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01
華山腳下,春雨斜織,道路泥濘。
杜甫一身舊青袍,右手拄著一根樹枝,弓著腰,正在爬一個斜坡。
坡很長,一直伸向遠方,盡頭隻有一絲昏暗的天色。
杜甫推一推鬥笠,向天空瞄了一眼,比剛才更暗了。這裏人煙稀少,他心裏有些打鼓。
他記憶中的開元盛世,是“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人們生活富足,出門不用擔心攔路搶劫。
當下就難說了。
安祿山的叛軍已經逼近洛陽城,天下大亂,安享了150年太平的大唐子民,哪見過這世道,無不倉惶逃難,餓殍遍野。想到這裏,杜甫花白的胡子抖動了一下。
越是亂世,友情越是珍貴。
他決心繼續往前走,因為一個老朋友,就住在這條小路的盡頭。
二十年前他曾來過一次,今天走在這路上,兩邊景色並無太大變化,這種熟悉的感覺,讓他心裏有了一絲暖意。
杜甫唯一擔心的是這位老朋友,他會不會搬了家?過得是不是像他一樣落魄?甚至,還在不在世……
他必須去看看。
關於這位老朋友,曆史上沒有任何記載,我們隻能從杜甫的詩裏,得知他姓衛,在家族中排行老八。
衛八年輕時也曾三更燈火五更雞,立誌幹一番大事。奈何世道沉淪,就做了一名處士,隱居山林,讀書耕田。
此時的杜甫不會料到,千百年後,在他“光焰萬丈長”的1400首詩集裏,今天為朋友寫的這首質樸的小詩,格外感人。
衛八處士也不會料到,他本該寂寂無聞的一生,將因為杜甫的到來而流傳千年。
讓我們記住這次會麵的時間,安史之亂爆發四年後的759年,一個春日的黃昏。
這首詩,就叫《贈衛八處士》。
02
現代社會,即便通訊發達到朋友圈想刪人,想退群,交通一日萬裏,我們仍然有一二朋友,相見卻一直沒機會。
古代可想而知,尤其戰亂時期,親友的一次分別,可能就是永別。
為什麽送別詩一大堆呢?在一起的日子太珍貴了。就像杜甫說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可是今天,我們的老杜,竟然在黃昏時刻見到了老朋友,於是他上來就是一陣感歎: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參(shēn)指參星,現在的獵戶座,方位在西;商是商星,現在叫天蠍座,方位在東。兩個星座一個升起另一個落下,一個在天亮,一個在黑夜,永世不能相見。
杜甫是說,人生就像參商二星,見一麵太難了。今天到底是個什麽日子啊!咱倆竟然見著了。
就像是浩瀚而冰冷的夜空,兩顆遙遠而孤獨的星,突然化身流星,衝向地球,掠過華山之巔,在這間茅舍裏相遇。
一切平息下來,化作搖曳的燭光。
世界溫暖了。
然後,詩聖跟我們普通人一樣,見到多年未謀麵的老朋友,先驚訝於對方的外貌變化,也一定會提起共同的老友。
杜甫繼續寫道: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杜甫是非常重情義的人,見衛八之前,他已經拜訪了一些老朋友,可惜一半都已去世,他很悲傷,心如火焚。
慶幸的是衛八還健在,所以老杜既興奮又感慨,誰能想到,二十年後我居然又到了你家。
二十年會改變什麽呢?
