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木心談拜倫

(2020-09-03 14:12:06) 下一個

 

拜倫,我的講義寫了十六頁,曹雪芹先生可能有意見了。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得年三十六歲,標準天才型人物的死亡。

生於倫敦。父親是家事不管的花花公子。母親脾氣壞。拜倫從小不相讓,吵。拜倫是個窮的貴族。媽媽罵他“拐子",他說:說這話的還是個人嗎?

不幸的童年,使人性格尖銳。

上大學後是個搗蛋鬼,受罰。向往異國情調——這是十九世紀的特征。二十一歲遊西班牙、希臘、土耳其,邊遊邊寫詩,就是《哈羅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哈羅德是詩中主角名字。詩寄回英國,頭兩卷發表後,拜倫說:“我一早醒來,一夜成名,成為詩台上的拿破侖。”

這就是拜倫:說得出,做得到;做得到,說得出。

1815年結婚,1816年離婚(正式分居)。就是這樣。這種婚姻,就是拜倫風格。當時英國多麽保守,輿論大嘩。他一之下離國出走,說永遠不回來了。

拜倫的脾氣。

他是貴族、詩人、美男子、英雄,是多重性質的象征。我小時候一看這名字,還沒讀作品,就受不了了。

再看畫像,更崇拜。寶玉見黛玉,說這位妹妹好像哪兒見過。我見拜倫,這位哥哥好像哪兒見過。精神血統就是這樣。席勒,我總隔一層;雪萊,我視為鄰家男孩;拜倫,我稱為兄弟。

人類文化至今,最強音是拜倫:反對權威,崇尚自由,絕對個人自由。

真摯磅礴的熱情,獨立不羈的精神,是我對拜倫最心儀的。自古以來,每個時代都以這樣的性格最為可貴。

英國文學,莎士比亞之後,公推拜倫。

《哈羅德遊記》曆時六年,第一、第二篇以西班牙、葡萄牙、希臘、阿爾巴尼亞為背景。第三、第四篇以比利時、瑞士、意大利等地為背景——不是遊記,而是見景生情。

我定義為“世界性的大離騷”。

在地中海的波浪間,在意大利的古堡間,在瑞士的雪山下,他的詩一句句湧出來。

坦白講,我少年時得了這本《哈羅德遊記》,屈原的《離騷》《九歌》就擱一邊了。今年春節的那幾天,我還用“哈羅德二世”的題名,寫了一首詩。

另一本詩集名《海盜》(The Corsair),敘事詩,以地中海為背景。因陸地已為種種製度束縛,隻有海上可以逍遙。主角康拉德(Conrad),崇高純潔 , 但被人極度排斥,憤而當海盜,靠船、嘍噦、劍術,一概反抗岸上的人類,隻愛他的妻子,後來妻子死了,漂流不知所終。

《海盜》1814年出版,正是英國誹謗拜倫達於頂點時,一出,銷量即達一萬四千冊。當時每個沙龍都談拜倫,誰不讀,誰就是落後分子。

拜倫最重要的詩是《曼弗雷德》(Manfred),是他從瑞士阿爾卑斯山到意大利時所作。主人公曼弗雷德是個強烈的異端,悲觀、厭世。當時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也剛問世——歐洲就有如此精神上的明星——歌德說:“此詩是模仿我的,但卻是一種新的東西。”法國人丹納(Taine)評價二者曰:浮士德是庸俗的,曼弗雷德是血性的;歌德是普遍的,拜倫是個人的。

我來打個圓場,做點補充:《浮士德》之意義在於普遍的象征性,其精神是一麵旗幟。旗幟是一片布,布有什麽精神呢?而《曼弗雷德》是一把劍,是要殺伐的。歌德是偉人,四平八穩的——偉人是庸人的最高體現。而拜倫是英雄,英雄必有一麵特別超凡,始終不太平的。英雄,其實是搗蛋鬼,皮大王,搗的蛋越大,扯的皮越韌,愈發光輝燦爛。

英雄和偉人是不同的。用在曆史人物上,試試看,很靈的。嵇康是英雄,孔子是偉人。

莎士比亞的詩劇是可以上演的,拜倫的詩劇如《曼弗雷德》,不能上演。曼弗雷德有個妹妹,容貌神色肖其兄。兩人親愛逾度,成亂倫關係。後來曼弗雷德自悔,與妹妹爭執,殺之,重罪,逃往阿爾卑斯山間徘徊。他受到良心的譴責,極端痛苦, 但不肯依賴宗教求得解脫。有七個精靈來問他:你祈求的是什麽? 

