狗是金日成送的。劉香成/攝。

 

1980年,雲南景洪鄉下,潑水節上傣族鄉民跳起了傳統舞蹈。劉香成/攝。

 

1980年,北京,曹禺和李玉茹。劉香成/攝。

 

1980年,廣西省桂林市,一位農家婦女懷抱著孩子在水稻田邊售賣假山。劉香成/攝。
 

1980年,北京,工人文化宮裏的集體婚禮慶典上,一位年輕女子為大家獻唱。劉香成/攝。

 

1980年,四川峨眉山,一個農民正在吃飯。劉香成/攝。

 

1980年,北京,北海公園裏的中國模特。劉香成/攝。

 

1980年,上海,年輕人在滑旱冰。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建國門外新道路上的自行車流。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某產品展銷會,消費者購買太陽鏡。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嚐起來馬馬虎虎",故宮裏一個年輕人這樣評論可口可樂的味道。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陳強在家中。陳強就是陳佩斯的父親。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越來越多的印刷雜誌出現在報刊亭。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的學生對著人體模特作畫,這類模特通常是一些待業青年。劉香成/攝。

 

1981 年,北京動物園遊人如織的馬路邊,背過身去談戀愛的男女青年。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毛澤東的巨幅畫像被擱置在國家曆史博物館前。劉香成/攝。

 

1981年,大連理工學院,溜冰青年。劉香成/攝。

 

1981年,天安門廣場複習備戰高考的人們。劉香成/攝。

 

學生在考試中交白卷並且自稱反智運動英雄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高考於1977年恢複。

 

1981年,北京月壇公園,一對情侶正在享受親密時刻。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四位女演員。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第一塊廣告牌(金魚牌鉛筆、彩色水筆)。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公交車上的乘客。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北海公園,時髦青年。劉香成/攝。

 

1981年,北京,一場美國科技展覽會,人們正在試用AT&T卡通人物電話。劉香成/攝。

 

1982年,北京長安街上的摩托車情侶。劉香成/攝。

 

1982年,基辛格到達北京美國大使館。通過1971年對中國的秘密訪問,基辛格對打開中美恢複邦交之路起到關鍵作用。劉香成/攝。

 

1982年,河北北戴河,遊泳女子。劉香成/攝。

 

1982年,北京,北海公園裏休息的年輕人。劉香成/攝。

 

1982年,天安門廣場,抽根煙,休息一下。劉香成/攝。

 

1982年,廣州,珠江航船上由當地共青團組織的一個狐步舞舞會。劉香成/攝。

 

1982年,北京頤和園,一位年輕人靠在他鋥亮的進口摩托車上,做了個電影《地獄天使》中的造型;一旁的老婦人坐在漢白玉石碑上,做著她的針線活。劉香成/攝。

 

1983年,北京,民兵訓練踢正步。劉香成/攝。

 

1991年12月26日,戈爾巴喬夫發表完辭職演說,兩眼低垂、無精打采地將講稿重重地甩向辦公桌。劉香成/攝。

 

時任美聯社駐莫斯科首席記者劉香成拍下了這充滿曆史現場感的畫麵,並因此獲得1992年度普利策獎。

 

1996年,浙江溫州,做頭發的女人在打電話。劉香成/攝。

 

1996年,北京,演員瞿穎。劉香成/攝。

 

1996年,上海模特姚書軼在鬧市中展示迪奧禮服,很快吸引了好奇路人的圍觀。劉香成/攝。

 

1996年,畫家黃永玉在北京的家中。劉香成/攝。

 

1997年,北京,張藝謀(左)和薑文(右)在片場看監視器。劉香成/攝。

 

 

1997年,陳逸飛(1945-2004年)。劉香成/攝。

 

陳逸飛,上海人。20世紀80年代,他以精致的現實主義繪畫成名,以此奠定了其在社會現實主義繪畫中的突出地位。

 

1997年,北京,演員徐靜蕾在一次演出前為自己化妝,那時,她的演藝事業剛剛開始。劉香成/攝。

 

1997年,北京,舞蹈家金星在中央芭蕾舞團的練功房內熱身,此時,他還是男兒身。劉香成/攝。

 

1997年,香港,著名演員周潤發快樂的表情。劉香成/攝。

 

1997年,北京,演員陳紅(陳凱歌的妻子)。劉香成/攝。

 

2010年,上海,成功人士駕駛敞篷車,行駛在浦東寬闊的馬路上。劉香成/攝。

 

2010年,北京,106歲的周有光,中國拚音之父。劉香成/攝。

 

1955年,周有光為漢語創建了拚音這一羅馬符號係統,這一係統極大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養。

 

2012年,北京,藝術家張曉剛和她的妻子何佳佳在為年末的展覽做準備。劉香成/攝。

 

他的繪畫關注家庭和鄉愁,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

 

2013年,北京,藝術家陳丹青在工作室進行創作。劉香成/攝。

 

2013年,著名演員高圓圓在為時尚雜誌的拍攝工作做準備。劉香成/攝。

 

2012年左右,劉小東與他的模特兒畫像。劉香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