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作家簡曆

本文作者
原題

趙瑜報告文學作品《馬家軍調查》
1998年5月,《中國作家》第3期全卷發表拙作《馬家軍調查》,引發社會各界一些說法,間有不同觀點爭論。
作家寫作,本是讓人讀與評的,說好,切勿沾沾自喜,說賴,不可大驚小怪,有爭議更應視為好事,即使有批評尖銳些,亦不要緊。有利於加深讀者對事物的理解,有利於社會思想的進步,有益於擴大作品的認識價值。有人要打官司,我看還是不要緊,古往今來,對文藝作品講究時間性,決非一場官司即判生死,皇上禁書也從來禁不住。至於作者榮辱,更是微不足道,文學史上誤判錯罰甚多……往昔極“左”歲月,對作品豈可漫評?
圍繞《調查》,有報紙評說上百家,整本刊物四十多冊,成書七八種,這是對作品的抬舉,是一個當代作家的幸運。我把縱橫評議,看作社會進步,盡屬改革開放的成果。也說明中國作家還沒有淪落到可有可無的地步。馬俊仁教練一時氣惱,更應當予以寬諒,我寫了人家40萬字,還不讓人家辯解幾句呀?
今夜提筆,是想澄清另一個事實。
到10月下旬,忽有新傳聞,說趙瑜和馬教練正在爭奪一位名叫穀開來的“金牌”律師,說誰若得其相助,必可打贏官司。我從8月間開始奔走長江,采訪水患,恨洪魔濁浪,念難中同胞,打算今冬明春完成新著。初聞“律師爭奪戰”,我連打問的心思都沒有。一場並不存在的空頭官司,風從何來?
10月後回京,又看到一些傳媒報道,暢談馬趙雙方“把寶押在穀開來身上”,始知馬趙爭奪律師之說,源頭出自大連期刊《東北之窗》,穀開來女士在該刊發表《我為馬俊仁當律師》長文,第一章標題煞有介事,就叫“《中國作家》的委托”。在這種確鑿昏話引導下,各報使用大小標題,如《律師爭奪戰,馬俊仁勝出》《律師爭奪戰內幕》《硬漢對話,淑女幫腔》,再如《開來做好了替馬俊仁當被告的準備》《開來律師引火燒身,向我開炮!》
還有更聳人聽聞的題示:“中國作家重金收買律師開來”,在醒目的肩題及提要中稱,“趙瑜和馬俊仁都把寶押在開來身上,這位精明強幹的女律師幾經躊躇,終於站在了馬俊仁一邊。”
最值得人回味的是,穀開來是大連市長薄熙來的夫人,而薄堅定支持馬俊仁,這一層關係使得趙瑜與馬俊仁的官司糾紛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事態無端混亂,各地朋友紛紛詢問,情關我及《中國作家》師友之切身。又得知馬俊仁與開來先後在大連、武漢、南京等都市簽名售書,多次對記者發表遠離事實的言論,並有遠足全國走一回之勢。
數月間,友人針對亂局問我:既無此事為何不駁?我說咱是作者,若喜人誇而惱人責,太小氣;人責不多而自辨不少,乃自炒。對《調查》,哪怕勢不兩立激烈爭論,隻要圍繞作品都不算犯規。卻不知事態竟已遠遠超越正常爭論軌道,逐漸離譜。引影視界話說,叫表演者“戲過了”,戲一過,則有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甚至欺世盜名之嫌。
而今我想說:寬仁為懷不等於不辨是非,歡迎批評不等於允許造謠,正反論爭不等於黑白顛倒,自圓其說不可以不顧事實。
謊言豈可重複百遍?
我與這位開來女士,過去從未相逢,近日亦不相識,手無信件往來,耳無電訊聯絡,話沒有說過半句,麵不曾晤過一回。我的鄉黨中,找不到與這位名流有關係者,她的親朋圈,更沒有與我熟識相關的人。前世無仇,後日無怨,書房法庭各得其所。倘說《調查》可能引發官司,我這廂求助律師也輪不到她。
君不見,多年間,《中國作家》期期大刊,赫然載有北京競天律師事務所名號,是為常年法律顧問,我本人,亦與競天律師彭學軍先生鄭重簽約在前。
有報道說,開來是位“金牌律師”,可惜我昏昏然孤陋寡聞,啥叫金牌律師?舉行過什麽賽事嗎?銀牌銅牌又屬何人?僅知我國曾有“全國十佳律師”之謂,而排列第一名至第十名者,也不是她。
眾所周知,開來丈夫薄熙來先生,在大連一向支持老馬,既如此,倘老馬果真狀告我等,我們豈能犯糊塗,敢請支持者夫人代言?尤其令人困惑的是,開來不僅揮筆呐喊願為老馬出庭,還見義勇為要替老馬當被告,大聲疾呼“向我開炮”,特焦慮趙瑜為何還不告她。你看,種種偽劣包裝於情於理均不合邏輯。我們聲明:絕無此事,何來爭奪?
說到她要替老馬當被告,先要問老馬何時成了被告?誰告了老馬?果有告事,律師怎能頂替委托人當被告?睱想對於律師來說是危險的。
有讀者議論:看書名《我為馬俊仁當律師》,還以為馬趙官司打起來了,特想知其分曉。等把書翻完,咳,整半天官司並不曾打,是個假想對手假想敵,假想官司大律師——原來是“克隆”了一場並不存在的官司,還說這位律師光榮地“接受了一場跨世紀挑戰”。
此前,我在兩種情況下聽人提到過這位女士,一回是1998年春節後,為續寫末章我赴東北再會老馬。馬教練告訴我,薄穀夫婦曾把兒子瓜瓜送到咱隊中訓練,他們一家挺支持馬家軍。我問瓜瓜練得怎樣?老馬笑而未答,我當時想,子女在老馬隊裏訓練,家長在市裏當領導,就更好支持老馬了,這是一回。
第二回,則是聽《中國作家》常務副主編章仲鍔先生談起。章先生在中國文壇是深受敬重的傑出編輯,平生敬業,業績甚豐。章先生當時欣慰地講:我看著開來長大,這孩子從小叫我大章叔叔,她愛文學,正琢磨著想寫一篇《馬家軍調查之調查》,看這題目想得多好,我們應該歡迎。
章先生回憶,他與開來母親在“文革”中同住學習班,泡病號,受煎熬,乃開來長輩。有這點兒前緣,開來曾經呈交習作請教,希望得到扶持,可惜錯別字太多,章老師給她認真改正幾百個錯別字。言語之間頗多慈愛。