他不答。精靈說:開口呀,你要掌有最高的權力,我們也給。曼弗雷德高叫道:我什麽也不要,隻求忘掉自己。精靈說:那隻有死。曼弗雷德說:死後而靈魂不滅,還是不能忘掉自己。

這詩很陰鬱的。善惡隻能自己判斷。

歌德詩如交響樂,拜倫詩如室內樂。

另有詩劇名《該隱》(Cain),比《曼弗雷德》更強烈。也可謂文學史上最瘋狂的作品。司各特評之為“偉大的劇本”,雪萊稱拜倫為“彌爾頓之後無敵的大詩人”,托馬斯·穆爾(Thomas Moore)寫信給拜倫:“《該隱》真可驚恐,令人不能忘情——這劇將永存世界人類的心底。誰都要拜倒於《該隱》之前。”

歌德稱此詩是空前的大作品,在英國文學上無可比擬,他甚至勸友人念好英文,讀《該隱》。

故事來自《聖經》(諸位忙,可能還沒讀《聖經》)。亞當、夏娃罰到世界後,生子,即該隱。該隱種田,其弟亞伯(Abel)牧羊。奉祭耶和華時,該隱供五穀,亞伯獻小羊。耶和華喜納小羊,卻拒絕五穀。該隱怒而燒之,把亞伯也殺掉了——他以為人在世上即罪孽,一切困苦他一人擔當算了。耶和華將該隱逐到曠野,要他永久受人詛咒。該隱就把兒子也殺了, 不想讓兒子長大也受罪。

其實我們在大陸,都是曲曲折折的該隱。

大陸出過他的《唐璜》(Don Juan),是他最後的作品,未完成,共十六篇,取材西班牙民間傳說,借以攻擊英國的偽君子。唐璜,風流男子,風流倜儻,十六歲愛上五十多歲夫人,事變後出逃,途中遇海難,漂流到一島,與海盜之女戀愛,被海盜賣掉。喬裝潛人土耳其後宮,與宮女雜處。後又逃亡俄國,得到女皇葉卡捷琳娜(Empress Catherine)寵幸,受命出使倫敦,罵那些虛偽的貴族。

這首長詩非常見功力,地理、環境、戰爭,鑿鑿有據,知識淵博,觀察精到,手段充分。拜倫自稱不讀書,死後發現其藏書裏滿是注解,真是天縱英才。1948年我乘海船經台灣海峽,某日傍晚,暴雨過後,海上出現壯麗景色:三層雲,一層在天邊,不動,一層是晚霞,一層是下過雨的雲,在桅頂飛掠——我說,這就是拜倫。

而我當時的行李中,就帶著拜倫詩集。

拜倫拐腿,拐得好, 非常拜倫。我首推司湯達描寫拜倫。司湯達在世上最崇拜拿破侖和拜倫。有次在意大利,一晚會據稱有拜倫。司湯達大喜,去,原來座位就在拜倫旁邊。遠遠看見拜倫入場,他已昏昏沉沉,根本無心聽音樂。他說拜倫皮膚如大理石中點了燈。那晚,他說未聽到音樂,但看到了音樂。

歌德對拜倫一往情深,不可自抑。《浮士德》有一個人物,名歐福良(Euphorion), 是浮士德與海倫之子,豪邁不拘,後來墮海夭折了,這是寫拜倫。而歌德一大段悼念歐福良的詩,很明顯,針對拜倫。

在我看,拜倫的一生是十足的詩人的一生,是伊卡洛斯的一生。

為了希臘獨立,拜倫傾家蕩產。他奔赴希臘前線,任起義軍司令,得熱病死去,整個希臘為之哭泣,鳴炮誌哀。屍體運回英國,倫敦人山人海迎候,引為英國的光榮。偽君子和反對他的人都想與他沾點關係。

拜倫的精神家譜是西方的懷疑主義。這主義從古希臘一路下來,初始都用心用腦,但沒有膽。蒙田臨終,世故圓滑,請來神父(他想不到三百年後一個中國人會算他的賬,算他頭腦與膝蓋的賬)。歌德一有機會就讚美拜倫,因為在文學上或生活上,拜倫做了歌德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偉人能夠欣賞英雄,但英雄未必瞧得起偉人。

