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亦稱“原始公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人類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原始社會形成的過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曆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生產力極其低下是原始社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誌是使用石器工具。勞動的結合方式主要是簡單協作,人們之間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別、年齡實行的自然分工。人們單身無力同自然界進行鬥爭,為謀取生活資料必須共同勞動,從而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同時,人們在勞動中隻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關係,產品歸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占有,實行平均分配。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經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階段。氏族是原始社會的人們以血緣關係聯結起來為特征的共同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經濟單位。氏族又經曆了母係氏族和父係氏族兩個階段。前者表現為,婦女是氏族的主體,氏族成員的世係按母係計算,財產由母係血緣親屬繼承; 後者表現為,世係按父係計算,財產按父係繼承,氏族領導權落在男子手中。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階級,因而也就沒有國家,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全體成員參加的氏族會議作出決定原始社會是以親族關係為基礎,人口很少,經濟生活采取 北京人原始人群 北京人原始人群 平均主義分配辦法。對社會的控製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係,而無習慣法和政府權力。在典型的原始社會裏,沒有專職的領袖。年齡與性別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會地位。如有爭執就按照傳統準則進行調停,人們普遍遵守這些準則。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會,形式多樣。有些以狩獵和采集經濟為主,有些則以漁業為主,或者以簡單的自然農業為主,部落組織是某些原始社會的特征,但是並非所有的原始社會都有這一特征。根據文化進化論者的學說,有些原始社會保持著平均主義的性質,但另一些則已經逐步變成等級製度的社會,並進而發展成為酋長領地,其組織形式更為複雜。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曆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製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製,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係被破壞,而被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所代替。原始社會的特征之一是:當環境穩定,與它種文化接觸又有限之時,這些社會不易變化,至少變化速度不易覺察。而西方文化則是由此發端,不停地發生急劇變化——有時以爆炸性的速度變化著。原始社會分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緣家族。按照人類體質發展,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即從猿人、古人到新人。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曆了母係氏族公社和父係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 三皇 三皇 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係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係氏族公社的情況。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現 在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麽來的。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曆史上叫做“禪讓”。隨著生產的發展,產品出現了剩餘,集體勞動逐漸被個體勞動所取代,由此產生了私有製,隨之也出現了階級。氏族中出現了貴族階層和平民階層。到了末期,以血緣關係結成的氏族開始破裂,一些氏族成 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 員脫離自己的氏族,到別處和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們雜居,同時氏族也不斷接納外來人,於是出現了按地域劃分的農村公社。到了這時,原始社會基本上就已經瓦解了,不同階級之間出現了鬥爭,隨著情況的深化就出現了國家來對人民進行有效的統治。許多文明的原始社會解體後都進入了奴隸社會。事實上,階級思想在更早就已經產生。在新石器時代末期,人類已使用天然金屬,後來學會了製作純銅器。但是由於純銅的質地不如石器堅硬,不 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 能取代石器,這一時期也稱為金石並用時代。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人類學會了製造青銅,進入了青銅時代。到了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隨著鐵器的使用,人類進入鐵器時代。從金石並用時代到鐵器時代,是原始社會的解體時期,也是階級社會形成的時期。世界各地階級社會的出現幾乎都和金屬出現的時代相關,唯一例外的是美洲的瑪雅文明。不同文明其原始社會解體的過程也不一樣,在埃及和兩河流域,原始社會在金石並用時代就已經解體,而在其他一些地區,則是在青銅時代或鐵器時代才發生解體。這一時期,生產有較大發展。出現了三次社會大分工。隨著農業和畜牧業在生產中的地位的提升,男性逐漸取代女性取得了社會的主導地位,父係氏族公社形成了。在父係氏族公社內,出身和世係按男子的係統計算,實行父係財產繼承製。夫居婦家製度變成了婦居夫家製,不穩定的對偶婚逐步向一夫一妻製或一夫多妻製過渡。婦女的地位逐漸下降,父係氏族首領改由男子擔任,氏族議事會由各大家族的族長組成,原來由全體成年男女參加的氏族議事會,如今由全體成年男子參加。兩極世界理論分析指出,農業發明以前,人類社會的進化動力來自自然界威脅;農業發明後,部落間對土地的爭奪代替自然界威脅成為了人類進化的主要動力,推動人類社會組織從母係氏族公社形式經過一係列諸如“服役婚”“產翁製”等過渡形式轉化為父係氏族公社形式。與原始社會生產資料公有製相適應,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經曆原始群、母係氏族組織、父係氏族組織的發展。原始氏族組織是按血緣關係為基礎自然形成的聯盟,也是全體氏族成員進行民主管理的自治組織。氏族議事會是由氏族全體成員組成的,是最高的議事機關,一切重大的事情都由全體氏族成員平等地討論決定,不存在專門管理社會的特殊權力機構。氏族首領是在社會生產和管理活動中產生出來的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們沒有任何特權,與其他氏族成員一樣平等地參加勞動和分配勞動產品,他們的權威來自於他們自身的良好品質和氏族成員對他們的信任。在原始社會,通過道德規範、宗教規範特別是習慣來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氏族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產和生活中逐漸形成和演化,世代相傳,成為氏族成員內在需要和外在自覺的行為模式或行為慣性。這些社會規範涉及公共管理、婚姻家庭、財產繼承、漁獵耕種、產品分配、血族複仇等方麵,如嚴禁氏族內通婚、相互幫助、實行血族複仇、組織漁獵、采集和原始農業生產、平均分配產品、共同舉行宗教儀式、參加氏族公共事務的討論和管理等。這些社會規範是由生產力極端低下所決定的,與當時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相適應,維持了原始社會的生產秩序和生活秩序。原始社會以習慣為主的社會規範體現了全體氏族成員的共同利益和意誌,依靠氏族部落領袖的威信、社會輿論和人們的自覺遵守來保證其實施
危險無處不在,生活步步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