本來,穀開來想為老馬做律師挺好的,人格包裝一番也無妨,在書的開篇何必拉上章師墊背?本是自己主動找老馬請戰的。開來書中第一章自述,她主動找老馬請戰,“我坦白地告訴他我和對方的全部關係”,同時把章師和我說成爭奪一方。
不久,開來與老馬一起熱烈賣書,隻顧坐享爭奪戰虛榮,出現了更加邪門的“重金收買”之說。以下一段驚人報道,是促使我提筆澄清此事的直接原因,否則我本無心卷入《調查》之後戲中戲。
報道說:《馬家軍調查》之後,趙瑜又策劃了一場律師爭奪戰……為促使開來能夠答應他們的要求而不要站在馬俊仁一邊,決定重金收買開來。10月20日,馬俊仁和開來在大連理工大學簽名售書活動中,老馬操著那獨特的大嗓門,向學生透露了“重金”的具體數目,“趙瑜和《中國作家》找到開來律師,答應如果她寫了那本書的話,就先給她50萬,等書出版發行到40萬冊時,再給她80萬”,計合130萬元。此刻,開來正微笑著同他、崔大林、曲雲霞等並排坐在主席台上……而趙瑜沒有預料到,開來律師並不為他的重金所動,在經過一係列調查之後,開來最終站在了馬俊仁一邊雲雲。

跟風炒作的開來律師
這篇報道中,開來還聳人聽聞地說:“中國完在像趙瑜這樣的人手中!”這位愛國者警告,趙瑜這樣的人,比八國聯軍、日本鬼子等一係列企圖顛覆中華的中外壞蛋還要壞,無怪乎老馬曾對報界放言:“槍斃趙瑜都不為過。”
還說重金收買之事,我懷疑記者是否聽錯?抑或寫錯再不然印錯了?如果都沒錯。那就是我錯了。我吃錯了藥。130萬,我昏然不知留著自個兒花,偏要獻給一位大齡文學青年?我有這些錢,覺悟高點不妨捐給災民一些,覺悟低點,也知道籌劃新房新車。我一準是錢太多給燒的,燒得不知該給誰,而金牌律師相當廉潔,決不為我的重金所動,我病得不輕。