李清照懂,有詩曰:“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懷疑主義世家的長長譜係,到了拜倫,是出了英雄好漢。李白、杜甫 , 不屬於懷疑主義世家,想做偉人,沒做成,詩仙、詩聖也。金聖歎、李贄等等是懷疑主義者,但本錢不夠。戰國以後,中國沒有出大思想家。魯迅,是一個人物。他早期的思想宣言《摩羅詩力說》,就對拜倫大為讚揚,以為要救中國,必須提倡“惡魔精神”,可惜魯迅先生的抱負隻在反帝反封建,可惜他剛剛開始懷疑,就找到了信仰。

拜倫的個人至上,純粹的獨立,純粹的自由,其實就是尼采的超人意誌。

拜倫是本能的天性的反抗。

一百多年過去後,可以說,拜倫是“超人”的少年時期,是初出茅廬、跟著感覺走的超人。他的哈羅德、康拉德、曼弗雷德、該隱、唐璜,都是語言橫蠻的小夥子,不讀書不看報,漫遊,搶劫,亂倫,罵上帝。

這位懷疑主義的子弟尚未成熟,他的詩中的人物,都是搗蛋的美少年,膽大,氣醇,賦厚。

尼采一來,超人進入中年壯年,他不再如拜倫詛咒上帝,幹脆宣布上帝已死,更提出係統的理論。這是哀樂中年說的話。

所謂“哀樂中年”,是指中年人的悲樂格外深切。尼采純然活在哲學中,生活一片空白、一片幹旱,是個喝不到酒的酒神,所以瘋了。瘋了,就沒有“晚年"可言——超人的晚年也要來的。人到了老了,特別懷念少年時期。

青春活力是不浮誇的,裝出來的活力才浮誇。拜倫的輕狂是一點不做作的——他喝酒,喝完就把杯子摔掉,說:我喝過的杯子不許別人再喝——尼采有沒有在作品中看到他的先驅拜倫?我沒有發現。

老年人的仁慈是看清了種種天真。拜倫的詩和尼采的哲學,在我看是如何的乳氣,生的龍、活的虎,事事認真,處處不買賬……我是個殘忍的人,一看再看,實在看得多了,徐徐轉為仁慈。仁慈是對自己的放鬆,但對世事不放鬆。

藝術家是不好惹的。

超人有他的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但超人沒有更年期。

最後打個圓場:我們這個世紀、這代人的價值在哪裏?

可以秋後算賬。

拜倫隻會叫:這是不對的!不公平的!不能忍受的!尼采呢,大老板(上帝)死了,小老板(耶穌)又不在,於是他說,一切重新估價。

拜倫可以流亡,做強盜,做play boy,做軍隊統帥。他可以,他長得漂亮。但他的道路決不是普遍性的。

尼采的“一切重新估價”呢,他來不及重新估價。從他死後到目前的一切,也需要重新估價。

過去的講法:達則濟世,窮則獨善。我講:唯能獨善,才能濟世。把個人的能量發揮到極點,就叫做個人主義。

不妨做個更通俗的圖解:

希臘,開始認識自己;文藝複興,是中世紀後新的覺醒;啟蒙主義,是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到浪漫主義,是個性解放;到現代,才能有個人主義。

我的意思是,別以為從來就有個人主義,不,個人主義是從人的自證(希臘),人的覺醒(意大利),人與人的存在關係(法國),然後才在世界範圍內發展成個人主義(以英、法、德為基地)。個人主義不介人利己利他的論題,是個自尊自強的修煉——但不必說出來。

二次大戰前夕,是歐洲個人主義發展到最豐盛的不言而喻的時期。大戰後忽然糊塗了,乃有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個人主義的走調,個人主義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自外於世界潮流。中國沒有個人主義。

“五四”以後,要在幾十年內經曆人家兩千年的曆程,也因為沒有個人主義。革命一來,傳統裏沒有“個人”,一擊就垮。

這樣來看拜倫以前如何,拜倫之後如何,所以見其可愛。

我這樣形容他:至性,血性,男性。

在這一點,任何西方偉大的詩人都不能與拜倫比擬。

以下是一首小詩:

就此別了吧,就是別了吧,

如果是永遠也別了吧,

雖然我不原諒你,也決不會背棄你,

就此別了吧,就是別了吧,

如果是永遠也別了吧。

好,我們開了一個拜倫追悼會。來個大題小做:大家畫畫都找不到自己的風格,怎麽辦?所謂風格:由你來重新估價一切——下手馬上不一樣。

塞尚(Cezanne)重新估價蘋果、風景……這又是小題大做。估價一切,本錢要足:天性,然後是修養。

每個藝術家都要重新估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學習和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