當年的單身狗小衛,已經變成老衛了,孩子好幾個。二十年前,杜甫二十八歲,正好是寫《望嶽》的年紀,“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熱血還在年輕的身體裏翻騰。
可以想象,當時的開元盛世,兩個年輕人是何等雄心,何等快意,他們堅信自己是後浪,也立過乘風破浪的flag。
焉知二十年後,卻被拍在沙灘上,匍匐,無聲,最後化作泡沫。
當然這是後話。此時,四十八歲的杜甫是愉悅的,衛八一家也很高興,對這個到訪的故人格外熱情: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父執是父親的好友。衛八的孩子們,很尊敬這個落魄的叔叔,問杜甫的近況。話音未落,衛八又招呼兒子們趕緊拿酒去。
請注意,杜甫的語言非常精練。孩子們“問他來何方”,杜甫一定是說了,但他沒有寫進詩裏,直接跨過去了,“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二十年啊,杜甫經曆了多少事情,但他隻字不提。
這是友情的詩,君子之交的詩,專門為衛八這位老朋友寫的詩。這個相遇的雨夜,杜甫一如既往,心裏沒有自己,隻有朋友。
同樣的場景,我們可以拿白居易做個對比。
白居易一生仰慕杜甫,拚命學杜甫,繼承老杜衣缽,開創大名鼎鼎的《新樂府》,但杜詩的精煉他沒學到家。
比如剛剛說的這四句,是個對話場景,白居易在《琵琶行》裏也遇到過:
《琵琶行》前半部分寫琵琶女的音樂多麽動人,遭遇多麽不幸,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收尾。
如果後半部分,從“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開始直接跟上,全詩會幹淨利索,緊湊精煉。
可老白偏不。他非要在中間給自己加一段戲:“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吧啦吧啦,絮絮叨叨。
感興趣的可以去看,這段很多餘,至少是可以壓縮的。
杜甫就不這麽寫,自己的經曆不重要,跟老朋友相聚才重要。
他接著寫道: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麵難,一舉累十觴。
間:[jiàn],摻雜。
屋內準備酒,屋外準備吃的。這時天已經黑了,雨還在下,衛八家人剪了韭菜,蒸了黃粱飯,這是摻雜了黃米的雜糧飯。
飯菜如此簡單,可見衛八家很清貧。然而,這或許是他們拿得出的最好的食物。
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聊這二十年裏的經曆,杜甫的齊魯之旅,科舉落榜,與李白、高適的友誼,在長安做京漂時的“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自己小兒子的餓死......
當然,還可能會聊到楊貴妃兄妹們的熊掌鹿唇、駱駝肉和水晶盤,隻是吃這些的權貴們,都隨著馬嵬坡事變一起埋入黃土了。
這些不忍卒讀的經曆,令衛八感慨萬分,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個遠道而來的落魄故人,隻能一杯接一杯勸酒,連碰十杯。
可是他們都很清醒: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故意”是故交的情意。杜甫情深意長,幾乎每首寫朋友的詩,都不忘表達情感,永遠記得對方的好,哪怕這個好隻是一餐黃粱幾杯濁酒。
快樂是短暫的。詩的結尾,杜甫回過神,明天分別後又要遠隔山嶽,世事難料,不知道我們這輩子還能不能再見一麵。
03
杜甫的情感世界,博愛、深情這些詞都不能盡道,甚至梁啟超說的“情聖”,我覺得都無法描述。我一直想找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它,但一直沒有找到。
隻能打個比方吧,或許不太恰當:
杜甫對世界、對親朋、對陌生人的情感,就像賈寶玉對女孩們的嗬護、憐憫和包容,那種情感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所以大家說他們呆傻、迂腐。
這樣的情感力,能捕捉到很細微的人生世事的變化,像通靈一般,有預感。
你看杜甫安史之亂前的很多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完全是大廈將傾前的前奏。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也是同樣的讖語和預言。
這頓飯後,二人分開。當年冬天,杜甫為了避難開始成都之行,一直到十年後客死他鄉,他與衛八終究未能再見上一麵。
發現沒有,杜甫是“晚節漸於詩律細”,四十八歲時,詩歌早已爐火純青。
但在這首詩裏,沒有技法,沒有煽情,不炫文采,也沒有大事件,通篇文字就像那頓韭菜黃粱飯一樣簡樸,但能把人看哭。
當然,少年人無感是正常的,杜甫的詩,需要年齡打底。
明朝一個叫鍾惺的大咖,評論這首詩,是“如道家常,欲歌欲哭”,又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這就是杜甫。無招勝有招,情感到了,一碗白開水也能把你喝哭。
千載之下,不知道杜甫和衛八後來會怎麽想起對方,衛八的孩子們老年以後,會怎麽給下一代講述這次會麵。
但我一直覺得,遠在成都的杜甫,一天比一天潦倒的杜甫,一定會在某個春天的雨夜,想起這頓春韭黃粱飯。
他甚至還給衛八寫過信,訴說自己在巴蜀的境遇,並相約戰亂結束後回到洛陽,再次“重上君子堂”。
如果真有這封信,我覺得李商隱已經替他寫了,就是《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