穀開來在美國“打官司
須知《調查》如出單行本,也賣不到幾十萬元,何況後續的《調查之調查》?一本搭別人車的假想書,能值幾個錢?搭我的車沾我的光,應該付我錢才是。
借此短文,我順便公開一下《馬家軍調查》的稿酬收入。不少人認為我這回掙了大錢,還有讀者以為我寫此書是為謀利,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種習慣性思維方式。《調查》單行本極難出版,自然無酬,放下不表。《中國作家》期刊按規定的字數稿酬付我,每千字40元至50元,按40萬字計,付給我19000餘元,零頭記不準了,有發票可查。尚不足兩萬元。我自費采訪寫作花掉近3萬。各地報刊雖然轉載眾多,往來稿酬不過數千,因為我根本控製不了局麵。總的下來,大概不賠不掙,打個平手,何談“暴利”。有人疑問,《中國作家》會不會給趙瑜分錢,我肯定地講,不會分錢。原因是,該刊每年官方經費不過數萬,要養活辛勞眾編輯,人人拖家帶口,無權無勢,清貧無助。
寫紀實文章,必依托事實,否則便讓人視為“水貨”。司法工作者寫東西,更應當慎重無私。讀者更想從法理上閱讀受益。而《我為馬俊仁當律師》一文,人們在歎乎上當的時候,還會認為這位“金牌”噱頭過多,從寫作思及辦案,想必輕飄飄十三不靠。
近日多聞南北律師界對開來頗多非議,別說什麽“金牌”,幹脆近乎業餘。《調查》雖然不能說寫得好,但我很認真,起碼先後在遼寧采訪70天,北京30天,方方麵麵人士找遍,不緊不慢寫作半年,要比開來從未謀麵就寫強一些,浪頭是否趕得太急了?對《調查》,我敢說:對待老馬是誠懇的,基本事實是真實的,發表作品是嚴肅的。有批評議《調查》,謂發表前該讓老馬看一看。有道理,我接受,今後一定注意。隻是不解,有人寫我一大本傾情推銷,發表前卻舍不得讓我們看看,也舍不得請“委托”過她的文學前輩改錯別字兒了?
寫於1998年11月某日

穀開來也是新三屆人,北京大學法律係1982屆畢業生。
她是原總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區委第二書記、開國將軍穀景生之五女;薄熙來的第二任妻子;曾為北京開來律師事務所(原在大連)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政治部主任,中共鄭州市委書記兼警備司令部政委,第二野戰軍十五軍政委,參加了淮海、渡江、廣東等戰役。

穀開來父親穀景生將軍
2004年11月28日,穀開來的父親穀景生逝世,同年12月22日,薄一波同誌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悼念戰友穀景生同誌》中說:穀景生同誌是在中國革命史上產生巨大影響的“一二·九”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一二·九”運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穀開來、薄熙來與晚年穀景生
1957年反右時,穀開來的母親範承秀為一些青年知識分子說話,被打成右派和”反黨集團“,當時穀開來的父親穀景生正在國防部五院受到重用。

1973年的穀開來,北京市31中學生照
穀景生和範承秀共育有5個女兒,依次是穀望江、穀政協、穀丹、穀望寧、穀麗(穀開來)。

穀開來
不久,父母相繼被關押,父親穀景生更是被關押長達12年之久,四個姐姐也被趕到農村。



對於這個說法,穀開來自己補充:“當時,準確的名字應叫‘開萊’,但嫁給薄熙來之後,有一次,他看似認真地對我說,按古時的傳統你要婦隨夫姓,今天咱們不興這個了,你就婦隨夫名吧。於是就霸道地把我名字上的‘草’給砍了下來。於是,我的名字就成了現在的‘開來’。”
以後的故事,大家都知之甚詳,此處略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